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3年专题 > 《报怀川》 > 正文

2023年专题

1983年5月1日 焦作日报复刊
更新时间:2023-4-7 9:14:41    来源:焦作日报

 

中共焦作市委关于切实做好《焦作日报》发行工作的通知。

(本报资料照片)

 

1983年5月1日《焦作日报》试刊号。(本报资料图片)

 

  从1983年5月1日《焦作日报》复刊并发展至今,已走过40年风雨历程。40年,对于一张报纸、一家报社来说,有着很多意义,报社的成长、报业的发展,倾注了各级各部门的关爱和帮助,凝聚着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也凝结着一代代焦作报人的心血和汗水。

  回首再望,40年,我们风雨同舟;40年,我们和衷共济。

  是新生,亦是延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焦作这座煤城插上了改革开放的翅膀。新时代新需要,焦作迫切需要一张报纸,为改革开放鼓与呼。

  1982年2月2日,焦作市委作出恢复《焦作日报》的决定,专门成立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组成的《焦作日报》复刊筹备组,负责具体筹备工作。

  “从《焦作日报》历史延续意义上说是复刊,从物质与人员的条件来说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回忆当初,身为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报人华秋娴感慨地说。

  面临人员、场地、设备、资料“四大皆空”的现状,如何让班子、房子、票子、路子、点子“五子登科”,是摆在筹备组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复刊选址、设置机构、选调人员、培训学习、设备采购……复刊前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为解决办报经验不足问题,1982年3月,市委宣传部领导亲自带领筹备组人员,赴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兄弟报社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办报经验,力促筹备工作快马加鞭。

  1982年6月,焦作市委任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福厚兼任焦作日报社总编辑,任命秦绪常担任焦作日报社副总编辑,主持全面工作。

  也是在此时,1957年《焦作日报》创刊时首任记者组组长李介人,从市劳动局调任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

  1983年4月15日,市委宣传部下发文件,划拨经费40万元,支持报社购置印刷设备、照相器材、电台设备和纸张等急需物资,提出在印刷车间未建成前,先由焦作矿工报社承印《焦作日报》。

  1983年7月15日,市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批准报社内部设总编辑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经济科、政文科、美术副刊科。

  《焦作日报》复刊之初,困难不少,但最大的困难是办公用房严重缺乏。

  1983年,市委老办公楼只有三层,多个部门挤在一起办公,很不方便。后来,经市委同意,办公楼又加盖两层,变成五层。市委安排办公楼五楼东边八间房为焦作日报社办公用房。

  由于办公用房不够用,报社的编辑记者都挤在一间大办公室里办公,办公桌面对面摆放着,桌上堆放着一摞一摞的报纸和稿件,摆放着剪刀、胶水、墨水、笔筒、稿签、稿纸等,这些就是报人的全部家当。

  办报,人才是关键。到哪里找办报的人才?

  1961年停刊后,《焦作日报》老报人分散到市区各个单位。当《焦作日报》复刊的号角吹响时,华秋娴、周正和、籍启华、皇甫其棠,这四位在上世纪50年代《焦作日报》创刊时即献身党的新闻事业的老报人立即响应,再次踏上新闻征程。

  与此同时,秦绪常率领一班人兵分多路,到全市多条战线“招兵买马”,刘金忠、郭平治、齐国义等一批年轻有为的转业军人来了,柴国庆、王冠仑、李晋豫等一批各行各业的新闻骨干来了,康伟、张成山等一批大学毕业生也来了。经过两个月的选调工作,30多名新闻骨干来到焦作日报社,这被视为当时焦作市最豪华的新闻宣传阵容。这些年轻人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和部队、工厂锻炼,他们不怕吃苦,十分热爱新闻事业,十分珍惜办报机会。

  报纸怎么办?稿件怎样写?版面如何画?在30多名新闻工作者中,只有几名参与过办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出版一期《焦作日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秦绪常决定分兵两路,一路到先期复刊的《洛阳日报》《郑州晚报》《开封日报》参观学习;一路留守焦作,整顿内务,联系报纸印刷事宜,做好一切出版准备工作。

  1983年3月23日清晨,一支平均年龄32岁的23人采编队伍,登上了开往洛阳的火车。洛阳日报社对《焦作日报》复刊给予了极大支持,安排其管理层及总编室、工交部、政文部、副刊部骨干采编人员与焦作日报社派去的学习人员进行对接,传授经验。

  焦作报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业务技能,从《洛阳日报》到《郑州晚报》、再到《开封日报》,五天紧张的学习,大家一路取经,一路思考,收获颇丰。

  “当时《洛阳日报》已复刊两年,有了一定的读者群,报纸的采编、出版形成了一套较好的机制,我们羡慕极了,白天学习,晚上回到旅馆整理资料、开碰头会,很快,采访—组稿—编辑—发排—出样—校对—制版—印刷,一整套现代报纸采编流程在我们脑中清晰了。”华秋娴说。

  一张报,一座城。

  1983年5月1日,《焦作日报》试刊号成功出版!散发着清新墨香的报纸折射出焦作报人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历久弥新。

  “《焦作日报》是市委机关报,是党的重要宣传工具,是人民的喉舌……由于各方面条件尚不完备,报纸暂时只是试刊,请广大读者给以大力支持,积极为报纸撰写稿件,并对如何办好报纸提出批评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提高,把报纸办得更好!”朴素的试刊词,表达了《焦作日报》的办报理念。

  与时代同行,与怀川共进。1983年10月,《焦作日报》改为周六刊;1984年1月1日,《焦作日报》正式复刊,四开四版,通过邮局发行。

  无边岁月眼前过,时代风云一纸书。作为这个时代的参与者和记录者,焦作报人将倍加努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坚定前行,继往开来,创造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记者 李 秋

