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多大?如何防范?
更新时间:2022-1-19 9:49:43    来源:新华社

  北京市和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在1月17日分别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各自通报了当地本土确诊病例的情况,均研判不排除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为何做出这一判断?新冠病毒通过境外邮件及其他物品“物传人”的风险有多大?个人如何更好地防护?记者依托权威信息来源进行梳理归纳。

  (小标题)为何怀疑“物传人”?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给出指向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17日在发布会上通报,北京此前发现的1例本土确诊病例,发病前14天内无外省市旅居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大数据比对,未发现其与入境人员、京外风险地区来京人员、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有轨迹重合。

  据介绍,病例自述近期曾收发过国际邮件。经采样和核酸检测,疾控人员发现邮件的部分包装外表面、内表面及文件内纸张标本显示阳性。对病例标本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病毒与北京既往病例以及近期国内报告的毒株均存在差异,不属于同一传播链,与2021年12月北美和新加坡等地分离的部分毒株相似度较高。

  庞星火表示,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可疑物品样本检测结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当天,深圳举行发布会通报,当地一起本土病例的病毒基因组与以往境外输入病例也不同源,与全球数据库中北美地区上传较多序列的基因组100%同源。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林汉城介绍,该病例从事境外冷冻试剂收发货工作,曾接触和分拆了来自北美的快递,未做个人防护,不排除由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的可能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溯源正在进行中。

  此外,珠海通报,根据目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专家研判当地本次疫情不排除由暴露于污染入境物品导致,进一步的流调溯源还在加紧进行中。

  (小标题)“物传人”风险有多大?不是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

  1月16日,国家邮政局安全监督管理司发出通知,要求各企业要切实做好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消毒、通风等工作,对进口国际邮件快件,要在进入生产处理环节之后,第一时间逐件进行外包装各面全覆盖消毒,并制定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进口邮件快件疫情防控处置方案。

  新冠病毒在低温下长时间存活并经冷链传播的案例,过去一年多来在我国部分地区曾先后出现报道。我国疫情防控一直坚持人、物、环境同防。

  不过,梳理公开报道中的“物传人”情况,可以发现基本是市场、物流等第一接触点的人员感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传人”的限定条件较多,并非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

  在此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物传人”要造成感染,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物品污染较重;二是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一般来说温度越低,病毒存活时间越长;三是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吴尊友认为,相比受到人感染,受到物感染的病毒量不同,病例容易出现无症状感染或轻症感染,往往发现不够及时,可能引发新的疫情。

  既往案例中,一度有过部分食品表面检测出核酸阳性,曾引发“物传人”担忧。为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专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光是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具有传染性,只能说明曾被新冠病毒污染过。

  (小标题)个人如何做好防护?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境外快递

  疾控专家提示,收取快递尤其是境外快递时,做好戴口罩、妥善处置外包装、对内件做消毒处理后进行使用等防护措施,可有效减小被新冠病毒传染的潜在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收取快递最好选择无接触方式,或尽量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拆除外包装后,及时摘下手套并清洁双手,做好手卫生。

  庞星火建议,收到境外邮件或物品时,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和交流。尽可能在固定地点取件,实现无接触交接。

  此外,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外包装不必拿回家中,可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完邮件后及时摘下手套,更换口罩,认真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

(记者董瑞丰、宋晨、吴文诩、王浩明)

新闻编辑:刘佳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多大?如何防范?
    2022-1-19 9:49:43    来源:新华社

      北京市和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在1月17日分别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各自通报了当地本土确诊病例的情况,均研判不排除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为何做出这一判断?新冠病毒通过境外邮件及其他物品“物传人”的风险有多大?个人如何更好地防护?记者依托权威信息来源进行梳理归纳。

      (小标题)为何怀疑“物传人”?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给出指向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17日在发布会上通报,北京此前发现的1例本土确诊病例,发病前14天内无外省市旅居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大数据比对,未发现其与入境人员、京外风险地区来京人员、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有轨迹重合。

      据介绍,病例自述近期曾收发过国际邮件。经采样和核酸检测,疾控人员发现邮件的部分包装外表面、内表面及文件内纸张标本显示阳性。对病例标本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病毒与北京既往病例以及近期国内报告的毒株均存在差异,不属于同一传播链,与2021年12月北美和新加坡等地分离的部分毒株相似度较高。

      庞星火表示,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可疑物品样本检测结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当天,深圳举行发布会通报,当地一起本土病例的病毒基因组与以往境外输入病例也不同源,与全球数据库中北美地区上传较多序列的基因组100%同源。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林汉城介绍,该病例从事境外冷冻试剂收发货工作,曾接触和分拆了来自北美的快递,未做个人防护,不排除由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的可能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溯源正在进行中。

      此外,珠海通报,根据目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专家研判当地本次疫情不排除由暴露于污染入境物品导致,进一步的流调溯源还在加紧进行中。

      (小标题)“物传人”风险有多大?不是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

      1月16日,国家邮政局安全监督管理司发出通知,要求各企业要切实做好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消毒、通风等工作,对进口国际邮件快件,要在进入生产处理环节之后,第一时间逐件进行外包装各面全覆盖消毒,并制定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进口邮件快件疫情防控处置方案。

      新冠病毒在低温下长时间存活并经冷链传播的案例,过去一年多来在我国部分地区曾先后出现报道。我国疫情防控一直坚持人、物、环境同防。

      不过,梳理公开报道中的“物传人”情况,可以发现基本是市场、物流等第一接触点的人员感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传人”的限定条件较多,并非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

      在此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物传人”要造成感染,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物品污染较重;二是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一般来说温度越低,病毒存活时间越长;三是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吴尊友认为,相比受到人感染,受到物感染的病毒量不同,病例容易出现无症状感染或轻症感染,往往发现不够及时,可能引发新的疫情。

      既往案例中,一度有过部分食品表面检测出核酸阳性,曾引发“物传人”担忧。为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专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光是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具有传染性,只能说明曾被新冠病毒污染过。

      (小标题)个人如何做好防护?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境外快递

      疾控专家提示,收取快递尤其是境外快递时,做好戴口罩、妥善处置外包装、对内件做消毒处理后进行使用等防护措施,可有效减小被新冠病毒传染的潜在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收取快递最好选择无接触方式,或尽量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拆除外包装后,及时摘下手套并清洁双手,做好手卫生。

      庞星火建议,收到境外邮件或物品时,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和交流。尽可能在固定地点取件,实现无接触交接。

      此外,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外包装不必拿回家中,可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完邮件后及时摘下手套,更换口罩,认真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

    (记者董瑞丰、宋晨、吴文诩、王浩明)

    新闻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