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焦作旅游 > 环游世界 > 正文

焦作旅游

崇文兴“武”“陟”在必得
更新时间:2023-12-6 10:07:48    来源:焦作日报


蓝天白云下的武陟县嘉应观镇御坝村黄河文化研学营地。

核心提示

武陟,“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因周武王伐纣在此登高望远、会盟诸侯而得名。作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万里黄河第一观的嘉应观以及新中国引黄“第一渠”的人民胜利渠、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的所在地,武陟的每一次发展变迁都与黄河息息相关。这里堪称黄河文化无可替代的汇集之地、滋养之地、记忆之地、传承之地。

新时代新征程,武陟干部群众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以“擎旗领跑”之势和勇闯武陟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勇气与担当,在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加快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时值初冬,寒意渐浓。武陟县西陶镇西陶村的黄河龙狮文化合作社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每天傍晚,这里锣鼓喧天,舞龙耍狮,好不热闹,吸引过路群众驻足观赏。每月三四十场节庆、婚庆、开业庆典演出,令黄河飞龙传承人杨飞龙应接不暇。

城西是声势浩大的“武”“舞”,城东则是文化味浓郁的研学游,嘉应观黄河文化博物馆、御坝黄河文化研学营地,迎来了郑州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来自郑州、新乡以及河北邯郸等地一批又一批研学的学生。而在武陟经济技术开发区,从首次接触到签约再到开工仅用28天的“缆索速度”,从项目开工到交付仅用80天的“荣利达速度”;从项目签约到实质落地仅用5个月的“伯恩半导体速度”等,一次次刷新了武陟项目建设、转型发展的速度纪录,展现了“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新形象。

让黄河文化遗存“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9月16日,国家有关部门、沿黄九省区及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学者欢聚“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武陟,参加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四届黄河论坛,围绕“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题展开研讨,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注入源头活水。

在武陟举办高规格的黄河论坛,这不是第一次。

2020年7月9日至10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黄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地标”理论研讨会在武陟召开。当年9月上旬,“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第九届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又在武陟举办。

黄河论坛选择在武陟,是因为武陟与黄河及黄河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武陟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自武陟起,黄河由高原入平原,由漕河变悬河,曾在此处“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武陟人民群众在与黄河相依相伴、斗争而又相互依存的历史变迁中,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故事传说和风俗习惯。从邢人作丘、大禹治水、商汤王筑堤等历史典故,到祈雨胜地青龙宫、嘉应观、人民胜利渠等诸多文化古迹,还有透露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黄河号子、怀梆、二股弦等文化曲目,无不见证着中华民族治黄、祭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近年来,武陟自觉扛起黄河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全面加快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大力实施黄河大运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着力打造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承核心示范区。

黄河交通学院建设了总面积7900平方米的黄河文化馆,从多角度多层面构建了集黄河文化学习、传播和创新、实践为一体的文化育人、学科建设及学术交流平台。

嘉应观在建设治黄兴水博物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数字化智慧化提升工程,把鲧障洪水、大禹治水、王景治河、潘季驯束水攻沙、栗毓美抛砖筑坝等治河方略制作成场景;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埙传承人王建在黄河交通学院成立了黄河泥埙艺术学院,开展了黄河泥埙走进机关、乡村、学校等活动,将中华民族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传承、发扬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飞龙传承人杨飞龙创新表演形式,通过高竿延展舞龙高度和表演空间,使灌风的高空飞龙灵动丰满飘逸大气,展现出中华龙的精神气韵……

在常态化开展黄河号子、黄河泥埙等非遗展示展演和传承活动的同时,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武陟县举办了“盛世嘉应·黄河安澜”嘉应观建观300年庆典,同时举办了黄河非遗文化市集、黄河文化千里研学行·晒书活动暨嘉应观文献研究中心挂牌、龙吟之声·千人埙乐表演、黄河直播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叫响黄河文化品牌。

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系列节目《天下黄河》聚焦武陟黄河文化,40多分钟的专题纪录片《沁黄交汇 古韵新声》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武陟的历史底蕴、特色美食和文化传承。

让文化旅游市场“火”起来

11月25日,星期六。中国龙文化故里——武陟县龙源街道万花村接待了来自山东的一个80多人的旅游团,他们来此感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宫”的文化氛围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小晶兴奋中显得有些疲惫:“基本上每天要接待上百名游客,农历的二月二、六月初九、十月初六传统庙会,更是人山人海。今年我们成功举办端午万花奇幻游、首届黄河文化节—万花文旅促消费市集活动、首届万花庄端午节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影响深远,尤其是二月二前后几天,村里接待了17万余人,综合收入超过200万元。”

