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历史名人 > 正文

经典山阳

贤淑明礼的向皇后
更新时间:2023-9-15 10:15:34    来源:焦作晚报

  向皇后,北宋怀州河内(沁阳)人,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后因变故全家迁居于浔阳(今江西九江)。据《宋史·列传第二后妃下》记载:“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河内人,故宰相敏中曾孙也。治平三年,归于颍邸,封安国夫人。神宗即位,立为向皇后。”

  向皇后本是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青州知府向经之女,后成为宋神宗赵顼皇后。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忠贞仁孝,深受高太后喜爱。1085年,宋哲宗即位,尊其为皇太后。1100年,宋哲宗去世,在选人即位的大是大非面前,她心思缜密、洞若观火,力排宰相章惇等人非议,果断拥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秀外慧中 洁身自好

  1066年春,也就是宋英宗治平三年,向氏嫁于颍王赵顼,封安国夫人。这一年,赵顼18岁,向氏21岁。第二年农历正月,宋英宗驾崩,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农历二月,向氏被立为皇后。向皇后在宫中行事沉稳、心地善良,从不干涉朝政。宋神宗为立太子一事犹豫不决,私下征求意见,她才谨慎称赞六子安郡王赵煦贤达。

  1085年,宋神宗驾崩,赵煦顺利即位,是为宋哲宗,尊向皇后为皇太后。

  向氏成了太后,不适合居住在皇后的宫中,于是垂帘听政的宣仁太皇太后高氏就令人整修庆寿宫供向太后居住。庆寿宫豪华奢侈,但一向节俭、明礼、仁慈、自谦的向氏并不动容,反予以谢绝,并言:“安有姑居西而妇处东,渎上下之分。”意思是说哪有婆母居西宫,而媳妇居东宫之理?岂不乱了上下之别?于是,不敢徙。高太后甚是满意,更加喜爱向皇后。

  向皇后不仅在住房、用权、享受待遇方面低调行事,也十分注重限制外戚势力。若遇太子和宗室亲王选妃,她都要求向氏族人之女回避,不得参与应选。《宋史·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记载:“后敕向族勿以女置选中。”一些至亲想通过向氏在朝廷谋官求职,都遭到拒绝。即使圣上有特旨,她也不用特权,还教育族人:“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挠公法。”向皇后身处北宋王朝要位,能有如此自尊、自律的高尚品质,实属难能可贵。事情虽小,但折射出的道理很大,足以证明向皇后心底无私、胸怀家国、清正廉洁、光明磊落。所以,朝野上下,向皇后口碑极好,德高望重。

  1093年,62岁的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变法派”得势、回朝,章惇任宰相,曾布、蔡卞等人也分居要职;“保守派”被贬、出朝,吕大防、范纯仁、苏轼等人被贬或流放,就连已去世的司马光等人本应享有的封号也被追夺。两派矛盾十分尖锐突出,局势相当严峻复杂,这时还发生了“宣仁之诬”公案。“变法派”章惇、蔡卞、邢恕等诬称高太后曾反对立宋哲宗为帝,而且章惇还建议宋哲宗追废高太后。宋哲宗明哲保身,表面上左右为难,暗地里却借机造势,支持“变法派”。关健时刻,向皇后审时度势,挺身而出,高度评价高太后功绩,并在宋哲宗面前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宋哲宗当面烧毁诬告高太后的奏章,才稳定了朝局。

