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新闻

冯春有:百年窑火守护人
□布财勇
更新时间:2023-11-24 11:14:44    来源:焦作日报

  冯春有。 张志勇 摄

  巧夺天工苦中来,炉火纯青立品牌。无悔青春无悔梦,砂锅窑里寄情怀。”原焦作市陶瓷三厂南墙外,一处拥有百年历史的地坑院里,我市冯河黑砂锅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冯春有一边吟诵着新写的小诗,一边在砂锅窑边忙碌着手中的活计……

  祖传老窑有传说

  黑瘦的脸庞透着精明,质朴的语言饱含真诚。这是年逾不惑的冯春有给笔者的印象。“现在几乎没有人从事砂锅制作这一行当了,整个焦作市恐怕只有我们这一家还在坚守。”冯春有自豪地说。

  受雨水冲刷,在我市东郊形成的那条季节河流,被古人称为“西河”。据冯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冯氏家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此处定居,于是将“西河”改为“冯河”,形成的村庄后称为“冯庄”,现隶属山阳区中星街道。

  冯氏祖先在谋生中,无意间发现这里拥有制砂锅的原料——青矸土。这种在地下15米左右才能找到的青矸土仅有50厘米厚。为了获取这种优质原料,人们往往要先打出一个竖井,然后在井下再挖出一个个横洞进行开采。后来,人们利用开采后形成的空间生产、居住,进而形成了洞连洞、洞套洞的地坑院奇观。

  冯春有现在使用的地坑院砂锅窑是他的爷爷冯文宽建造的,大约建造于上世纪初。他的爷爷活了82岁,于1964年去世。冯春有的爷爷不但建造了这座砂锅窑,还创立了红极一时的“泰顺号”砂锅牌子,将冯子珍、冯子瑶两个侄子(冯春有的两个伯伯)培养成业界高手,被称为砂锅窑上的“活老君”。道清铁路运营后,冯河砂锅以“胎薄、样巧、保鲜、提香”的品质,远销京津,甚至走向更远的地方。据说英福公司的外籍高级职员还把冯河砂锅当成礼品带回家。

  “穷补锅,富碗匠,拍砂锅将赶上。”砂锅制作为冯春有的家族积累了财富,也赢得了名声。据冯氏祖茔碑记载:嘉靖四十一年,岁饥,曾出银百余两,钱二余千,粟一千三百余石,以赈乔村、李村等。府宪嘉其济贫,上其事,蒙恩赐七品冠带。另外,该家族兴办私塾,重视教育,仅清代就培养出举人、秀才、庠生20余位。

  1953年,国家推行手工业改造政策,冯春有身怀绝技的两个伯伯加入集体性质的砂锅社,这座家族老窑才熄灭了火红的炉火。

  重操旧业故事多

  待这座家族老窑的窑火再次被点燃时,时光已来到了1994年。

  “我父亲叫冯子新,出生于1950年。由于出生晚的缘故,他没有学到祖传的手艺。”冯春有回忆道。

  改革开放后,冯河村的砂锅制作业再度兴起,到1990年,全村涌现出20多家砂锅作坊。冯春有的父亲看到在砂锅作坊干活能够挣钱,便到一家作坊店给人家帮工。“从早上干到晚上,烧11窑砂锅,一天能挣3元多。”冯春有说。就这样,他的父亲给别人帮工干了4年。

  “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才决定自己独立干。”冯春有说,“父亲将爷爷留下的家族老窑改造后,开起了砂锅作坊。”

  冯春有的父母亲整整忙活了一冬天,制成了1000个砂锅坯胎,晾干后装窑待烧。俗话说:“火中取财难。”烧了10多窑后,仅烧成400多个砂锅。通过仔细分析,冯春有的父亲搞清楚了烧成率低的原因:原来老窑有一进一出两个口,经他改造后成了一个口进出。窑火的火性变了,仍以传统办法烧制,自然成品率低。

  烧成的400多个砂锅卖出后仍挣了400多元,这也坚定了冯春有父亲干下去的决心。随着技术的成熟,他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先后雇五六个人帮忙。“我家的窑高峰时一年能烧400多窑,年产量有3万多件,这在村里也算是一个小康户了。”冯春有说。

