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2020告别贫困!习近平要求限时完成的目标
更新时间:2017-6-16 9:43:23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反贫困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中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八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规划”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兵法总则”,各地正按照这个规划,将扶贫脱贫攻坚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铸造适合自己的“剑与矛”,在2017脱贫攻坚决战之关键年,攻城拔寨,决战决胜。

  中国,消除极端贫困的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其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报告文学《塘约道路》讲述了贵州安顺平坝区塘约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基层干部的带领下,建立起“村社一体”合作社,在灾后的家园走出了一条农民个人和集体经济共同发展的路子。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170万元。如今的塘约村已甩掉了省级二级贫困村的帽子,外出打工者纷纷返乡投身集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变美了,村风民风健康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农民自身的获得感提升了。

  塘约村是我国农村改革蝶变的缩影。通过改革,农民们走出自家“一亩二分地”的小农格局,融入“大农业”,实现了脱贫。集体经济壮大以后,更有利于精准扶贫,增强抵御返贫的能力。

  近几年,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2015-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别减少1442万人和1240万人。2016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扶贫蓝皮书),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的基本历程,从政策措施和成效两个方面分析和评价了不同时期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报告指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37年(1978-2015)减少7.1亿,减幅92.8%,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5.7%,降幅91.8%;1981年到2012年,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占到全球减少全部贫困人口的71.82%,减贫力度居全球前列,中国减贫工作的卓越成就推动了全球贫困人口的下降。

  世行称,中国在减少极端贫困人口方面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榜样。如果能有一个国家成为消除极端贫困的表率,那么,这很有可能是中国。

  大数据+精准脱贫

  十八大以来,国家精准施策,在提升劳动技能、提高文化程度、治愈疾病、创造外出务工机会等方面发力攻坚。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近2800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带动各领域加大投入,支持扶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持续对贫困人口倾斜,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国家组织千所技工院校,让有意愿的贫困人口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免费培训;普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已经从2012年的招收1万人增加到今年的6.3万人,国家政策为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脱贫“总攻令”一经发出,从中央到地方都投入到了脱贫开发的攻坚战中。贵州积极拥抱大数据,探索出“一云助力、多端协力、多方合力”的“1+N+N”大数据精准扶贫模式;甘肃省与中国电信联合推出解决扶贫精准性的大数据平台及APP,引领精准扶贫走向“个性化定制”;陕西省在中国移动的帮助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了“互联网+移动应用+业务支撑”的网络服务应用系统,推进了当地的扶贫工作更加便捷、精准。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准脱贫重在大数据应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发展为脱贫提供了新的攻坚手段,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开花,全面贯穿在识别、决策、匹配、帮扶、管控、服务和退出等全过程。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社会扶贫等,更加精准、有效,有力地助推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胜冲刺阶段。

  撸起袖子,让每一个中国人告别贫困

  3月3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了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会议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更指出了下一步攻坚克难的重点和难点。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是一个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的目标任务。

  精神不松懈,方法更科学,措施要得力,落实重具体。2017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我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决战脱贫攻坚,没有捷径,中国已经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里趟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脱贫”之路,在这条路上,唯有继续敢于担当、勇于开拓、勤于实践、精于创新、甘于付出,才能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迈向全面小康,兑现向老百姓的承诺,让每一个中国人告别贫困。

  脱贫攻坚,我们是认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绩。决战脱贫攻坚,我们还在路上。

  让我们凝心聚力,继续攻坚克难,以脱贫攻坚的新战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文/张福伟 肖斐)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2020告别贫困!习近平要求限时完成的目标
2017-6-16 9:43:23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反贫困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中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八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规划”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兵法总则”,各地正按照这个规划,将扶贫脱贫攻坚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铸造适合自己的“剑与矛”,在2017脱贫攻坚决战之关键年,攻城拔寨,决战决胜。

  中国,消除极端贫困的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其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报告文学《塘约道路》讲述了贵州安顺平坝区塘约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基层干部的带领下,建立起“村社一体”合作社,在灾后的家园走出了一条农民个人和集体经济共同发展的路子。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170万元。如今的塘约村已甩掉了省级二级贫困村的帽子,外出打工者纷纷返乡投身集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变美了,村风民风健康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农民自身的获得感提升了。

  塘约村是我国农村改革蝶变的缩影。通过改革,农民们走出自家“一亩二分地”的小农格局,融入“大农业”,实现了脱贫。集体经济壮大以后,更有利于精准扶贫,增强抵御返贫的能力。

  近几年,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2015-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别减少1442万人和1240万人。2016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扶贫蓝皮书),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的基本历程,从政策措施和成效两个方面分析和评价了不同时期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报告指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37年(1978-2015)减少7.1亿,减幅92.8%,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5.7%,降幅91.8%;1981年到2012年,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占到全球减少全部贫困人口的71.82%,减贫力度居全球前列,中国减贫工作的卓越成就推动了全球贫困人口的下降。

  世行称,中国在减少极端贫困人口方面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榜样。如果能有一个国家成为消除极端贫困的表率,那么,这很有可能是中国。

  大数据+精准脱贫

  十八大以来,国家精准施策,在提升劳动技能、提高文化程度、治愈疾病、创造外出务工机会等方面发力攻坚。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近2800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带动各领域加大投入,支持扶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持续对贫困人口倾斜,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国家组织千所技工院校,让有意愿的贫困人口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免费培训;普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已经从2012年的招收1万人增加到今年的6.3万人,国家政策为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脱贫“总攻令”一经发出,从中央到地方都投入到了脱贫开发的攻坚战中。贵州积极拥抱大数据,探索出“一云助力、多端协力、多方合力”的“1+N+N”大数据精准扶贫模式;甘肃省与中国电信联合推出解决扶贫精准性的大数据平台及APP,引领精准扶贫走向“个性化定制”;陕西省在中国移动的帮助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了“互联网+移动应用+业务支撑”的网络服务应用系统,推进了当地的扶贫工作更加便捷、精准。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准脱贫重在大数据应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发展为脱贫提供了新的攻坚手段,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开花,全面贯穿在识别、决策、匹配、帮扶、管控、服务和退出等全过程。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社会扶贫等,更加精准、有效,有力地助推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胜冲刺阶段。

  撸起袖子,让每一个中国人告别贫困

  3月3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了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会议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更指出了下一步攻坚克难的重点和难点。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是一个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的目标任务。

  精神不松懈,方法更科学,措施要得力,落实重具体。2017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我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决战脱贫攻坚,没有捷径,中国已经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里趟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脱贫”之路,在这条路上,唯有继续敢于担当、勇于开拓、勤于实践、精于创新、甘于付出,才能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迈向全面小康,兑现向老百姓的承诺,让每一个中国人告别贫困。

  脱贫攻坚,我们是认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绩。决战脱贫攻坚,我们还在路上。

  让我们凝心聚力,继续攻坚克难,以脱贫攻坚的新战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文/张福伟 肖斐)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