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人文山阳 > 正文

经典山阳

植根于民间的太极忽雷拳
更新时间:2015-6-24 15:47:50    来源:焦作晚报

  太极忽雷拳是由温县陈新庄村张国栋父子三人在“忽灵架”、“圪颤架”的基础上创编完善而来的,民国初年推广、传播于河南省党政军及河南大学乃至全国各地。

  张国栋(1866~1936年),又名大贵,字应林,自幼聪明,有过目不忘之才。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在南京、上海、青岛、开封等全国各大城市的报馆、电台及公共广告栏发布《举行国考告民众书》,称“国术是发扬民族精神,国考为登选俊杰盛典”。武林各界闻此欢呼雀跃。国考3个月后,即收到武林各派具有较高价值的武功秘籍,为国术馆的教官们研究、教学、创新、发展及全民大众习练武功、强身健体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国民政府对此次国考“比武打擂”要求十分严格,乡、县、省长、中央的主要领导亲自督战,当时报称打死、打伤后果自负,政府仅赔付白银十两、白皮棺材一口。比赛分为乡、县为初赛场,省赛为决赛,中央为总决赛。温县是武术之乡,门派众多,高手如云,报名者有数百人,因当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加上连年战争,有志者都想借此改变自家的命运。温县比武打擂进行到第三天,张国栋才闻讯赶来登台比武,擂台上连连取胜,最终赢得了擂主。县长王金明为张国栋颁发证书,颁发银元100个。张国栋披红戴花、骑着高头大马在温县城里夸官游街三天,并黄榜张贴全县各乡村。省里批文一到,王金明亲自陪张国栋赴省城(开封)比武打擂。在开封经过几天的国考比武打擂,张国栋以绝对优势夺取第一名,河南省主席刘峙亲自颁发证书,给张国栋下发河南省国术馆教官聘书,在国术馆专教太极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张国栋代表河南省武术界,以太极拳前去青岛参加华北全国运动会,一举夺冠,太极拳从此名声大振。

  第二代太极忽雷拳宗师张文成(1900~1978年)、张宝成(1901~1989年)系太极忽雷拳鼻祖张国栋之子,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长子张文成(擅长九节鞭),经国考,接替父亲的职务,为河南省国术总教官,兼国术馆及河南大学教主官、馆长等诸职。同年张宝成(“太极忽雷拳魁元”之称)任国民政府黄埔军校武术总教官,两位太极宗师对父亲所创的拳术的形成、发展及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1936年柏林奥运会前夕,国民政府依然决定组织一支国家武术精英前去参加,得到武术界豪杰的广泛响应,报名者有数百人,后经过多场合20余天的紧张选拔赛,张文成、张宝成、刘玉华等9人凭借高超的武术实力获准参加奥运会比赛。张文成的忽雷拳九节鞭、太极枪等器械,张宝成的太极忽雷拳在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太极拳第一次登上国际体坛,显示了中华武术的神威。

  新中国成立初期,温县人民政府在温县又一次举办盛大的演武大赛,太极宗师张宝成又一次以绝对优势夺得第一名。1951年、1953年他先后代表温县在河南新乡地区举行的全国运动会的武术项目中夺取太极拳、摔跤、骑马射箭全能冠军。

  太极忽雷拳第四代嫡系传人张耀方,又名红君(1968年生),毕业于河南大学,系张国栋之曾孙、第二代太极忽雷拳宗师张宝成之孙、第三代大师张锡玉太极忽雷拳研究会总会长、掌门人长子,自幼在祖父、父亲言传身教下,精练、纯熟掌握家传忽雷拳一、二路,推手,单刀,春秋大刀等器械,30余年刻苦钻研,苦练不辍,加之天资聪明,德行高尚,现为中国温县张国栋太极忽雷拳研究会副会长及总教练。自从温县1983年开始举办第一届太极年会至今,20多年来,他参加县、省、全国、国际各种比赛无数次,获得金、银牌38枚。

文章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