  1996年,冯春有高中毕业后,父亲怕他在社会上胡混,让他来窑上干活。“砂锅制作看起来简单,实则相当复杂,要经过碎料、制胎等6道工艺才能完成。”冯春有说,“虽然烧制砂锅与我所憧憬的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但好在每次烧窑后有长达一周间隔期,我可以跑出去玩耍。”冯春有道出了他能在窑上坚持干下去的理由。

  烧窑兼顾摄影梦

  冯春有自幼喜欢文学。上学期间,他不仅把我国的四大名著看完,还读了不少世界名著。“《红与黑》《复活》《三个火枪手》……”冯春有随口说出一堆书名。

  虽在窑上干活,冯春有依然拥有自己的青春梦想:当一名摄影记者。“我和父亲如同知己朋友,父亲任何时候都支持我追逐梦想。”冯春有流露出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1996年夏天,得知焦作日报社举办新闻报道培训班,父亲立刻支持他报名。冯春有在参加新闻报道培训班的同时,又参加了新闻摄影培训班的学习。

  “新闻摄影承载着我的青春梦想,让我在烧窑的同时打开了一个观察社会、追求理想的窗口。”冯春有说。刚开始没有相机,他借邻居的傻瓜相机使用,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买了1台“海鸥”单反相机。

  2002年,父亲再次斥资给他买了一台“海鸥DF2000”单反相机。“摄影是个花钱行当,还得有时间耗费,父亲从来没有干涉过我。”冯春有说。利用烧窑的间隔期,冯春有像放飞的鸽子走向山区、田野、工地,用镜头诠释着青春的理想。

  “刚开始的三四年我的作品从来没有获过奖。”冯春有有些灰心。为提高摄影水平,他还去我市一家影楼学习,回来后继续钻研摄影艺术创意和后期制作。“拼图、扣图、修细节,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冯春有说。

  转眼到了2004年,我省举办第十四届河南省摄影艺术展,可冯春有已对摄影失去了信心。父亲鼓励他说:“把你过去拍的照片挑一张寄过去,又不费啥劲。”没有抱任何希望,冯春有挑了一幅作品寄了出去。偶然中有必然。这幅《苦乐乐章》的摄影作品竟获得了本届摄影艺术展三等奖。此后10年间,冯春有每年都有一件以上的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摄影展赛中入展或获奖。

  然而,美好的青春梦想,却因一场家庭变故戛然而止。

  继承父业做砂锅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冯春有的父亲因操劳过度导致脑溢血,先后辗转几家医院抢救,纵然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也没能抢救过来。

  给父亲办完后事,回到地坑院,看着父亲改造过的老窑、用过的轮盘和那正在研发中的砂壶胎体……睹物思人,冯春有潸然泪下。此前,冯春有的父亲早已看到了砂锅市场的萎缩,便着手进行砂锅制品的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可冯春有一门心思放在摄影上,没有过多操心砂锅作坊的生产经营,现在对新产品开发心里没有一点谱。

  从网上查到四川省雅安市砂锅制品卖得特别好,冯春有便去该市相关企业学习,看到了人家砂锅的样式、品质,特别是了解到技术含量高的砂壶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心里顿时豁然开朗。

  回来后,冯春有首先针对自家砂锅制品过于粗笨的问题,从砂锅样式、胎体制作、视觉效果进行重新设计,研发出带有锅盖的砂锅,并采用寓意好的鲤鱼、龙等图形作为装饰,让人们在品味美味的同时,感受到传统砂锅更多的文化内涵。

  砂锅新产品开发完成后,冯春有又转向砂壶产品研制。冯春有一边摸索,一边学习,掌握了父亲生前制作砂壶胎体的技术,等攒够一窑数量后,便决定试烧。第一窑一个也没有烧成。这时,他的兜里已经空空如也。

  买原料和燃料都需要钱。他只好等卖些砂锅产品后,再买原料和燃料,然后制作好一批砂壶胎体继续烧。这样的日子持续了4年。“学费没有白交。在试烧砂壶中,我逐渐掌握了神奇的窑变。”冯春有终于成功掌握了砂壶的烧制技艺。现在,他的砂壶制品正以“古朴的造型、环保的品质”被市场广泛接受。

  “砂锅,作为传统烹饪器具之一,不但能烹制出食物的自然味道,还承载了我们家族的荣光和自豪。我一定要用心、用爱、用品德、用行动去诠释砂锅的制作技艺和文化传承。”冯春有每天来到老窑前都要默念这番话。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冯春有:百年窑火守护人
    □布财勇
    2023-11-24 11:14:44    来源:焦作日报