一个村庄、一个古迹,因一种文化成了一个景点、一个景区,这在武陟不足为奇。

嘉应观镇的御坝村,因清雍正皇帝命河道总督齐苏勒在此修坝治河,竣工后亲书“御坝”勒石立碑记之而得名,这里也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御坝碑、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碑均立于此。该村以黄河遗存为载体,建设了以“治黄”科普研学教育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御坝黄河文化研学营地,尤其是春节假期、五一黄金周、中秋国庆双节,成了周边游客选择黄河文化研学的首选地和居民休闲旅游集散地。

今年年初以来,武陟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紧扣我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决策部署,紧贴我市打造高能级文旅的战略目标,聚合武陟黄河文化、绿色生态、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抢抓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风口,以黄河文化为品牌、以乡村旅游为基础、以文化遗址为依托、以非遗民俗为体验、以红色研学为特色,大力发展黄河游、乡村游、文化游、休闲游、红色游、研学游,加快打造“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文旅业态。

围绕打造全国独有的黄河文化和治水文化集中展示地、研学目的地,该县系统梳理黄河文化资源,将嘉应观、人民胜利渠渠首等黄河文化地标串珠成链,叫响“游武陟、读黄河”研学品牌。以嘉应观、渠首等景区为重点,以万花、西滑封等乡村旅游示范村为节点,以百姓梨园、黄河龙泽园等观光农业为支点,先后推出黄河文化研学游、多彩田园乡村游、红色记忆主题游、清廉家风文化游、文物古迹巡礼游、户外休闲露营游、特色市集城市游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了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连片成面”,让“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美誉度有了新提升。

端午期间,嘉应观景区举办“龙腾怀川·‘粽’情焦作”2023福至嘉应观端午游园系列活动,3天节假日累计接待游客14万余人,同比增长4000%。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5.3万余人,同比增长200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0万余元,同比增长500%。中秋国庆假日期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63.68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06.14万余元,旅游接待人次、收入与往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增幅。

让高质量发展“快”起来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赶超的关键。

近年来,武陟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实施项目攻坚行动,从“实”谋划项目、从“好”招引项目、从“快”推进项目、从“优”服务项目,一大批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文旅项目、工业项目落户武陟,以重大项目的“稳”“实”,推动了高质量发展的“进”“优”。

10月20日上午,武陟县中铁大桥(郑州)缆索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年产13万吨桥梁缆索生产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自9月28日达成合作意向后,在武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协调推动下,创造了从洽谈到开工仅23天的“武陟速度”。

此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伯恩半导体(河南)有限公司,从签约到实质落地仅5个月,不仅实现了我市集成电路项目“零”的突破,还创造了“武陟速度”。2022年,该企业实现产值8000万元,今年预计产值将达1.5亿元。

总投资1.88亿元的河南大指造纸装备集成工程有限公司年产3套智能造纸成套设备及37套关键零部件项目全面完成既定施工目标任务,目前已投入生产;总投资3亿元的焦作市华康糖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D-木糖绿色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目前设备已安装结束,正在调试系统。

不仅仅是工业转型项目,该县一大批文旅项目也在快速推进中。总投资80亿元的白鹿仓黄河歌谣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5月8日举行了开工仪式;御坝黄河文化研学营地项目,新投资3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总投资1600万元的御坝黄河民宿项目主体已完工;总投资8000万元的何瑭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升级改造项目,已编制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和项目建议书;嘉应观汽车营地项目也已完成运营方案。

高品质项目快速推进,高能级创新转型不甘落后。该县改革创新实现了“破与立”。今年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7家、总量达4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总量达5家,总量均居全市第一;着力推进五项改革,全省首家在政务服务网开通县级开发区专属端口,在全市六县市率先启用“二号章”办证;上线运行全省首家市场主体服务信息平台、“证照联办”平台。

经济运行实现了“稳与进”。前八期“三个一批”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达效率分别达100%、60%、100%。今年1~10月份,全县工业投资完成14.74亿元,同比增长35.1%,实施的62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已完成投资74.65亿元,项目投资完成率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4.07亿元,同比增长179%,为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承担的37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6亿元,超序时进度73个百分点,荣获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奖第一名。

(记者 王爱军 王静锋 吕正军 董柏生 王琳锋)


