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不断提升县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更新时间:2017-7-26 19:31:31    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7月24日晚,第十七次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视频会议召开。本次交流会,嘉善、萧山、慈溪、瑞安、诸暨、龙游6个县(市、区)委书记围绕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紧扣“统筹发展与协调发展”主题,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发言,作了工作交流。本报今天刊登交流会发言摘要。

  牢记习总书记嘱托 全面建设“四区一园”

  嘉善县委书记 许晴

  嘉善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贯彻“八八战略”,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先后谋划实施示范点建设方案和示范点发展改革方案,示范点建设任务从“三区一园”升级到“四区一园”。

  1、坚持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破立结合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腾退低效产能,转出发展空间。刹车停批、整治淘汰、提档升级,实现从胶合板到家具制造再到品牌家居的转型。以点带面持续实施腾笼换鸟,地毯式开展低端行业整治,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四年来腾退土地空间12245亩;持续实施“机器换人”,木业行业成为全省行业“机器换人”试点;持续实施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对所有工业企业进行ABCD分类管理,实施差别化政策,已有629家企业主动退出,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坚持引大育强,实现产业升级。坚持龙头带动,引进富鼎、富通、格科微等大企业,实现从电子电声向高端电子信息和光通信产业的提升,坚持扶强扶优,培育晋亿、田中精机等一批上市企业,带动五金机械向先进装备制造转型,主导产业持续壮大,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

  抢占人才高地,激发创新动力。投入4亿元,建设科创中心,引进科研院所,构建创新链条;建起归谷科技产业园,吸引海归人才,推动智慧创新;设立上海人才创业园,吸引上海科技人才,激发区域合作创新。

  2、坚持接轨上海第一战略,借智借力实现小县大开放。接轨上海,推动开放发展。立足做大发展平台,以大平台对接上海,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90%的内外资直接或间接从上海引入,连续15年进入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

  拥抱上海,推动同城发展。对标上海品质,2013年高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铁新城,专门设立县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基金,完善人才公寓、幸福水街等配套服务,吸引上海人才来善就业创业。还开通省际公交、通勤巴士,开展学校、医院合作,发行上海嘉善旅游都市卡、取消上海移动漫游费、021电话号码覆盖全县。

  服务上海,推动合作发展。主动服务配套,走出了“研发在上海、孵化转化产业化在嘉善”的新路子。2015年嘉善与上海签署了太浦河饮用水水源地共建共享协议,两地互为备用水源,既节约了资金,更深化了合作。去年又与上海金山区合作共建沪浙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3、坚持统筹协调第一路径,推动城乡实现共同繁荣。在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城乡全面深度融合,去年嘉善城乡居民收入比已达1.69∶1。

  突出中心镇建设,缩小“城乡之差”。以农房改造集聚为切入口,在姚庄镇试点稳步推进农民带地带权进城,这几年,姚庄镇先后建成体育馆、客运中心、滨河公园等一大批公共设施,各种体育赛事、文化活动长年不断,农民与城市居民同享公共服务。在试点带动下,全县农房改造集聚率达40%。

  突出中心城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彰显“城乡之别”。中心城区,以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以业态增强城市集聚力,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起点,先做“盆景”再连“风景”,并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把全县打造成独具江南水乡魅力的大景区。

  突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发展实力。持续实施“强村计划”,每年安排50亩土地指标和2000万元扶持资金,通过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建成强村项目85个,去年全县村均经常性收入达172万元。

  4、坚持民生需求第一导向,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针对城乡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国家级改革试点,通过职称评聘、奖励补助、交通接送等措施,引导城乡教师名师主动参与流动,目前农村学校名师已实现全覆盖。

  针对老龄化程度较高带来的养老问题,从2013年开始,嘉善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区建设。去年又承担了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创新建立“互联网+养老服务”等模式,并在全省率先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县域所有医保参保人员,以政府补助为主,对需要长期护理的重度失能人员,根据护理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目前,全县基本形成“10分钟医养融合服务圈”,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张。

  针对富裕起来的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弘扬地域特色的“善文化”,建成遍布城乡的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书场书屋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村企文化共建、民间文艺团队“竞争上岗”、群众“点题”等模式,“善文化”建设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工程。

