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山阳寻迹 > 山阳寻迹 > 正文

经典山阳

古道悠、悠余韵长
更新时间:2020-12-7 9:16:51    来源:焦作晚报
  ①
  ②
  ③
  ④
 
   

  甲板创村是修武县西村乡一个行政村,是去青龙峡景区必经的一个村庄。该村在修武县的知名度不低,主要是因为它奇怪的名字,几乎所有人都不知其意,也就有了一些附会的说法。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个村有一条可通山西晋城、高平的古商道,千百年来,山西潞商和泽商在这里并行出山,到达修武重镇待王后,再南下河南,甚至远到江南。

  今年72岁的甲板创村村民申雨昌,从1980年到1997年当过18年村党支部书记。他说,甲板创村由甲板创、刘根、核桃园、拉江窑、黄岩、柿圪台、倒扎沟、黑羊圈、返底、荻池岭、官房掌、侯来香、二瓣掌、抹坡岭、东黄背角、西黄背角、大山垴、跌折腰、天堂窑等近20个自然村组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800余人,现在只有300余人,一大半自然村都没人居住了。甲板创村的面积有30平方公里左右,这在平原几乎顶上半个乡镇的面积。

  至于甲板创古道的路线,申雨昌老人说,要分旱季和雨季,旱季走河沟,雨季走山岭。雨季的路线是从待王经马界、巡返、西村、柿园,到甲板创自然村时,向北上山,经抹坡岭、黄背角、官房掌、荻池岭、大山垴、跌折腰,到达过风口,向东北经陪嫁妆、老坟沟、四里口、望洛、军寨、庙洼,到达山西陵川重镇夺火。修武境内这段路,当地百姓俗称“东古筒”。旱季水少,从待王一路西北进山,在甲板创的核桃园自然村,顺着河沟进山,经黑羊圈,到达返底后,东北向盘山而上,到达过风口,然后一路到达夺火。这条路,由于从返底到过风口约有5公里山路,俗称“十里返”,又叫“东返”。相对“东返”,还有一条路叫“西返”,即从返底向西北盘山而上,可到返头岭,再经七砍辿、影寺,可到达山西泽州重镇柳树口。这两条路,通向两个不同的地方,却在返底交会合成一路,南下可达修武重镇待王。

  9月下旬,我们用了一整天时间把这条古道沿未湮没的路线大致走了一遍。在路上,我们发现这些古道部分路段被毁,程度各不相同,部分路段保留较好。保留较好的路段,宽约3米,沟壑一侧的路边有用石块垒砌的石堰保护行人,石阶规整,踩磨痕迹明显,有的台阶甚至是开凿而成。路边还有供行旅饮水的石砌水窖,沿路分布有抹坡岭、黄背角、官房掌、侯来香、二瓣掌、荻池岭、返底、黑羊圈等自然村,可惜大都已经没有人烟。荻池岭住有3户人家六七口人,村民说,过去这里有五六百口人,有两座大庙(天王庙和奶奶庙),两台戏班,农历二月十二还有盛大的庙会,吸引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周边山民前来赶会,烧香的、还愿的、卖东西的、打把式卖艺的、唱戏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常。荻池岭还有一棵千年黄连木和千年桑树,在村南和村北分别有3个石狮子(村南两只小的,村北一只大的),镇守村南的山沟和村北的山口。村子周围有3座泊池,长年有水,生长有芦荻之类的水草,或许这就是荻池岭的来历吧。返底现在只有一户人家居住,全村尚遗留有几十座房屋和院落。两条山路,从山西下来的东返和西返在此交会,故名返底。

  此后,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访问调查,我们认为,这条古道既不同于长岭古道只走泽商,也不同于清口古道只走潞商,而是既走潞商又走泽商。这条古道东返通往夺火,夺火又有通往高平县大阳、石末、长治荫城、陵川平城多条古道,潞州商人由此南下河南;西返则通过柳树口到达晋城,是泽州商人南下河南的一条通道。泽商和潞商分别走东返、西返在返底会合,或者雨季时在甲板创会合,出山到达待王等地,再南下到达皖、苏、江、浙等地。

