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学习实践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努力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杜黎明
更新时间:2022-5-25 10:25:02    来源:焦作日报

  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繁荣城市经济,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随着我市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是一个重要着力点。
  明确目标定位,找准发展方向。一是坚持规划先行。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区域协同,高水平规划建设涵盖“1+8”省辖市的郑州都市圈,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发展格局,力争“十四五”末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积极参与“1+8”郑州都市圈建设,在产业、生态、服务、交通等方面,坚持高标准做好自身城市发展规划,以推动都市圈内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顺应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夯实城市产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区域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二是实现深度融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抢抓郑州都市圈扩容机遇,加速郑焦融合,着力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发展动能。特别是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要“整体融合、错位关联、互补互促、共生共荣”,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依托我市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挥人力、土地、成本等综合优势,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承接郑州先进制造业外迁。三是聚焦关键环节。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资金需求比较旺盛。要大力实施“引金”工程,吸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各类金融机构在辖区设立机构或开展业务,大力发展基金、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现代金融业态。同时,用好智慧金服平台,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畅通金融活水流向企业的渠道。
  推动产业转型,顺应发展趋势。一是发展总部经济。充分挖掘自身在制造业、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地理区位等方面的优势,构建独具特色的总部经济集群,以特色总部经济集群的发展带动城市集聚辐射效应的不断提升。依托高铁站、南水北调城市公园等优质资源,谋划建设培育一批中高端商业综合体,致力于引进企业地区性总部以及研发中心、管理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大力发展枢纽型商务和区域总部经济,构建商务办公圈。二是培育专业园区。我们谋划建设了集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引进、多维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焦作地理信息产业园区,是全省第一家省级地理信息示范产业园,目前已经吸引中纬测绘、盛世光明等30余家地理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入驻。下一步,要以现有园区为核心,进一步拓展纵深,辐射带动,向外拓展延伸,着力打造产业链条完整、相关产业跨界融合、产业配套设施完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发展集群。三是丰富产业业态。传统商贸业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创新转型,降低传统三产的占比,培育和壮大新兴三产,丰富产业业态,提升产业层次。鼓励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实体店、互联网和手机端联动的全渠道营销。
  激发特色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唤醒百年记忆。百年焦作诞生了河南省第一个现代化矿井、第一条铁路、第一个发电厂、第一盏电灯、第一部电话,也诞生了河南省第一个工科大学——焦作路矿学堂,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理工大学。可以说,焦作在打造城市经济品牌方面资源得天独厚,大有文章可做。如以煤炭为主题,利用搬迁后的老厂区,打造集商业休闲、文博教育、文创基地、公馆生活为一体的多功能新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讲好百年焦作故事,唤醒百年焦作记忆,推动精品城区、精致城区建设。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提升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用好科技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贷款,引导创新资金资源更多向企业集聚。发挥院校资源优势,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队伍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做好人才储备。摸清本地主要产业和重点行业企业现有人才现状,建立城市企业高层次人才库、创新创业人才库、优秀企业家人才库、专业技术人员库、技能人才库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促进企业人才跨行业合理流动。提升平台承接力,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做大做强本地产业基础,实现事业发展与企业人才的互促共赢。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人才培养配套政策和制度,培养紧缺、急需、适用人才,充分发挥本地高校、职业学校的作用,推进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定向培养人才,引导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作者单位:解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努力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杜黎明
2022-5-25 10:25:02    来源:焦作日报

  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繁荣城市经济,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随着我市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是一个重要着力点。
  明确目标定位,找准发展方向。一是坚持规划先行。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区域协同,高水平规划建设涵盖“1+8”省辖市的郑州都市圈,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发展格局,力争“十四五”末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积极参与“1+8”郑州都市圈建设,在产业、生态、服务、交通等方面,坚持高标准做好自身城市发展规划,以推动都市圈内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顺应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夯实城市产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区域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二是实现深度融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抢抓郑州都市圈扩容机遇,加速郑焦融合,着力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发展动能。特别是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要“整体融合、错位关联、互补互促、共生共荣”,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依托我市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挥人力、土地、成本等综合优势,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承接郑州先进制造业外迁。三是聚焦关键环节。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资金需求比较旺盛。要大力实施“引金”工程,吸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各类金融机构在辖区设立机构或开展业务,大力发展基金、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现代金融业态。同时,用好智慧金服平台,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畅通金融活水流向企业的渠道。
  推动产业转型,顺应发展趋势。一是发展总部经济。充分挖掘自身在制造业、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地理区位等方面的优势,构建独具特色的总部经济集群,以特色总部经济集群的发展带动城市集聚辐射效应的不断提升。依托高铁站、南水北调城市公园等优质资源,谋划建设培育一批中高端商业综合体,致力于引进企业地区性总部以及研发中心、管理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大力发展枢纽型商务和区域总部经济,构建商务办公圈。二是培育专业园区。我们谋划建设了集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引进、多维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焦作地理信息产业园区,是全省第一家省级地理信息示范产业园,目前已经吸引中纬测绘、盛世光明等30余家地理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入驻。下一步,要以现有园区为核心,进一步拓展纵深,辐射带动,向外拓展延伸,着力打造产业链条完整、相关产业跨界融合、产业配套设施完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发展集群。三是丰富产业业态。传统商贸业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创新转型,降低传统三产的占比,培育和壮大新兴三产,丰富产业业态,提升产业层次。鼓励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实体店、互联网和手机端联动的全渠道营销。
  激发特色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唤醒百年记忆。百年焦作诞生了河南省第一个现代化矿井、第一条铁路、第一个发电厂、第一盏电灯、第一部电话,也诞生了河南省第一个工科大学——焦作路矿学堂,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理工大学。可以说,焦作在打造城市经济品牌方面资源得天独厚,大有文章可做。如以煤炭为主题,利用搬迁后的老厂区,打造集商业休闲、文博教育、文创基地、公馆生活为一体的多功能新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讲好百年焦作故事,唤醒百年焦作记忆,推动精品城区、精致城区建设。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提升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用好科技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贷款,引导创新资金资源更多向企业集聚。发挥院校资源优势,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队伍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做好人才储备。摸清本地主要产业和重点行业企业现有人才现状,建立城市企业高层次人才库、创新创业人才库、优秀企业家人才库、专业技术人员库、技能人才库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促进企业人才跨行业合理流动。提升平台承接力,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做大做强本地产业基础,实现事业发展与企业人才的互促共赢。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人才培养配套政策和制度,培养紧缺、急需、适用人才,充分发挥本地高校、职业学校的作用,推进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定向培养人才,引导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作者单位:解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文章编辑:刘鸣捷 
 
相关信息:
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调研
从源远流长的文化中遇见“可爱的中国”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见效
从三个维度看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