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太极拳专题 > 话说太极拳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话说太极拳|关于太极拳的起源
更新时间:2020-12-15 21:20:41    来源:焦作日报

  编者按

  太极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中的灿烂一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传统智慧的动态符号,是中国献给世界人民的美好礼物之一。

  河南省太极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特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太极拳文化研究学者严双军从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太极拳在港澳台的发展、太极拳的技法功用和价值三个方面分析阐述,完成《话说太极拳》并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太极拳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谐”,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最理想的人生状态就是分别从自然之我、社会之我、个体之我的不同角度去满足人的生命需求。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太极拳的传承发展与功能价值,今天起,我们以连载的方式将这部书推出,与大家共享。

  引 子

  说起太极拳,想必大家都知道。

  但是要说太极拳的创始人,可能就有人不知道了,说不定还会牵扯出个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人物,说什么夜梦玄武大帝秘授拳法,一夜间就变成了太极拳大仙。这些,都是一些攀仙附道糊弄人的天方奇谭,也叫说瞎话。真正的太极拳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

  有人说,缓抬脚、轻落步,一起一落间,太极拳渗透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老哲学;也有人说,静制动、柔克刚,一招一式中,太极拳浸润着的是东方文化的神秘、包容、和谐与力量。

  太极拳,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东方文化精粹。

  翻开历史典籍,体悟古代先贤对宇宙自然的探究,可以感受到太极拳拳理由远及近、由宏及微、由巨及细的产生与变化过程。

  《易传·系辞》中的名句有: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写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并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这说明了天地之间、世界万物皆有规矩,同时也说明了规矩的本质即一切事物都存在有变化的规律。

  陈鑫,是陈家沟陈氏第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末岁贡生,是近代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他在《咏太极拳》诗中写到:太极理循环,相传不计年。此中有精义,动静皆无衍。开合原无定,屈伸势相连。乾坤如橐龠,太极一大囊。盈虚消息故,皆在此中藏。

  陈鑫在《太极拳经谱》中写到: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在《太极拳论》中,陈鑫写到: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炎,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在《太极拳推原解》中,陈鑫写到: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是黄河北岸、清风岭上一个不大的村庄。

  太极拳,就是从这样一个僻远的小村庄里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穿越太行山,走到京师,走遍中国,风靡全球。一步一步地,太极拳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正如太极宗师陈鑫所言: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尝有直而无曲者矣。当整个世界被新的物质重新勾勒轮廓,当白天黑夜早已紊乱了它应有的程序,流行的成为过去,过去的又重新成为流行。当一切的一切都在飞速变化的时候,陈家沟,依然是陈家沟。在这里,太极拳依然是太极拳。

  穿越历史,我们再回首陈家沟,重新审视太极拳。

  第一回 发源地陈家沟

  陈家沟村,位于黄河北岸,温县城东五公里的清风岭上,地理坐标北纬34°56′33″、东经113°8′40″。她北负太行之雄,南据虎牢之险,有黄河天堑为屏。在冷兵器时代,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武王伐纣、楚汉之争、虎牢关之战等著名古代战役也都发生在此,所以这里人们自古尚武。

  陈家沟与伏羲画卦台隔河相望,有着厚重的太极文化积淀。她与神农涧相距不远,又是著名的怀药之乡,中医、中药在此大行其道,中医文化根深蒂固。

  陈家沟明代称常阳村,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古代沁河洪水频发,向南流入黄河,长年累月的冲击,在清风岭上形成了无数条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沟壑。村内有三条长约1500米的大沟,分别为东沟、西沟和中沟。村民临沟而居,随着陈姓繁衍,便改名为陈家沟。

  陈家沟村南有隔黄河相望的虎牢关、伏羲台、河洛文化等遗址。虎牢关是东控开封、西扼洛阳两都的军事要塞。在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一青一浑的两股河水在此交汇、交融,形成了天然太极图。伏羲台是当年伏羲登台俯瞰黄河与洛水相交,构思孕育太极图的地方,是“易文化”的发源地。距陈家沟西北10公里处便是孔子著名弟子、大儒子夏故里,40公里处是道教圣地阳洛山“二仙庙”,西南100公里处有嵩山少林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儒教文化都在这里汇集,形成了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厚重中原文化。

