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河南:从“借粮”大户到中原粮仓
更新时间:2019-8-12 9:04:48    来源:人民网

少撒一袋化肥下地,每亩麦子竟多打了80多公斤。麦收结束,杨乱老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自打有化肥,头回减肥还增产,真是稀奇。”

杨老汉今年71岁,种了一辈子地。他所在的西华县红花集镇张庄村是黄泛区,沙地土薄,从记事起就常闹饥荒。老汉年轻时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麦子亩产也不过百斤,“稀稀拉拉三小片,扑扑楞楞尺把高,忙忙活活三把麦”。

老汉记得,30年前,正是化肥让乡亲们吃饱了饭。白花花的化肥撒进土,产量竟然翻了倍,从此再没饿过肚皮。“老把式”们互相较劲,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粮食连增,也带来一丝隐忧。30年过去,一亩田一季粮,用的化肥从10斤到120多斤,多了十几倍。粮食产量不再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却越来越严重。

“年年这么下去,土地负担重,环境负担重,农民负担更重。”今年全国两会,皮肤黝黑的西华籍人大代表党永富站在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他讲述的,是一个农民的中国梦。他希望,中国的口粮在高产的同时,再一次提质,也希望农民减少化肥用量,让产量与环保双赢。从事治土30多年的党永富为此制定了一套技术方案。

今年麦收,西华数万农民参与的10万亩化肥减量试验看到了结果。在化肥减少30%的情况下,每亩地平均增产15%-16%。今年秋粮,西华县化肥减量将拓展到70万亩,周口市将达到210万亩。

从追求产量到量质双赢,正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河南粮食的发展脉络。

河南是产粮大省,1983年之前,却要年年“借粮”为生。今天全国粮食 1/10,小麦1/4来自河南,每4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河南。河南粮食产量从1952年的210亿斤提高到2018年的1330亿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

粮食连年增收,乡亲们再没人饿肚子。大家开始琢磨自家麦子咋能卖个好价钱。今年,杨老汉听县里技术员推荐,种了10亩强筋小麦,每斤收购价比普通麦高0.1元,每亩多收100多元。

如今的河南走上了量质双赢的粮食生产新轨道。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专用粮、种放心粮。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平均每亩提升粮食产能150斤。全省发展优质小麦1204万亩,位居全国第一。

“以前种粮为吃饱,现在讲究吃得好。”杨乱老汉种了一辈子地,如今发现“门道”越来越多,品种更讲究,连打药都用上了无人机。但老汉相信,不管到啥时候,好好对土地,土地不会亏待人。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河南:从“借粮”大户到中原粮仓
2019-8-12 9:04:48    来源:人民网

少撒一袋化肥下地,每亩麦子竟多打了80多公斤。麦收结束,杨乱老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自打有化肥,头回减肥还增产,真是稀奇。”

杨老汉今年71岁,种了一辈子地。他所在的西华县红花集镇张庄村是黄泛区,沙地土薄,从记事起就常闹饥荒。老汉年轻时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麦子亩产也不过百斤,“稀稀拉拉三小片,扑扑楞楞尺把高,忙忙活活三把麦”。

老汉记得,30年前,正是化肥让乡亲们吃饱了饭。白花花的化肥撒进土,产量竟然翻了倍,从此再没饿过肚皮。“老把式”们互相较劲,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粮食连增,也带来一丝隐忧。30年过去,一亩田一季粮,用的化肥从10斤到120多斤,多了十几倍。粮食产量不再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却越来越严重。

“年年这么下去,土地负担重,环境负担重,农民负担更重。”今年全国两会,皮肤黝黑的西华籍人大代表党永富站在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他讲述的,是一个农民的中国梦。他希望,中国的口粮在高产的同时,再一次提质,也希望农民减少化肥用量,让产量与环保双赢。从事治土30多年的党永富为此制定了一套技术方案。

今年麦收,西华数万农民参与的10万亩化肥减量试验看到了结果。在化肥减少30%的情况下,每亩地平均增产15%-16%。今年秋粮,西华县化肥减量将拓展到70万亩,周口市将达到210万亩。

从追求产量到量质双赢,正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河南粮食的发展脉络。

河南是产粮大省,1983年之前,却要年年“借粮”为生。今天全国粮食 1/10,小麦1/4来自河南,每4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河南。河南粮食产量从1952年的210亿斤提高到2018年的1330亿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

粮食连年增收,乡亲们再没人饿肚子。大家开始琢磨自家麦子咋能卖个好价钱。今年,杨老汉听县里技术员推荐,种了10亩强筋小麦,每斤收购价比普通麦高0.1元,每亩多收100多元。

如今的河南走上了量质双赢的粮食生产新轨道。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专用粮、种放心粮。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平均每亩提升粮食产能150斤。全省发展优质小麦1204万亩,位居全国第一。

“以前种粮为吃饱,现在讲究吃得好。”杨乱老汉种了一辈子地,如今发现“门道”越来越多,品种更讲究,连打药都用上了无人机。但老汉相信,不管到啥时候,好好对土地,土地不会亏待人。

新闻编辑:杨铭 
 
相关信息:
亚洲已成武器进口大户 多因缺乏健全国防体系
中国东北通过“扩地增粮”构建稳固“大粮仓”
联合国粮食署将在乌干达建粮仓以缓解粮食短缺
联合国粮食署将在乌干达建粮仓以缓解粮食短缺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