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新闻

一名老兵的幸运和责任
更新时间:2023-5-5 15:28:05    来源:焦作晚报



  马元章在展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市级银发宣讲团成员聘书。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人。有的人,有的事,不仅让你终身难忘,还让你终身受益。今年76岁的马元章回忆自己陪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采访的经历时,内心无比感慨,他觉得近距离接触近代最著名的记者,是他的幸运,而穆青的话也为他打开了文学的大门,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刚刚参军入伍的马元章写了一首小诗,而这首诗也为他和穆青的见面埋下了伏笔。

  事情还得从1964年说起。

  一首小诗点燃激情岁月

  1964年是马元章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国家号召学生入伍,正在读高一的马元章响应号召报名参军,通过层层考核,他和学校的另外3名同学光荣入伍。

  马元章出生于1947年,入伍时17岁。从学生转变为战士,马元章对军营生活充满好奇。因为那一年有很多新兵都是从学校参军入伍的,新兵团领导为了活跃气氛,就鼓励新兵办板报,以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马元章创作了一首小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穿上新军装,心中喜洋洋。怀揣红宝书,紧握手中枪。

  这首名叫《喜洋洋》的诗被书写在板报“学习栏园地”的正中位置,武汉军区《战斗报》记者到新兵团采访时看到了这首诗,就将这首诗刊登在了报纸上。

  “我当时17岁,因为这首诗一举成名,战友都称呼我是‘诗人马元章’。”马元章说。那个时候,他仅仅会背诵一些唐诗宋词,根本不懂诗词创作。17岁就意外“出名”,让马元章感觉压力很大,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他开始拼命看书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

  新兵团训练结束后,马元章被分到武汉军区。白天训练,晚上读书,马元章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还试着写一些文章宣传报道部队生活。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马元章的努力被部队领导看在眼里,1970年,穆青到武汉市采访330工程(葛洲坝)建设,武汉军区负责接待。当时的马元章被部队派到武汉大学学习写作,穆青到达武汉军区后,部队领导就让马元章协助穆青联络采访事宜,并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穆青写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全国有名,我看了很多遍。能够在穆青身边服务,心里甭提多激动了。”马元章说。武汉大学的同学得知穆青在武汉的消息后,就托马元章给穆青捎话,想邀请穆青到武汉大学给同学们讲课。穆青的采访任务很重,马元章觉得不好意思打扰他,但同学们的一再邀请,让他心中有了试一试的想法。

  最后,马元章鼓起勇气向部队领导汇报了此事,得到领导批准后,他向穆青说明了情况。穆青很爽快地答应,并抽出一个上午的时间到武汉大学文学班给同学们讲课。

  课堂上,有同学提问“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穆青回答:“把一个人说清楚、写清楚,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写清楚,就是好文章。我写焦裕禄时,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穆青的这句话,马元章至今难忘,他说:“穆青老师的讲解,让人醍醐灌顶。我再写作时,就不再刻意使用华美的辞藻,而是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朴实的话语去讲清楚一个人或一件事。”

  坚持阅读60年,写出400万字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才能写出好的文章。马元章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看书,每天写笔记。

  马元章在部队工作、生活时,不管白天训练多累,晚上休息时必须看书。他随身带着笔和纸,看到有用的话就写下来,回到宿舍再誊抄到笔记本上。

  1972年,马元章因表现出色被派到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74年,马元章即将从军医大学毕业时,被部队紧急召回。紧接着,又被派到武汉大学学习政治。第二次到武汉大学学习时,马元章有幸参与了《唐诗选注》前期搜集资料的工作,他在武汉大学图书馆看到了许多古代诗词的孤本。

  收集资料的这段时间,对马元章来说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他负责抄写的内容都是一式两份,一份交给老师,一份自己保留。在誊抄珍贵资料的时候,马元章深深爱上了古典诗词。有一年,马元章到西安出差,他利用休息时间到西安碑林参观,为了能够学习碑文上的词句,就将碑文内容抄写下来。

