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新闻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de时代回响
更新时间:2023-8-4 10:56:18    来源:焦作晚报

  建设中的景贤书院。

  历史文化名人,从未远去。连日来,我市中站不少干部群众热议元代理学家、中站区李封村人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故事,从中汲取正能量。

  如今,在焦作市新材料职业技术学院,许衡曾创办的景贤书院正在积极复建,今年9月份将完工。

  可能预见的是,竣工后,这里将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磁场”。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故事广泛流传

  《求是》杂志2023年第13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中提及《元史》中记载的理学家许衡的一个故事:某个炎炎夏日,许衡外出,看见行人纷纷到路边的一棵梨树下摘梨解渴,他却不去摘。有人问他,如今兵荒马乱的,这棵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随后,“不食无主之梨”的故事在许衡家乡再次引发热议。7月2日,来自中站区文广旅局的相关负责人、部分许衡后裔代表、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的相关负责人等30余人齐聚许文正(许衡追赠谥号)公祠,热议许衡家风家训。

  许衡后裔许迎春告诉记者,许衡家风家训的文化特点就是洁身自好。许衡一生饱受颠沛流离、亲人失散之苦,宦海沉浮之难。然而,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他始终洁身自好,“不食无主之梨”就是很好的证明。

  其实,还有一则关于许衡的故事与“不食无主之梨”有异曲同工之处。据载,许衡移家苏门(山名,太行山支脉,今河南辉县一带,为元代理学兴起之地)时,日子十分穷苦,整日里食不果腹。粟熟了,才有点吃的;粟不熟,就吃糠咽菜。但此时,许衡仍十分平静地教书,过路之人听到琅琅书声,无不感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接济比他更穷苦的人。别人赠送给他的东西,若不合乎礼仪,他坚决不取。后来,他的知遇恩师姚枢被召入京师,临走时要把自己多年居住的“雪斋”赠送给许衡,许衡拒不接受,只答应替他看管。“雪斋”里有棵果树,果实熟烂掉在地上,但因许衡家教严格,家里的孩子过来过去,连看都不看。

  许迎春告诉记者,“吾心独无主乎”的“主”是许衡的主见,是许衡坚守的价值标准和道德信念。这两则故事体现的正是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修身的“慎独”思想,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复原景贤书院受关注

  和许衡有关的不止是“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还有景贤书院。

  “景贤书院的建设得到了博爱县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7月底,记者在焦作市新材料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景贤书院古色古香,天井、骑马墙都呈现出徽派、闽派建筑风格,学院里面的老物件、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竹林,又很有焦作本土特色。

  建校初期,一位80岁的老党员专门找到该校相关负责人提出建议:“小时候总听老人们说,在博爱的历史上曾经有座景贤书院,现在已经荒芜了。这所学校是博爱县的第一所大学,建议我们重建景贤书院。”校领导非常认可老人的提议,于是在学校复原景贤书院,也算是接过了传承历史文化的接力棒。

  2021年,龙佰教育集团在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内复修景贤书院,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近5000平方米。以徽派、闽派、赣派六座雕梁画栋、精美绝伦的古建筑群为主体建筑风格进行复建。

  企业需要文化,学院需要文化。景贤书院的复修成为立德需要的载体和手段。

  景贤书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自我学习、阅读的场所;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学术研讨的场所。特别重要的是一个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书院内设接待厅、国学讲堂、许衡文化展厅、藏书、休闲阅览、师生创新团队工作厅、职业教育主题展厅、琴棋书面茶艺厅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内修外技、珠联璧合,古朴典雅的书院和现代化的校舍将古代职业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融为一体。

  ●让清廉文化熠熠生辉

  景贤书院复建的消息在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后,引起网友热议。

  网友“莓莓”说,老建筑会说话,相信在这样具有中国审美趣味的书院里读书、学习,一定会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网友“欣欣然”说,听说这里将以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建立职业教育博物馆,包含古代职业教育展、近现代职业教育展、当代职业教育展和大国工匠等内容,这真是很独特啊。作为曾经的职校毕业生,很想更深入了解大国工匠精神、职校发展历史。

  网友“我心飞翔”说,企业需要文化,学院也需要人文精神。景贤书院为职校注入人文精神,相信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会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已任,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技能人才生命中的鲜亮底色。

  我们深信,不管是“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还是景贤书院的故事,都会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记者 赵改玲 王玮萱 摄影报道)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de时代回响
    2023-8-4 10:56:18    来源:焦作晚报

