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人文山阳 > 正文

经典山阳

清化古道:沧桑变迁与文化传承
更新时间:2024-3-15 15:44:23    来源:焦作晚报

  山西清化古道其实应该称之为晋豫清化古道,因为作为连接晋豫陕重要商道的起点或终点,清化镇、清化街,这个因繁荣商业塑造而成的山西进出中原交通要道上的商业名镇,在这条古道中的显著性是显而易见的,古道也因此被冠以“清化”二字。

  如今的清化老街。

  残破的老建筑仍可以看出当年的大气。

  清化的昔日繁华

  春节前,记者再次来到博爱县清化街,相对于周围临近春节的浓厚商业氛围,老街上偶尔匆匆而过的行人,两边稀稀拉拉保存下来的老商铺和院落,都使得如今的清化街更显落寞。

  作为曾经的“河北首镇”,虽然昔日繁荣景象已无法复原,但人们还是能够从时间的印记中看出,清化老街是这个古镇曾经留下印痕最深的地方,印证了当年曾经的繁华与热闹。

  作为覃怀首镇和河南省的著名商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清化”的独特历史,其繁茂的商业也孕育了其独特的文化。

  “清化”所在地域自古便为文人墨客、官僚宦族游宴之地,乾隆《怀庆府志·古迹》中记载:“沁园,在府城东北三十里沁水北岸,金时官僚游宴之地。”道光《河内县志·古迹》中记载,沁园自“唐宋以后为官僚宦族的宴游场所,金代盛行”。沁阳博物馆张红军撰写的《明代谢恩、王氏墓志考》中记载:“清化者,河北之巨镇也。四方货贝萃聚,土人多业贾。”由此可以看出,“清化”自唐开始便以河北首镇的称誉和繁华扬名四海。

  如今的清化老街虽然没有了过去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但从老街留存的一些民居、老宅和院落可以看出当年的风貌。其中一座当地人都知道的谢驸马故居,如今已经残破的院落还依稀可见当年建筑的规模和气派。据说驸马谢昭,娶明嘉靖皇帝之妹,封驸马都尉。长长的院落从前街通到后街,虽然多数房屋已经倒塌,但大门上精巧别致的雕刻,曲折相连的院落,院落之间雕工精湛保存完好的门楣石联,残留下来的或高大宏伟或精巧别致的建筑结构,仍可以看出当年的宏伟大气,体现出了中原古建筑的特色。

  除了这些古民居、院落,在不过数公里长的清化老街里,还深藏着许多古寺庙,如青莲寺、大王庙等。其中,大王庙据说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为当时在清华镇经营的百余户晋商出资修建,为晋商和多省商人在清华镇聚会、议事的会馆,印证了这条老街当年的繁华。

  晋城的“清化”情结

  清化大道,一端是山西晋城泽州周村,一端是河南焦作博爱清化。春节前在山西探访清化大道时,晋城的“清化”情结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山西当地政府对清化古道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文旅打造推广、冶底村清化古街的修复与文旅建设、网络上有关清化古道沿途各站点介绍文章的热推,都给人以浓浓的“清化”氛围。

  在当地,饮食文化与“清化”之间的联系更是随处可见。

  “我们这里早餐最火的就是肉丸汤煮方便面加荷包蛋。”据当地一位资深文化人士介绍,当地的十大碗,在形式和制作上与清化水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地人一日三餐中更是离不开“小粉包”豫竹方便面,甚至走亲访友不带上两箱“豫竹”就少点啥。

  在晋城,关于“豫竹”,不论官方还是民间,但凡碰上有点关系的话题,就会拿出来皮一下。为了给自己的喜爱找个理由,戒不掉“豫竹”的晋城人甚至断言,晋城“养活了焦作的方便面厂”。

  谈起晋城人为什么爱吃焦作面,当地人必会从地理、历史等角度追本溯源一番。而当地一座近300年历史的怀覃会馆,也许更能说明晋城与“清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据介绍,怀覃会馆为河南清化镇等商人修建,是古代河南北部彰德、卫辉、怀庆三府同乡集会、旅居、娱乐的场所。

