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新闻

五十八年,我们从未忘记您
更新时间:2020-7-28 9:37:53    来源:焦作日报

  图①、图②为解放区映湖路小学的学生们在“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参观、学习。

记者 王玮萱 摄

 

  核心提示

  又到八一建军节。此刻,我们分外想念那些曾经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战斗英雄们。

  王忠殿,被誉“焦作黄继光”。1962年,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他身顶爆破筒,炸毁敌人碉堡,壮烈牺牲。1963年,王忠殿烈士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英雄忠骨埋他乡,两地相思情茫茫。58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英雄亲属始终未能墓前祭扫。然而,58年间,这个曾经走出过共和国英雄的普通农村家庭,却又将三代青年送进军营,用全部的积蓄为英雄立传,让红色基因在红色家庭中代代相传。

  7月26日,在解放区上白作街道春林村西北的“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里,王忠殿烈士的外甥女陈海霞正在向解放区映湖路小学的师生们介绍王忠殿的事迹。

  1962年11月18日21时,王忠殿所在连队与敌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此时,这个英雄的连队已连续作战了整整三天。战士王忠殿的面部、腿部受伤严重,可他仍一瘸一拐地主动请战,炸掉久攻不下的敌人碉堡!

  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将爆破筒第一次推进敌人碉堡,可没等拉火,就被敌人推了出来。很快,他又用尽全身力气,将爆破筒第二次推进敌人碉堡,依然失败。情急之下,他用血肉之躯顶住爆破筒,在呼喊战友赶紧撤离后,毅然决然地拉响了导火索。

  讲着,讲着……陈海霞禁不住眼圈泛红。虽然自今年6月23日“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开馆以来,王忠殿烈士牺牲的场面已被她讲了很多遍,但每次讲她都会流泪。

  跨越半个世纪的梦想

  1963年,英雄事迹感动家乡人民。焦作市委、市政府在如今的市东方红广场青少宫内为王忠殿烈士举办了高规格的追悼会,来自各界的3000余名群众参加了此次追悼会。

  83岁的我市知名书法家薛垂广回忆,为了写挽联,群众当时把焦作市市面上的墨汁都用完了,只好到工厂找墨块,将墨块煮开再写,毛笔也使坏了几根。前来吊唁的人群从市东方红广场排到了市烈士陵园。

  追悼会后,春林村就一直希望建一座王忠殿烈士纪念馆,弘扬烈士精神。之后,春林村及王忠殿烈士的家人也为此多方努力。

  终于圆梦!

  2020年,在解放区组织部、宣传部、人民武装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上白作街道以及王忠殿烈士生前战友们的大力支持下,陈海霞和爱人国素中拿出半生的积蓄,建起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

  时光已过去58年,我们从未忘记英雄,英雄从未离开。

  58年前,王忠殿烈士牺牲后,安葬在新疆叶城烈士陵园。由于种种原因,58年间,烈士亲属始终未能前去探望。到新疆去,在烈士墓前说说话,这成了烈士家庭几代人的心愿。

  2018年,陈海霞母亲去世前叮嘱陈海霞:“你大舅是咱们家的光荣,你们一定不要忘记他,一定要到新疆去看看他。”

  同样的话,陈海霞的外祖母也说过。这位曾经的焦作市老政协委员,一辈子都没有拿出儿子的军功章炫耀过,可一辈子都在念叨:“他牺牲时才18岁,埋在哪儿我都不清楚。你们可不能忘了他。”

  为了缅怀英雄,激励后代,陈海霞的二舅王忠干几十年如一日,收集、整理烈士的事迹材料。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弘扬红色精神,我市也涌现出了一批有特点、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因此,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梦,再次在陈海霞的脑中浮现。

  陈海霞的想法得到了爱人国素中的积极支持。国素中曾当过兵,对部队有着深厚感情。于是,两口子将100多万元积蓄倾囊而出。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呈现在大家面前。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英雄的诞生并非偶然,红色文化的传承更需接力。

