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习近平如何向世界讲中国故事?
更新时间:2017-2-23 10:38: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梁家河新貌。
  (资料图片)

  约旦商人穆罕奈德开的阿拉伯餐馆。
  (资料图片)

  十八大以来的4年多,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撰文、演讲,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梳理习近平主席4年来出访演讲,可以发现,他着重讲好中国道路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

  习主席亲自讲中国故事,效果显著。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声音的传播面不断扩大,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模式在国际比较中愈来愈有吸引力。

     

  讲中国道路的历史和现实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而不是苏联道路、西方道路或者其他道路。

  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发表演讲,都注重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释中国道路,说明这条道路是中国奇迹、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

  在阐释中国道路时,习近平主席认为这是人民的选择。2013年3月23日,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在阐释中国道路时,习近平主席认为这是历史的选择。2014年4月1日,他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阐释中国道路时,习近平主席认为这是现实的选择。2017年1月17日,他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阐释中国道路时,习近平主席认为这是一条不断发展的道路。2015年10月21日,他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近1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中国道路的价值。2015年9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指出,“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我们用了30多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

  讲中国梦的背景和内涵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

  每次出访,习近平主席都努力向外界讲好中国梦的故事,阐释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憧憬,阐释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一条重要主线,就是如何让自19世纪中叶起外强入侵、内部衰落的中国重新富强起来,这也是中国梦的提出背景。2013年,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出访,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为了争取世界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习近平主席出访演讲时经常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美好梦想联系起来。

  2013年出访美国时,习近平主席明确告诉美方领导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2014年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韩国人民也在致力于开创‘国民幸福时代’、创造‘第二汉江奇迹’的韩国梦。”2015年在越南国会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指出,“如同越南人民一直在追求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梦想一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习近平主席在阐释中国梦的内涵时,还特别注重讲述其世界意义,即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将为世界各国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2013年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设想。2014年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

  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都在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

  在国内,外事场合,习近平也用故事讲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2014年,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谈到一个故事:“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着奋斗,演绎了出彩人生,也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

  讲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和思想道德营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都很好地借助自己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融通中外,兼论中西,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展示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成果,让各国人民更好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讲到,“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这样的演说,既展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也表达了中国人思考做事的逻辑原理。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这样的演说,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治国哲学的同时,帮助国际社会理解当代中国价值体系和道路选择。

  一些故事,既能展示中华文化,又能拉近与听众距离。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说:“今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

  2016年,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指出,“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各成体系、各具特色,但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都重视中道平和、忠恕宽容、自我约束等价值观念。”这样的演说,在寻找文化的相似点、文明的共通点的基础上,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之于现代世界的借鉴意义。

  讲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主张

  习近平主席出访讲的更多的还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他从历史、文化和现实的角度,讲中国倡导的正确义利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亚洲新安全观、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等,讲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好,讲中国对人类文明及其进步的贡献,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首先,习主席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2014年,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自古就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刻总结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

  再者,习主席从历史的角度来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2014年,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逾百年前赴后继的不屈抗争,付出几千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对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记忆犹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中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所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允许别人干涉中国内政。我们过去一直是这样做的,今后也会这样做下去。”

  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从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这样,就从自身历史体认和世界历史比较的角度阐释了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理由。

  最后,习主席从现实的角度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主张。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2014年,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指出,“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总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高度的自信和自觉。这份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历史的深切认知,来源于对现实发展大势的充分把握。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习近平如何向世界讲中国故事?
2017-2-23 10:38: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梁家河新貌。
  (资料图片)

  约旦商人穆罕奈德开的阿拉伯餐馆。
  (资料图片)

  十八大以来的4年多,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撰文、演讲,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梳理习近平主席4年来出访演讲,可以发现,他着重讲好中国道路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

  习主席亲自讲中国故事,效果显著。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声音的传播面不断扩大,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模式在国际比较中愈来愈有吸引力。

     

  讲中国道路的历史和现实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而不是苏联道路、西方道路或者其他道路。

  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发表演讲,都注重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释中国道路,说明这条道路是中国奇迹、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

  在阐释中国道路时,习近平主席认为这是人民的选择。2013年3月23日,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在阐释中国道路时,习近平主席认为这是历史的选择。2014年4月1日,他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阐释中国道路时,习近平主席认为这是现实的选择。2017年1月17日,他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阐释中国道路时,习近平主席认为这是一条不断发展的道路。2015年10月21日,他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近1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中国道路的价值。2015年9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指出,“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我们用了30多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

  讲中国梦的背景和内涵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

  每次出访,习近平主席都努力向外界讲好中国梦的故事,阐释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憧憬,阐释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一条重要主线,就是如何让自19世纪中叶起外强入侵、内部衰落的中国重新富强起来,这也是中国梦的提出背景。2013年,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出访,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为了争取世界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习近平主席出访演讲时经常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美好梦想联系起来。

  2013年出访美国时,习近平主席明确告诉美方领导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2014年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韩国人民也在致力于开创‘国民幸福时代’、创造‘第二汉江奇迹’的韩国梦。”2015年在越南国会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指出,“如同越南人民一直在追求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梦想一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习近平主席在阐释中国梦的内涵时,还特别注重讲述其世界意义,即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将为世界各国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2013年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设想。2014年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

  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都在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

  在国内,外事场合,习近平也用故事讲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2014年,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谈到一个故事:“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着奋斗,演绎了出彩人生,也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

  讲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和思想道德营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都很好地借助自己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融通中外,兼论中西,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展示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成果,让各国人民更好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讲到,“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这样的演说,既展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也表达了中国人思考做事的逻辑原理。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这样的演说,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治国哲学的同时,帮助国际社会理解当代中国价值体系和道路选择。

  一些故事,既能展示中华文化,又能拉近与听众距离。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说:“今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

  2016年,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指出,“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各成体系、各具特色,但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都重视中道平和、忠恕宽容、自我约束等价值观念。”这样的演说,在寻找文化的相似点、文明的共通点的基础上,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之于现代世界的借鉴意义。

  讲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主张

  习近平主席出访讲的更多的还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他从历史、文化和现实的角度,讲中国倡导的正确义利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亚洲新安全观、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等,讲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好,讲中国对人类文明及其进步的贡献,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首先,习主席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2014年,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自古就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刻总结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

  再者,习主席从历史的角度来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2014年,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逾百年前赴后继的不屈抗争,付出几千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对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记忆犹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中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所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允许别人干涉中国内政。我们过去一直是这样做的,今后也会这样做下去。”

  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从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这样,就从自身历史体认和世界历史比较的角度阐释了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理由。

  最后,习主席从现实的角度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主张。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2014年,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指出,“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总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高度的自信和自觉。这份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历史的深切认知,来源于对现实发展大势的充分把握。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