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五保老人敬老院“圆梦”:多活一天 多幸福一天
更新时间:2010-12-28 9:25: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12月28日电(记者晏国政、邹伟、卫敏丽)“我对这儿的生活很满意。”坐在院子里,晒着冬日的暖阳,87岁的太原五保户胡保生对记者说。

  “住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吃饭、穿衣都有人管,自己不遭罪。”老人搬到太原市阳曲县富士康敬老院三年了,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他一边说一边慢慢从椅子上站起来,走进自己的房间,“每天这会儿电视台都播京剧,我去听听。”

  阳光下,胡保生的身影投在院子里。身影后,是敞亮的庭院,亭台、画廊、松柏错落,还有更多的老人,三三两两一起,或散步,或打牌,或聊天,一派欢声笑语。

  像胡保生这样,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人赡养抚养的农村五保户,在太原共有3910人。从2006年开始,太原市新建、改建了35所敬老院,床位总数超过4100张,结束了此前五保户分散居住的局面,改为集中供养。

  “分散居住的时候,老人们的生活状况一般都不好。”阳曲县富士康敬老院院长王清泉说,虽然五保户也有补贴金,但没人照料,很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连吃饭、穿衣都没法保证,一年洗不上一次澡,生病了只能捱着。

  “要不是住进敬老院,我活不到现在。”胡保生老人一脸感慨。

  走进他的房间,衣柜、呼叫器、电视、卫生间一应俱全,摆设与宾馆标准间无异。窗台上摆着万年青,生机勃勃。

  “以前就是等死的心。”回想起以前的家,胡保生不住叹气。那是他在村里山坡上掏的窑洞,铺上草,挂个帘子,就算是个家了。他有腰疼的老毛病,疼了七八年,经常起不来床。

  “现在真是天壤之别,住得舒坦,一礼拜的饭都没重样的,病了有人伺候,可以住院,每月还发100多块零花钱,我们各有各的爱好,平时聊聊天、打打牌,挺好!”老人咧嘴笑起来。

  在敬老院住了三年,老人身体慢慢好起来,脸色红润,腿脚无碍。因为责任心强,他被推选为院民管理委员会的委员,掌管库房钥匙。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活一天,多幸福一天。”胡保生说。

  在阳曲县黄寨敬老院里,76岁的于平治老人最近心情很不错,再过一段时间,敬老院将为他举行婚礼,他做了大半生的娶妻梦就要实现了。

  于平治未来的老伴儿叫任规,67岁,与他同住这个敬老院里。“我们是在平时打牌的时候逐渐熟悉的,嘿嘿……”说到这,于平治有点不好意思。

  除了娶媳妇之外,令于平治颇为中意的是他在敬老院的一项职务——生产组组长,带领大家搞农业生产。

  “我们都是农民,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很多老人闲不下来。”于平治说,敬老院专门辟出地方,让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如种菜、养猪。许多老人非常欢迎这一做法,纷纷积极参与,不仅能发挥农业技能,活动身板,甚至还能供应一部分伙食。

  “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黄寨敬老院院长刘天权说,敬老院还有图书室、台球室,都是老人们常去的地方。

  于平治是身体好的一类老人。敬老院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开设有特护区,安排专人更为细致地照料生活起居,并有身体好的老人轮流过来陪着聊天、读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对少部分不愿意住敬老院的五保户,实行的是院外寄代养模式,由村委会代为照料,敬老院定期巡查,提供上门服务。

  “在太原市,除了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传染病的五保老人被送到专门机构供养以外,按照自愿入住原则,其他绝大部分老人都住进了敬老院,满意率超过95%。”太原市民政局副局长鲁恺说。

  鲁恺介绍,太原市五保户供养标准随上年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变化一年一调整,确保不低于当地农民平均生活水平。在各区县,最高的供养标准达每年五六千元。

  “太原全市农村五保户并不算多,通过财政拨款以及多方面筹资,政府有能力负担这部分人的集中供养费用。”太原市民政局低保中心负责人任宝宝说。

  放眼广大农村,五保户只占到了很小一部分,还有更多农村老人面临着养老难题。人们期待着,让更多“银发一族”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新闻编辑:刘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五保老人敬老院“圆梦”:多活一天 多幸福一天
2010-12-28 9:25: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12月28日电(记者晏国政、邹伟、卫敏丽)“我对这儿的生活很满意。”坐在院子里,晒着冬日的暖阳,87岁的太原五保户胡保生对记者说。