  ●临危不惧 果断决策

  1100年,宋哲宗去世,因无子,继位之事成了头等大事。此时,宫中内斗,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尤为明显。章惇强势主张“兄终弟及”,弄权拥立宋哲宗的同胞弟简王赵似为君,被向皇后看破了阴谋,予以抵制。章惇不甘心,又提出让“眼有毛病,不宜为君”的申王赵佖即位,再次被向皇后拒绝。向皇后果断决定拥立端王赵佶继位,但遭到章惇的极力反对:“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向皇后强调:“先帝有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过人,应该入继大统。”最终,在知枢密院事曾布、尚书左丞蔡卞、中书侍郎许将等支持下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向皇后之所以坚定拥立赵佶为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政治上的考虑,主要防范章惇等人篡权,当时已经出现章惇位高权重、一人独尊的现象,假如再选用章惇看中的人即位,其势力可想而知。当时老百姓对章惇恨之入骨,编成民谣讥讽,如“大惇(章惇)小惇(安惇),殃及子孙”“二蔡(蔡京、蔡卞)一惇,必定沙门”。虽是民谣,但充分反映了当时章惇及新党集团对旧党残酷打压的真实情况。同时,向皇后也从“宣仁之诬”事件中接受了教训,非常明白章惇等人的凶残性以及两党之争的危害性,时刻防范悲剧再度上演;二是担心出现外戚干政、危及朝纲的事情发生,如果听从章惇的意见“兄终弟及”,必然造成朱太后两度涉朝的现实,坐大后宫势力,后果也不堪设想;三是赵佶自幼聪明,仁慈孝顺,具有艺术天赋。

  赵佶登基称帝,自然从内心非常感谢向太后。他一即位,便主动与大臣们商量奏请向太后垂帘听政,“命中使宣辅臣面谕,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并在翰林学士蔡京炮制的“遗制”中补充了这一条。

  向皇后不愿涉政,百般推辞,但当时的政局还是比较复杂的,宋徽宗能不能坐稳江山还未必可知。所以,她只好勉强答应,并表示临时辅佐,待局势稳定后尽快还政。

  垂帘听政期间,向皇后重新起用了一批遭到新党排斥的旧党人物。韩忠彦、李清臣、黄履等得到提升,并重返朝廷。其中,韩忠彦与章惇并列为相。虽然向皇后垂帘时间不足半年,但她采纳“广仁恩、开言路、去疑似、借用兵”的建议,大力主张“轻徭役、止战争、倡节俭、爱百姓”,再次稳定朝局,开创新风,时号“小元祐”。在取得显著政绩之后,向皇后不贪功绩、不恋权位、兑现诺言、撤帘还政,受到朝野人士的一致敬仰。

  ●尊重人才 赦免重臣

  向皇后很重视人才,她在垂帘听政期间,首先下诏,赦免哲宗朝仅存的两位旧党大佬——范纯仁、苏轼。

  向太后为什么首先考虑赦免起用范纯仁、苏轼呢?一是两人才华出众,都是名贯京城的朝廷重臣、旧党大佬;二是两人都能超越党争、客观公正地对待新法,时刻体现出高风亮节、忧国忧民的思想品德;三是他们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和悲惨遭遇。

  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北宋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他一生讲究宽恕、忠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由于党争大起大落,甚至被举家流放,双目失明,可他对事不对人,上忠朝廷、下系百姓,尽管他也强烈反对新党变法,但又不全盘否定,即便晚年被流放,依然“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以,向皇后垂帘听政当月即“遣使劳问范纯仁于水州”,期望这位肱骨之臣能老骥伏枥,再度出山。

  向皇后起用的第二个人物是人们都非常熟悉的文学大家苏轼。

  苏轼,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治水名人,曾任礼部尚书,一生颠沛流离。

  1066年,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及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都因反对新法而被迫离京。因写诗讽刺“变法派”和宋神宗,苏轼被押回京师关押在御史台监狱受审。因御史台多有柏树、乌鸦,史称“乌台诗案”。后遇皇帝大赦,苏轼一度被重用,但又遭到章惇打压,再度被贬,而且在65岁时竟被流放到海南儋州,直到向皇后垂帘听政才被赦免北归。可惜风烛残年的一代文豪,在北归途中病逝。

  向皇后珍惜的人才很多,除了上述两位大佬之外,还有撰写《河渠》《律历》等志书的李清臣以及大诗人曾肇等。其实,向皇后不仅珍惜人才,自己也非常有才华,她是北宋著名的女书画家,其行书清秀,画意新颖。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向皇后去世,享年56岁,谥号钦圣宪肃皇后,葬于巩义永裕陵。


□董沁生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贤淑明礼的向皇后
    2023-9-15 10:15:34    来源:焦作晚报

