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太极拳专题 > 媒体报道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申遗成功背后的焦作力量
更新时间:2020-12-21 9:57:10    来源:焦作晚报

  太极拳成功申遗,这是对焦作保护、传承和发展太极拳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极大鼓舞。12月18日下午,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省政府副秘书长贺振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致发布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启雄主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伟,市领导宫松奇、王付举出席发布会。

  申遗成功的背后,焦作作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努力?下一步如何履约,如何推动太极拳更好地走近大众、走向世界?就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这场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发源于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是东方文化精髓的蕴集,更是中国献给世界人民的美好礼物之一。申遗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焦作力量、焦作担当。

  申遗成功背后的

  不懈努力

  为何申遗成功那一刻,太极拳七大社区代表性传承人齐聚焦作?为何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在焦作举行?

  因为,这次申遗成功,焦作作出了极大贡献。

  记者从这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悉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部署下,我市联合陈式、杨式、武式、和式、吴式、李式、王其和太极拳七大社区共同开展申报工作,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申遗成功。

  太极拳的成功申遗,是我省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这是我省第一次牵头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全国传统武术类第一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省又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推动河南“中原功夫文化”等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打造云台山、嵩山、太极拳、少林拳“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促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我省文化旅游强省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具有重要作用。

  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太极拳起源于我省,传播于世界。太极拳列入代表作名录,必将更加让国人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增强太极拳在国际上的可见度。太极拳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与人际交往的纽带,太极拳列入代表作名录,必将进一步在全球提高保护传承太极拳的共识,彰显太极拳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更加有利于宣传推广。太极拳植根于社区生活实践,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将使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更加珍视该遗产项目,进一步促进不同流派就拳理、拳法相互切磋,太极拳馆、协会、研究会和习练者交流互动。

  太极拳申遗成功,各路媒体、众多游客和太极拳爱好者会聚焦作,体会武术和文化的激情碰撞。

  打造太极拳文化

  IP新高地

  挖掘太极拳新的时代价值,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太极拳,我市近年来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原则,太极拳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担当政治责任,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成立市长任组长的太极拳保护传承发展与申遗领导小组。聚焦太极拳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出台太极拳发展战略、太极拳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出了新时代太极拳惠及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路子。

  担当保护责任,传承历史根脉。聚焦太极拳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名人名家、历史文献、遗存遗址等,深度挖掘、精心整理、调查考证,收集太极拳书籍文献数百册、实物资料数千件,创新利用数字技术收录太极拳数据资源。举办中国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组织编撰300余部理论著作,邀请知名高校、研究院所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在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专、焦作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太极拳专业,实施太极拳著名传承人回归工程,每年举办教练员、拳师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太极拳大师和传人。目前,我市获得太极拳武术段位的有8000多人、太极拳辅导员1万多人,长年在省外授拳的拳师近万人,在国外授拳的拳师1000余人,为太极拳高质量传承保护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担当弘扬责任,掀起习研热潮。设立“太极拳健身月”,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目前全市太极拳习练人数超百万。连续成功举办十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先后与加拿大桑德贝市、韩国庆州市缔结为太极拳文化交流友好城市,赴俄罗斯、美国、英国、希腊、波兰等国家开展宣传推介。

  担当发展责任,增进人民福祉。“太极拳+文化”深入推进。创作了太极传奇、中华太极拳等多部文艺作品,扎实推进太极拳祖祠祖林、陈王廷等先师名师故居项目建设,建成太极拳主题博物馆,打造了太极拳文化IP新高地。“太极拳+旅游”蓬勃兴起。推动“云台山、嵩山”联动、“太极拳、少林拳”联手,启动实施“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并上升为省级重大布局,太极拳研学、体验、演艺等文旅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太极拳+体育”不断创新。成功举办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太极拳精英大奖赛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定期举办陈家沟太极拳全国邀请赛等活动。“太极拳+教育”集群发展。建设河南太极拳学院等院校,成功争取中国体育教育从业培训中心太极拳测评基地落户我市。“太极拳+康养”快速见效。推出了以太极拳为主题的保健、医药、医养、休闲等一系列特色养生产品,建成投用太极拳文化国际旅游养生基地等一批康养项目。

  谱写申遗成功后的

  绚丽篇章

  继前人之智、成今世之功、开未来之局。接下来,该如何谱写申遗成功后的绚丽篇章?

  太极拳被列入名录后,我省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完成《太极拳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年)》,从保护传承、研究、宣传弘扬、评估监测等方面,切实做好履约工作。

  继续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传承人通过家族和师徒传承方式收徒传艺,支持传习馆、传习所提升管理水平和传习能力;编写出版太极拳青少年知识读本,开展“我跟大师学太极”等活动;进一步补充认定太极拳各级代表性传承人。

  加强研究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太极拳资料、文献、实物、遗址等的收集、整理、保护工作;定期召开全国太极拳学术会议及太极拳交流年会。

  加大宣传和弘扬工作。加强专题网站建设,支持运用各种传媒形式,尤其是新媒体传播太极拳;实施太极拳健康服务计划,特别是针对老年、女性及青少年群体开展实践活动。

  太极拳既是运动,又是文化,更是精神。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我市将继续贡献太极智慧、提供“拳”的力量,讲好新发展阶段太极故事,谱写成功申遗后的绚丽篇章,让太极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共享太极。

文章编辑:杨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申遗成功背后的焦作力量
    2020-12-21 9:57:10    来源:焦作晚报

      太极拳成功申遗,这是对焦作保护、传承和发展太极拳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极大鼓舞。12月18日下午,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省政府副秘书长贺振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致发布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启雄主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伟,市领导宫松奇、王付举出席发布会。

      申遗成功的背后,焦作作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努力?下一步如何履约,如何推动太极拳更好地走近大众、走向世界?就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这场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发源于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是东方文化精髓的蕴集,更是中国献给世界人民的美好礼物之一。申遗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焦作力量、焦作担当。

      申遗成功背后的

      不懈努力

      为何申遗成功那一刻,太极拳七大社区代表性传承人齐聚焦作?为何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在焦作举行?

