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山阳寻迹 > 山阳寻迹 > 正文

经典山阳

让黄河文化润泽百里怀川
更新时间:2020-9-22 9:46:50    来源:新华社

  温县黄河风光。

记者 王龙卿 摄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年来,焦作在黄河文化的发掘、保护与传承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浑厚婉转的黄河泥埙之声常常响起在“万里黄河第一观”——武陟嘉应观。嘉应观景区专门组织了一支黄河泥埙演奏团队,将来自黄河泥土的声音融入治水文化中,打造景区文化新亮点。

  孟州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伟,忙于将孟州黄河澄泥砚推向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为此,他付出了大量心血。

  受到焦作黄河文化发展的影响,沁阳野王贮器代表性传承人靳丽萍正在研发更多新产品,为沁阳野王贮器文化拓展新空间。

  与黄河文化相关的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等直线增加,各学术单位、团队无不在围绕焦作黄河文化做文章。

   ……

  焦作,正在跟紧黄河文化发展的快节奏。

  我市深处黄河流域文化腹地,目前28处国保单位中的大多数集聚沿黄河一线。

  在孟州,韩愈文化是黄河文化璀璨的明珠。这里,拥有黄河文化苑、黄河左岸堤防零公里起点、现存黄河故道上唯一的锁水阁、大王庙、显圣王庙等丰富的文旅资源,还有黄河土硪号子、黄河澄泥砚、火龙舞、乔家制鼓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温县,太极文化在黄河岸边熠熠生辉。这里,是怀药之乡;这里,是“孔门十哲”卜子夏、“一代帝王”司马懿、“一代宗师”陈王廷故里。

  在武陟,镶嵌着全国唯一的“中国黄河文化之乡”金字招牌。这里,是黄河中下游左岸的分界点;这里,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治水文化的核心;这里,是殷商旧都。在这里,黄河岸边分布着5处国保单位、22处省保单位,嘉应观、妙乐寺、青龙宫、千佛阁、董永故里、何瑭故里、“竹林七贤”山涛与向秀故里、清代名人毛昶熙故里、人民胜利渠渠首等人文史迹灿若星河。

   不负黄河,不负时代。

  手握黄河文化王牌的焦作,该如何点“牌”成金呢?

  一年来,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开展对重要文物遗迹保护和利用工作,把黄河古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正在被打造成世界级文化品牌。

  嘉应观、陈家沟、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沁河入黄口、妙乐寺、韩园等一批遗存遗址被修复保护。

  我市建成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文化苑,推动嘉应观、陈家沟等景区入选“中国大黄河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正在打造区域黄河文明传承的“核心区”。

  我市启动了《焦作黄河志》的编撰工作,联合承办河南省社科界“黄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地标”理论研讨会,打造讲述怀川大地黄河文化的新窗口。

   目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已调查、摸排焦作黄河文化沿线文化旅游点149个,正在依托贯穿黄河岸边东西的王园线,制作标识标牌,用于引导游客,并全面介绍焦作黄河文化旅游概况和廊道情况。

  日前,记者再走王园线,这处在我市总投资54.3亿元的生态文化旅游观光线,蜿蜒于黄河北岸,引来游人如织。

  焦作黄河文化再展魅力,新时代黄河文化左岸的文化地标正在形成。

  近期,记者采访了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太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锟。这一年多来,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始终关注焦作黄河文化的发展趋势。

   张锟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深入挖掘黄河两岸历史文化资源,抢占黄河流域文化高地,可以为郑州大都市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他建议,以人民胜利渠渠首为中心,结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应观等文物古迹,以黄沁河沿岸传统村落为依托,打造国内第一个以中华治水文化为主题、以文旅康养为主导产业形态的特色小镇。还可以以陈家沟、月山寺、静应庙等为基地,以太极拳、八极拳、《黄庭经》等为载体,打造中华太极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总之,要突出黄河沿岸地域特色,系统展现不同区域的独特文化魅力,将一座座文化地标融入当代生活,建设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的精神高地。

