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文化焦作 > 正文

经典山阳

红色文化染红历史名村寨卜昌
更新时间:2019-4-16 9:22:04    来源:焦作日报

  4月8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寨卜昌村锣鼓喧天。这里的乡亲们正在用最热情的方式,欢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45师侦察连的150余位退役老兵前来寻根励志。

  寻根,寻红色文化传承基因之根;励志,立为人民事业奋斗之志。

  1948年8月15日,以我市地方红色武装老二团为基础,太行军区在寨卜昌村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

  若问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的红色经历,那真是一支英雄队伍的革命史诗。仅仅两个多月时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便形成了一支2万余人的革命劲旅。渡过黄河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先后解放了洛阳、开封、许昌、郑州等中原城市,取得了打响淮海战役的主动权。

  淮海战役结束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在解放两广、西南剿匪等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195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赴朝作战,表现英勇。我们所熟知的英雄邱少云、黄继光,以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都是这支英雄部队的“军功章”。

  1961年,这支部队又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十五军。2008年,参加汶川地震救灾。2017年,又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

  星星之火已然燎原。这支部队的红色火种源自寨卜昌村,源自焦作的红色土壤。

  记者了解到,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组建之初,焦作革命群众踊跃参军,每个县(市)区都有近100人入伍,仅寨卜昌村就有20余名青壮年光荣入伍。不仅如此,我市每个县(市)区都派出民工支援前线部队,博爱就有2000多名民工“出征”。在淮海战役胜利后,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里面应当有众多焦作籍民工的功劳。

  热血伴着乡情,乡情糅合着热血。人民军队没有忘记来路,寨卜昌村的乡亲们也没有忘记人民军队。

  4月8日,在老乡们的夹道欢迎中,150余名退伍老兵来到寨卜昌村北头的一块洼地,这是当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誓师南渡黄河的地方。现场,红色的国旗、党旗、军旗,绿色的迷彩服,衬托着春日的麦田,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记者采访时,寨卜昌村村干部王跃进说,2009年8月15日,寨卜昌村举办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62周年庆祝大会。当时,1500余名中国人民空降兵第十五军现役部队官兵和部分九纵老战士参加。同年10月28日、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十五军指战员又来寨卜昌村寻根励志。

  自2009年起,在连续10年的时间里,年年都有部队官兵及退伍战士前来寨卜昌村寻根红色文化。这些人群里不仅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指战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的老战士,还包括其他部队的指战员和退伍军人。据不完全统计,在连续10年的时间里,寨卜昌村已接待红色文化考察人员2万余人。

  寨卜昌村是历史文化名村,寨卜昌村古民居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如今,在这个古老辉煌的村庄里,红色文化已然是基因文化。王跃进说,新中国成立后,寨卜昌村先后有100多名村民入伍,一家三代或一家四代都是军人的家庭,在寨卜昌村并不少见。

  手端历史文化名村、红色村庄两大金饭碗,寨卜昌村丰厚的文化资源,足以撑起一台振兴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产业大戏。

  采访时,记者得知,国家已投资对寨卜昌村古民居群进行了整体修复提升。寨卜昌村人也正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叫响红色文化品牌。一场好看的产业大戏正在寨卜昌村徐徐展开……

 

文章编辑:施筱雯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