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新闻

青春献给煤矿不负似水流年
□裴纪民
更新时间:2023-5-5 15:26:12    来源:焦作晚报

​  裴纪民。 郭东威 摄

  从1987年到焦作矿务局(焦煤集团前身)九里山矿工作,到2021年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我在该矿工作了30多年。从井下到井上,我从事过共青团、组织、统战、宣传等工作。回首过往,思绪万千,我深深地感到把自己的青春留在矿山,献给挚爱的工作,无悔自己的青春韶华,不负这似水流年。

  难忘1987年

  遇见可敬的王师傅

  时间的步履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眼间,我从老家延津来到焦作煤矿工作已37个春秋,很多在煤矿工作的情景就像已经消失了的记忆中的船,再也找不见,可始终让我忘怀不了、割舍不下的还是1987,这个对我来说非常偶然的数字。

  1987年,18岁的我怀着对煤矿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跟随即将退休的父亲从老家延津来到这个让我渴望许久的煤城——焦作,到九里山矿井下工作。第一天上班时,区队领导让一位姓王的师傅领着我。王师傅个子不高,但很精干,看上去40来岁的样子。可听其他工友说,王师傅已经是50岁的人了,我有点不大相信。

  王师傅人很热心,很和蔼。在更衣箱前换衣服准备下井时,他一再嘱咐我:“小裴,下井后可要跟紧我,一个人可不能随便乱跑乱撞,摸错了路,小心上不了井。另外,一定要记好更衣箱的位置,不敢忘了!”我一一答应。

  心里念着不敢忘记、不敢忘记,可粗心大意的我还是忘记了。上井后,那一排排的更衣箱使我眼花缭乱,分不清东西南北。周围人不少,可我一个也不认识,急得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正在这时,王师傅也从井下上来了,他看我着急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交代过还记不住,来吧!”说着,他把我领到了更衣箱前。

  “看清了,你的更衣箱号是1987。1987!这么巧,我正好是1987年开始上班,仅这一次,1987这个数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连同王师傅的那张笑脸。

  上了几个班,刚下井的那股新鲜劲没了,我才知道矿工的工作并不是好干的。“我已18岁了”的狂劲,变成了“我才18岁”的感叹。多亏了王师傅,在我愁闷时陪我在矿区内散步,让我开心;下了井,手把手地教我技术,有时他会把我当成一个孩子,我也觉得自己离不开王师傅。

  就这样,我一天天成长起来,从王师傅那里学会了很多东西。后来因工作关系,我要和王师傅分开了。临走时,王师傅紧紧地拉住我的手,动感情地说:“小裴,师傅最后再交代几句话,以后不管在哪儿工作、干啥工作,你都要记住‘做人要真,做事要勤’,能做到这些,师傅就放心了。”我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

  王师傅退休时,我又见过他一面,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

  王师傅,您还好吗?您还能记起1987,记起那个因为找不着更衣箱而急哭的小裴吗?我可亲可敬的王尚可师傅。

  感谢1992年

  矿工品格催我奋进

  因为从小喜欢写作,工作之余我经常学习写一些诗歌、散文,并且偶尔见诸报端,慢慢地在矿区有了点小名气。1992年春节刚过,我被调到矿宣传科工作,开始专职从事煤矿新闻写作。从此,我经常深入区队车间采访,并因此结识了许多淳朴憨厚的煤矿工人,我也经常被他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1997年,为提高工效,九里山矿在焦作矿务局率先实施放顶煤开采工艺创新,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以矿采三区党支部书记裴洋生为代表的区队领导班子主动请缨,挑起了试采的重担,并通过艰苦努力实现了一次试采成功。

  采访中我了解到,为了放顶煤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从焦作矿务局领导到采三区的每一个职工,他们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局领导多次来到采三区现场指导工作,矿领导经常深入井下跟班现场指挥生产,该区区长靳勤学、党支部书记裴洋生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生产班长徐如春带领工人克服生产困难,多次创出小班生产记录……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支“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队伍,矿上的安全生产才有了坚强的保障。

