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看河南·焦作行 > 正文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沙龙”话题:乡村旅游咋样领跑乡村振兴
更新时间:2021-2-23 10:34:17    来源:焦作晚报

  闭环开两会,记者和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了更多接触时间。于是,就民生热点话题,晚报记者见缝插针,组织起一个个小型“沙龙”——

  “沙龙”主持人:晚报记者 杨景鹏

  “沙龙”嘉宾:市人大代表 李小菊

  市政协委员 崔凯杰

  市人大代表 刘宗华

  市政协委员 陈 康

  当前,我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就地过年”引爆乡村旅游,到孟州市老家莫沟、美丽源沟,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博爱县许湾村,中站区十二会村等美丽乡村体验浓郁年味年俗的游人络绎不绝。乡村处处有,如何最招客?今年我市两会召开期间,本报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我市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进行探讨,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李小菊:

  找准乡村旅游的“灵魂”

  “要根据自然条件,制订适合每个乡村自身特色的旅游规划。”李小菊说,在靠近市区周边的乡村,可以多提供一些休闲放松类项目,比如轰趴、电竞等比较新潮的项目;靠近景点或者景点沿线的乡镇、乡村,可为景区提供多样化的配套服务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形成景区与乡村互为补充的良性发展局面;有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地标性特产的乡村,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开放特色旅游产品,带动发展民宿集群等,创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李小菊说,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品牌的意识要加强,挖掘乡村旅游亮点进行串联,品牌做大、做强,形成竞争力,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崔凯杰:

  乡村旅游,贵在唤醒乡愁

  作为博爱县竹艺协会会长,崔凯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守护竹艺文化,践行传承之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竹艺小镇”于庄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旅游。“从乡村旅游点要转向乡村旅游集聚区(带),联合周边景区、行政村、自然村,打造集考察研学、参观游览、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崔凯杰说,在乡村旅游中,单纯的乡土风貌已经不足以吸引游客。乡村旅游要发展,要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乡村人居环境,更要围绕乡土景观与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产品,让游客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市人大代表刘宗华:

  “农业+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要大力推行‘农业+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景观看头……”刘宗华说,以修武县为例,近年来,该县用美学理念引领,催生出大批农业新业态和新产业,走出了一条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农产品绿色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刘宗华说,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教育农园、消费体验、农业科普、康养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乡村旅游,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陈康: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商

  乡村旅游电商是抓手,可以很好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陈康说,我市一些乡村旅游特色村、镇,可与国内大型旅游电商平台开展广泛合作,在各大平台上宣传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政府要大力扶持,建立专门的基金,免费培训当地的乡村旅游电商人才,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电商,应以旅游业为基础,带动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将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进行有机结合,采用线上预订、线下体验等方式,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要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带动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本报记者杨景鹏整理)

文章编辑:刘佳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