  5、坚持深化改革第一动力,全面激发科学发展活力。率先开展县域科学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已实施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4项。

  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因地制宜突破“一窗全科受理”难题,整合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服务,新设社会事务、公积金服务等综合窗口、农经质监等专业窗口、水电气等便民服务窗口。为了让企业少跑,专门设立县镇两级“红色代办”,为重大工业项目、“两创中心”、零土地技改项目等实施全程代办,上半年已服务项目27个。

  围绕“四个平台”建设,抓住事权和人权改革牛鼻子,把分散的行政处罚职权、人员、资源向执法前段集中、向基层一线下沉。今年已下沉执法权1395项、占比达92.7%。突破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彻底下放人员,将7个县级部门派驻机构纳入镇(街道)管理范围,同时下放723人,除人事关系外,工资关系、组织关系等全部由属地管理,并通过提高福利待遇、考核优秀比例等举措,推动干部乐意下、愿意留。

  摆脱发展路径依赖 走出转型升级新路

  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 盛阅春

  近年来,萧山变道超车,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新路子。

  聚焦“三重”,以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抢抓“后峰会、前亚运”历史机遇,以一流城区集聚一流产业。一是城区改造重建。依托“大湾区”和杭州“拥江发展”战略,致力于全域城市化。按照“一心两翼”格局,中部建设现代化城区、南部建设“杭州南花园”、东部建设一流航空都市区。二是城市功能重组。不遗余力导入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优化公共服务,让群众生活便利、安居乐业。三是产业腾空重塑。通过“三改一拆”、剿劣行动,打破“坛坛罐罐”,积极发展都市经济。以新型城市化强力推动萧山经济全面转型。

  破立并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上,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一月一协调。重抓“僵尸企业”出清。支持法院成立金融审判庭,加快破产审理,出清企业34家,盘活土地1700余亩。重抓会商帮扶。对有前景的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动用应急资金29亿帮助35家企业渡过难关。在立上,鼓励传统优势企业深化“两化融合”,推进4200家企业“上云”。2016年,萧山“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位居全省前列,传统产能增添了新的动力。

  三管齐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是改善创新环境,通过召开创新大会、举办论坛讲座,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二是招引高端人才,主动与北大、清华等名院名校建立战略合作。三是搭建创新平台,用好“有形之手”。投资10亿元建设28万方的杭州湾信息港,集聚科技型企业1200余家。萧山用好“无形之手”。支持万向建设8平方公里的创新聚能城,目前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获批,创建成为全省第二家国家双创基地。由企业牵头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合作,创建的中俄人才创业园也已开园。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慈溪市委书记 高庆丰

  近年来,慈溪坚持问题导向,以振兴实体经济为龙头,推动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营造政企同心的社会环境。市党代会重新确立了“工业立市、实业兴市”战略,组织企业家赴上海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对“创二代”集中培训。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四服四促”精准服务企业。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省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县市,通过改革审批方式、取消部分前置条件、调整环评等级,审批项目减少60%,审批时间提速60%。打好降本减负组合拳,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出让价降低30%。

  营造创新引领的产业环境。出台“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实施智能经济“个十百千”工程,在家电、轴承、汽配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推出大招商十条意见,建立镇街、平台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北京、上海、深圳、中东欧设立招商办,在杭州设立创新创意“飞地”,实施慈溪籍在外人士“关爱家乡”工程。谋划推进生命健康、军民融合、航空、新材料和中捷(中东欧)五大专业产业园。深入实施效益型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对创新型企业,实行“一企一策”。

  营造良性循环的金融环境。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引进国星集团、清控金信等机构合作成立金融服务、不良资产并购、产业重组等系列基金,总规模超百亿;改革财政性资金竞争性存放办法,由原单一利率招标改为综合绩效评估,把支持实体经济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积极化解企业“两链风险”,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探索组建“银政保”风险池资金,对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缴纳税费给予补助。

  走产城人融合之路 看瑞安统筹发展

  瑞安市委书记 陈胜峰

  今年以来,瑞安针对创新动能不强、城乡联动不够、人文挖掘不深等三大问题,围绕“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瑞安”的战略目标,把“产城人”融合作为统筹发展的新路径。