  这条古道,潞州商人和泽州商人并行,当年一定是非常繁华的。如果想象不到,我们可以看看待王晋商会馆的资料。晋商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由工贸祥钱庄、庆昌隆钱庄、庆昌恒钱庄发起,48家在待王经商的具有规模实力的银号、商号共同集资300万两银子建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整个大院周围全是两层极具明清风格兼具山西特色的楼房,待王人俗称“转楼”。北楼九间主楼为议事大厅,主楼前有牌坊一座,48家晋商长年住会。西楼两层为精妙绝伦的戏台。晋商会馆院内,绿树成荫,遍植花草,高大的门头、樑枋缀饰着细纹砖木石雕,左右为水磨砖面八字墙,十分气派。会馆落成后,又先后筹资500万两银子建起了关圣帝君5间拜殿,殿前牌坊一座,过厅房5间,东西中厢房各6间,前院植有松、柏、桃、杏等树和各种花卉。临街戏楼五间为上下两层,大殿巍峨气派,香火旺盛。尔后,48家晋商购置了待王至武陟木栾店的专用古道——油盐路。

  从这条古道下来的48家晋商,在他们聚集的待王大兴土木,工程动辄上百万两银子,这也就不难理解在荻池岭这样的深山小村,竟然会有两个戏班和盛大的庙会。其实,古道当年繁华的痕迹并非没有一点儿历史的痕迹。前段时间,我们在刘文锴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修武碑刻辑考》一书中,查到该书中收录有艾曲火神庙一通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的捐资碑,其中记有“反底村义盛号捐钱四百”。反底即返底,义盛号显然是个商号。两路商人在返底会合,这里出现商号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这条古道的存在,我们对甲板创及返底两个村名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结论是:无论是甲板创的“板”字,还是返底的“返”字,都应是“坂”字之误。坂,本意是山坡,另有一意是山腰小路,如“羊肠坂”。如此,村民口中的“东返”和“西返”,则应是“东坂”和“西坂”,返底自是“坂底”之误。此路出来后,甲板创村被两山相夹,故称之为“夹坂”。至于“创”字,可能是河床的“床”字之误。

  古道曾经的繁华,村民们依然口口相传。申雨昌老人说,听他的父辈讲,过去这条古道上日夜行走有山西的商人,村民半夜从睡梦中醒来,还能听到山上有行走的驴、骡的铃声,清脆、悠扬,在安静的夜晚传得很远很远。

  图① 返底村。

  图②③ 甲板创古道。

  图④ 古道旁废弃的水窖。 (王保成供图)

文章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古道悠、悠余韵长
2020-12-7 9:16:51    来源:焦作晚报
  ①
  ②
  ③
  ④
 
   

  甲板创村是修武县西村乡一个行政村,是去青龙峡景区必经的一个村庄。该村在修武县的知名度不低,主要是因为它奇怪的名字,几乎所有人都不知其意,也就有了一些附会的说法。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个村有一条可通山西晋城、高平的古商道,千百年来,山西潞商和泽商在这里并行出山,到达修武重镇待王后,再南下河南,甚至远到江南。

  今年72岁的甲板创村村民申雨昌,从1980年到1997年当过18年村党支部书记。他说,甲板创村由甲板创、刘根、核桃园、拉江窑、黄岩、柿圪台、倒扎沟、黑羊圈、返底、荻池岭、官房掌、侯来香、二瓣掌、抹坡岭、东黄背角、西黄背角、大山垴、跌折腰、天堂窑等近20个自然村组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800余人,现在只有300余人,一大半自然村都没人居住了。甲板创村的面积有30平方公里左右,这在平原几乎顶上半个乡镇的面积。

  至于甲板创古道的路线,申雨昌老人说,要分旱季和雨季,旱季走河沟,雨季走山岭。雨季的路线是从待王经马界、巡返、西村、柿园,到甲板创自然村时,向北上山,经抹坡岭、黄背角、官房掌、荻池岭、大山垴、跌折腰,到达过风口,向东北经陪嫁妆、老坟沟、四里口、望洛、军寨、庙洼,到达山西陵川重镇夺火。修武境内这段路,当地百姓俗称“东古筒”。旱季水少,从待王一路西北进山,在甲板创的核桃园自然村,顺着河沟进山,经黑羊圈,到达返底后,东北向盘山而上,到达过风口,然后一路到达夺火。这条路,由于从返底到过风口约有5公里山路,俗称“十里返”,又叫“东返”。相对“东返”,还有一条路叫“西返”,即从返底向西北盘山而上,可到返头岭,再经七砍辿、影寺,可到达山西泽州重镇柳树口。这两条路,通向两个不同的地方,却在返底交会合成一路,南下可达修武重镇待王。

