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原文化如何走出去
更新时间:2017-10-13 10:45:24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闫德亮 省社科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社长、研究员

  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基础。博大精深而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与发展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担当、文化自信,系统规划并全面铺开了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确定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共同努力目标,而在民心相通方面,文化交流无疑是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桥梁和纽带。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时至今日,中原文化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强推进对外传播与交流,发挥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与潜力,为构建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积极助推河南谱写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美好新篇章。

  一是丰富传播与交流内容,不断增强文化的感召力。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弘扬中华文化需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中国主张“和而不同”,即尊重差异、和谐共处的理念,这是减少曲解、抗拒和冲突的必然选择。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与正统,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在实现河南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目标中,需要丰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内容,进一步弘扬其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特质。中原文化中和谐共存的自然观、公平正义的社会观、以人为本的个体观、知行合一的求知观、重德守信的伦理观、尚俭克己的生活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仁爱和平的价值观,对于推动时代的发展极具价值。要不断丰富与提炼中原文化中蕴藏的人为至贵、天人合一、中庸尚和、兼爱非攻、德治仁政等有益的思想价值理念,在坚持革故鼎新、博采众长的原则下,对于中原文化进行认真挖掘与整理、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与阐发,并进行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要自觉将中原文化的精髓进行提炼,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的交流互融中坚持文化自信,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的思想意识有机融为一体,从历史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从而发挥文化的感召力。

  二是创新传播与交流模式,不断增强文化的引导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着眼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河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的空间格局,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河南要通过经济、文化之间的协调互动,全面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而创新中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模式,而是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形态的产品生产和消费活动等隐性传播与交流,更加需要将新鲜的文化创意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推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模式的升级换代,改造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与交流的模式。要在推动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建设工程、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金融、旅游、科技、体育、会展、物流、信息等产业的融合。要自觉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新的文化样式与新的文化业态,用科技手段强化对中原文化的艺术表现力,使其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与名片。要适时引入文化创意机制,使其与富有中原文化显著特点的文化资源进行融合,从而传播好河南故事、塑造好河南形象,彰显中原人文精神的魅力,不断发挥文化的引导力。

  三是拓展传播与交流载体,不断增强文化的辐射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本着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原则才能得到健康、有序与长远的发展。中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需要通过创新传播与交流的载体,进行准确、全面而科学的呈现与传递。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游戏、各种演出活动以及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通讯、网络、软件、直播卫星、影视、微信微博等技术和产品正在成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与工具。要积极把握、主动顺应传播媒介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拓展高新科技传播载体,使其成为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新型技术载体,以扩大中原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辐射力度。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注意借助、发挥信息与网络技术的优势,推进网络数字技术与文化融合,如豫剧与音乐、动漫,姓氏文化与娱乐节目,汉字文化与服饰、玩具,民俗文化与国际间的文化活动,使得传统工艺与体验模式等进行融合。要创造性地搭载以中原文化为主题的网络、动漫、游戏、流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更好地展示古都文化、汉字文化、神龙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与戏曲文化等内容,达到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融合,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对接,以良好的大国文化心态,友好而自信的姿态参与国际间的不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进而不断增强文化的辐射力。

  四是完善传播与交流体系,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和主导国,中国应以文化交流为载体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传播“天下大同”“以和为贵”等东方价值观,努力营造和睦共处的外部发展环境,取得沿线各个国家的普遍接受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同样为中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同时为迫切需要积极构建与创新现代文化传播体系。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努力用先进技术传播中原文化,在国内文化市场与国际文化市场上不断拓宽传播与交流的渠道。要积极培育立足市场、面向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与文化管理部门无直接行政隶属关系的独立经纪实体,组建海外发行、推介、传播公司,收购国外现有的发行公司,或者依托其他行业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销售网络进行增值服务。要积极培育与发展文化策划咨询、演出、展览、艺术品销售拍卖、影视、演艺制作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和文化经纪人队伍,鼓励组建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组织或文化投资公司,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要逐渐建立完善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文化传播体制,鼓励设立公共和民间、私人文化推广基金会,以增强文化推广的资金投入和文化交流项目的具体实施,鼓励设立公共和民间、私人文化推广基金会,增强中原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资金投入和文化交流项目的具体实施。要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与各界文化名人的交流与互动,做好与国外对口领域、友好人士和具有合作潜力的国外人士的联络与合作。加强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还要激发各层面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活力,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并进行全面布局,从而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原文化如何走出去
2017-10-13 10:45:24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闫德亮 省社科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社长、研究员