  聚焦产与城融合,打造“动能转换”升级版。瑞安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平台与配套割裂问题突出。坚决打破“坛坛罐罐”,加快产城联动发展。一是以产兴城、腾笼换鸟,整治“四无”企业2.5万家,强力改造旧厂、旧村、旧城。二是以城促产、筑巢引凤,按照“微城市”的理念打造产业园区,做优生产生活配套,引导高成长型企业集聚发展,支持领军企业拓展产业链。

  聚焦城与乡融合,打造“大建大美”示范区。瑞安老城区3/4属于三旧地块,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欠账多。对此,一是推进城乡环境品质化,主要做法是九个字:团块拆、联动治、高标建。团块拆就是有序推进166个30亩以上团块拆改。联动治就是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六场全域化攻坚战,6个省市控劣Ⅴ类水质断面监测已全部达标。高标建就是推进十大亮点区块建设,重点打造飞云江“十里外滩”都市休闲带。二是推进城乡服务均衡化,坚持基础便民、服务惠民,实行医联体改革、现代学校联盟办学模式。创新全国农村保险互助社等举措,深化农村生产、供销、信用合作,强村富民效应不断显现。

  聚焦人与城融合,打造“文化瑞安”金名片。一是以“千年古县”传承城市印记,把2.2平方公里老城区作为核心,深度谋划“一核两带一环”文化空间。二是以“敢闯敢试”厚植城市精神,争取到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43项,以担当的勇气推进“最多跑一次”,率全国之先试行房土两税减免“智能办”等举措,着力打造全省审批最快县市之一;推出“千名瑞籍校友、万名在外瑞商”回归工程,重塑瑞安人实干创业精神。

  聚力传统产业升级 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 张晓强

  诸暨坚持问题导向,寻找管用办法,全力以赴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依托改革、创新、开放、人才打开了转型升级的新通道,经济社会实现了统筹协调发展。

  以改革的办法加快供给结构转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除法,以环保、能耗、安全标准和“亩产论英雄”来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市场出清。着力做足加法,推进“互联网+”“标准化+”和“智能化+”,坚持“不看电量看流量”新导向,引导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全面开展“三强一制造”。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深化创投改革试验区建设,引导创设53亿元转型升级产业基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了群众办事“一证通办一生事”、企业投资“一次受理一并办理”。

  以创新的思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在块状产业率先推进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依托产业链延伸创新链,在纺织袜业、珍珠、铜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建立“产业创新综合体”。及时出台“人才新政”,坚持“院士工匠”一起引,培育使用两手抓,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市;全力搭建特色小镇、科创中心等“两创”平台,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注重引导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人才“朋友圈”的不断扩容为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开放的理念加快国际市场拓展。有针对性出台了对接“一带一路”和完善信用保险等一系列拓市场政策,抢抓机遇搭建公用保税仓、“诸暨港”和跨境电商等公共平台,狠抓“大通关”建设,上半年,“一带一路”出口58亿元,增长了31%。围绕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和行业“隐形冠军”,全方位支持企业“走出去”实施并购重组,抢占国际领先的技术、品牌和管理,从而实现转型跃升。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 统筹发展绿色产业

  龙游县委书记 刘根宏

  近年来,龙游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统筹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富民强县”共赢之路。

  发展美丽经济。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两山”转化的战略举措。在规划理念上注重文旅融合。高起点规划“历史文化、医疗康复、运动休闲、养老养生、乡村旅游、古镇古村”六大板块,将分散的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在项目设计上突出文旅融合。把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与国家4A级景区建设相结合,延续古城文脉;高质量建设4条全域旅游精品线。在品牌打造上彰显文旅融合。加快文化旅游龙头项目——投资80多亿元的红木小镇建设。

  壮大绿色工业。始终坚持把发展绿色工业作为强县之策。一是盘活存量促转型。在对存量企业投入、产出、能耗、用工和排污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基础上,确立高端装备、高档家具、特种纸、绿色食品饮料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绿色产业培育方向。二是挑商选资引强援。围绕五大绿色产业,严把项目入口关,实行“全天候待命+全产业链招商+全程式代办”,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推进“店小二”式服务,在全市率先完成“最多跑一次”事项两批次1680项清单公布,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