  马元章天天抄写碑文,碑林管理员很好奇,询问后得知马元章喜爱古典文学,就将其带到未对外开放的展馆参观。马元章用了一周的时间,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都抄了下来。这次西安之行,他收获颇丰。若干年后,马元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颇有分量的文学论文。

  在马元章家里,记者看到十几本装订成册的“书”。每本“书”厚4厘米,种类分别是:中国原始社会、古代、近代、现代医学史;从原始社会到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哲学思想史;格律诗集、散文诗集、古体诗集、小说、散文诗集;政治、文学、历史、诗词、医学论文集。

  这些“书”是用A4纸打印而成的,虽然没有出版,却是马元章一辈子的心血。他说:“这400万字倾注了我毕生精力,也是我坚持学习60年的见证。”

  退休干部要继续发光发热

  马元章1969年在部队入党,1982年从武汉军区调任至767野战医院(现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任教导员和政治委员。1986年转业到地方,马元章又先后在焦作市中医院、焦作市卫生局等单位工作。

  马元章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拥有56年党龄的老党员,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他始终坚定信念,做党的好战士。他说:“国家培养一名干部很不容易,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干部,有着切身体会。如今退休了,但我要将自己学到的本领回报给社会。”

  从2007年退休至今,马元章一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在我市老年大学担任老师,主要讲唐诗宋词、散文写作等。他鼓励老年人要多看书,将自己的生活写成诗。在马元章的鼓励下,王作兴、赵元清、周月云等老同志不仅学会了写诗,还出了诗集。

  老有所乐可以愉悦老年人的心情,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2009年,马元章成为《焦作日报》老年记者,受他的影响,一批老年记者也爱上了诗词创作。

  马元章在部队时带过兵,转业到地方后做学术研究,工作经历丰富;他思想坚定,持续学习,道德文化素养极高;他是市委老干部局白发理论宣讲团成员,还是市关工委成员。

  马元章走进学校、企事业单位,用生动的语言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他说:“没有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我永远的责任。”

(记者 朱颖江 摄影报道)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一名老兵的幸运和责任
    2023-5-5 15:28:05    来源:焦作晚报



      马元章在展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市级银发宣讲团成员聘书。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人。有的人,有的事,不仅让你终身难忘,还让你终身受益。今年76岁的马元章回忆自己陪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采访的经历时,内心无比感慨,他觉得近距离接触近代最著名的记者,是他的幸运,而穆青的话也为他打开了文学的大门,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刚刚参军入伍的马元章写了一首小诗,而这首诗也为他和穆青的见面埋下了伏笔。

      事情还得从1964年说起。

      一首小诗点燃激情岁月

      1964年是马元章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国家号召学生入伍,正在读高一的马元章响应号召报名参军,通过层层考核,他和学校的另外3名同学光荣入伍。

      马元章出生于1947年,入伍时17岁。从学生转变为战士,马元章对军营生活充满好奇。因为那一年有很多新兵都是从学校参军入伍的,新兵团领导为了活跃气氛,就鼓励新兵办板报,以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马元章创作了一首小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穿上新军装,心中喜洋洋。怀揣红宝书,紧握手中枪。

      这首名叫《喜洋洋》的诗被书写在板报“学习栏园地”的正中位置,武汉军区《战斗报》记者到新兵团采访时看到了这首诗,就将这首诗刊登在了报纸上。

      “我当时17岁,因为这首诗一举成名,战友都称呼我是‘诗人马元章’。”马元章说。那个时候,他仅仅会背诵一些唐诗宋词,根本不懂诗词创作。17岁就意外“出名”,让马元章感觉压力很大,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他开始拼命看书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