  曾经有人认为煤矿工人傻大黑粗、头脑简单,但我所了解的煤矿工人不仅能够吃苦奉献,更善于钻研学习。2002年,为了使职工适应综采技术的需要,九里山矿有针对性地对涉及综采试验的单位进行了特殊的学习培训,对于担任综采试验的采二区职工,矿上要求他们在综采支架安装任务完成以前,必须熟练掌握综采的基本操作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当时他们还不是脱产学习,而是一边生产一边学习,采二区所在的14021工作面顶板破碎、压力大、淋水不止,地区条件异常恶劣,但全区职工没有一人喊苦叫累。他们在每天完成400吨煤炭生产任务的同时,还要坚持两三个小时的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努力,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考核考试,有95%的职工通过了理论和实践的检验。

  矿机电科为了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每天都要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坚持每周四下午组织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定期在职工中开展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为了保证综采安装任务顺利完成,他们还组织职工专门到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锡煤矿机械厂学习综采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安装流程,从而为综采设备的顺利安装提供了保障。

  矿皮带队为了适应综采的需要,他们把井下一些常用设备搬到课堂,现场拆装,学习和掌握一些常见故障的判断和排除。通过技术培训学习,区队职工全部都能处理一些设备的常见故障,从而为矿上的综采运输夯实了技术基础。

  可以这样说,综采试验不仅使采二区的职工经受了一场艰苦的考验,而且使全矿职工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礼和锻炼,这也正是矿工品格的真实写照,在这样一个企业里成长,结识这些淳朴的矿工兄弟,我感到十分荣幸。

  再见2021年

  无悔煤矿几十年

  2010年3月,我被任命为矿宣传科科长。为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和重托,我为自己定下了“学、转、爱、创、实”的五字要求。即一要学,坚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打牢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功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要转,适应集团公司战略重组后的新形势、新变化,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三要爱,爱企业、爱岗位,精力集中干工作,立足岗位作贡献;四要创,要开拓创新,结合矿井实际,探索实践,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争创一流宣传工作业绩;五要实,对自己严格要求,求真务实,不走形式,保证工作质量。

  当年4月,为了宣传“爱岗敬业、视责如命”的九里山矿优秀区队队长王立忠同志的先进事迹,我先后采访了近百名职工,收集整理了上千份职工的学习心得,连续加班5个昼夜,逐句推敲、修改,最终完成近万字的“责任如命”人物事迹通讯,在《河南日报》《河南煤化报》《焦煤视窗》等媒体刊登后,在焦作矿区引起了不小反响,使大家有了学习的楷模,干事创业的劲头日益高涨。

  2011年,矿上开展了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创建工作。为调动广大职工搞好区域瓦斯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做好区域瓦斯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我和宣传科的同事多次深入井下一线,拍摄、收集瓦斯治理工作画面,并赴郑州进行瓦斯治理专题片的后期处理与制作。一年时间,我和宣传科的同事共同制作了3部矿井瓦期治理专题片,举办了6场瓦斯防治知识竞赛,制作了48块瓦斯治理宣传牌板,这些工作进一步把全矿职工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做好区域瓦斯治理工作的目标上来,为矿上的安全发展转型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和宣传科的同事坚持以《中国煤炭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河南能源报》和《焦煤视窗》为对外宣传阵地,先后刊登了《一个老煤矿的新追求》《新年第一场培训》《闯过去,前面是个天》《喜看煤海春潮涌》《牢记嘱托担大任 躬身实干谱新篇》《责任如命》等纪实性报道。

  近年来,我还先后撰写了近10万字关于煤矿企业改革发展以及党的建设的理论文章,和同事们共同编纂了100多万字的九里山矿50年矿志。

  回顾自己30多年的工作历程,没有骄人业绩,但最让我欣慰的是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心爱的矿山。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青春献给煤矿不负似水流年
    □裴纪民
    2023-5-5 15:26:12    来源:焦作晚报

