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一个国贫县三个扶贫产业背后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0-9-25 15:58:40    来源:新华社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沙河乡火光村香菇冷藏库前,来自襄阳等地的货车排起长队等待装货,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勤发富香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火勤说,虽然遭遇疫情,香菇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一直不愁卖,预计春夏菇收入可达2400万元。

  杨火勤是浙江人。鄂西秦巴深山,如何引来浙江客商?

  沙河乡党委书记李伟说,火光村的小气候适宜香菇栽培,以前许多人家都靠种植香菇供孩子读书走出大山。

  杨火勤从事香菇行业多年,看中了沙河乡的资源优势,在火光村建起标准化食用菌大棚,配置了全自动装袋扎口生产线。他负责承担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制棒灭菌环节,技术人员统一指导农户、分户管理,生产的香菇统一销售。去年,杨火勤的合作社生产销售香菇菌棒120万棒,带动3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4万元。

  “以前是大家拼命把孩子送出大山,没想到浙江客商来到了大山,带领我们脱贫。”沙河乡火光村村民易明超说,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两个孩子要读书。2015年,他凭借金融扶持政策贷款5万元,开启食用菌发展之路,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菌袋成活率达到98%以上。

  易明超家的菌棚从两个逐步增至10个,2018年他家顺利脱贫,预计今年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他说:“这几年收入挺好,儿子读大学的钱也有了着落,小香菇成了全家的希望。”

  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齐建琼介绍说,当地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黄酒等特色产业,“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品牌价值分别达6.06亿元、5.93亿元。为破解风险难题,房县设立农业特色产业保险基金,为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等产业免费购买保险,近3年累计赔付1515万元。

  房县土城镇土城村远近闻名,走进这座黄酒民俗文化村,空气中都弥漫着酒香。

  记者采访时,瞿万江正忙着为开网店做准备。今年41岁的瞿万江,曾是村中“挂了号”的贫困户。瞿万江曾在十堰一家汽车配件厂打工,当时处的对象来过家里一次,嫌他家穷便提出分手,瞿万江只能借酒消愁。

  土城村党支部书记耿吉奎说,瞿万江家以前一年酿几百斤黄酒,主要供自家人和亲朋饮用,少量售卖。近几年,当地返乡能人牵头成立黄酒合作社,努力打造黄酒民俗村。在扶贫干部的动员下,瞿万江家第一个签订民居改造协议。2015年,瞿家第一次酿酒达到1万斤,很快销售一空,当年脱贫。

  瞿家黄酒产量逐年攀升,今年将接近5万斤。记者在瞿家看到,2015年底改造的新房一楼为酿酒车间,发酵间还有崭新的提纯设备。规范经营让瞿家的黄酒小作坊搭上了发展快车。目前,酒的商标已经申请成功。提及未来,瞿万江满是憧憬。

  昔日荒山、坡田变成了中药材“宝库”,扶贫车间开到了村口……记者走进房县军店镇中村村,看到一幅幅秋后“百草园”画卷。

  63岁的贫困户刘志新负责基地的用工统筹和登记,每月可拿到2500元的固定工资。他告诉记者,他家原先住在山上,旱坡地每年只能种玉米、土豆,养两头猪,所有收入仅能维持家用。现在旱地全部流转给了药材基地,每年土地流转费4200元,工资收入有3万元,他家得以顺利脱贫。

  军店镇党委书记操航说,全镇现在种植中药材6000多亩,涵盖10多个品种。通过采取“农民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股金”的“三金模式”,药材基地带动24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6000多元。

  “每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增收门路、每个市场主体带动一批贫困户,房县实现了每个产业都有龙头引领的发展格局,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做、劳动有收入’。”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说,房县已于今年上半年顺利“摘帽”,去年全县特色产业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比率达88.64%。今年全县围绕“地里种满、圈里养满、劳力用满”的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到户工程,预计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超过90%。


(记者 李伟)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一个国贫县三个扶贫产业背后的故事
    2020-9-25 15:58:40    来源:新华社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沙河乡火光村香菇冷藏库前,来自襄阳等地的货车排起长队等待装货,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勤发富香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火勤说,虽然遭遇疫情,香菇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一直不愁卖,预计春夏菇收入可达2400万元。

      杨火勤是浙江人。鄂西秦巴深山,如何引来浙江客商?

