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正文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广西:各民族守望相助写新篇
更新时间:2019-6-25 15:55:00    来源:新华社

  日前,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环江河上,35岁的唐美宣带着队员们正进行龙舟训练,她们去年揽下广西少数民族运动会女子组龙舟赛3枚金牌后,今年又将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这些队员都是同村村民,分属苗、瑶、壮和毛南4个民族。

  “我们都是一家人。”龙舟队鼓手唐美宣对记者说。

  各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书写广西民族团结发展新篇章。

  (小标题)不分你我 亲如一家

  很难想象,70年前,广西很多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互不通婚,有的甚至不相往来。而今,融洽的民族关系成为广西各族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发展指标之一。

  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八滩村侯光祖家11口人,由5个民族组成。侯光祖的外公是壮族,外婆是苗族,他们的两个女儿,一个招了侗族上门女婿,育有侯光祖兄弟,兄弟俩又分别娶了瑶族和汉族媳妇。逢年过节,“侗族酸肉,壮族糍粑,苗族油茶,这些特色食物都会摆上我们的餐桌。”侯光祖说。

  在广西,像侯光祖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

  今年端午节,在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身着各式民族服饰的群众,热火朝天地举行包粽子比赛。这是一个居住着汉、壮、维吾尔、满、瑶等20个民族的社区,各民族特色节日已成为社区共同的节日。社区党委书记谢华娟说:“民族感情和邻里友谊就是在各种节庆中不断增进的。”

  在环江县思恩镇陈双村,居住着毛南族、苗族和壮族群众。20多年前,苗族群众从大山深处搬迁而来,但没有受到任何排斥,壮族和毛南族乡亲教他们种稻养蚕,苗族乡亲则带着他们种砂糖橘。而今,“一村三族”的独特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3个民族群众正一起打造“毛苗瑶”特色生态休闲娱乐旅游景点。

  (小标题)携手并进 共享红利

  多年来,广西多措并举推动各民族经济取得历史性发展。

  作为瑶族的支系,一直以来,位于桂北山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红瑶受“狗不耕田,女不读书”传统观念影响,适龄女童入学率极低。上世纪80年代起,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当地专门创办“红瑶女童班”,实行寄宿制,免交一切费用,大大提高了红瑶女童入学率。红瑶第一位女大学生、第一位女老师、第一位女军人、第一位女医生、第一位女干部相继从大山深处走出。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人均只有几分地,贫困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仫佬族村民吴增荣说,这些年,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大家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小洋楼,孩子不用爬山路上学了。致富门路大大拓展,贫困发生率从43%降至18%。

  东兴市江平镇,生活着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20世纪80年代,许多京族群众还是靠海产品换取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如今,京族聚居的东兴“京族三岛”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最快的少数民族之一。

  (小标题)开放开发 牵手世界

  位于开放前沿的广西,正在努力让所有民族搭上开放发展的“快车”。

  黔桂交界的河池市、百色市,山高路远,是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一些贫困县通过创建“高铁无轨站”模式,通过开通“班次公交化、运输直达化和时刻精准化”的专线大巴与就近高铁火车站无缝相连,推动了民族地区发展升级。

  昔日封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正成为广西开放发展的前沿和窗口。位于中国“南大门”凭祥市的浦寨贸易点,多年前还是一个不通电、不通自来水、只有38口人的小村子,不到30年,常住人口增长100倍,日均进出口货物总量增长了近70倍,大量东南亚热带水果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开放发展正推动民族地区与世界相连。靖西市新靖镇旧州,壮族民俗风情浓郁,传统工艺品绣球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居民制作绣球。76岁的居民黄肖琴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绣球已出口到美国、挪威、泰国等地。

文章编辑:杨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