    ​  裴纪民。 郭东威 摄

      从1987年到焦作矿务局(焦煤集团前身)九里山矿工作,到2021年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我在该矿工作了30多年。从井下到井上,我从事过共青团、组织、统战、宣传等工作。回首过往,思绪万千,我深深地感到把自己的青春留在矿山,献给挚爱的工作,无悔自己的青春韶华,不负这似水流年。

      难忘1987年

      遇见可敬的王师傅

      时间的步履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眼间,我从老家延津来到焦作煤矿工作已37个春秋,很多在煤矿工作的情景就像已经消失了的记忆中的船,再也找不见,可始终让我忘怀不了、割舍不下的还是1987,这个对我来说非常偶然的数字。

      1987年,18岁的我怀着对煤矿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跟随即将退休的父亲从老家延津来到这个让我渴望许久的煤城——焦作,到九里山矿井下工作。第一天上班时,区队领导让一位姓王的师傅领着我。王师傅个子不高,但很精干,看上去40来岁的样子。可听其他工友说,王师傅已经是50岁的人了,我有点不大相信。

      王师傅人很热心,很和蔼。在更衣箱前换衣服准备下井时,他一再嘱咐我:“小裴,下井后可要跟紧我,一个人可不能随便乱跑乱撞,摸错了路,小心上不了井。另外,一定要记好更衣箱的位置,不敢忘了!”我一一答应。

      心里念着不敢忘记、不敢忘记,可粗心大意的我还是忘记了。上井后,那一排排的更衣箱使我眼花缭乱,分不清东西南北。周围人不少,可我一个也不认识,急得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正在这时,王师傅也从井下上来了,他看我着急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交代过还记不住,来吧!”说着,他把我领到了更衣箱前。

      “看清了,你的更衣箱号是1987。1987!这么巧,我正好是1987年开始上班,仅这一次,1987这个数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连同王师傅的那张笑脸。

      上了几个班,刚下井的那股新鲜劲没了,我才知道矿工的工作并不是好干的。“我已18岁了”的狂劲,变成了“我才18岁”的感叹。多亏了王师傅,在我愁闷时陪我在矿区内散步,让我开心;下了井,手把手地教我技术,有时他会把我当成一个孩子,我也觉得自己离不开王师傅。

      就这样,我一天天成长起来,从王师傅那里学会了很多东西。后来因工作关系,我要和王师傅分开了。临走时,王师傅紧紧地拉住我的手,动感情地说:“小裴,师傅最后再交代几句话,以后不管在哪儿工作、干啥工作,你都要记住‘做人要真,做事要勤’,能做到这些,师傅就放心了。”我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

      王师傅退休时,我又见过他一面,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

      王师傅,您还好吗?您还能记起1987,记起那个因为找不着更衣箱而急哭的小裴吗?我可亲可敬的王尚可师傅。

      感谢1992年

      矿工品格催我奋进

      因为从小喜欢写作,工作之余我经常学习写一些诗歌、散文,并且偶尔见诸报端,慢慢地在矿区有了点小名气。1992年春节刚过,我被调到矿宣传科工作,开始专职从事煤矿新闻写作。从此,我经常深入区队车间采访,并因此结识了许多淳朴憨厚的煤矿工人,我也经常被他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1997年,为提高工效,九里山矿在焦作矿务局率先实施放顶煤开采工艺创新,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以矿采三区党支部书记裴洋生为代表的区队领导班子主动请缨,挑起了试采的重担,并通过艰苦努力实现了一次试采成功。

      采访中我了解到,为了放顶煤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从焦作矿务局领导到采三区的每一个职工,他们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局领导多次来到采三区现场指导工作,矿领导经常深入井下跟班现场指挥生产,该区区长靳勤学、党支部书记裴洋生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生产班长徐如春带领工人克服生产困难,多次创出小班生产记录……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支“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队伍,矿上的安全生产才有了坚强的保障。

