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新闻

邓宏礼:怀庆府文化的“活字典”
更新时间:2020-12-21 10:06:12    来源:焦作晚报

  邓宏礼在查找文献资料。

 

  邓宏礼今年81岁,家住沁阳市。1961年从事文博工作后,他就认准了这工作。在近60年的时间里,他用写书立传、讲学交流的方式,弘扬传播沁阳市的历史文化,让业界了解、认识沁阳市。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沁阳市先后荣获“河南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千年古县”等称号,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地理部列入世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日,邓宏礼获得“焦作文化坚守者”称号。在接受采访时,邓宏礼说,他是个普通的人,这辈子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他从这件普通的事情中获得许多快乐。这些年,他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认识沁阳市,他很开心。

  沁阳市古称河内郡、怀州、怀孟路、怀庆府,自古为豫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等美誉,拥有天宁寺三圣塔、清真北大寺、尧庙、尧泉、战国墓和神农山、丹河峡谷景区等。

  在全国文博圈中,邓宏礼被誉为怀庆府文化的“活字典”。

  1961年,邓宏礼从教师岗位转到文化战线工作,成为原沁阳县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当时,他还负责沁阳县的考古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考察天宁寺的历史。

  当时的天宁寺只是一片废墟,邓宏礼查阅历史资料,硬是在这片废墟上梳理出天宁寺始建于隋朝仁寿元年,历经唐、宋等朝代。1984年,沁阳博物馆在天宁寺旧址上建立起来。该馆由邓宏礼设计,占地1万多平方米。

  沁阳博物馆建成后,邓宏礼又做了一件大事,这件事享誉全国,也让全国文博专家认识了沁阳市。1986年,他在沁阳市展开流散文物登记、发证工作,该举措得到全国文博专家的肯定。同年,国家文物局在沁阳市组织召开论证会、现场会,全国各地文物工作者、文博专家会聚沁阳市,并在全国推广流散文物登记、发证工作。当时的沁阳文管会获得了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金牌奖。

  “当你沉下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觉得枯燥,只会感到快乐。”邓宏礼说。他在研究沁阳历史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个人的收获越来越多,沁阳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在1987年,邓宏礼着手太平军北伐围攻怀庆府指挥部和药王庙清代木牌楼的大修工程。与此同时,他查阅大量资料,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写出了6万多字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资源和神农山风景名胜资源调查报告,为沁阳市被评为“河南历史文化名城”、神农山被评为河南风景名胜区作出了贡献。这两处历史遗址成为河南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沁阳市,不能不提朱载堉这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朱载堉是明太祖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出生于怀庆府河内县(现沁阳市),早年即从外舅祖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一生共著有《乐律全书》四十卷、《嘉量算经》三卷等涉及音乐、天文、历法、数学、舞蹈、文学方面的书籍。

  从1989年开始,邓宏礼设计并主持郑端清世子府落架大修,并建成了朱载堉纪念馆,出版《朱载堉的传说》一书,在全国首次展示了朱载堉一生的巨大成就。

  1996年,邓宏礼退休后始终坚守文化阵地,深挖沁阳历史文化,先后出版了《文化沁阳》《郑王词曲选著》《王铎书法碑帖选》等书籍,累计170万字。其中,《郑王词曲选著》一书荣获河南省非遗社科类一等奖。他撰写的《太平军怀庆围攻战调查论述》,填补了太平军北伐史上的一个缺项。

  现在,已经八旬的邓宏礼仍坚持每天看书、写作8个小时。不仅如此,他每个月还为沁阳市老干部大学授课两次。每次授课,从选题到写教案,他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他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手写教案,然后找人打印出来,或做成PPT课件。邓宏礼知识渊博,他每次讲课都非常受欢迎。

  邓宏礼退而不休,继续讲述沁阳市的历史文化。他说:“把知识传播出去,才能彰显文化的价值。”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执着,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文物工作者。

  采访结束时,邓宏礼用一首小诗总结这一生:年近黄昏何惆怅,自我奋蹄再远航;趁着夕阳无限好,再续时代新篇章。

 

