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江苏徐州:生物发电“变废为宝”
更新时间:2025/6/13 9:32:29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南京6月12日电(记者沈汝发)12日,位于江苏徐州市下辖邳州市的国能邳州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厂区内,硕大的抓斗循环往复,将干燥的秸秆投放到传输带上,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焚烧炉内。这些秸秆焚烧后变成清洁电能,并入电网后输送到千家万户。

  “我们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一年大概能消耗小麦、玉米、稻草的秸秆30万吨,实现清洁发电2.2亿多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姜博说,折算下来,年节约标煤9万吨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万吨。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生物发电产业的发展,当地农村秸秆焚烧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沼气工程则实现了粪污、垃圾等农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作为畜禽养殖业大县,徐州市睢宁县共建设了37处沼气工程设施,沼气厌氧发酵装置总容积达4.92万立方米,年消纳农村有机废弃物约96万吨,年产沼气约2600万立方米,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多用途利用”的原则,推动沼气高值化使用,实现了“变废为宝”。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调度中心主任张云飞说,徐州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其能源化利用潜力很大,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目前较大规模的生物质发电厂已有17座并网,装机总容量达335.6兆瓦,年发电量近20亿千瓦时。

  “为了让生物质发电项目更高质量并网,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帮助其顺利接入电网。”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发策部副主任李毅说,供电部门协助生物质发电企业开展设备调试、检测和维护,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同时还配合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相应集中控制系统,可实时掌握发电站的运行情况和上网电量。

  李毅说,公司将充分挖掘电力大数据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运用,助力全额消纳,并积极搭建发输配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平台,确保清洁能源送得出、供得稳、用得好。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江苏徐州:生物发电“变废为宝”
    2025/6/13 9:32:29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新华社南京6月12日电(记者沈汝发)12日,位于江苏徐州市下辖邳州市的国能邳州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厂区内,硕大的抓斗循环往复,将干燥的秸秆投放到传输带上,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焚烧炉内。这些秸秆焚烧后变成清洁电能,并入电网后输送到千家万户。

      “我们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一年大概能消耗小麦、玉米、稻草的秸秆30万吨,实现清洁发电2.2亿多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姜博说,折算下来,年节约标煤9万吨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万吨。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生物发电产业的发展,当地农村秸秆焚烧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沼气工程则实现了粪污、垃圾等农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作为畜禽养殖业大县,徐州市睢宁县共建设了37处沼气工程设施,沼气厌氧发酵装置总容积达4.92万立方米,年消纳农村有机废弃物约96万吨,年产沼气约2600万立方米,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多用途利用”的原则,推动沼气高值化使用,实现了“变废为宝”。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调度中心主任张云飞说,徐州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其能源化利用潜力很大,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目前较大规模的生物质发电厂已有17座并网,装机总容量达335.6兆瓦,年发电量近20亿千瓦时。

      “为了让生物质发电项目更高质量并网,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帮助其顺利接入电网。”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发策部副主任李毅说,供电部门协助生物质发电企业开展设备调试、检测和维护,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同时还配合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相应集中控制系统,可实时掌握发电站的运行情况和上网电量。

      李毅说,公司将充分挖掘电力大数据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运用,助力全额消纳,并积极搭建发输配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平台,确保清洁能源送得出、供得稳、用得好。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