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宋黎磊:同德同舟,共克时艰——中德黄金时代的到来
更新时间:2017-7-8 9:26:5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宋黎磊

  2017年7月4-6日,习近平主席继2014年访德后将再次访问德国,并出席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而今年5月底,李克强总理已经正式访德并出席了中德总理年度会晤。短短1个多月内,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接踵对德开展重大外交行动,这在中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实属罕见,也充分体现了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和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今年正值中德建交45周年之际,两国关系厚积薄发、行稳致远,已成为中欧关系中最深、最实、最广的一组双边关系。甚至有国际观察家提出中德两国关系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

【思享家】宋黎磊:同德同舟,共克时艰——中德黄金时代的到来

  在政策层面,中德高层互访频繁,双边关系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早在2004年5月双方就宣布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2010年7月双方发表《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并同意建立政府磋商机制。2014年3月中德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领导人不断积累友谊扩大共识。默克尔总理在任内已多次访华,创下西方在任领导人访华之最。在双方领导人的顶层设计下,中德双边政府磋商、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高级别财金对话等机制不断完善,创新科技、人文教育等领域交流阔步前行,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日臻成熟。此次汉堡峰会之际,习主席与默克尔总理会晤时表示双方表示愿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经贸与互联互通合作。

  在经济层面,随着“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逐步对接,两国互惠合作将拓展新的领域,释放出更大潜力。2016年,中德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512.9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额逾三分之一,中国还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最大投资国和技术引进国。2016年,中国对德投资总量达110亿欧元,连续三年蝉联德国的最大单一投资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合作成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已于2015年11月在法兰克福开业。此外,德国支持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篮子,支持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且成为亚洲域外出资最多的国家,达到了4.7%。德国也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6年底,中国从德引进技术累计22817项,金额744亿美元。德国技术与中国市场双边经贸合作已经进入增效提速的关键期。此次习近平主席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见证了航天、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第三方市场、大熊猫合作研究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在人文交流层面,双方已经硕果累累。德国已经有三百多所中学教授中文,德国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也吸引了很多中国学生。全德共有3.4万名中国留学生,占德国外国留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是德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此外,两国还有超过五百多对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合作伙伴。80多对城市建立友好关系,2016年,中德互访游客超过160万人次。2017年5月,中德正式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并举行首次会晤,伴随此次习主席访问德国,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主办的“感知中国德国行”系列文化活动在柏林拉开帷幕。赠送给柏林动物园的一对大熊猫,也已经在德国全国刮起了大熊猫旋风,象征了中国对德国的友好情谊和祝愿。

  在国际合作层面,中德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直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认真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是当今世界上两支最可预期、最为稳定的建设性力量。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后来的欧洲债务危机中,中国就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力挺欧元稳定。在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的背景下,中德借先后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之机,向世界发出一个积极信号——中德是在用实际行动在推动全球治理、推行多边机制、力主自由贸易、坚持气候变化承诺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协调立场,相互支持。

  此次G20峰会上,两国就气候变化、自由贸易等全球重要议题发出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积极信号,强调共同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决心,强调推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愿景,强调世界的稳定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此次习主席参加汉堡G20峰会,不仅是夯实中德双边关系的一次契机,更可以进一步带动中欧关系发展,也将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新闻编辑:殷爱萍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宋黎磊:同德同舟,共克时艰——中德黄金时代的到来
2017-7-8 9:26:5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宋黎磊

  2017年7月4-6日,习近平主席继2014年访德后将再次访问德国,并出席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而今年5月底,李克强总理已经正式访德并出席了中德总理年度会晤。短短1个多月内,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接踵对德开展重大外交行动,这在中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实属罕见,也充分体现了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和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今年正值中德建交45周年之际,两国关系厚积薄发、行稳致远,已成为中欧关系中最深、最实、最广的一组双边关系。甚至有国际观察家提出中德两国关系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

【思享家】宋黎磊:同德同舟,共克时艰——中德黄金时代的到来

  在政策层面,中德高层互访频繁,双边关系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早在2004年5月双方就宣布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2010年7月双方发表《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并同意建立政府磋商机制。2014年3月中德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领导人不断积累友谊扩大共识。默克尔总理在任内已多次访华,创下西方在任领导人访华之最。在双方领导人的顶层设计下,中德双边政府磋商、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高级别财金对话等机制不断完善,创新科技、人文教育等领域交流阔步前行,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日臻成熟。此次汉堡峰会之际,习主席与默克尔总理会晤时表示双方表示愿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经贸与互联互通合作。

  在经济层面,随着“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逐步对接,两国互惠合作将拓展新的领域,释放出更大潜力。2016年,中德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512.9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额逾三分之一,中国还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最大投资国和技术引进国。2016年,中国对德投资总量达110亿欧元,连续三年蝉联德国的最大单一投资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合作成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已于2015年11月在法兰克福开业。此外,德国支持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篮子,支持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且成为亚洲域外出资最多的国家,达到了4.7%。德国也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6年底,中国从德引进技术累计22817项,金额744亿美元。德国技术与中国市场双边经贸合作已经进入增效提速的关键期。此次习近平主席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见证了航天、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第三方市场、大熊猫合作研究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在人文交流层面,双方已经硕果累累。德国已经有三百多所中学教授中文,德国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也吸引了很多中国学生。全德共有3.4万名中国留学生,占德国外国留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是德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此外,两国还有超过五百多对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合作伙伴。80多对城市建立友好关系,2016年,中德互访游客超过160万人次。2017年5月,中德正式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并举行首次会晤,伴随此次习主席访问德国,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主办的“感知中国德国行”系列文化活动在柏林拉开帷幕。赠送给柏林动物园的一对大熊猫,也已经在德国全国刮起了大熊猫旋风,象征了中国对德国的友好情谊和祝愿。

  在国际合作层面,中德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直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认真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是当今世界上两支最可预期、最为稳定的建设性力量。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后来的欧洲债务危机中,中国就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力挺欧元稳定。在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的背景下,中德借先后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之机,向世界发出一个积极信号——中德是在用实际行动在推动全球治理、推行多边机制、力主自由贸易、坚持气候变化承诺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协调立场,相互支持。

  此次G20峰会上,两国就气候变化、自由贸易等全球重要议题发出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积极信号,强调共同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决心,强调推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愿景,强调世界的稳定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此次习主席参加汉堡G20峰会,不仅是夯实中德双边关系的一次契机,更可以进一步带动中欧关系发展,也将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新闻编辑:殷爱萍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