  陈氏始祖从山西移民到此,便带有家传长拳。这里沟壑交错、兵匪出没,经常骚扰百姓,为了保卫桑梓,村里成立了武学社,陈家沟人习武成风。这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对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于元至正二十七年,即公元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元明双方军队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长期交战。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致使怀庆府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造成了万顷良田荒芜。

  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以山西布政使司洪洞县为中心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祖籍山西布政使司泽州东土河村的青年陈卜,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家人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的古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居,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礼等人。到七世陈思齐、陈思孔、陈思怀三兄弟时开始分家立业。陈思齐传于第八世陈守身,又传于第九世陈我读、陈我讲、陈我诵、陈我谟兄弟四人,再由陈我讲传于第十世陈汝信;陈氏另一支由七世陈思怀传于八世陈抚民,由陈抚民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陈奏庭即陈王廷,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即公元1680年,享年80岁。他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昼练武,夜习文,不但深得家学真传,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学识渊博,文武兼备。精于拳械,功夫深厚,有超人的轻功绝技。年轻时走镖山东一带,扫荡群匪,匪寇闻名丧胆。据《温县志》记载,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陈王廷被官府擢用为乡兵守备。身负武术绝技的陈王廷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怀才不遇,虽隐居乡间,犹心存家国。晚年,他隐居乡里,以《黄庭经》为伴,潜心收集、研究民间武术。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陈王廷将众家武术之长融汇合成,加上自己平生习武所悟,大胆创新,研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武术套路。

  陈王廷创编的武术体系,理根太极,秉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生克之理,汲取诸家武术之长,融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一体。这种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变幻莫测、威力无比的武术拳种就是“太极拳”。

文章编辑:陈东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话说太极拳|关于太极拳的起源
    2020-12-15 21:20:41    来源:焦作日报

      编者按

      太极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中的灿烂一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传统智慧的动态符号,是中国献给世界人民的美好礼物之一。

      河南省太极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特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太极拳文化研究学者严双军从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太极拳在港澳台的发展、太极拳的技法功用和价值三个方面分析阐述,完成《话说太极拳》并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太极拳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谐”,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最理想的人生状态就是分别从自然之我、社会之我、个体之我的不同角度去满足人的生命需求。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太极拳的传承发展与功能价值,今天起,我们以连载的方式将这部书推出,与大家共享。

      引 子

      说起太极拳,想必大家都知道。

      但是要说太极拳的创始人,可能就有人不知道了,说不定还会牵扯出个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人物,说什么夜梦玄武大帝秘授拳法,一夜间就变成了太极拳大仙。这些,都是一些攀仙附道糊弄人的天方奇谭,也叫说瞎话。真正的太极拳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

      有人说,缓抬脚、轻落步,一起一落间,太极拳渗透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老哲学;也有人说,静制动、柔克刚,一招一式中,太极拳浸润着的是东方文化的神秘、包容、和谐与力量。

      太极拳,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东方文化精粹。

      翻开历史典籍,体悟古代先贤对宇宙自然的探究,可以感受到太极拳拳理由远及近、由宏及微、由巨及细的产生与变化过程。

      《易传·系辞》中的名句有: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写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并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这说明了天地之间、世界万物皆有规矩,同时也说明了规矩的本质即一切事物都存在有变化的规律。

      陈鑫,是陈家沟陈氏第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末岁贡生,是近代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他在《咏太极拳》诗中写到:太极理循环,相传不计年。此中有精义,动静皆无衍。开合原无定,屈伸势相连。乾坤如橐龠,太极一大囊。盈虚消息故,皆在此中藏。

      陈鑫在《太极拳经谱》中写到: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在《太极拳论》中,陈鑫写到: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炎,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在《太极拳推原解》中,陈鑫写到: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是黄河北岸、清风岭上一个不大的村庄。