      沙河乡党委书记李伟说,火光村的小气候适宜香菇栽培,以前许多人家都靠种植香菇供孩子读书走出大山。

      杨火勤从事香菇行业多年,看中了沙河乡的资源优势,在火光村建起标准化食用菌大棚,配置了全自动装袋扎口生产线。他负责承担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制棒灭菌环节,技术人员统一指导农户、分户管理,生产的香菇统一销售。去年,杨火勤的合作社生产销售香菇菌棒120万棒,带动3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4万元。

      “以前是大家拼命把孩子送出大山,没想到浙江客商来到了大山,带领我们脱贫。”沙河乡火光村村民易明超说,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两个孩子要读书。2015年,他凭借金融扶持政策贷款5万元,开启食用菌发展之路,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菌袋成活率达到98%以上。

      易明超家的菌棚从两个逐步增至10个,2018年他家顺利脱贫,预计今年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他说:“这几年收入挺好,儿子读大学的钱也有了着落,小香菇成了全家的希望。”

      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齐建琼介绍说,当地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黄酒等特色产业,“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品牌价值分别达6.06亿元、5.93亿元。为破解风险难题,房县设立农业特色产业保险基金,为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等产业免费购买保险,近3年累计赔付1515万元。

      房县土城镇土城村远近闻名,走进这座黄酒民俗文化村,空气中都弥漫着酒香。

      记者采访时,瞿万江正忙着为开网店做准备。今年41岁的瞿万江,曾是村中“挂了号”的贫困户。瞿万江曾在十堰一家汽车配件厂打工,当时处的对象来过家里一次,嫌他家穷便提出分手,瞿万江只能借酒消愁。

      土城村党支部书记耿吉奎说,瞿万江家以前一年酿几百斤黄酒,主要供自家人和亲朋饮用,少量售卖。近几年,当地返乡能人牵头成立黄酒合作社,努力打造黄酒民俗村。在扶贫干部的动员下,瞿万江家第一个签订民居改造协议。2015年,瞿家第一次酿酒达到1万斤,很快销售一空,当年脱贫。

      瞿家黄酒产量逐年攀升,今年将接近5万斤。记者在瞿家看到,2015年底改造的新房一楼为酿酒车间,发酵间还有崭新的提纯设备。规范经营让瞿家的黄酒小作坊搭上了发展快车。目前,酒的商标已经申请成功。提及未来,瞿万江满是憧憬。

      昔日荒山、坡田变成了中药材“宝库”,扶贫车间开到了村口……记者走进房县军店镇中村村,看到一幅幅秋后“百草园”画卷。

      63岁的贫困户刘志新负责基地的用工统筹和登记,每月可拿到2500元的固定工资。他告诉记者,他家原先住在山上,旱坡地每年只能种玉米、土豆,养两头猪,所有收入仅能维持家用。现在旱地全部流转给了药材基地,每年土地流转费4200元,工资收入有3万元,他家得以顺利脱贫。

      军店镇党委书记操航说,全镇现在种植中药材6000多亩,涵盖10多个品种。通过采取“农民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股金”的“三金模式”,药材基地带动24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6000多元。

      “每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增收门路、每个市场主体带动一批贫困户,房县实现了每个产业都有龙头引领的发展格局,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做、劳动有收入’。”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说,房县已于今年上半年顺利“摘帽”,去年全县特色产业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比率达88.64%。今年全县围绕“地里种满、圈里养满、劳力用满”的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到户工程,预计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超过90%。


    (记者 李伟)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