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视频直播 > 直播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艾滋病可防可控不可怕 加强防艾意识是关键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程琰做客本报网络直播间
更新时间:2019-12-16 16:35:54    来源:焦作网

  直播现场。

  做客嘉宾程琰。

 

  直播时间:2019年12月16日
  直播地点:焦作日报网络直播间
  特邀嘉宾:程  琰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
  主 持 人:马雅宁  (焦作日报社记者)

 

  主持人:传承文明,关注民生,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焦作日报网络直播间。提到艾滋病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害怕,因为它是一种极高伤害的传染病,主要是由HIV病毒感染导致的,一旦患上没有可以完全根治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如今社会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可是仍有绝大部分的人不愿意接纳他们。那么,艾滋病到底有没有那么可怕呢?今天,我们有请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程琰做客网络直播间,就艾滋病防控的相关知识与网友们沟通交流。
  程主任您好,欢迎您做客直播间!
  程  琰: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程主任,说到艾滋病大家都知道它是个很可怕的传染病,那么请您先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艾滋病,目前在我们国家艾滋病的概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程  琰:1981年5月在一些同性恋者中首先报道了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等少见的疾病。后来,在注射吸毒人群中也出现了这类病例的报告,人们很快认识到:这种新的疾病同样会感染其他人群。直到2年之后的1983年,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才被定义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音译为艾滋病,就是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后,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
  自1985年我国报告首例输入性艾滋病以来,目前报告的存活HIV阳性者/AIDS患者超过64万。我国于2002年启动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累计治疗已超过60万,正在治疗的患者也超过50万,全国现有定点治疗机构约3800个,艾滋病专科医生约1万人。临床经验已证实,抗病毒治疗极大的降低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把一个过去视作“世纪绝症”的艾滋病变成了可治疗的慢性病,同时也成功的阻止了HIV的进一步传播。
  主持人:哦,原来这个病已经是可治疗的慢性病了,那么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不同途径感染的概率又是多少呢?
  程  琰: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①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使用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HIV直接进入健康人体内。此外,移植HIV感染者的器官、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多为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也是通过血液途径传播;②性传播:同性和异性间无保护的肛门性交、阴道性交和口交,都能够不同程度地造成HIV传播;③垂直传播(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妇女在妊娠、分娩、哺乳过程中,均有可能将HIV传给她的胎儿或者婴儿。
  不同途径的传播概率
  (1)血液传播:①接受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感染概率为90%~100%;②静脉注射吸毒:单次暴露的感染概率为0.67%;③医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暴露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体液而感染HIV。不慎被HIV污染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感染概率为0.3-0.5%。其中暴露源的疾病状态、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及抗病毒治疗史、暴露使用的利器是否为空心及暴露量都是感染的关键因素。
  (2)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发生一次无保护性行为,在男男性行为者中感染HIV的概率为0.5%~3%,其中肛门性交(肛交)受方感染HIV的概率为0.1%~0.3%,肛交插入方感染HIV的概率约为0.03%。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性传染给女性的概率为0.1%~0.2%,女性传染给男性的概率为0.03%~0.1%。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可以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时将HIV传染给胎儿或婴儿,未经抗病毒治疗时母婴传播的概率为35%-50%,而经规范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采取安全助产、产后喂养指导等综合措施后,HIV阳性孕产妇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概率可以降低至1%~2%。
  主持人:那我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接触会传播艾滋病吗?
  程  琰:不会。HIV在人体外存活的能力很差,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的活细胞中生存,不能直接在空气、水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血液和体液,病毒会很快死亡。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生活在同一房间或办公室,同吃同饮,蚊虫叮咬,共用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接触电话、门把手,接触汗液、纸币、硬币、票证或泪液等,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主持人:如果在偶然的情况下,我们被艾滋病患者咬伤或者抓伤会得艾滋病吗?
  程  琰:如果被艾滋病患者咬伤,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是很低的。感染的风险往往取决于双方的接触部位有无破损。如咬人的艾滋病患者口腔有破损,被咬者的被咬部位皮肤有破损或出血,就有可能造成艾滋病的传播。不过,被咬伤出血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其实也只有0.3%,感染风险较低,无须过于恐慌。必要时,到当地疾控中心或定点医院请专业医生评估,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进行阻断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回访。
  HIV不会寄存在指甲里,即使被艾滋病患者的手指甲抓伤皮肤,只要没有血液接触是不会感染的。如果艾滋病患者的手部皮肤有破损且出血,同时又抓破你的皮肤,且创口很深则有感染的可能性,建议在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左右到医院检查HIV抗体,若结果为阴性基本可以排除。
