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如何在山地发展城镇化
更新时间:2015-11-26 16:41: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十三五”规划问计求策】

  作为全国25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级市之一,贵州省安顺市立足自身实际,做足山地文章,努力探索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和省内其他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全国、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立足山地,让资源资本化

  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5%。安顺环境优美,年平均气温14.6℃,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全市旅游资源面积占比高达1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在经济新常态下,安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统一,不断探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探索对生态资源进行评估,推动生态资源资本化。通过对美丽的山水、清新的空气、舒适的气候等进行价值评估,将其融入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实现生态资源的资本化。

  二是探索对生态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大健康、养老服务、休闲度假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申报安顺黄果树·屯堡景观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全力打造旅游升级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三是加大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推动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展贵州省南部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开展国家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积极倡导构建绿色产业类型和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实施城乡绿化工程,不断加大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推动生态资源资本化的可持续发展。

  立足规划,让城市更宜居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强化规划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安顺按照“全域安顺、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的要求和“创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的理念来打造城市,提出了建设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和历史文化型“五型”城市的战略部署,编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水道、慢道、轨道建设等规划,在山区有限的城镇化发展空间上把城市做精、做细、做优,让城市更宜居。

  一是展现山水特色,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在城镇化建设中,结合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利用现有的湖泊、山坡,突出山水建设,使山水串联、交相辉映。推进中心城区166座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建设城市和乡村水系系统,着力彰显山水文脉、山水相依,山中有城、城中有山,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是坚持文化传承,突出城市根脉文脉。把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城镇化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和业态提升并重,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统建筑、保存文化遗产、保留民族风情,守护城市的根、守住文化的魂,让城市成为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

  三是完善交通网络,让城市更宜居宜游。开展城市水道、慢道和旅游小火车轨道三道规划建设,把城市秀美山水、人文景观、旅游景点等与城市生活空间紧密连接,为市民户外健身、休闲散步、观光旅游等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提高市民休闲生活的便捷度。

    立足人本,让社会更和谐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重点是解决人口市民化问题。安顺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打造“一分三向”的安顺模式,即以“城镇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延伸到位”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通过“城、镇、村”功能的完善、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增强,“城镇村”间路网通达性提升,逐步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市区、向县城和重点镇、向美丽乡村三级城镇化载体集中,真正实现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完成安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过程。

  一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增强市民化的认同感。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完善居住证管理制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市民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确保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同城化,增强市民化“同城居住、待遇无别”的认同感。

  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建设,增强市民化的归属感。探索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确保市民化人口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探索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城乡一体化统筹,解决市民化人口的后顾之忧,增强市民化人口的归属感。

  三是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增强市民化的自豪感。加强园区建设,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和聚集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业和现代化高效农业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强对市民化人口的创业就业培训,着力解决其创业就业问题,提高市民化人口的城镇化生活能力和水平,增强对市民化美好生活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真正建立一个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就业有岗位的新型城镇化市民化发展的和谐社会。

  (曾永涛 作者系贵州省安顺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新闻编辑:殷爱萍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如何在山地发展城镇化
2015-11-26 16:41: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十三五”规划问计求策】

  作为全国25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级市之一,贵州省安顺市立足自身实际,做足山地文章,努力探索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和省内其他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全国、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立足山地,让资源资本化

  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5%。安顺环境优美,年平均气温14.6℃,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全市旅游资源面积占比高达1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在经济新常态下,安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统一,不断探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探索对生态资源进行评估,推动生态资源资本化。通过对美丽的山水、清新的空气、舒适的气候等进行价值评估,将其融入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实现生态资源的资本化。

  二是探索对生态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大健康、养老服务、休闲度假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申报安顺黄果树·屯堡景观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全力打造旅游升级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三是加大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推动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展贵州省南部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开展国家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积极倡导构建绿色产业类型和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实施城乡绿化工程,不断加大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推动生态资源资本化的可持续发展。

  立足规划,让城市更宜居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强化规划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安顺按照“全域安顺、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的要求和“创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的理念来打造城市,提出了建设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和历史文化型“五型”城市的战略部署,编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水道、慢道、轨道建设等规划,在山区有限的城镇化发展空间上把城市做精、做细、做优,让城市更宜居。

  一是展现山水特色,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在城镇化建设中,结合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利用现有的湖泊、山坡,突出山水建设,使山水串联、交相辉映。推进中心城区166座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建设城市和乡村水系系统,着力彰显山水文脉、山水相依,山中有城、城中有山,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是坚持文化传承,突出城市根脉文脉。把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城镇化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和业态提升并重,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统建筑、保存文化遗产、保留民族风情,守护城市的根、守住文化的魂,让城市成为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

  三是完善交通网络,让城市更宜居宜游。开展城市水道、慢道和旅游小火车轨道三道规划建设,把城市秀美山水、人文景观、旅游景点等与城市生活空间紧密连接,为市民户外健身、休闲散步、观光旅游等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提高市民休闲生活的便捷度。

    立足人本,让社会更和谐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重点是解决人口市民化问题。安顺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打造“一分三向”的安顺模式,即以“城镇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延伸到位”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通过“城、镇、村”功能的完善、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增强,“城镇村”间路网通达性提升,逐步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市区、向县城和重点镇、向美丽乡村三级城镇化载体集中,真正实现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完成安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过程。

  一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增强市民化的认同感。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完善居住证管理制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市民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确保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同城化,增强市民化“同城居住、待遇无别”的认同感。

  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建设,增强市民化的归属感。探索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确保市民化人口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探索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城乡一体化统筹,解决市民化人口的后顾之忧,增强市民化人口的归属感。

  三是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增强市民化的自豪感。加强园区建设,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和聚集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业和现代化高效农业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强对市民化人口的创业就业培训,着力解决其创业就业问题,提高市民化人口的城镇化生活能力和水平,增强对市民化美好生活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真正建立一个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就业有岗位的新型城镇化市民化发展的和谐社会。

  (曾永涛 作者系贵州省安顺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新闻编辑:殷爱萍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