记者 王玮萱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让黄河文化润泽百里怀川
    2020-9-22 9:46:50    来源:新华社

      温县黄河风光。

    记者 王龙卿 摄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年来,焦作在黄河文化的发掘、保护与传承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浑厚婉转的黄河泥埙之声常常响起在“万里黄河第一观”——武陟嘉应观。嘉应观景区专门组织了一支黄河泥埙演奏团队,将来自黄河泥土的声音融入治水文化中,打造景区文化新亮点。

      孟州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伟,忙于将孟州黄河澄泥砚推向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为此,他付出了大量心血。

      受到焦作黄河文化发展的影响,沁阳野王贮器代表性传承人靳丽萍正在研发更多新产品,为沁阳野王贮器文化拓展新空间。

      与黄河文化相关的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等直线增加,各学术单位、团队无不在围绕焦作黄河文化做文章。

       ……

      焦作,正在跟紧黄河文化发展的快节奏。

      我市深处黄河流域文化腹地,目前28处国保单位中的大多数集聚沿黄河一线。

      在孟州,韩愈文化是黄河文化璀璨的明珠。这里,拥有黄河文化苑、黄河左岸堤防零公里起点、现存黄河故道上唯一的锁水阁、大王庙、显圣王庙等丰富的文旅资源,还有黄河土硪号子、黄河澄泥砚、火龙舞、乔家制鼓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温县,太极文化在黄河岸边熠熠生辉。这里,是怀药之乡;这里,是“孔门十哲”卜子夏、“一代帝王”司马懿、“一代宗师”陈王廷故里。

      在武陟,镶嵌着全国唯一的“中国黄河文化之乡”金字招牌。这里,是黄河中下游左岸的分界点;这里,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治水文化的核心;这里,是殷商旧都。在这里,黄河岸边分布着5处国保单位、22处省保单位,嘉应观、妙乐寺、青龙宫、千佛阁、董永故里、何瑭故里、“竹林七贤”山涛与向秀故里、清代名人毛昶熙故里、人民胜利渠渠首等人文史迹灿若星河。

       不负黄河,不负时代。

      手握黄河文化王牌的焦作,该如何点“牌”成金呢?

      一年来,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开展对重要文物遗迹保护和利用工作,把黄河古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正在被打造成世界级文化品牌。

      嘉应观、陈家沟、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沁河入黄口、妙乐寺、韩园等一批遗存遗址被修复保护。

      我市建成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文化苑,推动嘉应观、陈家沟等景区入选“中国大黄河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正在打造区域黄河文明传承的“核心区”。

      我市启动了《焦作黄河志》的编撰工作,联合承办河南省社科界“黄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地标”理论研讨会,打造讲述怀川大地黄河文化的新窗口。

       目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已调查、摸排焦作黄河文化沿线文化旅游点149个,正在依托贯穿黄河岸边东西的王园线,制作标识标牌,用于引导游客,并全面介绍焦作黄河文化旅游概况和廊道情况。

      日前,记者再走王园线,这处在我市总投资54.3亿元的生态文化旅游观光线,蜿蜒于黄河北岸,引来游人如织。

      焦作黄河文化再展魅力,新时代黄河文化左岸的文化地标正在形成。

      近期,记者采访了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太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锟。这一年多来,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始终关注焦作黄河文化的发展趋势。

       张锟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深入挖掘黄河两岸历史文化资源,抢占黄河流域文化高地,可以为郑州大都市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他建议,以人民胜利渠渠首为中心,结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应观等文物古迹,以黄沁河沿岸传统村落为依托,打造国内第一个以中华治水文化为主题、以文旅康养为主导产业形态的特色小镇。还可以以陈家沟、月山寺、静应庙等为基地,以太极拳、八极拳、《黄庭经》等为载体,打造中华太极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总之,要突出黄河沿岸地域特色,系统展现不同区域的独特文化魅力,将一座座文化地标融入当代生活,建设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的精神高地。

    记者 王玮萱

    文章编辑:赵银岷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