      建设中的景贤书院。

      历史文化名人,从未远去。连日来,我市中站不少干部群众热议元代理学家、中站区李封村人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故事,从中汲取正能量。

      如今,在焦作市新材料职业技术学院,许衡曾创办的景贤书院正在积极复建,今年9月份将完工。

      可能预见的是,竣工后,这里将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磁场”。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故事广泛流传

      《求是》杂志2023年第13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中提及《元史》中记载的理学家许衡的一个故事:某个炎炎夏日,许衡外出,看见行人纷纷到路边的一棵梨树下摘梨解渴,他却不去摘。有人问他,如今兵荒马乱的,这棵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随后,“不食无主之梨”的故事在许衡家乡再次引发热议。7月2日,来自中站区文广旅局的相关负责人、部分许衡后裔代表、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的相关负责人等30余人齐聚许文正(许衡追赠谥号)公祠,热议许衡家风家训。

      许衡后裔许迎春告诉记者,许衡家风家训的文化特点就是洁身自好。许衡一生饱受颠沛流离、亲人失散之苦,宦海沉浮之难。然而,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他始终洁身自好,“不食无主之梨”就是很好的证明。

      其实,还有一则关于许衡的故事与“不食无主之梨”有异曲同工之处。据载,许衡移家苏门(山名,太行山支脉,今河南辉县一带,为元代理学兴起之地)时,日子十分穷苦,整日里食不果腹。粟熟了,才有点吃的;粟不熟,就吃糠咽菜。但此时,许衡仍十分平静地教书,过路之人听到琅琅书声,无不感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接济比他更穷苦的人。别人赠送给他的东西,若不合乎礼仪,他坚决不取。后来,他的知遇恩师姚枢被召入京师,临走时要把自己多年居住的“雪斋”赠送给许衡,许衡拒不接受,只答应替他看管。“雪斋”里有棵果树,果实熟烂掉在地上,但因许衡家教严格,家里的孩子过来过去,连看都不看。

      许迎春告诉记者,“吾心独无主乎”的“主”是许衡的主见,是许衡坚守的价值标准和道德信念。这两则故事体现的正是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修身的“慎独”思想,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复原景贤书院受关注

      和许衡有关的不止是“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还有景贤书院。

      “景贤书院的建设得到了博爱县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7月底,记者在焦作市新材料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景贤书院古色古香,天井、骑马墙都呈现出徽派、闽派建筑风格,学院里面的老物件、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竹林,又很有焦作本土特色。

      建校初期,一位80岁的老党员专门找到该校相关负责人提出建议:“小时候总听老人们说,在博爱的历史上曾经有座景贤书院,现在已经荒芜了。这所学校是博爱县的第一所大学,建议我们重建景贤书院。”校领导非常认可老人的提议,于是在学校复原景贤书院,也算是接过了传承历史文化的接力棒。

      2021年,龙佰教育集团在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内复修景贤书院,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近5000平方米。以徽派、闽派、赣派六座雕梁画栋、精美绝伦的古建筑群为主体建筑风格进行复建。

      企业需要文化,学院需要文化。景贤书院的复修成为立德需要的载体和手段。

      景贤书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自我学习、阅读的场所;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学术研讨的场所。特别重要的是一个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书院内设接待厅、国学讲堂、许衡文化展厅、藏书、休闲阅览、师生创新团队工作厅、职业教育主题展厅、琴棋书面茶艺厅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内修外技、珠联璧合,古朴典雅的书院和现代化的校舍将古代职业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融为一体。

      ●让清廉文化熠熠生辉

      景贤书院复建的消息在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后,引起网友热议。

      网友“莓莓”说,老建筑会说话,相信在这样具有中国审美趣味的书院里读书、学习,一定会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网友“欣欣然”说,听说这里将以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建立职业教育博物馆,包含古代职业教育展、近现代职业教育展、当代职业教育展和大国工匠等内容,这真是很独特啊。作为曾经的职校毕业生,很想更深入了解大国工匠精神、职校发展历史。

      网友“我心飞翔”说,企业需要文化,学院也需要人文精神。景贤书院为职校注入人文精神,相信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会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已任,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技能人才生命中的鲜亮底色。

      我们深信,不管是“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还是景贤书院的故事,都会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记者 赵改玲 王玮萱 摄影报道)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