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太极拳专题 > 媒体报道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写在太极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
更新时间:2020-12-21 9:55:09    来源:焦作日报

  喜讯:太极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17日晚,当喜讯从牙买加传来那一刻,河南沸腾了!焦作沸腾了!河洛之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沸腾了!

  此刻,太极拳传承人、全球近4亿太极拳习练者,以及所有热爱关心太极拳文化的人们,尽情地抒发喜悦之情。

  此刻,太极拳带着和谐、健康、共享的时代特征,以更加开阔的胸襟,热情地拥抱全世界。

  传 承

  300多年前,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手执《黄庭经》,面对一浊一清的河洛之水,渐悟太极阴阳学说的奥秘,结合导引吐纳之术及中医经络学说,借鉴戚继光之《纪效新书》,创立了太极拳。

  一拳开创世纪风。

  300多年来,历经沧海桑田,数代人匠心传承,太极拳形成了陈式、杨式、武式、和式、吴式、李式、孙式、王其和太极拳等流派,在中国传统武术领域光芒璀璨。

  300多年间,刚柔相济、博采众长、和谐包容,又饱含家国情怀的太极拳,影响着全世界。

  如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亿多人在习练太极拳。太极拳馆遍布世界,仅焦作籍太极拳师在世界各地开设的武馆就有600多家,加盟武馆、分支机构多达4400余家,社会辅导点、教学点超5万个。

  陈家沟拥有4所太极拳学校、30多个家庭拳馆和300多名拳师。以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为代表的100多位太极拳师走出国门,广收门徒。

  从家传武学到全球共享,这是一种更加开放的传承,这是一种更加自信的姿态。太极拳,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厚礼。

  保 护

  300多年前,一人创拳,点燃文化香火;众人守护,滋养文化根脉。今天,太极拳从“国家名片”上升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共享,造福人类。

  时代,成就了太极拳。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太极拳亮相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暨竞赛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首次在全国性大型活动中亮相。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友人松村谦三时说:“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

  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的号召。

  197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会见日本友人三宅正一时欣然题词“太极拳好”。

  在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太极拳“越走”越自信,“越走”路越宽。

  2006年5月20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6月,武式太极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4年12月,吴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王其和太极拳、和式太极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08年8月,太极拳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启动。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将太极拳作为中国唯一项目,列入2019年新一轮申报工作,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多年来,随着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深入开展,太极拳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年—2020年)》中,首次将“太极拳”从“中国武术”中单列出来,大力倡导发展太极拳运动。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太极拳作为发源于陈家沟的功夫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太极拳文化,用太极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是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文化支撑。

  大洋彼岸飞来报喜鸟。太极拳成为我国第41个、河南省唯一一个地域鲜明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第一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我国拥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播度最广、受国际社会接受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发 展

  河洛之滨的陈家沟,玉质天成。300多年来,勤劳朴实的陈氏后人在这里与拳共生共兴共荣。如今,这里成了全世界太极拳人的朝圣之地。今日,小村依旧美丽宁静,只是气质更加迷人。

  从陈家沟到全世界,太极拳为世界看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1992年9月,首届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在温县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 韩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343名太极拳运动员应邀参会。太极拳完成了“世界首秀”。

  2000年8月,首届中国·焦作(温县第六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举行。2001年3月,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

  2002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此届大赛实现了太极文化与焦作山水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

  2005年8月,中国·焦作第三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第四届焦作山水旅游节隆重举办。闭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向焦作市颁发“太极圣地”匾牌。

  2015年,焦作发起组织了“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在国内外63个城市同步举行,成功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2017年,组织开展了世界百城千人太极拳集中展演活动,国内500多座城市、国外26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座城市的太极拳爱好者热烈响应;2019年“一带一路”太极行活动在国外36座城市、国内200多座城市举行,超百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演练,扩大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

  创 新

  市委书记王小平说,太极拳不仅是“竞技拳”,也是“文化拳”和“养生拳”,吸纳了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体现了阴阳辩证思想,融合了技击、健身、养生等功能,其神奇功效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已成为新世纪的高雅文化和健康风向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世界发现了“太极拳抗疫”的价值和功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战略目标,勾勒出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发展蓝图,全力打造世界太极城。

  今年10月份,《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首发式在我市举办。书中,黄河文化与太极文化交相辉映,太极拳的健康、养生功能进一步彰显。

  “太极+旅游”“太极+康养”“太极+文创”等“太极+”组合优势彰显。这,就是“中国出品”的“世界拳”!

文章编辑:杨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写在太极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
    2020-12-21 9:55:09    来源:焦作日报

      喜讯:太极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17日晚,当喜讯从牙买加传来那一刻,河南沸腾了!焦作沸腾了!河洛之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沸腾了!