  “住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吃饭、穿衣都有人管,自己不遭罪。”老人搬到太原市阳曲县富士康敬老院三年了,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他一边说一边慢慢从椅子上站起来,走进自己的房间,“每天这会儿电视台都播京剧,我去听听。”

  阳光下,胡保生的身影投在院子里。身影后,是敞亮的庭院,亭台、画廊、松柏错落,还有更多的老人,三三两两一起,或散步,或打牌,或聊天,一派欢声笑语。

  像胡保生这样,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人赡养抚养的农村五保户,在太原共有3910人。从2006年开始,太原市新建、改建了35所敬老院,床位总数超过4100张,结束了此前五保户分散居住的局面,改为集中供养。

  “分散居住的时候,老人们的生活状况一般都不好。”阳曲县富士康敬老院院长王清泉说,虽然五保户也有补贴金,但没人照料,很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连吃饭、穿衣都没法保证,一年洗不上一次澡,生病了只能捱着。

  “要不是住进敬老院,我活不到现在。”胡保生老人一脸感慨。

  走进他的房间,衣柜、呼叫器、电视、卫生间一应俱全,摆设与宾馆标准间无异。窗台上摆着万年青,生机勃勃。

  “以前就是等死的心。”回想起以前的家,胡保生不住叹气。那是他在村里山坡上掏的窑洞,铺上草,挂个帘子,就算是个家了。他有腰疼的老毛病,疼了七八年,经常起不来床。

  “现在真是天壤之别,住得舒坦,一礼拜的饭都没重样的,病了有人伺候,可以住院,每月还发100多块零花钱,我们各有各的爱好,平时聊聊天、打打牌,挺好!”老人咧嘴笑起来。

  在敬老院住了三年,老人身体慢慢好起来,脸色红润,腿脚无碍。因为责任心强,他被推选为院民管理委员会的委员,掌管库房钥匙。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活一天,多幸福一天。”胡保生说。

  在阳曲县黄寨敬老院里,76岁的于平治老人最近心情很不错,再过一段时间,敬老院将为他举行婚礼,他做了大半生的娶妻梦就要实现了。

  于平治未来的老伴儿叫任规,67岁,与他同住这个敬老院里。“我们是在平时打牌的时候逐渐熟悉的,嘿嘿……”说到这,于平治有点不好意思。

  除了娶媳妇之外,令于平治颇为中意的是他在敬老院的一项职务——生产组组长,带领大家搞农业生产。

  “我们都是农民,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很多老人闲不下来。”于平治说,敬老院专门辟出地方,让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如种菜、养猪。许多老人非常欢迎这一做法,纷纷积极参与,不仅能发挥农业技能,活动身板,甚至还能供应一部分伙食。

  “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黄寨敬老院院长刘天权说,敬老院还有图书室、台球室,都是老人们常去的地方。

  于平治是身体好的一类老人。敬老院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开设有特护区,安排专人更为细致地照料生活起居,并有身体好的老人轮流过来陪着聊天、读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对少部分不愿意住敬老院的五保户,实行的是院外寄代养模式,由村委会代为照料,敬老院定期巡查,提供上门服务。

  “在太原市,除了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传染病的五保老人被送到专门机构供养以外,按照自愿入住原则,其他绝大部分老人都住进了敬老院,满意率超过95%。”太原市民政局副局长鲁恺说。

  鲁恺介绍,太原市五保户供养标准随上年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变化一年一调整,确保不低于当地农民平均生活水平。在各区县,最高的供养标准达每年五六千元。

  “太原全市农村五保户并不算多,通过财政拨款以及多方面筹资,政府有能力负担这部分人的集中供养费用。”太原市民政局低保中心负责人任宝宝说。

  放眼广大农村,五保户只占到了很小一部分,还有更多农村老人面临着养老难题。人们期待着,让更多“银发一族”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新闻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