  做强特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低端为高效。关停环保不达标的1.3万户生猪养殖户,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引导退养户转产转业,发展中草药、茶叶、大棚果蔬种植等效益农业;创新生猪养殖生态循环的“开启”模式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集美”模式,成为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通过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先后培育了2500余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变田园为公园。注重田园与山水、种养与观光相结合,打造田园综合体。

  聚力传统产业升级 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 张晓强

  诸暨坚持问题导向,寻找管用办法,全力以赴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依托改革、创新、开放、人才打开了转型升级的新通道,经济社会实现了统筹协调发展。

  以改革的办法加快供给结构转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除法,以环保、能耗、安全标准和“亩产论英雄”来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市场出清。着力做足加法,推进“互联网+”“标准化+”和“智能化+”,坚持“不看电量看流量”新导向,引导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全面开展“三强一制造”。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深化创投改革试验区建设,引导创设53亿元转型升级产业基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了群众办事“一证通办一生事”、企业投资“一次受理一并办理”。

  以创新的思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在块状产业率先推进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依托产业链延伸创新链,在纺织袜业、珍珠、铜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建立“产业创新综合体”。及时出台“人才新政”,坚持“院士工匠”一起引,培育使用两手抓,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市;全力搭建特色小镇、科创中心等“两创”平台,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注重引导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人才“朋友圈”的不断扩容为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开放的理念加快国际市场拓展。有针对性出台了对接“一带一路”和完善信用保险等一系列拓市场政策,抢抓机遇搭建公用保税仓、“诸暨港”和跨境电商等公共平台,狠抓“大通关”建设,上半年,“一带一路”出口58亿元,增长了31%。围绕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和行业“隐形冠军”,全方位支持企业“走出去”实施并购重组,抢占国际领先的技术、品牌和管理,从而实现转型跃升。


新闻编辑:李峰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不断提升县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2017-7-26 19:31:31    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7月24日晚,第十七次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视频会议召开。本次交流会,嘉善、萧山、慈溪、瑞安、诸暨、龙游6个县(市、区)委书记围绕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紧扣“统筹发展与协调发展”主题,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发言,作了工作交流。本报今天刊登交流会发言摘要。

  牢记习总书记嘱托 全面建设“四区一园”

  嘉善县委书记 许晴

  嘉善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贯彻“八八战略”,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先后谋划实施示范点建设方案和示范点发展改革方案,示范点建设任务从“三区一园”升级到“四区一园”。

  1、坚持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破立结合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腾退低效产能,转出发展空间。刹车停批、整治淘汰、提档升级,实现从胶合板到家具制造再到品牌家居的转型。以点带面持续实施腾笼换鸟,地毯式开展低端行业整治,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四年来腾退土地空间12245亩;持续实施“机器换人”,木业行业成为全省行业“机器换人”试点;持续实施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对所有工业企业进行ABCD分类管理,实施差别化政策,已有629家企业主动退出,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坚持引大育强,实现产业升级。坚持龙头带动,引进富鼎、富通、格科微等大企业,实现从电子电声向高端电子信息和光通信产业的提升,坚持扶强扶优,培育晋亿、田中精机等一批上市企业,带动五金机械向先进装备制造转型,主导产业持续壮大,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

  抢占人才高地,激发创新动力。投入4亿元,建设科创中心,引进科研院所,构建创新链条;建起归谷科技产业园,吸引海归人才,推动智慧创新;设立上海人才创业园,吸引上海科技人才,激发区域合作创新。

  2、坚持接轨上海第一战略,借智借力实现小县大开放。接轨上海,推动开放发展。立足做大发展平台,以大平台对接上海,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90%的内外资直接或间接从上海引入,连续15年进入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

  拥抱上海,推动同城发展。对标上海品质,2013年高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铁新城,专门设立县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基金,完善人才公寓、幸福水街等配套服务,吸引上海人才来善就业创业。还开通省际公交、通勤巴士,开展学校、医院合作,发行上海嘉善旅游都市卡、取消上海移动漫游费、021电话号码覆盖全县。