  9月下旬,我们用了一整天时间把这条古道沿未湮没的路线大致走了一遍。在路上,我们发现这些古道部分路段被毁,程度各不相同,部分路段保留较好。保留较好的路段,宽约3米,沟壑一侧的路边有用石块垒砌的石堰保护行人,石阶规整,踩磨痕迹明显,有的台阶甚至是开凿而成。路边还有供行旅饮水的石砌水窖,沿路分布有抹坡岭、黄背角、官房掌、侯来香、二瓣掌、荻池岭、返底、黑羊圈等自然村,可惜大都已经没有人烟。荻池岭住有3户人家六七口人,村民说,过去这里有五六百口人,有两座大庙(天王庙和奶奶庙),两台戏班,农历二月十二还有盛大的庙会,吸引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周边山民前来赶会,烧香的、还愿的、卖东西的、打把式卖艺的、唱戏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常。荻池岭还有一棵千年黄连木和千年桑树,在村南和村北分别有3个石狮子(村南两只小的,村北一只大的),镇守村南的山沟和村北的山口。村子周围有3座泊池,长年有水,生长有芦荻之类的水草,或许这就是荻池岭的来历吧。返底现在只有一户人家居住,全村尚遗留有几十座房屋和院落。两条山路,从山西下来的东返和西返在此交会,故名返底。

  此后,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访问调查,我们认为,这条古道既不同于长岭古道只走泽商,也不同于清口古道只走潞商,而是既走潞商又走泽商。这条古道东返通往夺火,夺火又有通往高平县大阳、石末、长治荫城、陵川平城多条古道,潞州商人由此南下河南;西返则通过柳树口到达晋城,是泽州商人南下河南的一条通道。泽商和潞商分别走东返、西返在返底会合,或者雨季时在甲板创会合,出山到达待王等地,再南下到达皖、苏、江、浙等地。

  这条古道,潞州商人和泽州商人并行,当年一定是非常繁华的。如果想象不到,我们可以看看待王晋商会馆的资料。晋商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由工贸祥钱庄、庆昌隆钱庄、庆昌恒钱庄发起,48家在待王经商的具有规模实力的银号、商号共同集资300万两银子建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整个大院周围全是两层极具明清风格兼具山西特色的楼房,待王人俗称“转楼”。北楼九间主楼为议事大厅,主楼前有牌坊一座,48家晋商长年住会。西楼两层为精妙绝伦的戏台。晋商会馆院内,绿树成荫,遍植花草,高大的门头、樑枋缀饰着细纹砖木石雕,左右为水磨砖面八字墙,十分气派。会馆落成后,又先后筹资500万两银子建起了关圣帝君5间拜殿,殿前牌坊一座,过厅房5间,东西中厢房各6间,前院植有松、柏、桃、杏等树和各种花卉。临街戏楼五间为上下两层,大殿巍峨气派,香火旺盛。尔后,48家晋商购置了待王至武陟木栾店的专用古道——油盐路。

  从这条古道下来的48家晋商,在他们聚集的待王大兴土木,工程动辄上百万两银子,这也就不难理解在荻池岭这样的深山小村,竟然会有两个戏班和盛大的庙会。其实,古道当年繁华的痕迹并非没有一点儿历史的痕迹。前段时间,我们在刘文锴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修武碑刻辑考》一书中,查到该书中收录有艾曲火神庙一通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的捐资碑,其中记有“反底村义盛号捐钱四百”。反底即返底,义盛号显然是个商号。两路商人在返底会合,这里出现商号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这条古道的存在,我们对甲板创及返底两个村名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结论是:无论是甲板创的“板”字,还是返底的“返”字,都应是“坂”字之误。坂,本意是山坡,另有一意是山腰小路,如“羊肠坂”。如此,村民口中的“东返”和“西返”,则应是“东坂”和“西坂”,返底自是“坂底”之误。此路出来后,甲板创村被两山相夹,故称之为“夹坂”。至于“创”字,可能是河床的“床”字之误。

  古道曾经的繁华,村民们依然口口相传。申雨昌老人说,听他的父辈讲,过去这条古道上日夜行走有山西的商人,村民半夜从睡梦中醒来,还能听到山上有行走的驴、骡的铃声,清脆、悠扬,在安静的夜晚传得很远很远。

  图① 返底村。

  图②③ 甲板创古道。

  图④ 古道旁废弃的水窖。 (王保成供图)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