(记者 朱颖江/文 王梦梦/图)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邓宏礼:怀庆府文化的“活字典”
    2020-12-21 10:06:12    来源:焦作晚报

      邓宏礼在查找文献资料。

     

      邓宏礼今年81岁,家住沁阳市。1961年从事文博工作后,他就认准了这工作。在近60年的时间里,他用写书立传、讲学交流的方式,弘扬传播沁阳市的历史文化,让业界了解、认识沁阳市。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沁阳市先后荣获“河南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千年古县”等称号,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地理部列入世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日,邓宏礼获得“焦作文化坚守者”称号。在接受采访时,邓宏礼说,他是个普通的人,这辈子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他从这件普通的事情中获得许多快乐。这些年,他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认识沁阳市,他很开心。

      沁阳市古称河内郡、怀州、怀孟路、怀庆府,自古为豫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等美誉,拥有天宁寺三圣塔、清真北大寺、尧庙、尧泉、战国墓和神农山、丹河峡谷景区等。

      在全国文博圈中,邓宏礼被誉为怀庆府文化的“活字典”。

      1961年,邓宏礼从教师岗位转到文化战线工作,成为原沁阳县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当时,他还负责沁阳县的考古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考察天宁寺的历史。

      当时的天宁寺只是一片废墟,邓宏礼查阅历史资料,硬是在这片废墟上梳理出天宁寺始建于隋朝仁寿元年,历经唐、宋等朝代。1984年,沁阳博物馆在天宁寺旧址上建立起来。该馆由邓宏礼设计,占地1万多平方米。

      沁阳博物馆建成后,邓宏礼又做了一件大事,这件事享誉全国,也让全国文博专家认识了沁阳市。1986年,他在沁阳市展开流散文物登记、发证工作,该举措得到全国文博专家的肯定。同年,国家文物局在沁阳市组织召开论证会、现场会,全国各地文物工作者、文博专家会聚沁阳市,并在全国推广流散文物登记、发证工作。当时的沁阳文管会获得了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金牌奖。

      “当你沉下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觉得枯燥,只会感到快乐。”邓宏礼说。他在研究沁阳历史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个人的收获越来越多,沁阳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在1987年,邓宏礼着手太平军北伐围攻怀庆府指挥部和药王庙清代木牌楼的大修工程。与此同时,他查阅大量资料,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写出了6万多字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资源和神农山风景名胜资源调查报告,为沁阳市被评为“河南历史文化名城”、神农山被评为河南风景名胜区作出了贡献。这两处历史遗址成为河南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沁阳市,不能不提朱载堉这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朱载堉是明太祖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出生于怀庆府河内县(现沁阳市),早年即从外舅祖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一生共著有《乐律全书》四十卷、《嘉量算经》三卷等涉及音乐、天文、历法、数学、舞蹈、文学方面的书籍。

      从1989年开始,邓宏礼设计并主持郑端清世子府落架大修,并建成了朱载堉纪念馆,出版《朱载堉的传说》一书,在全国首次展示了朱载堉一生的巨大成就。

      1996年,邓宏礼退休后始终坚守文化阵地,深挖沁阳历史文化,先后出版了《文化沁阳》《郑王词曲选著》《王铎书法碑帖选》等书籍,累计170万字。其中,《郑王词曲选著》一书荣获河南省非遗社科类一等奖。他撰写的《太平军怀庆围攻战调查论述》,填补了太平军北伐史上的一个缺项。

      现在,已经八旬的邓宏礼仍坚持每天看书、写作8个小时。不仅如此,他每个月还为沁阳市老干部大学授课两次。每次授课,从选题到写教案,他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他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手写教案,然后找人打印出来,或做成PPT课件。邓宏礼知识渊博,他每次讲课都非常受欢迎。

      邓宏礼退而不休,继续讲述沁阳市的历史文化。他说:“把知识传播出去,才能彰显文化的价值。”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执着,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文物工作者。

      采访结束时,邓宏礼用一首小诗总结这一生:年近黄昏何惆怅,自我奋蹄再远航;趁着夕阳无限好,再续时代新篇章。

     

    (记者 朱颖江/文 王梦梦/图)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