  服务上海,推动合作发展。主动服务配套,走出了“研发在上海、孵化转化产业化在嘉善”的新路子。2015年嘉善与上海签署了太浦河饮用水水源地共建共享协议,两地互为备用水源,既节约了资金,更深化了合作。去年又与上海金山区合作共建沪浙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3、坚持统筹协调第一路径,推动城乡实现共同繁荣。在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城乡全面深度融合,去年嘉善城乡居民收入比已达1.69∶1。

  突出中心镇建设,缩小“城乡之差”。以农房改造集聚为切入口,在姚庄镇试点稳步推进农民带地带权进城,这几年,姚庄镇先后建成体育馆、客运中心、滨河公园等一大批公共设施,各种体育赛事、文化活动长年不断,农民与城市居民同享公共服务。在试点带动下,全县农房改造集聚率达40%。

  突出中心城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彰显“城乡之别”。中心城区,以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以业态增强城市集聚力,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起点,先做“盆景”再连“风景”,并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把全县打造成独具江南水乡魅力的大景区。

  突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发展实力。持续实施“强村计划”,每年安排50亩土地指标和2000万元扶持资金,通过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建成强村项目85个,去年全县村均经常性收入达172万元。

  4、坚持民生需求第一导向,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针对城乡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国家级改革试点,通过职称评聘、奖励补助、交通接送等措施,引导城乡教师名师主动参与流动,目前农村学校名师已实现全覆盖。

  针对老龄化程度较高带来的养老问题,从2013年开始,嘉善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区建设。去年又承担了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创新建立“互联网+养老服务”等模式,并在全省率先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县域所有医保参保人员,以政府补助为主,对需要长期护理的重度失能人员,根据护理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目前,全县基本形成“10分钟医养融合服务圈”,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张。

  针对富裕起来的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弘扬地域特色的“善文化”,建成遍布城乡的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书场书屋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村企文化共建、民间文艺团队“竞争上岗”、群众“点题”等模式,“善文化”建设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工程。

  5、坚持深化改革第一动力,全面激发科学发展活力。率先开展县域科学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已实施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4项。

  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因地制宜突破“一窗全科受理”难题,整合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服务,新设社会事务、公积金服务等综合窗口、农经质监等专业窗口、水电气等便民服务窗口。为了让企业少跑,专门设立县镇两级“红色代办”,为重大工业项目、“两创中心”、零土地技改项目等实施全程代办,上半年已服务项目27个。

  围绕“四个平台”建设,抓住事权和人权改革牛鼻子,把分散的行政处罚职权、人员、资源向执法前段集中、向基层一线下沉。今年已下沉执法权1395项、占比达92.7%。突破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彻底下放人员,将7个县级部门派驻机构纳入镇(街道)管理范围,同时下放723人,除人事关系外,工资关系、组织关系等全部由属地管理,并通过提高福利待遇、考核优秀比例等举措,推动干部乐意下、愿意留。

  摆脱发展路径依赖 走出转型升级新路

  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 盛阅春

  近年来,萧山变道超车,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新路子。

  聚焦“三重”,以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抢抓“后峰会、前亚运”历史机遇,以一流城区集聚一流产业。一是城区改造重建。依托“大湾区”和杭州“拥江发展”战略,致力于全域城市化。按照“一心两翼”格局,中部建设现代化城区、南部建设“杭州南花园”、东部建设一流航空都市区。二是城市功能重组。不遗余力导入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优化公共服务,让群众生活便利、安居乐业。三是产业腾空重塑。通过“三改一拆”、剿劣行动,打破“坛坛罐罐”,积极发展都市经济。以新型城市化强力推动萧山经济全面转型。

  破立并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上,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一月一协调。重抓“僵尸企业”出清。支持法院成立金融审判庭,加快破产审理,出清企业34家,盘活土地1700余亩。重抓会商帮扶。对有前景的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动用应急资金29亿帮助35家企业渡过难关。在立上,鼓励传统优势企业深化“两化融合”,推进4200家企业“上云”。2016年,萧山“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位居全省前列,传统产能增添了新的动力。