  会馆坐北朝南,由大、小两个院落组成,正殿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拜殿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侧殿造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城,古称泽州,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雄踞太行之巅,俯瞰中原大地,自古以来煤铁资源丰富。但太行山区“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加上地少人稠,农业产出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需要,只能凭借资源和交通优势从外地引进粮食。

  焦作地处中原,是山西进入中原的要道,气候温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雨不致涝,干不致燥。自小麦传入中原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焦作品种。如今,焦作不仅是中国北方首个吨粮市、全国优质小麦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也建在这里,被命名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

  清化古道的一大道、二大道就是晋城和焦作之间逐渐形成的一条官道、商道、民道。中原的粮食、竹器、纸、茶、糖,北方的潞麻、汾酒、皮毛等络绎不绝地通过清华大道在两地之间进行贸易交流。

  清乾隆57年(1792年),在怀商的发起下,河南在晋商人共同修建起这座富丽堂皇、功能齐全、拥有100多间房屋的行业会馆——怀覃会馆。如今历经风雨的怀覃会馆仍矗立在繁华的闹市中,见证着晋城、焦作互来互往的商贸传统。而晋城人好吃焦作面的饮食习惯在历史传承中,逐渐演化为今天晋城人对“小粉包”豫竹方便面执着的喜爱。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回想当年南来北往,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人们在此相会是怎样的一种境遇啊?如今已不复存在。”采访中,晋城的这位资深文化人士感慨万千。在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连接晋豫陕,一代代商贾,走村入关,爬山涉水,通过清化古道与中原、全国紧密相连。

  如今的古道早已被高速公路所代替,但其所赋予的特有文化贯穿于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赋予了这条古道更广、更深的内涵。

  中国古代商业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的文化传承对当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浓缩着古圣先贤、富商大贾的智慧精华,对当代商业经营、地方文旅和经济建设依然有着丰富的借鉴意义。


(记者 陈东明 摄影报道)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清化古道:沧桑变迁与文化传承
    2024-3-15 15:44:23    来源:焦作晚报

      山西清化古道其实应该称之为晋豫清化古道,因为作为连接晋豫陕重要商道的起点或终点,清化镇、清化街,这个因繁荣商业塑造而成的山西进出中原交通要道上的商业名镇,在这条古道中的显著性是显而易见的,古道也因此被冠以“清化”二字。

      如今的清化老街。

      残破的老建筑仍可以看出当年的大气。

      清化的昔日繁华

      春节前,记者再次来到博爱县清化街,相对于周围临近春节的浓厚商业氛围,老街上偶尔匆匆而过的行人,两边稀稀拉拉保存下来的老商铺和院落,都使得如今的清化街更显落寞。

      作为曾经的“河北首镇”,虽然昔日繁荣景象已无法复原,但人们还是能够从时间的印记中看出,清化老街是这个古镇曾经留下印痕最深的地方,印证了当年曾经的繁华与热闹。

      作为覃怀首镇和河南省的著名商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清化”的独特历史,其繁茂的商业也孕育了其独特的文化。

      “清化”所在地域自古便为文人墨客、官僚宦族游宴之地,乾隆《怀庆府志·古迹》中记载:“沁园,在府城东北三十里沁水北岸,金时官僚游宴之地。”道光《河内县志·古迹》中记载,沁园自“唐宋以后为官僚宦族的宴游场所,金代盛行”。沁阳博物馆张红军撰写的《明代谢恩、王氏墓志考》中记载:“清化者,河北之巨镇也。四方货贝萃聚,土人多业贾。”由此可以看出,“清化”自唐开始便以河北首镇的称誉和繁华扬名四海。

      如今的清化老街虽然没有了过去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但从老街留存的一些民居、老宅和院落可以看出当年的风貌。其中一座当地人都知道的谢驸马故居,如今已经残破的院落还依稀可见当年建筑的规模和气派。据说驸马谢昭,娶明嘉靖皇帝之妹,封驸马都尉。长长的院落从前街通到后街,虽然多数房屋已经倒塌,但大门上精巧别致的雕刻,曲折相连的院落,院落之间雕工精湛保存完好的门楣石联,残留下来的或高大宏伟或精巧别致的建筑结构,仍可以看出当年的宏伟大气,体现出了中原古建筑的特色。