      此刻,太极拳传承人、全球近4亿太极拳习练者,以及所有热爱关心太极拳文化的人们,尽情地抒发喜悦之情。

      此刻,太极拳带着和谐、健康、共享的时代特征,以更加开阔的胸襟,热情地拥抱全世界。

      传 承

      300多年前,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手执《黄庭经》,面对一浊一清的河洛之水,渐悟太极阴阳学说的奥秘,结合导引吐纳之术及中医经络学说,借鉴戚继光之《纪效新书》,创立了太极拳。

      一拳开创世纪风。

      300多年来,历经沧海桑田,数代人匠心传承,太极拳形成了陈式、杨式、武式、和式、吴式、李式、孙式、王其和太极拳等流派,在中国传统武术领域光芒璀璨。

      300多年间,刚柔相济、博采众长、和谐包容,又饱含家国情怀的太极拳,影响着全世界。

      如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亿多人在习练太极拳。太极拳馆遍布世界,仅焦作籍太极拳师在世界各地开设的武馆就有600多家,加盟武馆、分支机构多达4400余家,社会辅导点、教学点超5万个。

      陈家沟拥有4所太极拳学校、30多个家庭拳馆和300多名拳师。以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为代表的100多位太极拳师走出国门,广收门徒。

      从家传武学到全球共享,这是一种更加开放的传承,这是一种更加自信的姿态。太极拳,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厚礼。

      保 护

      300多年前,一人创拳,点燃文化香火;众人守护,滋养文化根脉。今天,太极拳从“国家名片”上升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共享,造福人类。

      时代,成就了太极拳。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太极拳亮相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暨竞赛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首次在全国性大型活动中亮相。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友人松村谦三时说:“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

      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的号召。

      197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会见日本友人三宅正一时欣然题词“太极拳好”。

      在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太极拳“越走”越自信,“越走”路越宽。

      2006年5月20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6月,武式太极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4年12月,吴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王其和太极拳、和式太极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08年8月,太极拳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启动。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将太极拳作为中国唯一项目,列入2019年新一轮申报工作,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多年来,随着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深入开展,太极拳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年—2020年)》中,首次将“太极拳”从“中国武术”中单列出来,大力倡导发展太极拳运动。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太极拳作为发源于陈家沟的功夫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太极拳文化,用太极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是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文化支撑。

      大洋彼岸飞来报喜鸟。太极拳成为我国第41个、河南省唯一一个地域鲜明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第一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我国拥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播度最广、受国际社会接受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发 展

      河洛之滨的陈家沟,玉质天成。300多年来,勤劳朴实的陈氏后人在这里与拳共生共兴共荣。如今,这里成了全世界太极拳人的朝圣之地。今日,小村依旧美丽宁静,只是气质更加迷人。

      从陈家沟到全世界,太极拳为世界看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1992年9月,首届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在温县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 韩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343名太极拳运动员应邀参会。太极拳完成了“世界首秀”。

      2000年8月,首届中国·焦作(温县第六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举行。2001年3月,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

      2002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此届大赛实现了太极文化与焦作山水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

      2005年8月,中国·焦作第三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第四届焦作山水旅游节隆重举办。闭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向焦作市颁发“太极圣地”匾牌。

      2015年,焦作发起组织了“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在国内外63个城市同步举行,成功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2017年,组织开展了世界百城千人太极拳集中展演活动,国内500多座城市、国外26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座城市的太极拳爱好者热烈响应;2019年“一带一路”太极行活动在国外36座城市、国内200多座城市举行,超百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演练,扩大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

      创 新

      市委书记王小平说,太极拳不仅是“竞技拳”,也是“文化拳”和“养生拳”,吸纳了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体现了阴阳辩证思想,融合了技击、健身、养生等功能,其神奇功效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已成为新世纪的高雅文化和健康风向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世界发现了“太极拳抗疫”的价值和功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战略目标,勾勒出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发展蓝图,全力打造世界太极城。

      今年10月份,《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首发式在我市举办。书中,黄河文化与太极文化交相辉映,太极拳的健康、养生功能进一步彰显。

      “太极+旅游”“太极+康养”“太极+文创”等“太极+”组合优势彰显。这,就是“中国出品”的“世界拳”!

    文章编辑:杨铭 
     
    相关信息:
    我市开展太极拳“六进”展演活动
    太极拳传承发展座谈会在陈家沟举行
    太极,明天更美好
    兴我太极 荣我怀川
    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在陈家沟隆重开幕
    严抓大气污染防治
    市污染防治攻坚办约谈博爱县政府
    话说太极拳 (第八回)上
    话说太极拳 (第八回)下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