  三管齐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是改善创新环境,通过召开创新大会、举办论坛讲座,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二是招引高端人才,主动与北大、清华等名院名校建立战略合作。三是搭建创新平台,用好“有形之手”。投资10亿元建设28万方的杭州湾信息港,集聚科技型企业1200余家。萧山用好“无形之手”。支持万向建设8平方公里的创新聚能城,目前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获批,创建成为全省第二家国家双创基地。由企业牵头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合作,创建的中俄人才创业园也已开园。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慈溪市委书记 高庆丰

  近年来,慈溪坚持问题导向,以振兴实体经济为龙头,推动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营造政企同心的社会环境。市党代会重新确立了“工业立市、实业兴市”战略,组织企业家赴上海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对“创二代”集中培训。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四服四促”精准服务企业。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省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县市,通过改革审批方式、取消部分前置条件、调整环评等级,审批项目减少60%,审批时间提速60%。打好降本减负组合拳,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出让价降低30%。

  营造创新引领的产业环境。出台“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实施智能经济“个十百千”工程,在家电、轴承、汽配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推出大招商十条意见,建立镇街、平台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北京、上海、深圳、中东欧设立招商办,在杭州设立创新创意“飞地”,实施慈溪籍在外人士“关爱家乡”工程。谋划推进生命健康、军民融合、航空、新材料和中捷(中东欧)五大专业产业园。深入实施效益型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对创新型企业,实行“一企一策”。

  营造良性循环的金融环境。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引进国星集团、清控金信等机构合作成立金融服务、不良资产并购、产业重组等系列基金,总规模超百亿;改革财政性资金竞争性存放办法,由原单一利率招标改为综合绩效评估,把支持实体经济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积极化解企业“两链风险”,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探索组建“银政保”风险池资金,对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缴纳税费给予补助。

  走产城人融合之路 看瑞安统筹发展

  瑞安市委书记 陈胜峰

  今年以来,瑞安针对创新动能不强、城乡联动不够、人文挖掘不深等三大问题,围绕“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瑞安”的战略目标,把“产城人”融合作为统筹发展的新路径。

  聚焦产与城融合,打造“动能转换”升级版。瑞安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平台与配套割裂问题突出。坚决打破“坛坛罐罐”,加快产城联动发展。一是以产兴城、腾笼换鸟,整治“四无”企业2.5万家,强力改造旧厂、旧村、旧城。二是以城促产、筑巢引凤,按照“微城市”的理念打造产业园区,做优生产生活配套,引导高成长型企业集聚发展,支持领军企业拓展产业链。

  聚焦城与乡融合,打造“大建大美”示范区。瑞安老城区3/4属于三旧地块,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欠账多。对此,一是推进城乡环境品质化,主要做法是九个字:团块拆、联动治、高标建。团块拆就是有序推进166个30亩以上团块拆改。联动治就是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六场全域化攻坚战,6个省市控劣Ⅴ类水质断面监测已全部达标。高标建就是推进十大亮点区块建设,重点打造飞云江“十里外滩”都市休闲带。二是推进城乡服务均衡化,坚持基础便民、服务惠民,实行医联体改革、现代学校联盟办学模式。创新全国农村保险互助社等举措,深化农村生产、供销、信用合作,强村富民效应不断显现。

  聚焦人与城融合,打造“文化瑞安”金名片。一是以“千年古县”传承城市印记,把2.2平方公里老城区作为核心,深度谋划“一核两带一环”文化空间。二是以“敢闯敢试”厚植城市精神,争取到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43项,以担当的勇气推进“最多跑一次”,率全国之先试行房土两税减免“智能办”等举措,着力打造全省审批最快县市之一;推出“千名瑞籍校友、万名在外瑞商”回归工程,重塑瑞安人实干创业精神。

  聚力传统产业升级 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 张晓强

  诸暨坚持问题导向,寻找管用办法,全力以赴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依托改革、创新、开放、人才打开了转型升级的新通道,经济社会实现了统筹协调发展。