  主持人:程主任,我们听过一些报道,有些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未采取安全措施却没有感染艾滋病,这是为什么呢?
  程  琰:单次无保护性行为的传染概率为0.1%-0.3%。传染性高低和患者的CD4细胞数量、病毒载量、身体状态、性生活频率、有无其他性传播疾病、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不是每位艾滋病患者的性伴侣都100%会传染上艾滋病。即使这样,医生还是建议,一旦知道对方HIV阳性,一定要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主持人:那么患者在感染HIV后还能和家人一起生活吗?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程  琰:HIV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如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昒、共同进餐、共用餐具、共用公共设施,如厕所、电话等都不会感染HIV,因此完全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日常生活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皮肤伤口的血液应避免与家人皮肤伤口接触。另外,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家人不被传染。
  主持人:感染HIV后,有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告知家人呢?
  程  琰:按照国务院令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②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③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④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主持人:程主任,问您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感染HIV后一般还能活多久?
  程  琰:决定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体内病毒量、个体健康差异、是否及时抗HIV治疗以及感染者或患者的心理状况等,这些因素共同決定其存活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尽早接受抗HIV治疗。目前,已有硏究表明,通过早期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感染者或患者能够获得接近正常人的寿命。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了这个抗病毒治疗,那么艾滋病究竟可以治愈吗?为什么把抗病毒治疗称作“鸡尾酒疗法”?
  程  琰:2011年,德国柏林的一位艾滋病合并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后,意外地治愈了艾滋病,这是世界上首例艾滋病“治愈”患者。但这一方法风险高,难度大,常规应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几乎无可能,所以临床上认为艾滋病暂时还不能被治愈。目前,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全世界公认的能够控制HIV感染和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唯一方法,通过联合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HIV的复制,从而使被病毒破坏的免疫系统得以恢复,这种由多种药物组合的治疗方法又被称为“鸡尾酒疗法”,因为该疗法的配药方式像西方调鸡尾酒一样,根据一定的规律性把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
  主持人:程主任,除了这种抗病毒治疗的治疗方法,目前有没有什么可以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呢?
  程  琰:目前还没有。但HAART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进展,达到功能性治愈。所谓功能性治愈就是指感染者或患者体内的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血液中检测出病毒。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中药可以治愈很多慢性病,那么有可以治疗艾滋病的中药吗?
  程  琰:目前尚无临床实验证实的可以完全控制艾滋病进展的中药。国际上公认的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即为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中医药一般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延缓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可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因此,目前中药只能作为艾滋病治疗的辅助用药,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需要提醒感染者或患者的是如果正在服用中药,一定要告知医生服药情況,以便其了解联合用药是否对HAART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 HAART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或者下降,影响HAART的治疗效果。
  主持人:HIV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那么晚期患者是否需要经常住院呢?
  程  琰: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HIV侵入机体后经4~10年的无症状期才发展至艾滋病期。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与HIV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艾滋病期为HIV感染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一旦发现HIV感染,应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控制疾病进展。在发生机会性感染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诊治,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的复制,提高机体CD4细胞水平(减轻病毒对免疫系统的破坏),这是目前预防再次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HIV相关疾病的唯一办法。因此,艾滋病期的患者并不意味着需要反复住院,适时并持续抗病毒治疗,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才是重要举措。
  主持人:目前有哪些措施可以做到100%的预防不被HIV感染呢?
  程  琰:很遗憾,目前还没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前主席皮特-皮奥特曾经说过:不进行教育,艾滋病将会继续横行。所以目前来看,教育是我们抗击艾滋病最重要的武器,也是目前唯一的“疫苗”。
  主持人:好的,感谢程主任得精彩讲解。通过程主任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艾滋病已经从一个致死的疾病转变成了可控的慢性病,大家在生活中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早期发现感染者,就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网友能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防治艾滋病!好了,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网友收看,下期节目再见。