      除了这些古民居、院落,在不过数公里长的清化老街里,还深藏着许多古寺庙,如青莲寺、大王庙等。其中,大王庙据说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为当时在清华镇经营的百余户晋商出资修建,为晋商和多省商人在清华镇聚会、议事的会馆,印证了这条老街当年的繁华。

      晋城的“清化”情结

      清化大道,一端是山西晋城泽州周村,一端是河南焦作博爱清化。春节前在山西探访清化大道时,晋城的“清化”情结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山西当地政府对清化古道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文旅打造推广、冶底村清化古街的修复与文旅建设、网络上有关清化古道沿途各站点介绍文章的热推,都给人以浓浓的“清化”氛围。

      在当地,饮食文化与“清化”之间的联系更是随处可见。

      “我们这里早餐最火的就是肉丸汤煮方便面加荷包蛋。”据当地一位资深文化人士介绍,当地的十大碗,在形式和制作上与清化水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地人一日三餐中更是离不开“小粉包”豫竹方便面,甚至走亲访友不带上两箱“豫竹”就少点啥。

      在晋城,关于“豫竹”,不论官方还是民间,但凡碰上有点关系的话题,就会拿出来皮一下。为了给自己的喜爱找个理由,戒不掉“豫竹”的晋城人甚至断言,晋城“养活了焦作的方便面厂”。

      谈起晋城人为什么爱吃焦作面,当地人必会从地理、历史等角度追本溯源一番。而当地一座近300年历史的怀覃会馆,也许更能说明晋城与“清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据介绍,怀覃会馆为河南清化镇等商人修建,是古代河南北部彰德、卫辉、怀庆三府同乡集会、旅居、娱乐的场所。

      会馆坐北朝南,由大、小两个院落组成,正殿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拜殿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侧殿造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城,古称泽州,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雄踞太行之巅,俯瞰中原大地,自古以来煤铁资源丰富。但太行山区“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加上地少人稠,农业产出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需要,只能凭借资源和交通优势从外地引进粮食。

      焦作地处中原,是山西进入中原的要道,气候温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雨不致涝,干不致燥。自小麦传入中原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焦作品种。如今,焦作不仅是中国北方首个吨粮市、全国优质小麦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也建在这里,被命名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

      清化古道的一大道、二大道就是晋城和焦作之间逐渐形成的一条官道、商道、民道。中原的粮食、竹器、纸、茶、糖,北方的潞麻、汾酒、皮毛等络绎不绝地通过清华大道在两地之间进行贸易交流。

      清乾隆57年(1792年),在怀商的发起下,河南在晋商人共同修建起这座富丽堂皇、功能齐全、拥有100多间房屋的行业会馆——怀覃会馆。如今历经风雨的怀覃会馆仍矗立在繁华的闹市中,见证着晋城、焦作互来互往的商贸传统。而晋城人好吃焦作面的饮食习惯在历史传承中,逐渐演化为今天晋城人对“小粉包”豫竹方便面执着的喜爱。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回想当年南来北往,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人们在此相会是怎样的一种境遇啊?如今已不复存在。”采访中,晋城的这位资深文化人士感慨万千。在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连接晋豫陕,一代代商贾,走村入关,爬山涉水,通过清化古道与中原、全国紧密相连。

      如今的古道早已被高速公路所代替,但其所赋予的特有文化贯穿于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赋予了这条古道更广、更深的内涵。

      中国古代商业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的文化传承对当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浓缩着古圣先贤、富商大贾的智慧精华,对当代商业经营、地方文旅和经济建设依然有着丰富的借鉴意义。


    (记者 陈东明 摄影报道)

    文章编辑:陈婷 
     
    相关信息:
    朱村千年古刹普照寺的民间记忆
    张敬业的信仰人生
    汉献帝刘协:一代帝王落山阳
    市领导到修武县调研
    市领导调研文旅项目建设工作
    我市出台旅游市场营销奖励办法
    市新华书店新增图书美陈研学点
    二月二,博物馆里感知龙文化
    市科技馆举行“春龙抬首游园会”科普活动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