      太极拳,就是从这样一个僻远的小村庄里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穿越太行山,走到京师,走遍中国,风靡全球。一步一步地,太极拳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正如太极宗师陈鑫所言: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尝有直而无曲者矣。当整个世界被新的物质重新勾勒轮廓,当白天黑夜早已紊乱了它应有的程序,流行的成为过去,过去的又重新成为流行。当一切的一切都在飞速变化的时候,陈家沟,依然是陈家沟。在这里,太极拳依然是太极拳。

      穿越历史,我们再回首陈家沟,重新审视太极拳。

      第一回 发源地陈家沟

      陈家沟村,位于黄河北岸,温县城东五公里的清风岭上,地理坐标北纬34°56′33″、东经113°8′40″。她北负太行之雄,南据虎牢之险,有黄河天堑为屏。在冷兵器时代,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武王伐纣、楚汉之争、虎牢关之战等著名古代战役也都发生在此,所以这里人们自古尚武。

      陈家沟与伏羲画卦台隔河相望,有着厚重的太极文化积淀。她与神农涧相距不远,又是著名的怀药之乡,中医、中药在此大行其道,中医文化根深蒂固。

      陈家沟明代称常阳村,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古代沁河洪水频发,向南流入黄河,长年累月的冲击,在清风岭上形成了无数条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沟壑。村内有三条长约1500米的大沟,分别为东沟、西沟和中沟。村民临沟而居,随着陈姓繁衍,便改名为陈家沟。

      陈家沟村南有隔黄河相望的虎牢关、伏羲台、河洛文化等遗址。虎牢关是东控开封、西扼洛阳两都的军事要塞。在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一青一浑的两股河水在此交汇、交融,形成了天然太极图。伏羲台是当年伏羲登台俯瞰黄河与洛水相交,构思孕育太极图的地方,是“易文化”的发源地。距陈家沟西北10公里处便是孔子著名弟子、大儒子夏故里,40公里处是道教圣地阳洛山“二仙庙”,西南100公里处有嵩山少林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儒教文化都在这里汇集,形成了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厚重中原文化。

      陈氏始祖从山西移民到此,便带有家传长拳。这里沟壑交错、兵匪出没,经常骚扰百姓,为了保卫桑梓,村里成立了武学社,陈家沟人习武成风。这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对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于元至正二十七年,即公元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元明双方军队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长期交战。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致使怀庆府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造成了万顷良田荒芜。

      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以山西布政使司洪洞县为中心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祖籍山西布政使司泽州东土河村的青年陈卜,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家人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的古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居,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礼等人。到七世陈思齐、陈思孔、陈思怀三兄弟时开始分家立业。陈思齐传于第八世陈守身,又传于第九世陈我读、陈我讲、陈我诵、陈我谟兄弟四人,再由陈我讲传于第十世陈汝信;陈氏另一支由七世陈思怀传于八世陈抚民,由陈抚民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陈奏庭即陈王廷,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即公元1680年,享年80岁。他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昼练武,夜习文,不但深得家学真传,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学识渊博,文武兼备。精于拳械,功夫深厚,有超人的轻功绝技。年轻时走镖山东一带,扫荡群匪,匪寇闻名丧胆。据《温县志》记载,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陈王廷被官府擢用为乡兵守备。身负武术绝技的陈王廷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怀才不遇,虽隐居乡间,犹心存家国。晚年,他隐居乡里,以《黄庭经》为伴,潜心收集、研究民间武术。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陈王廷将众家武术之长融汇合成,加上自己平生习武所悟,大胆创新,研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武术套路。

      陈王廷创编的武术体系,理根太极,秉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生克之理,汲取诸家武术之长,融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一体。这种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变幻莫测、威力无比的武术拳种就是“太极拳”。

    文章编辑:陈东 
     
    相关信息:
    话说太极拳|三代传承人
    话说太极拳|王廷有传人
    话说太极拳|细说太极拳理
    话说太极拳|陈王廷创拳
    话说太极拳|始祖陈王廷
    话说太极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