文章编辑:施筱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崇文兴“武”“陟”在必得
    2023-12-6 10:07:48    来源:焦作日报


    蓝天白云下的武陟县嘉应观镇御坝村黄河文化研学营地。

    核心提示

    武陟,“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因周武王伐纣在此登高望远、会盟诸侯而得名。作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万里黄河第一观的嘉应观以及新中国引黄“第一渠”的人民胜利渠、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的所在地,武陟的每一次发展变迁都与黄河息息相关。这里堪称黄河文化无可替代的汇集之地、滋养之地、记忆之地、传承之地。

    新时代新征程,武陟干部群众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以“擎旗领跑”之势和勇闯武陟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勇气与担当,在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加快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时值初冬,寒意渐浓。武陟县西陶镇西陶村的黄河龙狮文化合作社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每天傍晚,这里锣鼓喧天,舞龙耍狮,好不热闹,吸引过路群众驻足观赏。每月三四十场节庆、婚庆、开业庆典演出,令黄河飞龙传承人杨飞龙应接不暇。

    城西是声势浩大的“武”“舞”,城东则是文化味浓郁的研学游,嘉应观黄河文化博物馆、御坝黄河文化研学营地,迎来了郑州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来自郑州、新乡以及河北邯郸等地一批又一批研学的学生。而在武陟经济技术开发区,从首次接触到签约再到开工仅用28天的“缆索速度”,从项目开工到交付仅用80天的“荣利达速度”;从项目签约到实质落地仅用5个月的“伯恩半导体速度”等,一次次刷新了武陟项目建设、转型发展的速度纪录,展现了“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新形象。

    让黄河文化遗存“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9月16日,国家有关部门、沿黄九省区及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学者欢聚“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武陟,参加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四届黄河论坛,围绕“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题展开研讨,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注入源头活水。

    在武陟举办高规格的黄河论坛,这不是第一次。

    2020年7月9日至10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黄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地标”理论研讨会在武陟召开。当年9月上旬,“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第九届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又在武陟举办。

    黄河论坛选择在武陟,是因为武陟与黄河及黄河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武陟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自武陟起,黄河由高原入平原,由漕河变悬河,曾在此处“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武陟人民群众在与黄河相依相伴、斗争而又相互依存的历史变迁中,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故事传说和风俗习惯。从邢人作丘、大禹治水、商汤王筑堤等历史典故,到祈雨胜地青龙宫、嘉应观、人民胜利渠等诸多文化古迹,还有透露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黄河号子、怀梆、二股弦等文化曲目,无不见证着中华民族治黄、祭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近年来,武陟自觉扛起黄河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全面加快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大力实施黄河大运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着力打造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承核心示范区。

    黄河交通学院建设了总面积7900平方米的黄河文化馆,从多角度多层面构建了集黄河文化学习、传播和创新、实践为一体的文化育人、学科建设及学术交流平台。

    嘉应观在建设治黄兴水博物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数字化智慧化提升工程,把鲧障洪水、大禹治水、王景治河、潘季驯束水攻沙、栗毓美抛砖筑坝等治河方略制作成场景;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埙传承人王建在黄河交通学院成立了黄河泥埙艺术学院,开展了黄河泥埙走进机关、乡村、学校等活动,将中华民族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传承、发扬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飞龙传承人杨飞龙创新表演形式,通过高竿延展舞龙高度和表演空间,使灌风的高空飞龙灵动丰满飘逸大气,展现出中华龙的精神气韵……

    在常态化开展黄河号子、黄河泥埙等非遗展示展演和传承活动的同时,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武陟县举办了“盛世嘉应·黄河安澜”嘉应观建观300年庆典,同时举办了黄河非遗文化市集、黄河文化千里研学行·晒书活动暨嘉应观文献研究中心挂牌、龙吟之声·千人埙乐表演、黄河直播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叫响黄河文化品牌。

    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系列节目《天下黄河》聚焦武陟黄河文化,40多分钟的专题纪录片《沁黄交汇 古韵新声》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武陟的历史底蕴、特色美食和文化传承。

    让文化旅游市场“火”起来

    11月25日,星期六。中国龙文化故里——武陟县龙源街道万花村接待了来自山东的一个80多人的旅游团,他们来此感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宫”的文化氛围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小晶兴奋中显得有些疲惫:“基本上每天要接待上百名游客,农历的二月二、六月初九、十月初六传统庙会,更是人山人海。今年我们成功举办端午万花奇幻游、首届黄河文化节—万花文旅促消费市集活动、首届万花庄端午节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影响深远,尤其是二月二前后几天,村里接待了17万余人,综合收入超过200万元。”

