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人文山阳 > 正文

经典山阳

触摸焦作古建筑
更新时间:2015-1-21 8:37:21    来源:焦作网-焦作日报

  甲午初冬,我随来自天南海北的旧友新知,第一次踏上河南焦作的神奇土地。几日来,天气晴好,主人热情,山水奇瑰,动人心魄。登云台山、神农山,游青天河,访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谒韩园、李商隐陈列室、朱载堉纪念馆,赏妙乐寺、嘉应观的殿、阁、堂、塔……衣襟上叠印着山光水色、风痕云影,兜一怀生态自然与古典人文情愫,此乐何及!

  10年前,我应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之邀,撰写过一本《触摸古建筑》的文化随笔集,特约编辑为老友野莽,责任编辑为朱建红女士。此次访焦作,与野莽兄欣然相逢,真所谓良辰、胜地、美景、好友,齐聚合在一起了。每到一处,我们都会特别关注点染在山水园林中的古建筑,心驰神往,为之击节赞赏。

  焦作的古建筑,大约分为三类:一为原建原物,历岁月风雨而屹立至今;二为依原制原物而重建,却保持了不殒的原貌;三为依古建筑形制新造,流淌出一派古色古韵。

  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说:“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二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诚哉斯言。

  石栈道·木栈道

  云台山位于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山雄峰峻,峡幽谷秀,湖、涧、泉、瀑触目皆是,林木花草流红溢绿。名峰有茱萸峰、张良峰,名峡有红石峡、潭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名瀑有云台天瀑,一步一美景,满目尽奇观。我们徒步游览红石峡,峡河清碧曲折,或缓或急地流动,两岸崖壁险峻,峰峦奇崛,瀑、泉之声不绝于耳。令人惊叹的是依山凿出的石栈道,宽一二米,临水置石柱铁链栏杆以护安全。我触摸石壁上清晰的锤、凿印痕,想见当时开凿的艰辛与勇毅,称得上是“鬼斧神工”。

  栈道是古建筑的一种形制,《辞海》称其为“我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淮南子·本经训》:“延楼栈道。”引申为于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战国策·秦策》:“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我的同学王篷在《山河岁月·智慧之路》中称:“河谷一般平缓,少攀登之险。只需沿河水抵达源头,翻越分水岭一段高山,寻找对应或接近的山谷,避险就易,减跋涉之苦。”他写的虽是蜀汉古栈道,而云台山的石栈道采用的即是这种形式。

  我们去青天河风景区时,先乘游船,饱看两岸奇瑰风光。到达码头时,上岸踏入沿河悬水而设的木栈道,长达数里。栈梁坚实,栈板厚重,两边的扶栏整齐划一。走在上面,步履铿锵,声音极为动听。走过木栈道,再踏上沿河开辟的宽平道路,看红叶山花、天然大佛、男身观音铜像、北魏摩崖石刻及北魏古丹道,令人心地安详,清凉如许。

  殿·楼·阁·亭

  焦作武陟县的嘉应观,是一个蔚为大观的古建筑群。其始建于1723年,即清雍正元年,占地140亩,集宫、庙、衙署于一体,为雍正皇帝纪念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之处。观中拥有殿、楼、阁、厅、亭、馆、房、室、庙、廊、台……红墙彩瓦,飞檐翘角,安宁静穆,雄伟壮丽。

  以殿而言,有更衣殿、龙王殿、大王殿、风神殿、雨神殿、前殿、中大殿、东大殿、西大殿、三清殿等。《说文解字》:“殿,击声也。”殿的原意为击声,以后借用为建筑物的名称,泛指高大的堂屋。颜师古说:“古者屋之高严,通呼为殿,不必宫中也。”

  中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基台高1.3米,起架高1.5米,为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以孔雀蓝琉璃瓦覆盖,且斗拱雄奇,是北京故宫太和殿的缩影。中大殿又名无尘殿,从建置至今近三百年,殿内不沾灰尘,不结蛛网,不生蛀虫,少有飞鸟,令人惊叹不已。

  而在焦作沁阳市西北的神农山,则有神农殿、太极宝殿、玉帝殿、三皇殿,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去处。

  以楼、阁而言,嘉应观有钟楼、鼓楼、禹王阁。钟楼和鼓楼,坐落于御碑亭之东、西两侧,各置钟与鼓。“楼,重屋也”(《说文解字》)。两层以上的房屋,便可称之为楼。

  步行观中,过恭仪厅,便是禹王阁,为此中最高大、雄壮的建筑,重檐硬山式,楼上楼下共两层,是专为缅怀大禹治水功绩而设。“阁”的原意是指长长的木橛,放在门两边,在门开启之后,用它来防止门自动闭合,故《说文解字》称“阁”是用以止扉的。“阁”即是长木,横过来可以搁物,名曰“阁子”。“阁”是架空的,引申出凿山岩铺板梁的屋宇为阁。《尔雅》则说:“阁,楼也。”于是,一层的房屋可称为阁,多层的亦可称为阁,前者如颐和园中的宝云阁,后者如嘉应观中的禹王阁。