      新兵团训练结束后,马元章被分到武汉军区。白天训练,晚上读书,马元章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还试着写一些文章宣传报道部队生活。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马元章的努力被部队领导看在眼里,1970年,穆青到武汉市采访330工程(葛洲坝)建设,武汉军区负责接待。当时的马元章被部队派到武汉大学学习写作,穆青到达武汉军区后,部队领导就让马元章协助穆青联络采访事宜,并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穆青写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全国有名,我看了很多遍。能够在穆青身边服务,心里甭提多激动了。”马元章说。武汉大学的同学得知穆青在武汉的消息后,就托马元章给穆青捎话,想邀请穆青到武汉大学给同学们讲课。穆青的采访任务很重,马元章觉得不好意思打扰他,但同学们的一再邀请,让他心中有了试一试的想法。

      最后,马元章鼓起勇气向部队领导汇报了此事,得到领导批准后,他向穆青说明了情况。穆青很爽快地答应,并抽出一个上午的时间到武汉大学文学班给同学们讲课。

      课堂上,有同学提问“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穆青回答:“把一个人说清楚、写清楚,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写清楚,就是好文章。我写焦裕禄时,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穆青的这句话,马元章至今难忘,他说:“穆青老师的讲解,让人醍醐灌顶。我再写作时,就不再刻意使用华美的辞藻,而是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朴实的话语去讲清楚一个人或一件事。”

      坚持阅读60年,写出400万字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才能写出好的文章。马元章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看书,每天写笔记。

      马元章在部队工作、生活时,不管白天训练多累,晚上休息时必须看书。他随身带着笔和纸,看到有用的话就写下来,回到宿舍再誊抄到笔记本上。

      1972年,马元章因表现出色被派到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74年,马元章即将从军医大学毕业时,被部队紧急召回。紧接着,又被派到武汉大学学习政治。第二次到武汉大学学习时,马元章有幸参与了《唐诗选注》前期搜集资料的工作,他在武汉大学图书馆看到了许多古代诗词的孤本。

      收集资料的这段时间,对马元章来说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他负责抄写的内容都是一式两份,一份交给老师,一份自己保留。在誊抄珍贵资料的时候,马元章深深爱上了古典诗词。有一年,马元章到西安出差,他利用休息时间到西安碑林参观,为了能够学习碑文上的词句,就将碑文内容抄写下来。

      马元章天天抄写碑文,碑林管理员很好奇,询问后得知马元章喜爱古典文学,就将其带到未对外开放的展馆参观。马元章用了一周的时间,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都抄了下来。这次西安之行,他收获颇丰。若干年后,马元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颇有分量的文学论文。

      在马元章家里,记者看到十几本装订成册的“书”。每本“书”厚4厘米,种类分别是:中国原始社会、古代、近代、现代医学史;从原始社会到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哲学思想史;格律诗集、散文诗集、古体诗集、小说、散文诗集;政治、文学、历史、诗词、医学论文集。

      这些“书”是用A4纸打印而成的,虽然没有出版,却是马元章一辈子的心血。他说:“这400万字倾注了我毕生精力,也是我坚持学习60年的见证。”

      退休干部要继续发光发热

      马元章1969年在部队入党,1982年从武汉军区调任至767野战医院(现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任教导员和政治委员。1986年转业到地方,马元章又先后在焦作市中医院、焦作市卫生局等单位工作。

      马元章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拥有56年党龄的老党员,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他始终坚定信念,做党的好战士。他说:“国家培养一名干部很不容易,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干部,有着切身体会。如今退休了,但我要将自己学到的本领回报给社会。”

      从2007年退休至今,马元章一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在我市老年大学担任老师,主要讲唐诗宋词、散文写作等。他鼓励老年人要多看书,将自己的生活写成诗。在马元章的鼓励下,王作兴、赵元清、周月云等老同志不仅学会了写诗,还出了诗集。

      老有所乐可以愉悦老年人的心情,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2009年,马元章成为《焦作日报》老年记者,受他的影响,一批老年记者也爱上了诗词创作。

      马元章在部队时带过兵,转业到地方后做学术研究,工作经历丰富;他思想坚定,持续学习,道德文化素养极高;他是市委老干部局白发理论宣讲团成员,还是市关工委成员。

      马元章走进学校、企事业单位,用生动的语言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他说:“没有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我永远的责任。”

    (记者 朱颖江 摄影报道)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