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太极拳专题 > 话说太极拳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话说太极拳|细说太极拳理
更新时间:2020-12-15 21:28:53    来源:焦作日报

  第五回 细说太极拳理

  很多人都把太极拳的创立当作神话,其实,太极拳的创立既有实战经验的积累,也有理论知识的铺垫。从实战经验方面来说,太极拳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明代武术。明代武术极为盛行,涌现出很多武术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是在吸收当时许多家著名拳法,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单从动作名称上来看,至少吸收了二十九式。

  如果从理论上来说,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典哲理。太极理论源自于先秦时《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经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和道家太极观发展起来的太极学说。

  二是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式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三是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导引和吐纳法源自于先秦文献中记载的养气、养形术,经医家的“五禽戏”、道家的“性命双修”,以及宋人的“八段锦”和明人的“易筋经”等养生强身法发展起来的导引吐纳方法。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五脏主藏精气,以心藏脉,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廷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拳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习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呼气,意为排出;纳,即吸气,意为收入。吐纳术就是通过身体排出浊气,吸纳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招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招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也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招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四是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其中,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别经、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大作用,但是决不可不通。

  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皮肉筋骨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别经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王廷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注。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能够保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以提防。

  其五,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生于1528年,逝于1587年,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

  陈王廷创造太极拳时,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无极功和太极养生功为太极拳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把无极、太极理论与戚继光的《拳经》相结合而催生出来的陈式太极拳则是一种创造。

  陈王廷的《拳经总歌》写到:“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钩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上拢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其中,陈王廷《拳经总歌》中的“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横直披砍奇更奇”“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等来源于戚继光《拳经》中的“怎当我闪惊取巧”“上擎下取一跌”“倒骑龙佯输诈走”“一条鞭横直披砍”“挨步逼上下提笼”“进攻退闪弱生强”。而首句“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说明了太极推手的特点和方法,要求运劲忽隐忽现,似有实无,似无实有;内劲潜移默化,意在人先;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依着何处,即依向何处放劲。随感而应,不拘泥于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法和劲别,进而达到触处成圆,能化能发的“阶及神明”的功夫。而一部《拳经总歌》也大多阐述了太极推手的技法要略。陈王廷极可能有较深太极拳基础,晚年又进行了对太极拳运动的改造以及对太极推手、陈氏刀枪的创造,此时的太极拳雏形可能为绵拳、十三拳势、长拳,而不叫太极拳,但为太极拳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陈家沟陈氏家传的《三三六拳谱》,在序言中记载:“……拳之类不一,其端不知创自何人,唯心史观六合出于山西龙凤姬先生。先生明末人也。精枪法,人呼为神。先生谓:‘吾处乱世,执枪卫身则可。若处平世,兵刃消灭,倘遇不测,何以御之,于变枪为拳,理会一本形散万珠,前后各有六势。一本者何,心之灵也,万珠者何,形之变也。六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谓六合。前后各六势,一势变为十二势,十二势仍归一势,有刚柔之分,有精粗之妙。但习艺者以能闪为妙,不知此拳有捷法,以走为妙。有追法,有封蔽法。动不见形,形一动不及封闭。能走能闪,能封能闭。能御于昼,不能御于夜。唯六合者,有开口,有捷法,虽猝不及防,不见不闻,亦应之有余。’习六合者亦不同,传之者未尚不同。学者各得其伪,是如愈传愈谬耳。余从学郑氐得姬氐传,虽未臻佳境而稍得其徉,分为十则以诲弟子,不敢云能接姬氐薪传也。”其中,六合拳所讲的六合,即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与陈式太极拳所谓的“内三合”与“外三合”是一样的。

  陈氏后人又结合家传拳术吸收外家拳的精髓进行改造,比如现代陈氏的“二路炮捶”,外家拳的味道很浓,但是又很突出太极拳的缠丝劲,十分明显,这是用太极拳的劲法、原理对陈氏原传外家拳进行部分变革的结果。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综合了各种拳术而创造性地发展起来的。由于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文章编辑:陈东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话说太极拳|细说太极拳理
    2020-12-15 21:28:53    来源:焦作日报