      冯春有。 张志勇 摄

      巧夺天工苦中来,炉火纯青立品牌。无悔青春无悔梦,砂锅窑里寄情怀。”原焦作市陶瓷三厂南墙外,一处拥有百年历史的地坑院里,我市冯河黑砂锅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冯春有一边吟诵着新写的小诗,一边在砂锅窑边忙碌着手中的活计……

      祖传老窑有传说

      黑瘦的脸庞透着精明,质朴的语言饱含真诚。这是年逾不惑的冯春有给笔者的印象。“现在几乎没有人从事砂锅制作这一行当了,整个焦作市恐怕只有我们这一家还在坚守。”冯春有自豪地说。

      受雨水冲刷,在我市东郊形成的那条季节河流,被古人称为“西河”。据冯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冯氏家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此处定居,于是将“西河”改为“冯河”,形成的村庄后称为“冯庄”,现隶属山阳区中星街道。

      冯氏祖先在谋生中,无意间发现这里拥有制砂锅的原料——青矸土。这种在地下15米左右才能找到的青矸土仅有50厘米厚。为了获取这种优质原料,人们往往要先打出一个竖井,然后在井下再挖出一个个横洞进行开采。后来,人们利用开采后形成的空间生产、居住,进而形成了洞连洞、洞套洞的地坑院奇观。

      冯春有现在使用的地坑院砂锅窑是他的爷爷冯文宽建造的,大约建造于上世纪初。他的爷爷活了82岁,于1964年去世。冯春有的爷爷不但建造了这座砂锅窑,还创立了红极一时的“泰顺号”砂锅牌子,将冯子珍、冯子瑶两个侄子(冯春有的两个伯伯)培养成业界高手,被称为砂锅窑上的“活老君”。道清铁路运营后,冯河砂锅以“胎薄、样巧、保鲜、提香”的品质,远销京津,甚至走向更远的地方。据说英福公司的外籍高级职员还把冯河砂锅当成礼品带回家。

      “穷补锅,富碗匠,拍砂锅将赶上。”砂锅制作为冯春有的家族积累了财富,也赢得了名声。据冯氏祖茔碑记载:嘉靖四十一年,岁饥,曾出银百余两,钱二余千,粟一千三百余石,以赈乔村、李村等。府宪嘉其济贫,上其事,蒙恩赐七品冠带。另外,该家族兴办私塾,重视教育,仅清代就培养出举人、秀才、庠生20余位。

      1953年,国家推行手工业改造政策,冯春有身怀绝技的两个伯伯加入集体性质的砂锅社,这座家族老窑才熄灭了火红的炉火。

      重操旧业故事多

      待这座家族老窑的窑火再次被点燃时,时光已来到了1994年。

      “我父亲叫冯子新,出生于1950年。由于出生晚的缘故,他没有学到祖传的手艺。”冯春有回忆道。

      改革开放后,冯河村的砂锅制作业再度兴起,到1990年,全村涌现出20多家砂锅作坊。冯春有的父亲看到在砂锅作坊干活能够挣钱,便到一家作坊店给人家帮工。“从早上干到晚上,烧11窑砂锅,一天能挣3元多。”冯春有说。就这样,他的父亲给别人帮工干了4年。

      “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才决定自己独立干。”冯春有说,“父亲将爷爷留下的家族老窑改造后,开起了砂锅作坊。”

      冯春有的父母亲整整忙活了一冬天,制成了1000个砂锅坯胎,晾干后装窑待烧。俗话说:“火中取财难。”烧了10多窑后,仅烧成400多个砂锅。通过仔细分析,冯春有的父亲搞清楚了烧成率低的原因:原来老窑有一进一出两个口,经他改造后成了一个口进出。窑火的火性变了,仍以传统办法烧制,自然成品率低。

      烧成的400多个砂锅卖出后仍挣了400多元,这也坚定了冯春有父亲干下去的决心。随着技术的成熟,他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先后雇五六个人帮忙。“我家的窑高峰时一年能烧400多窑,年产量有3万多件,这在村里也算是一个小康户了。”冯春有说。

