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学习实践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把握能源安全内涵 奋力实现“双碳”目标
□李瑞芳
更新时间:2022-11-30 12:55:57    来源:焦作日报

  改革开放前,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关于能源的话语表达,往往使用燃料、动力这样的词汇。党的十二大和十八大报告分别首次使用了能源和能源安全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强调“双碳”目标实现中要确保能源安全,而且第一次将国家安全单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再次被赋予新的意义。可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能源安全内涵不断丰富,战略地位愈发彰显,目标要求更加明确。

  全面把握能源安全内涵

  如今,能源安全中的能源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内的一切能源。“安全”在希腊语中表示“完整”,《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安全是消除危险、威胁、伤害等的活动”。根据我国《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安全是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不受威胁的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能源短缺曾经是长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能源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供应不足。随着人们对气候问题的持续关注和对蓝天、碧水、净土的热切渴望,能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能源绿色消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的十八大应时之需,将能源安全首次纳入生态文明体系之中。现阶段的能源安全不仅指能源资源、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各个要素以及能源勘探、生产、运输、消费等各个过程不出事故,没有危险,而且各要素或各个过程之间形成和谐统一、安全可靠的关系,并能以合适的价格保障能源稳定供应,还包括在能源开发和消费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双碳”纳入生态文明范围,意味着对能源的清洁开发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碳”是方向,是指引,是目标。能源安全体系建设要向着“双碳”界值迈进,但在“双碳”目标达成中必须保障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概念虽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能源安全问题亘古有之,且长期作为经济问题加以讨论。由于各国能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能源技术、管理能力等的差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难以做到能源自给,因此能源安全逐渐演变为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对外战略等多层面的国家战略问题,同时也成为关乎国家能源供应和能源地缘政治的国际战略问题。

  “双碳”目标下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巴黎协定》承诺作出的重大决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呼应人民期盼的必然选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能源安全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第一,能源消费结构以高碳能源为主。尽管过去十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了14.2%,但2021年依然达到56%,对于一个人均收入处于中高水平、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总量仍在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而言,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前实现碳中和,压力巨大。第二,产业结构偏重。去年,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四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我国全社会消费总量的30%,煤电依然是电力稳定安全供应的主力军,低耗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三,能源绿色低碳技术仍存在瓶颈约束。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关键技术未取得重大突破,可再生能源虽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但作为流量能源,如何存储?并入现有电网,能否消纳?能源价格是否能控制在市场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第四,国际能源合作阻力重重。世纪疫情、大国博弈、地区冲突对全球能源供需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俄乌冲突导致的全球油气供应短缺,能源价格大幅震荡,煤炭使用在欧洲多国回潮,也阻滞了国内能源转型进程。中美关系恶化使两国在清洁技术方面的合作受限,在碳排放、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竞争加剧,美西方有可能以碳排放为由对中国商品、中国制造进行极力打压。

  增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能源安全环境新变化,保障能源安全,首先要抓住关键。科技是化解能源安全风险、把握能源发展主动权的利器,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双碳”目标实现的“牛鼻子”。化石能源清洁开发利用赖之以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赖之以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序扩张赖之以赢,维护国际能源安全赖之以好。其次要全面统筹。一方面,统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关系。传统能源与新能源需相互支撑、相互配合,两者退进多少、何时退进、怎么退进,都要因时因地因势而定,先立后破,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另一方面,统筹能源供应与消费。能源供应体系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速进场,能源消费体系中加强节能降耗,两个体系中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将同频共振、协同发力,供消两个体系在动态变化中朝着降碳目标同向同行、倍道而进。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能源安全是全球性问题,面对危机,世界上不会有绝对安全的能源孤岛,各国要一道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理念,携手构建全球能源安全网路体系,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把握能源安全内涵 奋力实现“双碳”目标
□李瑞芳
2022-11-30 12:55:57    来源:焦作日报

  改革开放前,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关于能源的话语表达,往往使用燃料、动力这样的词汇。党的十二大和十八大报告分别首次使用了能源和能源安全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强调“双碳”目标实现中要确保能源安全,而且第一次将国家安全单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再次被赋予新的意义。可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能源安全内涵不断丰富,战略地位愈发彰显,目标要求更加明确。

  全面把握能源安全内涵

  如今,能源安全中的能源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内的一切能源。“安全”在希腊语中表示“完整”,《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安全是消除危险、威胁、伤害等的活动”。根据我国《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安全是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不受威胁的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能源短缺曾经是长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能源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供应不足。随着人们对气候问题的持续关注和对蓝天、碧水、净土的热切渴望,能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能源绿色消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的十八大应时之需,将能源安全首次纳入生态文明体系之中。现阶段的能源安全不仅指能源资源、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各个要素以及能源勘探、生产、运输、消费等各个过程不出事故,没有危险,而且各要素或各个过程之间形成和谐统一、安全可靠的关系,并能以合适的价格保障能源稳定供应,还包括在能源开发和消费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双碳”纳入生态文明范围,意味着对能源的清洁开发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碳”是方向,是指引,是目标。能源安全体系建设要向着“双碳”界值迈进,但在“双碳”目标达成中必须保障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概念虽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能源安全问题亘古有之,且长期作为经济问题加以讨论。由于各国能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能源技术、管理能力等的差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难以做到能源自给,因此能源安全逐渐演变为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对外战略等多层面的国家战略问题,同时也成为关乎国家能源供应和能源地缘政治的国际战略问题。

  “双碳”目标下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巴黎协定》承诺作出的重大决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呼应人民期盼的必然选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能源安全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第一,能源消费结构以高碳能源为主。尽管过去十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了14.2%,但2021年依然达到56%,对于一个人均收入处于中高水平、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总量仍在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而言,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前实现碳中和,压力巨大。第二,产业结构偏重。去年,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四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我国全社会消费总量的30%,煤电依然是电力稳定安全供应的主力军,低耗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三,能源绿色低碳技术仍存在瓶颈约束。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关键技术未取得重大突破,可再生能源虽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但作为流量能源,如何存储?并入现有电网,能否消纳?能源价格是否能控制在市场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第四,国际能源合作阻力重重。世纪疫情、大国博弈、地区冲突对全球能源供需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俄乌冲突导致的全球油气供应短缺,能源价格大幅震荡,煤炭使用在欧洲多国回潮,也阻滞了国内能源转型进程。中美关系恶化使两国在清洁技术方面的合作受限,在碳排放、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竞争加剧,美西方有可能以碳排放为由对中国商品、中国制造进行极力打压。

  增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能源安全环境新变化,保障能源安全,首先要抓住关键。科技是化解能源安全风险、把握能源发展主动权的利器,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双碳”目标实现的“牛鼻子”。化石能源清洁开发利用赖之以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赖之以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序扩张赖之以赢,维护国际能源安全赖之以好。其次要全面统筹。一方面,统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关系。传统能源与新能源需相互支撑、相互配合,两者退进多少、何时退进、怎么退进,都要因时因地因势而定,先立后破,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另一方面,统筹能源供应与消费。能源供应体系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速进场,能源消费体系中加强节能降耗,两个体系中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将同频共振、协同发力,供消两个体系在动态变化中朝着降碳目标同向同行、倍道而进。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能源安全是全球性问题,面对危机,世界上不会有绝对安全的能源孤岛,各国要一道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理念,携手构建全球能源安全网路体系,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章编辑:刘鸣捷 
 
相关信息:
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调研
从源远流长的文化中遇见“可爱的中国”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见效
从三个维度看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