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这些烙印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震撼出炉
更新时间:2017-9-16 20:57:55    来源:中国青年网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宣传片震撼出炉!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张群)“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主题宣传片震撼出炉!

  宣传片以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以中国丰富多彩、璀璨辉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故事为主线,内容涵盖“最美非遗”、“最牛绝活”、“最诚匠心”等各个方面,既体现历史底蕴,又不断与时俱进,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推动非遗回归现代生活,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的大美、大善、和大爱。

  以下为解说词全文:

  开篇关键词: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孝悌忠信、敬天惜物、和而不同

  ……

  什么样的文化印记代表一个民族?

  什么样的民族具有如此璀璨的文明而绵延至今?

  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因为它有着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度和浩瀚无边的广博胸怀。这种气度体现在那些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中,也铭刻在那些极具民族特征的元素符号里,它们是植根于这片广袤土地上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创造力源泉。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传承非遗,赓续文脉,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从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到2016年“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已达39个,位居世界第一。从舌尖上的味道到指尖上的技艺,从民间文学到民族歌舞,从中华武术到传统医药,每一项传承的背后都饱含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蕴藏着我们的文化基因与精神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过去,更属于现在与未来。它来源于生活,流淌在我们的血脉里,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习惯,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与源泉。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散落在中华大地各个角落的文化珍宝,亲身感受代表中国的“最美非遗”、“最牛绝活”、“最诚匠心”,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推动非遗回归现代生活,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的大美、大善、和大爱!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新闻编辑:李洋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这些烙印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震撼出炉
2017-9-16 20:57:55    来源:中国青年网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宣传片震撼出炉!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张群)“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主题宣传片震撼出炉!

  宣传片以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以中国丰富多彩、璀璨辉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故事为主线,内容涵盖“最美非遗”、“最牛绝活”、“最诚匠心”等各个方面,既体现历史底蕴,又不断与时俱进,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推动非遗回归现代生活,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的大美、大善、和大爱。

  以下为解说词全文:

  开篇关键词: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孝悌忠信、敬天惜物、和而不同

  ……

  什么样的文化印记代表一个民族?

  什么样的民族具有如此璀璨的文明而绵延至今?

  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因为它有着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度和浩瀚无边的广博胸怀。这种气度体现在那些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中,也铭刻在那些极具民族特征的元素符号里,它们是植根于这片广袤土地上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创造力源泉。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传承非遗,赓续文脉,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从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到2016年“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已达39个,位居世界第一。从舌尖上的味道到指尖上的技艺,从民间文学到民族歌舞,从中华武术到传统医药,每一项传承的背后都饱含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蕴藏着我们的文化基因与精神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过去,更属于现在与未来。它来源于生活,流淌在我们的血脉里,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习惯,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与源泉。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散落在中华大地各个角落的文化珍宝,亲身感受代表中国的“最美非遗”、“最牛绝活”、“最诚匠心”,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推动非遗回归现代生活,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的大美、大善、和大爱!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新闻编辑:李洋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