  以亭而言,有御碑亭、拴马亭。走进嘉应观山门,迎面便是御碑亭,亭内置御碑一块。亭的形制十分独特,亭顶为伞形圆顶,褚黄色琉璃瓦覆顶,其刹由钵、宝珠组成,酷似大清皇冠;“皇冠”下为六角重檐,亦覆以褚黄色琉璃瓦;亭外层有红色檐柱六根,内层有金柱六根,平枋穿连,组成十分坚固的筒式结构;亭下为六角形石质须弥座台基。御碑亭显示出一种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在国内留存的古亭中,堪称翘楚。

  《释名》称:“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是用于停下来休憩的地方,李白诗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但嘉应观的御碑亭内置铜碑,系雍正二年铸造,由雍正帝撰文书丹,并钤上御玺“雍正御笔之宝”,便成了供人瞻仰、纪念的处所,其功能已不是休憩了。但在焦作的许多风景区,各种形制、材质的亭随处可见,云台山中,青天河边,园林里,游路旁,让游人稍作留停,恢复足力再欣然前行。

  坛·塔·墓

  峙立于沁阳市西北的神农山,因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祀,故名。在邓宏礼先生所著的《文化沁阳》一书中,设专节评说神农山,此中的“三座圣坛万古情”,写到此山上的神农坛、拜月坛、玄坛。

  “建在神农山顶的神农祭天坛,是炎帝神农在神农山尝百草、辨五谷、祭天、祭地,原始农业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为“三重圆形,总高2.7米,顶层直径7.6米,青石块垒砌。”

  与神农坛同时期的拜月坛,处在神农坛北去两米多的地方,“以自然山体为基础略经加工,高出地面米许,直径为2.6米的小石坛。”

  玄坛,又称“舍身台”“舍身坛”“玄台”,为椭圆形,面积约15平方米,与神农祭天坛、拜月坛,依次排列。《释名》称:“天,又谓之玄。”

  《说文解字》云:“坛,祭场也。”《说文句读》称:“土基三尺,土阶三等,曰坛。”

  登神农山,不可不去领略这些远古祭场的遗风流韵。

  塔,又称浮图、浮屠。浮屠,是“佛陀”梵文的译音。在焦作大地,“高标跨苍穹”的塔极多,如沁阳市,就有金代天宁寺三圣塔、元代石作邠国公墓塔、元明时期小塔林、清代性空和尚塔。在武陟县的妙乐寺,则有妙乐寺塔,又名佛祖真身舍利塔、阿育王塔。原塔始建于汉,隋为五级白塔,现存的砖塔,为后周显德二年即公元955年重修,距今已千余年。

  一般来说,塔为七级,故有俗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妙乐寺塔为十三级,因为“十三”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数字,而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此塔为十三级密檐叠涩式方形砖塔,内部中空,通高34.19米,塔每层均为平面正方形,塔底各边长9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均匀递减,塔檐逐渐内收,呈现出外轮廓优美的抛物线形。塔刹为铜制鎏金,高6.74米。远看近观,庄重、敦实、雄奇,是我国古塔中的精品力作。无论风从何方来,每层塔檐四个翼角下的铃铎发出清亮之声,令人思绪悠悠。

  到焦作不可不访位于孟州市西的韩愈陵园(韩园)。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24年,为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韩园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距今已有1180年的历史。园里古柏苍郁,主要建筑有牌楼、神道、唐宋八大家及韩湘子汉白玉雕像、祭祀台、石阶、山门、飨堂、陵墓、碑刻等。整个陵园宏伟、庄肃,气势磅礴。

  韩愈的墓前,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唐韩文公韩愈之墓”。

  《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是说早期的墓葬既无封土的坟头,也无树木或标志。从周代开始,方出现封土坟头,《周礼·春官》:“以爵为封丘之度。”“丘”者,形如山丘也。韩愈的墓,即是这种形制。墓旁有树,墓前有碑,碑前有祭案、香炉。

  在古代的典籍中,“墓”被释为“没”。

  韩愈虽然久别人世,但他留下的德操、文章、诗歌,却没有因他而“没”,而是永垂不朽,千秋万代流光溢彩!
 
 

文章编辑:wxj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