  以改革的办法加快供给结构转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除法,以环保、能耗、安全标准和“亩产论英雄”来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市场出清。着力做足加法,推进“互联网+”“标准化+”和“智能化+”,坚持“不看电量看流量”新导向,引导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全面开展“三强一制造”。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深化创投改革试验区建设,引导创设53亿元转型升级产业基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了群众办事“一证通办一生事”、企业投资“一次受理一并办理”。

  以创新的思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在块状产业率先推进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依托产业链延伸创新链,在纺织袜业、珍珠、铜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建立“产业创新综合体”。及时出台“人才新政”,坚持“院士工匠”一起引,培育使用两手抓,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市;全力搭建特色小镇、科创中心等“两创”平台,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注重引导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人才“朋友圈”的不断扩容为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开放的理念加快国际市场拓展。有针对性出台了对接“一带一路”和完善信用保险等一系列拓市场政策,抢抓机遇搭建公用保税仓、“诸暨港”和跨境电商等公共平台,狠抓“大通关”建设,上半年,“一带一路”出口58亿元,增长了31%。围绕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和行业“隐形冠军”,全方位支持企业“走出去”实施并购重组,抢占国际领先的技术、品牌和管理,从而实现转型跃升。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 统筹发展绿色产业

  龙游县委书记 刘根宏

  近年来,龙游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统筹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富民强县”共赢之路。

  发展美丽经济。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两山”转化的战略举措。在规划理念上注重文旅融合。高起点规划“历史文化、医疗康复、运动休闲、养老养生、乡村旅游、古镇古村”六大板块,将分散的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在项目设计上突出文旅融合。把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与国家4A级景区建设相结合,延续古城文脉;高质量建设4条全域旅游精品线。在品牌打造上彰显文旅融合。加快文化旅游龙头项目——投资80多亿元的红木小镇建设。

  壮大绿色工业。始终坚持把发展绿色工业作为强县之策。一是盘活存量促转型。在对存量企业投入、产出、能耗、用工和排污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基础上,确立高端装备、高档家具、特种纸、绿色食品饮料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绿色产业培育方向。二是挑商选资引强援。围绕五大绿色产业,严把项目入口关,实行“全天候待命+全产业链招商+全程式代办”,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推进“店小二”式服务,在全市率先完成“最多跑一次”事项两批次1680项清单公布,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

  做强特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低端为高效。关停环保不达标的1.3万户生猪养殖户,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引导退养户转产转业,发展中草药、茶叶、大棚果蔬种植等效益农业;创新生猪养殖生态循环的“开启”模式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集美”模式,成为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通过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先后培育了2500余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变田园为公园。注重田园与山水、种养与观光相结合,打造田园综合体。

  聚力传统产业升级 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 张晓强

  诸暨坚持问题导向,寻找管用办法,全力以赴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依托改革、创新、开放、人才打开了转型升级的新通道,经济社会实现了统筹协调发展。

  以改革的办法加快供给结构转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除法,以环保、能耗、安全标准和“亩产论英雄”来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市场出清。着力做足加法,推进“互联网+”“标准化+”和“智能化+”,坚持“不看电量看流量”新导向,引导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全面开展“三强一制造”。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深化创投改革试验区建设,引导创设53亿元转型升级产业基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了群众办事“一证通办一生事”、企业投资“一次受理一并办理”。

  以创新的思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在块状产业率先推进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依托产业链延伸创新链,在纺织袜业、珍珠、铜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建立“产业创新综合体”。及时出台“人才新政”,坚持“院士工匠”一起引,培育使用两手抓,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市;全力搭建特色小镇、科创中心等“两创”平台,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注重引导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人才“朋友圈”的不断扩容为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开放的理念加快国际市场拓展。有针对性出台了对接“一带一路”和完善信用保险等一系列拓市场政策,抢抓机遇搭建公用保税仓、“诸暨港”和跨境电商等公共平台,狠抓“大通关”建设,上半年,“一带一路”出口58亿元,增长了31%。围绕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和行业“隐形冠军”,全方位支持企业“走出去”实施并购重组,抢占国际领先的技术、品牌和管理,从而实现转型跃升。


新闻编辑:李峰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