      第五回 细说太极拳理

      很多人都把太极拳的创立当作神话,其实,太极拳的创立既有实战经验的积累,也有理论知识的铺垫。从实战经验方面来说,太极拳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明代武术。明代武术极为盛行,涌现出很多武术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是在吸收当时许多家著名拳法,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单从动作名称上来看,至少吸收了二十九式。

      如果从理论上来说,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典哲理。太极理论源自于先秦时《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经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和道家太极观发展起来的太极学说。

      二是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式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三是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导引和吐纳法源自于先秦文献中记载的养气、养形术,经医家的“五禽戏”、道家的“性命双修”,以及宋人的“八段锦”和明人的“易筋经”等养生强身法发展起来的导引吐纳方法。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五脏主藏精气,以心藏脉,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廷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拳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习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呼气,意为排出;纳,即吸气,意为收入。吐纳术就是通过身体排出浊气,吸纳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招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招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也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招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四是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其中,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别经、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大作用,但是决不可不通。

      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皮肉筋骨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别经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王廷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注。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能够保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以提防。

      其五,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生于1528年,逝于1587年,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

      陈王廷创造太极拳时,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无极功和太极养生功为太极拳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把无极、太极理论与戚继光的《拳经》相结合而催生出来的陈式太极拳则是一种创造。

      陈王廷的《拳经总歌》写到:“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钩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上拢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其中,陈王廷《拳经总歌》中的“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横直披砍奇更奇”“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等来源于戚继光《拳经》中的“怎当我闪惊取巧”“上擎下取一跌”“倒骑龙佯输诈走”“一条鞭横直披砍”“挨步逼上下提笼”“进攻退闪弱生强”。而首句“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说明了太极推手的特点和方法,要求运劲忽隐忽现,似有实无,似无实有;内劲潜移默化,意在人先;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依着何处,即依向何处放劲。随感而应,不拘泥于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法和劲别,进而达到触处成圆,能化能发的“阶及神明”的功夫。而一部《拳经总歌》也大多阐述了太极推手的技法要略。陈王廷极可能有较深太极拳基础,晚年又进行了对太极拳运动的改造以及对太极推手、陈氏刀枪的创造,此时的太极拳雏形可能为绵拳、十三拳势、长拳,而不叫太极拳,但为太极拳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陈家沟陈氏家传的《三三六拳谱》,在序言中记载:“……拳之类不一,其端不知创自何人,唯心史观六合出于山西龙凤姬先生。先生明末人也。精枪法,人呼为神。先生谓:‘吾处乱世,执枪卫身则可。若处平世,兵刃消灭,倘遇不测,何以御之,于变枪为拳,理会一本形散万珠,前后各有六势。一本者何,心之灵也,万珠者何,形之变也。六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谓六合。前后各六势,一势变为十二势,十二势仍归一势,有刚柔之分,有精粗之妙。但习艺者以能闪为妙,不知此拳有捷法,以走为妙。有追法,有封蔽法。动不见形,形一动不及封闭。能走能闪,能封能闭。能御于昼,不能御于夜。唯六合者,有开口,有捷法,虽猝不及防,不见不闻,亦应之有余。’习六合者亦不同,传之者未尚不同。学者各得其伪,是如愈传愈谬耳。余从学郑氐得姬氐传,虽未臻佳境而稍得其徉,分为十则以诲弟子,不敢云能接姬氐薪传也。”其中,六合拳所讲的六合,即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与陈式太极拳所谓的“内三合”与“外三合”是一样的。

      陈氏后人又结合家传拳术吸收外家拳的精髓进行改造,比如现代陈氏的“二路炮捶”,外家拳的味道很浓,但是又很突出太极拳的缠丝劲,十分明显,这是用太极拳的劲法、原理对陈氏原传外家拳进行部分变革的结果。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综合了各种拳术而创造性地发展起来的。由于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文章编辑:陈东 
     
    相关信息:
    话说太极拳|陈王廷创拳
    话说太极拳|始祖陈王廷
    话说太极拳
    话说太极拳|关于太极拳的起源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