      1996年,冯春有高中毕业后,父亲怕他在社会上胡混,让他来窑上干活。“砂锅制作看起来简单,实则相当复杂,要经过碎料、制胎等6道工艺才能完成。”冯春有说,“虽然烧制砂锅与我所憧憬的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但好在每次烧窑后有长达一周间隔期,我可以跑出去玩耍。”冯春有道出了他能在窑上坚持干下去的理由。

      烧窑兼顾摄影梦

      冯春有自幼喜欢文学。上学期间,他不仅把我国的四大名著看完,还读了不少世界名著。“《红与黑》《复活》《三个火枪手》……”冯春有随口说出一堆书名。

      虽在窑上干活,冯春有依然拥有自己的青春梦想:当一名摄影记者。“我和父亲如同知己朋友,父亲任何时候都支持我追逐梦想。”冯春有流露出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1996年夏天,得知焦作日报社举办新闻报道培训班,父亲立刻支持他报名。冯春有在参加新闻报道培训班的同时,又参加了新闻摄影培训班的学习。

      “新闻摄影承载着我的青春梦想,让我在烧窑的同时打开了一个观察社会、追求理想的窗口。”冯春有说。刚开始没有相机,他借邻居的傻瓜相机使用,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买了1台“海鸥”单反相机。

      2002年,父亲再次斥资给他买了一台“海鸥DF2000”单反相机。“摄影是个花钱行当,还得有时间耗费,父亲从来没有干涉过我。”冯春有说。利用烧窑的间隔期,冯春有像放飞的鸽子走向山区、田野、工地,用镜头诠释着青春的理想。

      “刚开始的三四年我的作品从来没有获过奖。”冯春有有些灰心。为提高摄影水平,他还去我市一家影楼学习,回来后继续钻研摄影艺术创意和后期制作。“拼图、扣图、修细节,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冯春有说。

      转眼到了2004年,我省举办第十四届河南省摄影艺术展,可冯春有已对摄影失去了信心。父亲鼓励他说:“把你过去拍的照片挑一张寄过去,又不费啥劲。”没有抱任何希望,冯春有挑了一幅作品寄了出去。偶然中有必然。这幅《苦乐乐章》的摄影作品竟获得了本届摄影艺术展三等奖。此后10年间,冯春有每年都有一件以上的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摄影展赛中入展或获奖。

      然而,美好的青春梦想,却因一场家庭变故戛然而止。

      继承父业做砂锅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冯春有的父亲因操劳过度导致脑溢血,先后辗转几家医院抢救,纵然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也没能抢救过来。

      给父亲办完后事,回到地坑院,看着父亲改造过的老窑、用过的轮盘和那正在研发中的砂壶胎体……睹物思人,冯春有潸然泪下。此前,冯春有的父亲早已看到了砂锅市场的萎缩,便着手进行砂锅制品的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可冯春有一门心思放在摄影上,没有过多操心砂锅作坊的生产经营,现在对新产品开发心里没有一点谱。

      从网上查到四川省雅安市砂锅制品卖得特别好,冯春有便去该市相关企业学习,看到了人家砂锅的样式、品质,特别是了解到技术含量高的砂壶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心里顿时豁然开朗。

      回来后,冯春有首先针对自家砂锅制品过于粗笨的问题,从砂锅样式、胎体制作、视觉效果进行重新设计,研发出带有锅盖的砂锅,并采用寓意好的鲤鱼、龙等图形作为装饰,让人们在品味美味的同时,感受到传统砂锅更多的文化内涵。

      砂锅新产品开发完成后,冯春有又转向砂壶产品研制。冯春有一边摸索,一边学习,掌握了父亲生前制作砂壶胎体的技术,等攒够一窑数量后,便决定试烧。第一窑一个也没有烧成。这时,他的兜里已经空空如也。

      买原料和燃料都需要钱。他只好等卖些砂锅产品后,再买原料和燃料,然后制作好一批砂壶胎体继续烧。这样的日子持续了4年。“学费没有白交。在试烧砂壶中,我逐渐掌握了神奇的窑变。”冯春有终于成功掌握了砂壶的烧制技艺。现在,他的砂壶制品正以“古朴的造型、环保的品质”被市场广泛接受。

      “砂锅,作为传统烹饪器具之一,不但能烹制出食物的自然味道,还承载了我们家族的荣光和自豪。我一定要用心、用爱、用品德、用行动去诠释砂锅的制作技艺和文化传承。”冯春有每天来到老窑前都要默念这番话。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