      向皇后,北宋怀州河内(沁阳)人,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后因变故全家迁居于浔阳(今江西九江)。据《宋史·列传第二后妃下》记载:“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河内人,故宰相敏中曾孙也。治平三年,归于颍邸,封安国夫人。神宗即位,立为向皇后。”

      向皇后本是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青州知府向经之女,后成为宋神宗赵顼皇后。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忠贞仁孝,深受高太后喜爱。1085年,宋哲宗即位,尊其为皇太后。1100年,宋哲宗去世,在选人即位的大是大非面前,她心思缜密、洞若观火,力排宰相章惇等人非议,果断拥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秀外慧中 洁身自好

      1066年春,也就是宋英宗治平三年,向氏嫁于颍王赵顼,封安国夫人。这一年,赵顼18岁,向氏21岁。第二年农历正月,宋英宗驾崩,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农历二月,向氏被立为皇后。向皇后在宫中行事沉稳、心地善良,从不干涉朝政。宋神宗为立太子一事犹豫不决,私下征求意见,她才谨慎称赞六子安郡王赵煦贤达。

      1085年,宋神宗驾崩,赵煦顺利即位,是为宋哲宗,尊向皇后为皇太后。

      向氏成了太后,不适合居住在皇后的宫中,于是垂帘听政的宣仁太皇太后高氏就令人整修庆寿宫供向太后居住。庆寿宫豪华奢侈,但一向节俭、明礼、仁慈、自谦的向氏并不动容,反予以谢绝,并言:“安有姑居西而妇处东,渎上下之分。”意思是说哪有婆母居西宫,而媳妇居东宫之理?岂不乱了上下之别?于是,不敢徙。高太后甚是满意,更加喜爱向皇后。

      向皇后不仅在住房、用权、享受待遇方面低调行事,也十分注重限制外戚势力。若遇太子和宗室亲王选妃,她都要求向氏族人之女回避,不得参与应选。《宋史·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记载:“后敕向族勿以女置选中。”一些至亲想通过向氏在朝廷谋官求职,都遭到拒绝。即使圣上有特旨,她也不用特权,还教育族人:“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挠公法。”向皇后身处北宋王朝要位,能有如此自尊、自律的高尚品质,实属难能可贵。事情虽小,但折射出的道理很大,足以证明向皇后心底无私、胸怀家国、清正廉洁、光明磊落。所以,朝野上下,向皇后口碑极好,德高望重。

      1093年,62岁的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变法派”得势、回朝,章惇任宰相,曾布、蔡卞等人也分居要职;“保守派”被贬、出朝,吕大防、范纯仁、苏轼等人被贬或流放,就连已去世的司马光等人本应享有的封号也被追夺。两派矛盾十分尖锐突出,局势相当严峻复杂,这时还发生了“宣仁之诬”公案。“变法派”章惇、蔡卞、邢恕等诬称高太后曾反对立宋哲宗为帝,而且章惇还建议宋哲宗追废高太后。宋哲宗明哲保身,表面上左右为难,暗地里却借机造势,支持“变法派”。关健时刻,向皇后审时度势,挺身而出,高度评价高太后功绩,并在宋哲宗面前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宋哲宗当面烧毁诬告高太后的奏章,才稳定了朝局。

      ●临危不惧 果断决策

      1100年,宋哲宗去世,因无子,继位之事成了头等大事。此时,宫中内斗,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尤为明显。章惇强势主张“兄终弟及”,弄权拥立宋哲宗的同胞弟简王赵似为君,被向皇后看破了阴谋,予以抵制。章惇不甘心,又提出让“眼有毛病,不宜为君”的申王赵佖即位,再次被向皇后拒绝。向皇后果断决定拥立端王赵佶继位,但遭到章惇的极力反对:“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向皇后强调:“先帝有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过人,应该入继大统。”最终,在知枢密院事曾布、尚书左丞蔡卞、中书侍郎许将等支持下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向皇后之所以坚定拥立赵佶为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政治上的考虑,主要防范章惇等人篡权,当时已经出现章惇位高权重、一人独尊的现象,假如再选用章惇看中的人即位,其势力可想而知。当时老百姓对章惇恨之入骨,编成民谣讥讽,如“大惇(章惇)小惇(安惇),殃及子孙”“二蔡(蔡京、蔡卞)一惇,必定沙门”。虽是民谣,但充分反映了当时章惇及新党集团对旧党残酷打压的真实情况。同时,向皇后也从“宣仁之诬”事件中接受了教训,非常明白章惇等人的凶残性以及两党之争的危害性,时刻防范悲剧再度上演;二是担心出现外戚干政、危及朝纲的事情发生,如果听从章惇的意见“兄终弟及”,必然造成朱太后两度涉朝的现实,坐大后宫势力,后果也不堪设想;三是赵佶自幼聪明,仁慈孝顺,具有艺术天赋。