  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基础。博大精深而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与发展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担当、文化自信,系统规划并全面铺开了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确定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共同努力目标,而在民心相通方面,文化交流无疑是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桥梁和纽带。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时至今日,中原文化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强推进对外传播与交流,发挥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与潜力,为构建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积极助推河南谱写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美好新篇章。

  一是丰富传播与交流内容,不断增强文化的感召力。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弘扬中华文化需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中国主张“和而不同”,即尊重差异、和谐共处的理念,这是减少曲解、抗拒和冲突的必然选择。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与正统,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在实现河南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目标中,需要丰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内容,进一步弘扬其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特质。中原文化中和谐共存的自然观、公平正义的社会观、以人为本的个体观、知行合一的求知观、重德守信的伦理观、尚俭克己的生活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仁爱和平的价值观,对于推动时代的发展极具价值。要不断丰富与提炼中原文化中蕴藏的人为至贵、天人合一、中庸尚和、兼爱非攻、德治仁政等有益的思想价值理念,在坚持革故鼎新、博采众长的原则下,对于中原文化进行认真挖掘与整理、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与阐发,并进行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要自觉将中原文化的精髓进行提炼,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的交流互融中坚持文化自信,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的思想意识有机融为一体,从历史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从而发挥文化的感召力。

  二是创新传播与交流模式,不断增强文化的引导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着眼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河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的空间格局,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河南要通过经济、文化之间的协调互动,全面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而创新中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模式,而是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形态的产品生产和消费活动等隐性传播与交流,更加需要将新鲜的文化创意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推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模式的升级换代,改造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与交流的模式。要在推动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建设工程、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金融、旅游、科技、体育、会展、物流、信息等产业的融合。要自觉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新的文化样式与新的文化业态,用科技手段强化对中原文化的艺术表现力,使其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与名片。要适时引入文化创意机制,使其与富有中原文化显著特点的文化资源进行融合,从而传播好河南故事、塑造好河南形象,彰显中原人文精神的魅力,不断发挥文化的引导力。

  三是拓展传播与交流载体,不断增强文化的辐射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本着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原则才能得到健康、有序与长远的发展。中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需要通过创新传播与交流的载体,进行准确、全面而科学的呈现与传递。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游戏、各种演出活动以及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通讯、网络、软件、直播卫星、影视、微信微博等技术和产品正在成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与工具。要积极把握、主动顺应传播媒介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拓展高新科技传播载体,使其成为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新型技术载体,以扩大中原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辐射力度。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注意借助、发挥信息与网络技术的优势,推进网络数字技术与文化融合,如豫剧与音乐、动漫,姓氏文化与娱乐节目,汉字文化与服饰、玩具,民俗文化与国际间的文化活动,使得传统工艺与体验模式等进行融合。要创造性地搭载以中原文化为主题的网络、动漫、游戏、流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更好地展示古都文化、汉字文化、神龙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与戏曲文化等内容,达到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融合,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对接,以良好的大国文化心态,友好而自信的姿态参与国际间的不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进而不断增强文化的辐射力。

  四是完善传播与交流体系,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和主导国,中国应以文化交流为载体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传播“天下大同”“以和为贵”等东方价值观,努力营造和睦共处的外部发展环境,取得沿线各个国家的普遍接受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同样为中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同时为迫切需要积极构建与创新现代文化传播体系。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努力用先进技术传播中原文化,在国内文化市场与国际文化市场上不断拓宽传播与交流的渠道。要积极培育立足市场、面向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与文化管理部门无直接行政隶属关系的独立经纪实体,组建海外发行、推介、传播公司,收购国外现有的发行公司,或者依托其他行业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销售网络进行增值服务。要积极培育与发展文化策划咨询、演出、展览、艺术品销售拍卖、影视、演艺制作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和文化经纪人队伍,鼓励组建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组织或文化投资公司,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要逐渐建立完善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文化传播体制,鼓励设立公共和民间、私人文化推广基金会,以增强文化推广的资金投入和文化交流项目的具体实施,鼓励设立公共和民间、私人文化推广基金会,增强中原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资金投入和文化交流项目的具体实施。要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与各界文化名人的交流与互动,做好与国外对口领域、友好人士和具有合作潜力的国外人士的联络与合作。加强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还要激发各层面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活力,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并进行全面布局,从而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