  通过深入采访,记者了解到,王忠殿烈士的父亲王凤天曾是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地下交通员。王忠殿年幼时,时常坐在篓头里让父亲王凤天挑着,上山送情报。耳濡目染下,王忠殿从小的志向就是参军报国。在校学习时,他成绩也十分优异。

  1962年,当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时,王凤天的身体被瞬间击垮。可即便如此,在1963年召开的王忠殿烈士追悼大会上,这位老父亲仍然面对前来吊唁的3000余名群众立下誓言,他说:“如果党和人民需要,我愿意把我的小儿子也送到部队,接受检验。”当时,王忠干年仅12岁。

  1967年,王凤天病逝,可烈士的母亲张秀荣仍牢记誓言。

  1972年,22岁的王忠干已结婚生子,参加工作。此时,国家招收城市兵。张秀荣第一时间让小儿子报名参军。许多人对此不理解,可张秀荣却说:“他大哥是我们家的光荣,他参军也是我们家的光荣。”

  陈海霞结婚时,家里人最看中的就是国素中的军人身份。如今,陈海霞的侄儿陈凯是这个红色家庭第三代当兵人。

  在收集英雄事迹资料时,陈海霞了解到,1961年,焦作去新疆当兵的有1000多人,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有370多人,牺牲了22人。

  陈海霞告诉记者,他们和王忠殿一样都是舍身为国的英雄,都值得大家敬仰、学习。

  目前,“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已有各类红色藏品300余件。我市红色收藏家刘彦明将中共一大到中共十九大的各式党章、太行山民兵用过的石雷、军需品等珍贵红色文物都捐赠给了“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

  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听到王忠殿烈士的故事,而且还可以通过实物感受到烽火岁月中激发而出的革命者精神。

  可在陈海霞的设想中,这仅仅是个开始。她希望,寻找到更多当年与王忠殿烈士一起参加过这场战役的焦作籍烈士的资料,让烈士精神在“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里汇聚。

  自“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开馆以来,已然成了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陈海霞的终极目标也正在实现。

  她说:“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想让来这里的所有人都了解这一点。”


(记者 王玮萱)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五十八年,我们从未忘记您
    2020-7-28 9:37:53    来源:焦作日报

      图①、图②为解放区映湖路小学的学生们在“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参观、学习。

    记者 王玮萱 摄

     

      核心提示

      又到八一建军节。此刻,我们分外想念那些曾经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战斗英雄们。

      王忠殿,被誉“焦作黄继光”。1962年,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他身顶爆破筒,炸毁敌人碉堡,壮烈牺牲。1963年,王忠殿烈士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英雄忠骨埋他乡,两地相思情茫茫。58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英雄亲属始终未能墓前祭扫。然而,58年间,这个曾经走出过共和国英雄的普通农村家庭,却又将三代青年送进军营,用全部的积蓄为英雄立传,让红色基因在红色家庭中代代相传。

      7月26日,在解放区上白作街道春林村西北的“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里,王忠殿烈士的外甥女陈海霞正在向解放区映湖路小学的师生们介绍王忠殿的事迹。

      1962年11月18日21时,王忠殿所在连队与敌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此时,这个英雄的连队已连续作战了整整三天。战士王忠殿的面部、腿部受伤严重,可他仍一瘸一拐地主动请战,炸掉久攻不下的敌人碉堡!

      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将爆破筒第一次推进敌人碉堡,可没等拉火,就被敌人推了出来。很快,他又用尽全身力气,将爆破筒第二次推进敌人碉堡,依然失败。情急之下,他用血肉之躯顶住爆破筒,在呼喊战友赶紧撤离后,毅然决然地拉响了导火索。

      讲着,讲着……陈海霞禁不住眼圈泛红。虽然自今年6月23日“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开馆以来,王忠殿烈士牺牲的场面已被她讲了很多遍,但每次讲她都会流泪。

      跨越半个世纪的梦想

      1963年,英雄事迹感动家乡人民。焦作市委、市政府在如今的市东方红广场青少宫内为王忠殿烈士举办了高规格的追悼会,来自各界的3000余名群众参加了此次追悼会。

      83岁的我市知名书法家薛垂广回忆,为了写挽联,群众当时把焦作市市面上的墨汁都用完了,只好到工厂找墨块,将墨块煮开再写,毛笔也使坏了几根。前来吊唁的人群从市东方红广场排到了市烈士陵园。

      追悼会后,春林村就一直希望建一座王忠殿烈士纪念馆,弘扬烈士精神。之后,春林村及王忠殿烈士的家人也为此多方努力。

      终于圆梦!