      因为,这次申遗成功,焦作作出了极大贡献。

      记者从这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悉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部署下,我市联合陈式、杨式、武式、和式、吴式、李式、王其和太极拳七大社区共同开展申报工作,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申遗成功。

      太极拳的成功申遗,是我省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这是我省第一次牵头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全国传统武术类第一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省又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推动河南“中原功夫文化”等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打造云台山、嵩山、太极拳、少林拳“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促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我省文化旅游强省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具有重要作用。

      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太极拳起源于我省,传播于世界。太极拳列入代表作名录,必将更加让国人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增强太极拳在国际上的可见度。太极拳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与人际交往的纽带,太极拳列入代表作名录,必将进一步在全球提高保护传承太极拳的共识,彰显太极拳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更加有利于宣传推广。太极拳植根于社区生活实践,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将使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更加珍视该遗产项目,进一步促进不同流派就拳理、拳法相互切磋,太极拳馆、协会、研究会和习练者交流互动。

      太极拳申遗成功,各路媒体、众多游客和太极拳爱好者会聚焦作,体会武术和文化的激情碰撞。

      打造太极拳文化

      IP新高地

      挖掘太极拳新的时代价值,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太极拳,我市近年来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原则,太极拳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担当政治责任,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成立市长任组长的太极拳保护传承发展与申遗领导小组。聚焦太极拳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出台太极拳发展战略、太极拳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出了新时代太极拳惠及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路子。

      担当保护责任,传承历史根脉。聚焦太极拳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名人名家、历史文献、遗存遗址等,深度挖掘、精心整理、调查考证,收集太极拳书籍文献数百册、实物资料数千件,创新利用数字技术收录太极拳数据资源。举办中国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组织编撰300余部理论著作,邀请知名高校、研究院所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在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专、焦作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太极拳专业,实施太极拳著名传承人回归工程,每年举办教练员、拳师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太极拳大师和传人。目前,我市获得太极拳武术段位的有8000多人、太极拳辅导员1万多人,长年在省外授拳的拳师近万人,在国外授拳的拳师1000余人,为太极拳高质量传承保护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担当弘扬责任,掀起习研热潮。设立“太极拳健身月”,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目前全市太极拳习练人数超百万。连续成功举办十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先后与加拿大桑德贝市、韩国庆州市缔结为太极拳文化交流友好城市,赴俄罗斯、美国、英国、希腊、波兰等国家开展宣传推介。

      担当发展责任,增进人民福祉。“太极拳+文化”深入推进。创作了太极传奇、中华太极拳等多部文艺作品,扎实推进太极拳祖祠祖林、陈王廷等先师名师故居项目建设,建成太极拳主题博物馆,打造了太极拳文化IP新高地。“太极拳+旅游”蓬勃兴起。推动“云台山、嵩山”联动、“太极拳、少林拳”联手,启动实施“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并上升为省级重大布局,太极拳研学、体验、演艺等文旅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太极拳+体育”不断创新。成功举办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太极拳精英大奖赛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定期举办陈家沟太极拳全国邀请赛等活动。“太极拳+教育”集群发展。建设河南太极拳学院等院校,成功争取中国体育教育从业培训中心太极拳测评基地落户我市。“太极拳+康养”快速见效。推出了以太极拳为主题的保健、医药、医养、休闲等一系列特色养生产品,建成投用太极拳文化国际旅游养生基地等一批康养项目。

      谱写申遗成功后的

      绚丽篇章

      继前人之智、成今世之功、开未来之局。接下来,该如何谱写申遗成功后的绚丽篇章?

      太极拳被列入名录后,我省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完成《太极拳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年)》,从保护传承、研究、宣传弘扬、评估监测等方面,切实做好履约工作。

      继续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传承人通过家族和师徒传承方式收徒传艺,支持传习馆、传习所提升管理水平和传习能力;编写出版太极拳青少年知识读本,开展“我跟大师学太极”等活动;进一步补充认定太极拳各级代表性传承人。

      加强研究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太极拳资料、文献、实物、遗址等的收集、整理、保护工作;定期召开全国太极拳学术会议及太极拳交流年会。

      加大宣传和弘扬工作。加强专题网站建设,支持运用各种传媒形式,尤其是新媒体传播太极拳;实施太极拳健康服务计划,特别是针对老年、女性及青少年群体开展实践活动。

      太极拳既是运动,又是文化,更是精神。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我市将继续贡献太极智慧、提供“拳”的力量,讲好新发展阶段太极故事,谱写成功申遗后的绚丽篇章,让太极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共享太极。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