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郭建宁: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更新时间:2017-10-24 15:06:50    来源:党建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会,习近平同志的报告是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思想深刻,亮点纷呈,特别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尤为令人瞩目。

  一、“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而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此后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大会报告的主题词。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和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古老东方大国,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方略”“新征程”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维度看,意味着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的发展来看,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从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来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更加“强起来”,中国梦说到底就是强国梦强军梦。在世界社会主义相对处于低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倍受鼓舞。中国道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二、“新思想”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结合。从革命战争年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逻辑。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到了新时代,理论要有新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方方面面。其中要点主要有:一是以中国梦凝聚民族复兴强大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二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是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六是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为目标的军队和国防改革思想,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七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的全方位外交,坚持开放包容,实现合作共赢。等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不忘初心,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基石。二是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矢志不渝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三是敢于担当,肩负起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四是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五是世界视野,坚持和平发展,推进全球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最关键的就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十九大前夕,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立足时代前沿,强化问题意识,关注重大现实,推进理论创新,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新矛盾”决定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决定了我们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全面与共享,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人民主体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理论支撑。人民主体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主体性,就没有中国道路,也没有中国精神,更没有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党始终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其次,人民至上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此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全面小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造福于人民、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的一步。“小康”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表明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到2020年要使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全面小康的核心是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地区和民族是全面的,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一个贫困地区掉队,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共享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理念提供了增强发展动力,提高人民获得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指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主要是解决“不均”的问题,由共建而共享,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是其核心要求。30多年我们的发展很快,成就巨大,但是也确实出现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部门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所以,一定要把发展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郭建宁: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2017-10-24 15:06:50    来源:党建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会,习近平同志的报告是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思想深刻,亮点纷呈,特别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尤为令人瞩目。

  一、“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而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此后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大会报告的主题词。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和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古老东方大国,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方略”“新征程”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维度看,意味着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的发展来看,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从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来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更加“强起来”,中国梦说到底就是强国梦强军梦。在世界社会主义相对处于低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倍受鼓舞。中国道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二、“新思想”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结合。从革命战争年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逻辑。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到了新时代,理论要有新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方方面面。其中要点主要有:一是以中国梦凝聚民族复兴强大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二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是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六是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为目标的军队和国防改革思想,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七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的全方位外交,坚持开放包容,实现合作共赢。等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不忘初心,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基石。二是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矢志不渝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三是敢于担当,肩负起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四是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五是世界视野,坚持和平发展,推进全球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最关键的就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十九大前夕,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立足时代前沿,强化问题意识,关注重大现实,推进理论创新,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新矛盾”决定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决定了我们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全面与共享,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人民主体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理论支撑。人民主体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主体性,就没有中国道路,也没有中国精神,更没有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党始终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其次,人民至上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此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全面小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造福于人民、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的一步。“小康”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表明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到2020年要使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全面小康的核心是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地区和民族是全面的,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一个贫困地区掉队,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共享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理念提供了增强发展动力,提高人民获得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指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主要是解决“不均”的问题,由共建而共享,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是其核心要求。30多年我们的发展很快,成就巨大,但是也确实出现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部门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所以,一定要把发展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