      2020年,在解放区组织部、宣传部、人民武装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上白作街道以及王忠殿烈士生前战友们的大力支持下,陈海霞和爱人国素中拿出半生的积蓄,建起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

      时光已过去58年,我们从未忘记英雄,英雄从未离开。

      58年前,王忠殿烈士牺牲后,安葬在新疆叶城烈士陵园。由于种种原因,58年间,烈士亲属始终未能前去探望。到新疆去,在烈士墓前说说话,这成了烈士家庭几代人的心愿。

      2018年,陈海霞母亲去世前叮嘱陈海霞:“你大舅是咱们家的光荣,你们一定不要忘记他,一定要到新疆去看看他。”

      同样的话,陈海霞的外祖母也说过。这位曾经的焦作市老政协委员,一辈子都没有拿出儿子的军功章炫耀过,可一辈子都在念叨:“他牺牲时才18岁,埋在哪儿我都不清楚。你们可不能忘了他。”

      为了缅怀英雄,激励后代,陈海霞的二舅王忠干几十年如一日,收集、整理烈士的事迹材料。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弘扬红色精神,我市也涌现出了一批有特点、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因此,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梦,再次在陈海霞的脑中浮现。

      陈海霞的想法得到了爱人国素中的积极支持。国素中曾当过兵,对部队有着深厚感情。于是,两口子将100多万元积蓄倾囊而出。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呈现在大家面前。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英雄的诞生并非偶然,红色文化的传承更需接力。

      通过深入采访,记者了解到,王忠殿烈士的父亲王凤天曾是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地下交通员。王忠殿年幼时,时常坐在篓头里让父亲王凤天挑着,上山送情报。耳濡目染下,王忠殿从小的志向就是参军报国。在校学习时,他成绩也十分优异。

      1962年,当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时,王凤天的身体被瞬间击垮。可即便如此,在1963年召开的王忠殿烈士追悼大会上,这位老父亲仍然面对前来吊唁的3000余名群众立下誓言,他说:“如果党和人民需要,我愿意把我的小儿子也送到部队,接受检验。”当时,王忠干年仅12岁。

      1967年,王凤天病逝,可烈士的母亲张秀荣仍牢记誓言。

      1972年,22岁的王忠干已结婚生子,参加工作。此时,国家招收城市兵。张秀荣第一时间让小儿子报名参军。许多人对此不理解,可张秀荣却说:“他大哥是我们家的光荣,他参军也是我们家的光荣。”

      陈海霞结婚时,家里人最看中的就是国素中的军人身份。如今,陈海霞的侄儿陈凯是这个红色家庭第三代当兵人。

      在收集英雄事迹资料时,陈海霞了解到,1961年,焦作去新疆当兵的有1000多人,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有370多人,牺牲了22人。

      陈海霞告诉记者,他们和王忠殿一样都是舍身为国的英雄,都值得大家敬仰、学习。

      目前,“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已有各类红色藏品300余件。我市红色收藏家刘彦明将中共一大到中共十九大的各式党章、太行山民兵用过的石雷、军需品等珍贵红色文物都捐赠给了“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

      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听到王忠殿烈士的故事,而且还可以通过实物感受到烽火岁月中激发而出的革命者精神。

      可在陈海霞的设想中,这仅仅是个开始。她希望,寻找到更多当年与王忠殿烈士一起参加过这场战役的焦作籍烈士的资料,让烈士精神在“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里汇聚。

      自“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陈列馆开馆以来,已然成了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陈海霞的终极目标也正在实现。

      她说:“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想让来这里的所有人都了解这一点。”


    (记者 王玮萱)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