文章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1983年5月1日 焦作日报复刊
2023-4-7 9:14:41    来源:焦作日报

 

中共焦作市委关于切实做好《焦作日报》发行工作的通知。

(本报资料照片)

 

1983年5月1日《焦作日报》试刊号。(本报资料图片)

 

  从1983年5月1日《焦作日报》复刊并发展至今,已走过40年风雨历程。40年,对于一张报纸、一家报社来说,有着很多意义,报社的成长、报业的发展,倾注了各级各部门的关爱和帮助,凝聚着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也凝结着一代代焦作报人的心血和汗水。

  回首再望,40年,我们风雨同舟;40年,我们和衷共济。

  是新生,亦是延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焦作这座煤城插上了改革开放的翅膀。新时代新需要,焦作迫切需要一张报纸,为改革开放鼓与呼。

  1982年2月2日,焦作市委作出恢复《焦作日报》的决定,专门成立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组成的《焦作日报》复刊筹备组,负责具体筹备工作。

  “从《焦作日报》历史延续意义上说是复刊,从物质与人员的条件来说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回忆当初,身为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报人华秋娴感慨地说。

  面临人员、场地、设备、资料“四大皆空”的现状,如何让班子、房子、票子、路子、点子“五子登科”,是摆在筹备组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复刊选址、设置机构、选调人员、培训学习、设备采购……复刊前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为解决办报经验不足问题,1982年3月,市委宣传部领导亲自带领筹备组人员,赴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兄弟报社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办报经验,力促筹备工作快马加鞭。

  1982年6月,焦作市委任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福厚兼任焦作日报社总编辑,任命秦绪常担任焦作日报社副总编辑,主持全面工作。

  也是在此时,1957年《焦作日报》创刊时首任记者组组长李介人,从市劳动局调任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

  1983年4月15日,市委宣传部下发文件,划拨经费40万元,支持报社购置印刷设备、照相器材、电台设备和纸张等急需物资,提出在印刷车间未建成前,先由焦作矿工报社承印《焦作日报》。

  1983年7月15日,市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批准报社内部设总编辑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经济科、政文科、美术副刊科。

  《焦作日报》复刊之初,困难不少,但最大的困难是办公用房严重缺乏。

  1983年,市委老办公楼只有三层,多个部门挤在一起办公,很不方便。后来,经市委同意,办公楼又加盖两层,变成五层。市委安排办公楼五楼东边八间房为焦作日报社办公用房。

  由于办公用房不够用,报社的编辑记者都挤在一间大办公室里办公,办公桌面对面摆放着,桌上堆放着一摞一摞的报纸和稿件,摆放着剪刀、胶水、墨水、笔筒、稿签、稿纸等,这些就是报人的全部家当。

  办报,人才是关键。到哪里找办报的人才?

  1961年停刊后,《焦作日报》老报人分散到市区各个单位。当《焦作日报》复刊的号角吹响时,华秋娴、周正和、籍启华、皇甫其棠,这四位在上世纪50年代《焦作日报》创刊时即献身党的新闻事业的老报人立即响应,再次踏上新闻征程。

  与此同时,秦绪常率领一班人兵分多路,到全市多条战线“招兵买马”,刘金忠、郭平治、齐国义等一批年轻有为的转业军人来了,柴国庆、王冠仑、李晋豫等一批各行各业的新闻骨干来了,康伟、张成山等一批大学毕业生也来了。经过两个月的选调工作,30多名新闻骨干来到焦作日报社,这被视为当时焦作市最豪华的新闻宣传阵容。这些年轻人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和部队、工厂锻炼,他们不怕吃苦,十分热爱新闻事业,十分珍惜办报机会。

  报纸怎么办?稿件怎样写?版面如何画?在30多名新闻工作者中,只有几名参与过办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出版一期《焦作日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秦绪常决定分兵两路,一路到先期复刊的《洛阳日报》《郑州晚报》《开封日报》参观学习;一路留守焦作,整顿内务,联系报纸印刷事宜,做好一切出版准备工作。

  1983年3月23日清晨,一支平均年龄32岁的23人采编队伍,登上了开往洛阳的火车。洛阳日报社对《焦作日报》复刊给予了极大支持,安排其管理层及总编室、工交部、政文部、副刊部骨干采编人员与焦作日报社派去的学习人员进行对接,传授经验。

  焦作报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业务技能,从《洛阳日报》到《郑州晚报》、再到《开封日报》,五天紧张的学习,大家一路取经,一路思考,收获颇丰。

  “当时《洛阳日报》已复刊两年,有了一定的读者群,报纸的采编、出版形成了一套较好的机制,我们羡慕极了,白天学习,晚上回到旅馆整理资料、开碰头会,很快,采访—组稿—编辑—发排—出样—校对—制版—印刷,一整套现代报纸采编流程在我们脑中清晰了。”华秋娴说。

  一张报,一座城。

  1983年5月1日,《焦作日报》试刊号成功出版!散发着清新墨香的报纸折射出焦作报人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历久弥新。

  “《焦作日报》是市委机关报,是党的重要宣传工具,是人民的喉舌……由于各方面条件尚不完备,报纸暂时只是试刊,请广大读者给以大力支持,积极为报纸撰写稿件,并对如何办好报纸提出批评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提高,把报纸办得更好!”朴素的试刊词,表达了《焦作日报》的办报理念。

  与时代同行,与怀川共进。1983年10月,《焦作日报》改为周六刊;1984年1月1日,《焦作日报》正式复刊,四开四版,通过邮局发行。

  无边岁月眼前过,时代风云一纸书。作为这个时代的参与者和记录者,焦作报人将倍加努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坚定前行,继往开来,创造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记者 李 秋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