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微视频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8专题区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2018专题区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北京通州加速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
更新时间:2018-12-26 15:09:1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通州功能定位经历了从卫星城到重点新城、现代化国际新城、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过程,在北京市、京津冀区域乃至国家层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多规合一”构建“统一坐标系”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重要道路之一的宋梁路(通济路),不仅串联起周边重要交通节点,将公共交通走廊与城市绿道相结合,还通过同步开展的智慧交通建设,实现全路段视频监控,车辆排队长度检测、车道可变标志、交通路况信息发布、桥下积水状态监测等多项功能。

  这种将以往需要多次施工才能布局的多种功能“一次性”完成建构方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并不鲜见。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市区联动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同步推进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导则以及区域规划、镇域规划,实现总规和街区两个层面的“多规合一”。15项专题研究、通州区总体规划、17个专项规划和区域层面规划、街区层面规划、地块层面规划、23个规划设计导则、老城区改造方案设计、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重点地块城市设计等工作同时启动,相互接力,整体推进。

  城市副中心总体规划由单一的城乡规划向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生态环境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转变,实现“多规合一”。将街区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单元,实现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绿色交通、韧性市政、民生共享、景观风貌、土地利用等多规划,在街区层面要求衔接、内容统一、管理协调,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坐标系”。

  “先行先试”成为“动力之源”

  今年夏季,已经完成海绵化改造的紫荆雅园项目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通州区海绵城市改造不断加速。在运河以东片区19.36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内,20余个改造项目已全面启动,年底前,改造项目75%的雨水径流将会就地消纳和利用。

  如今,在通州同步实施的远不止海绵城市建设一项试点。主动争取各类改革试点,扭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是通州成功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法宝。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例。近日,《通州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发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在国家层面,通州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地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区等;

  在市级层面,通州在北京率先实施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现项目规划手续由区级办理、推行“三证合一”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制度,率先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体制等;

  在区级层面,通州积极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率先建成“全光纤城市”。

  “转、承、优”优化产业布局

  多年来,通州宋庄以艺术品原创生产为核心的艺术生态已然成形,打开了与世界交流的一扇大门,为通州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不竭动力。

  目前,通州正在进一步提升宋庄地区文化品牌的区域文化影响力、产业发展活力和空间承载力,打造新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同时,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形成以环球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通州的发展思路逐步明确,政务服务、综合配套、生态屏障、产业聚集、区域合作等大范围功能布局初步展开。

  为打造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通州和廊坊北三县地区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乃至产业延伸布局,同时强化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与雄安新区对接,尽快发挥“新两翼”引领作用。

  通过大力培育“高精尖”产业体系,通州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定落实通州区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1+X+2系列政策,建设“高精尖”产业招商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符合副中心发展定位的系列产业引导基金,以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推动重点项目落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

文章编辑:杨铭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