    一个村庄、一个古迹,因一种文化成了一个景点、一个景区,这在武陟不足为奇。

    嘉应观镇的御坝村,因清雍正皇帝命河道总督齐苏勒在此修坝治河,竣工后亲书“御坝”勒石立碑记之而得名,这里也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御坝碑、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碑均立于此。该村以黄河遗存为载体,建设了以“治黄”科普研学教育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御坝黄河文化研学营地,尤其是春节假期、五一黄金周、中秋国庆双节,成了周边游客选择黄河文化研学的首选地和居民休闲旅游集散地。

    今年年初以来,武陟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紧扣我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决策部署,紧贴我市打造高能级文旅的战略目标,聚合武陟黄河文化、绿色生态、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抢抓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风口,以黄河文化为品牌、以乡村旅游为基础、以文化遗址为依托、以非遗民俗为体验、以红色研学为特色,大力发展黄河游、乡村游、文化游、休闲游、红色游、研学游,加快打造“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文旅业态。

    围绕打造全国独有的黄河文化和治水文化集中展示地、研学目的地,该县系统梳理黄河文化资源,将嘉应观、人民胜利渠渠首等黄河文化地标串珠成链,叫响“游武陟、读黄河”研学品牌。以嘉应观、渠首等景区为重点,以万花、西滑封等乡村旅游示范村为节点,以百姓梨园、黄河龙泽园等观光农业为支点,先后推出黄河文化研学游、多彩田园乡村游、红色记忆主题游、清廉家风文化游、文物古迹巡礼游、户外休闲露营游、特色市集城市游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了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连片成面”,让“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美誉度有了新提升。

    端午期间,嘉应观景区举办“龙腾怀川·‘粽’情焦作”2023福至嘉应观端午游园系列活动,3天节假日累计接待游客14万余人,同比增长4000%。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5.3万余人,同比增长200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0万余元,同比增长500%。中秋国庆假日期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63.68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06.14万余元,旅游接待人次、收入与往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增幅。

    让高质量发展“快”起来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赶超的关键。

    近年来,武陟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实施项目攻坚行动,从“实”谋划项目、从“好”招引项目、从“快”推进项目、从“优”服务项目,一大批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文旅项目、工业项目落户武陟,以重大项目的“稳”“实”,推动了高质量发展的“进”“优”。

    10月20日上午,武陟县中铁大桥(郑州)缆索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年产13万吨桥梁缆索生产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自9月28日达成合作意向后,在武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协调推动下,创造了从洽谈到开工仅23天的“武陟速度”。

    此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伯恩半导体(河南)有限公司,从签约到实质落地仅5个月,不仅实现了我市集成电路项目“零”的突破,还创造了“武陟速度”。2022年,该企业实现产值8000万元,今年预计产值将达1.5亿元。

    总投资1.88亿元的河南大指造纸装备集成工程有限公司年产3套智能造纸成套设备及37套关键零部件项目全面完成既定施工目标任务,目前已投入生产;总投资3亿元的焦作市华康糖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D-木糖绿色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目前设备已安装结束,正在调试系统。

    不仅仅是工业转型项目,该县一大批文旅项目也在快速推进中。总投资80亿元的白鹿仓黄河歌谣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5月8日举行了开工仪式;御坝黄河文化研学营地项目,新投资3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总投资1600万元的御坝黄河民宿项目主体已完工;总投资8000万元的何瑭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升级改造项目,已编制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和项目建议书;嘉应观汽车营地项目也已完成运营方案。

    高品质项目快速推进,高能级创新转型不甘落后。该县改革创新实现了“破与立”。今年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7家、总量达4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总量达5家,总量均居全市第一;着力推进五项改革,全省首家在政务服务网开通县级开发区专属端口,在全市六县市率先启用“二号章”办证;上线运行全省首家市场主体服务信息平台、“证照联办”平台。

    经济运行实现了“稳与进”。前八期“三个一批”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达效率分别达100%、60%、100%。今年1~10月份,全县工业投资完成14.74亿元,同比增长35.1%,实施的62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已完成投资74.65亿元,项目投资完成率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4.07亿元,同比增长179%,为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承担的37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6亿元,超序时进度73个百分点,荣获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奖第一名。

    (记者 王爱军 王静锋 吕正军 董柏生 王琳锋)


    文章编辑:施筱雯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