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热点新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林海极寒,他在70米高空测气象
更新时间:2020-1-13 9:07:53    来源:新华社

  清晨,冬日初升的日光照耀着小兴安岭。一辆汽车沿着公路在山间行驶,越过一个个山梁,穿过覆盖着积雪的松涛林海。山谷里一片寂静,耳畔只有车轮碾压地面的“沙沙”声。汽车停在一处气象观测塔前,马宏达跳下汽车,戴好手套、护具,开始了这次冰山雪海里的“爬塔”。

  马宏达是一名“90后”气象观测员,2013年从南京一所高校毕业后,回到位于家乡黑龙江省的伊春市五营区气象局工作。这里位于小兴安岭南坡腹地,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0.6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4.9摄氏度。从五营区城区出发,要通过一条三公里的狭窄土路,才能到达五营区气象局的办公楼,而从局里要到达这处观测塔所在的位置,还需要20多公里的路程。

  观测塔有70米高,在不同的高度装有多个监测设备,用于监测空气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虽然这些设备可以自动采集数据,但维护它们依然需要有人爬上去,每月月末还需要将塔上的降尘缸取回,进行分析。”马宏达说。

  铁塔上没有外置的梯子,要“钻”过面积不足半平方米的三角形钢梁空隙才能进入塔内向上攀爬。马宏达用手牢牢抓住头部上方的钢梁,将双脚抬起伸进塔内蹬住,做了一个下腰动作,才将身高1米87的身躯“缩”了进去。

  马宏达拿起盛放降尘缸的圆柱形铁桶,背上装有笔记本电脑和万用表的背包开始爬塔。塔内活动空间狭窄,他高大的身材成了攀爬的负担。他边爬边喘着粗气,手里的铁桶撞在铁塔上,铿锵作响。

  “我不能穿太厚的棉裤,不然在塔上腿没法‘回弯’。”马宏达说,不到二十分钟,双腿就冻得发麻,爬得越高风就越大。距地面三四十米时,能感觉到塔身在寒风中微微晃动。

  在距地面六十米处,马宏达从塔内“钻”到平台上检修湿度传感器。在这个高度,寒风不再有树木的遮挡,“嚣张”地向马宏达发起“全方位”侵袭。马宏达脱下手套,操作电脑和万用表来检测设备,隔几分钟就要搓搓冻得发麻肿胀的手。“像无数把小刀子扎过来,每一个毛孔都是冷的。”马宏达说。

  近四十分钟后,马宏达回到地面。此时的他冻得满脸通红,鼻涕不断,四肢在寒风中微微地颤抖。他甩了一把鼻涕咧嘴笑着说:“设备一切正常,不然还得拆下来寄回厂家修理。”

  像这样的攀爬,马宏达每月都要进行三四次,对他而言,这已是“家常便饭”。

  “虽然我在林区长大,但工作前从没接触过这样的环境。”从繁华的大城市回到大山里的气象局,巨大的反差曾让他有些不适。“刚上班时,每到爬塔的前一天夜里,一想到自己要在高空中经历一番‘惊心动魄’,就紧张得睡不着觉。”

  马宏达说,自己也想过换份工作,但看到和同事们一起努力采集到的数据在预报天气、评估生态状况、营林生产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成就感很快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五营区气象局拥有丰富的红松观测资源,自1957年建站以来,具有未中断、准确的红松观测数据,是开展红松观测研究的绝佳地点之一。一个个科研团队的到访,也使这里工作人员的科研视野得以拓宽。

  “刚工作时,收集完数据,我不知道如何分析。”经过与科研团队合作和专家指点后,一串串冰冷的数据在马宏达的眼中“活了起来”。一次次参与项目,一次次坚持,马宏达逐渐成为局里的专业骨干,参与撰写的论文也发表在了学术期刊上。

  “2005年,中国气象局在我们局建设了森林生态监测站。前几年,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也与我们合作,建设东北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国家对生态的重视,让我们单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马宏达说。

  目前,五营区气象局搬进了新的办公楼,具有完善的现代化观测和科研设备。2019年,五营区气象局晋升为国家级气候观象台,一批又一批像马宏达一样年轻人的加入,让这个大山里的气象站在同级别的气象站中成为“高地”。

  “春天的万树新绿,夏天的莽莽林海,秋天的五花山色,冬天的林海雪原,站在塔顶,这些景色尽收眼底。”马宏达说,他早已享受起这份工作,也将一直在这里干下去,欣赏着四季更替,看护着这片祖国北疆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

新闻编辑:施筱雯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