      曾经有人认为煤矿工人傻大黑粗、头脑简单,但我所了解的煤矿工人不仅能够吃苦奉献,更善于钻研学习。2002年,为了使职工适应综采技术的需要,九里山矿有针对性地对涉及综采试验的单位进行了特殊的学习培训,对于担任综采试验的采二区职工,矿上要求他们在综采支架安装任务完成以前,必须熟练掌握综采的基本操作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当时他们还不是脱产学习,而是一边生产一边学习,采二区所在的14021工作面顶板破碎、压力大、淋水不止,地区条件异常恶劣,但全区职工没有一人喊苦叫累。他们在每天完成400吨煤炭生产任务的同时,还要坚持两三个小时的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努力,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考核考试,有95%的职工通过了理论和实践的检验。

      矿机电科为了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每天都要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坚持每周四下午组织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定期在职工中开展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为了保证综采安装任务顺利完成,他们还组织职工专门到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锡煤矿机械厂学习综采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安装流程,从而为综采设备的顺利安装提供了保障。

      矿皮带队为了适应综采的需要,他们把井下一些常用设备搬到课堂,现场拆装,学习和掌握一些常见故障的判断和排除。通过技术培训学习,区队职工全部都能处理一些设备的常见故障,从而为矿上的综采运输夯实了技术基础。

      可以这样说,综采试验不仅使采二区的职工经受了一场艰苦的考验,而且使全矿职工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礼和锻炼,这也正是矿工品格的真实写照,在这样一个企业里成长,结识这些淳朴的矿工兄弟,我感到十分荣幸。

      再见2021年

      无悔煤矿几十年

      2010年3月,我被任命为矿宣传科科长。为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和重托,我为自己定下了“学、转、爱、创、实”的五字要求。即一要学,坚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打牢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功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要转,适应集团公司战略重组后的新形势、新变化,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三要爱,爱企业、爱岗位,精力集中干工作,立足岗位作贡献;四要创,要开拓创新,结合矿井实际,探索实践,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争创一流宣传工作业绩;五要实,对自己严格要求,求真务实,不走形式,保证工作质量。

      当年4月,为了宣传“爱岗敬业、视责如命”的九里山矿优秀区队队长王立忠同志的先进事迹,我先后采访了近百名职工,收集整理了上千份职工的学习心得,连续加班5个昼夜,逐句推敲、修改,最终完成近万字的“责任如命”人物事迹通讯,在《河南日报》《河南煤化报》《焦煤视窗》等媒体刊登后,在焦作矿区引起了不小反响,使大家有了学习的楷模,干事创业的劲头日益高涨。

      2011年,矿上开展了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创建工作。为调动广大职工搞好区域瓦斯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做好区域瓦斯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我和宣传科的同事多次深入井下一线,拍摄、收集瓦斯治理工作画面,并赴郑州进行瓦斯治理专题片的后期处理与制作。一年时间,我和宣传科的同事共同制作了3部矿井瓦期治理专题片,举办了6场瓦斯防治知识竞赛,制作了48块瓦斯治理宣传牌板,这些工作进一步把全矿职工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做好区域瓦斯治理工作的目标上来,为矿上的安全发展转型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和宣传科的同事坚持以《中国煤炭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河南能源报》和《焦煤视窗》为对外宣传阵地,先后刊登了《一个老煤矿的新追求》《新年第一场培训》《闯过去,前面是个天》《喜看煤海春潮涌》《牢记嘱托担大任 躬身实干谱新篇》《责任如命》等纪实性报道。

      近年来,我还先后撰写了近10万字关于煤矿企业改革发展以及党的建设的理论文章,和同事们共同编纂了100多万字的九里山矿50年矿志。

      回顾自己30多年的工作历程,没有骄人业绩,但最让我欣慰的是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心爱的矿山。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