      赵佶登基称帝,自然从内心非常感谢向太后。他一即位,便主动与大臣们商量奏请向太后垂帘听政,“命中使宣辅臣面谕,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并在翰林学士蔡京炮制的“遗制”中补充了这一条。

      向皇后不愿涉政,百般推辞,但当时的政局还是比较复杂的,宋徽宗能不能坐稳江山还未必可知。所以,她只好勉强答应,并表示临时辅佐,待局势稳定后尽快还政。

      垂帘听政期间,向皇后重新起用了一批遭到新党排斥的旧党人物。韩忠彦、李清臣、黄履等得到提升,并重返朝廷。其中,韩忠彦与章惇并列为相。虽然向皇后垂帘时间不足半年,但她采纳“广仁恩、开言路、去疑似、借用兵”的建议,大力主张“轻徭役、止战争、倡节俭、爱百姓”,再次稳定朝局,开创新风,时号“小元祐”。在取得显著政绩之后,向皇后不贪功绩、不恋权位、兑现诺言、撤帘还政,受到朝野人士的一致敬仰。

      ●尊重人才 赦免重臣

      向皇后很重视人才,她在垂帘听政期间,首先下诏,赦免哲宗朝仅存的两位旧党大佬——范纯仁、苏轼。

      向太后为什么首先考虑赦免起用范纯仁、苏轼呢?一是两人才华出众,都是名贯京城的朝廷重臣、旧党大佬;二是两人都能超越党争、客观公正地对待新法,时刻体现出高风亮节、忧国忧民的思想品德;三是他们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和悲惨遭遇。

      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北宋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他一生讲究宽恕、忠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由于党争大起大落,甚至被举家流放,双目失明,可他对事不对人,上忠朝廷、下系百姓,尽管他也强烈反对新党变法,但又不全盘否定,即便晚年被流放,依然“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以,向皇后垂帘听政当月即“遣使劳问范纯仁于水州”,期望这位肱骨之臣能老骥伏枥,再度出山。

      向皇后起用的第二个人物是人们都非常熟悉的文学大家苏轼。

      苏轼,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治水名人,曾任礼部尚书,一生颠沛流离。

      1066年,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及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都因反对新法而被迫离京。因写诗讽刺“变法派”和宋神宗,苏轼被押回京师关押在御史台监狱受审。因御史台多有柏树、乌鸦,史称“乌台诗案”。后遇皇帝大赦,苏轼一度被重用,但又遭到章惇打压,再度被贬,而且在65岁时竟被流放到海南儋州,直到向皇后垂帘听政才被赦免北归。可惜风烛残年的一代文豪,在北归途中病逝。

      向皇后珍惜的人才很多,除了上述两位大佬之外,还有撰写《河渠》《律历》等志书的李清臣以及大诗人曾肇等。其实,向皇后不仅珍惜人才,自己也非常有才华,她是北宋著名的女书画家,其行书清秀,画意新颖。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向皇后去世,享年56岁,谥号钦圣宪肃皇后,葬于巩义永裕陵。


    □董沁生

    文章编辑:陈婷 
     
    相关信息:
    走进红色磨石坡 探寻先烈革命印迹
    传统村落的文化密码
    北门学士范履冰
    青石板上的梦想
    深山里的希望
    怀商与怀庆府商业文化
    司马懿塑像前的沉思
    “问礼”在何处
    我市出台“一票游焦作”景区门票联动政策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