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专题新闻列表 > 身边的榜样 > 典型人物 > 正文

专题新闻列表

陈宝霞:税务蓝+志愿红=一张闪亮的名片
更新时间:2023-12-21 10:50:48    来源:焦作文明网

个人简介

  陈宝霞是一名“70后”,是博爱县税务局一名干部,2019年被博爱县委评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被焦作市总工会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同年6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21年被焦作市委授予“优秀宣讲师”称号;2022年,其家庭被授予焦作市“文明家庭”称号;2023年被河南省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先后8次被焦作市税务局嘉奖,荣立3次个人三等功。

奋斗故事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陈宝霞团队到博爱县春晖养老服务中心给老人理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爱心,弘扬志愿精神。这只是陈宝霞开展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说起志愿服务,得从2009年说起。2009年初春,陈宝霞随单位到博爱县寨豁乡司窑村开展工作时,无意中了解到这样一个贫困家庭:男孩司龙龙在出生前的一个月父亲遭遇车祸去世,母亲因无法承受打击精神失常,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司龙龙的爷爷早年去世,仅剩下身有残疾的奶奶和他跟随出嫁的姑姑生活。天有不测风云,他的姑父也因车祸身亡。陈宝霞在了解到这个揪心的故事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一家人,直到把孩子抚养成人。从那时开始,她就很少逛街、很少购物,开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救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身上。2010年春节前,陈宝霞带着现金、学习用品、新买的羽绒服和年货等生活用品来到司龙龙家里。司龙龙奶奶说:“要不是你的帮扶,这学绝对不让他再上啦”。一旁调皮的龙龙已经换上了合体的新衣服。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了10年。陈宝霞还号召志愿者一起组建成立了爱心团队“博爱县育本国学会”,并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践行着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扶危济困、志愿服务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是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在她的倡议下,她和团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道德讲堂”“弟子规学堂”“婚姻和解中心”和“爱心助学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研究和传播国学传统文化。自爱心团队成立以来,通过民政部门注册志愿者200余人。多年来,在她的组织下共开设了“道德讲堂”288期,在全县的21个乡村、街道组织“弟子规”巡讲21场,参学人数达1.6万余人次。“婚姻和解中心”积极开展家庭矛盾化解活动,使30余个濒临离婚的家庭重圆幸福生活。“爱心助学会”利用每年暑假,深入寨豁山区走访10多个困难家庭,为困难孤儿、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款1.2万余元,捐助物品价值5000余元;在对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扶持活跃中,共捐助校服300多套,送去夏凉被、大米、油、蔬菜等物资价值1.5万余元。

  开展送文化下乡。为确保宣传效果,她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按照博爱县委宣传部的安排,组织开展了“博爱大讲堂”,将公益讲堂开在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各乡(镇)、街道,深入到数十家企业、学校、幼儿园等,取得良好效果;与该县妇幼保健院结合,让传统文化从准妈妈学起,开设了孕妇之家公益课堂。宣讲过程中,她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使群众中在寓教于乐中一学就懂、一懂就做、一做就有成效,打通了政策宣讲的“最后一公里”。被焦作市委宣传部授予“优秀基层宣讲员”称号。

 未来展望

  陈宝霞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以雷锋精神为引领,带领更多志愿者继续深化落实“以文化人,以德铸魂”的团队宗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让税务蓝+志愿红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做公益幸福自己,也是引领社会风气和公民道德进一步提升的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陈宝霞说。

(记者 赵改玲)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