出品团队

●总 策 划:王爱军
●执    行:曾琳琳
●脚本执笔:韩  笑
●录    制:毋千举
●摄    影:毋千举
●技    术:陈 冬 杨  铭
●剧    务:王雪静
●直播话题线索征集:8797395
●链    接:登录焦作网www.jzrb.com 进入网络直播收看本期节目

总值班:

统 筹:

责 编:

审 核:

编 辑:

校 对: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艾滋病可防可控不可怕 加强防艾意识是关键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程琰做客本报网络直播间
2019-12-16 16:35:54    来源:焦作网

  直播现场。

  做客嘉宾程琰。

 

  直播时间:2019年12月16日
  直播地点:焦作日报网络直播间
  特邀嘉宾:程  琰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
  主 持 人:马雅宁  (焦作日报社记者)

 

  主持人:传承文明,关注民生,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焦作日报网络直播间。提到艾滋病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害怕,因为它是一种极高伤害的传染病,主要是由HIV病毒感染导致的,一旦患上没有可以完全根治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如今社会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可是仍有绝大部分的人不愿意接纳他们。那么,艾滋病到底有没有那么可怕呢?今天,我们有请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程琰做客网络直播间,就艾滋病防控的相关知识与网友们沟通交流。
  程主任您好,欢迎您做客直播间!
  程  琰: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程主任,说到艾滋病大家都知道它是个很可怕的传染病,那么请您先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艾滋病,目前在我们国家艾滋病的概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程  琰:1981年5月在一些同性恋者中首先报道了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等少见的疾病。后来,在注射吸毒人群中也出现了这类病例的报告,人们很快认识到:这种新的疾病同样会感染其他人群。直到2年之后的1983年,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才被定义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音译为艾滋病,就是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后,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
  自1985年我国报告首例输入性艾滋病以来,目前报告的存活HIV阳性者/AIDS患者超过64万。我国于2002年启动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累计治疗已超过60万,正在治疗的患者也超过50万,全国现有定点治疗机构约3800个,艾滋病专科医生约1万人。临床经验已证实,抗病毒治疗极大的降低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把一个过去视作“世纪绝症”的艾滋病变成了可治疗的慢性病,同时也成功的阻止了HIV的进一步传播。
  主持人:哦,原来这个病已经是可治疗的慢性病了,那么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不同途径感染的概率又是多少呢?
  程  琰: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①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使用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HIV直接进入健康人体内。此外,移植HIV感染者的器官、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多为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也是通过血液途径传播;②性传播:同性和异性间无保护的肛门性交、阴道性交和口交,都能够不同程度地造成HIV传播;③垂直传播(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妇女在妊娠、分娩、哺乳过程中,均有可能将HIV传给她的胎儿或者婴儿。
  不同途径的传播概率
  (1)血液传播:①接受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感染概率为90%~100%;②静脉注射吸毒:单次暴露的感染概率为0.67%;③医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暴露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体液而感染HIV。不慎被HIV污染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感染概率为0.3-0.5%。其中暴露源的疾病状态、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及抗病毒治疗史、暴露使用的利器是否为空心及暴露量都是感染的关键因素。
  (2)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发生一次无保护性行为,在男男性行为者中感染HIV的概率为0.5%~3%,其中肛门性交(肛交)受方感染HIV的概率为0.1%~0.3%,肛交插入方感染HIV的概率约为0.03%。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性传染给女性的概率为0.1%~0.2%,女性传染给男性的概率为0.03%~0.1%。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可以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时将HIV传染给胎儿或婴儿,未经抗病毒治疗时母婴传播的概率为35%-50%,而经规范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采取安全助产、产后喂养指导等综合措施后,HIV阳性孕产妇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概率可以降低至1%~2%。
  主持人:那我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接触会传播艾滋病吗?
  程  琰:不会。HIV在人体外存活的能力很差,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的活细胞中生存,不能直接在空气、水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血液和体液,病毒会很快死亡。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生活在同一房间或办公室,同吃同饮,蚊虫叮咬,共用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接触电话、门把手,接触汗液、纸币、硬币、票证或泪液等,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主持人:如果在偶然的情况下,我们被艾滋病患者咬伤或者抓伤会得艾滋病吗?
  程  琰:如果被艾滋病患者咬伤,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是很低的。感染的风险往往取决于双方的接触部位有无破损。如咬人的艾滋病患者口腔有破损,被咬者的被咬部位皮肤有破损或出血,就有可能造成艾滋病的传播。不过,被咬伤出血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其实也只有0.3%,感染风险较低,无须过于恐慌。必要时,到当地疾控中心或定点医院请专业医生评估,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进行阻断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回访。
  HIV不会寄存在指甲里,即使被艾滋病患者的手指甲抓伤皮肤,只要没有血液接触是不会感染的。如果艾滋病患者的手部皮肤有破损且出血,同时又抓破你的皮肤,且创口很深则有感染的可能性,建议在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左右到医院检查HIV抗体,若结果为阴性基本可以排除。
  主持人:程主任,我们听过一些报道,有些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未采取安全措施却没有感染艾滋病,这是为什么呢?
  程  琰:单次无保护性行为的传染概率为0.1%-0.3%。传染性高低和患者的CD4细胞数量、病毒载量、身体状态、性生活频率、有无其他性传播疾病、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不是每位艾滋病患者的性伴侣都100%会传染上艾滋病。即使这样,医生还是建议,一旦知道对方HIV阳性,一定要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主持人:那么患者在感染HIV后还能和家人一起生活吗?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程  琰:HIV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如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昒、共同进餐、共用餐具、共用公共设施,如厕所、电话等都不会感染HIV,因此完全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日常生活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皮肤伤口的血液应避免与家人皮肤伤口接触。另外,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家人不被传染。
  主持人:感染HIV后,有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告知家人呢?
  程  琰:按照国务院令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②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③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④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主持人:程主任,问您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感染HIV后一般还能活多久?
  程  琰:决定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体内病毒量、个体健康差异、是否及时抗HIV治疗以及感染者或患者的心理状况等,这些因素共同決定其存活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尽早接受抗HIV治疗。目前,已有硏究表明,通过早期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感染者或患者能够获得接近正常人的寿命。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了这个抗病毒治疗,那么艾滋病究竟可以治愈吗?为什么把抗病毒治疗称作“鸡尾酒疗法”?
  程  琰:2011年,德国柏林的一位艾滋病合并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后,意外地治愈了艾滋病,这是世界上首例艾滋病“治愈”患者。但这一方法风险高,难度大,常规应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几乎无可能,所以临床上认为艾滋病暂时还不能被治愈。目前,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全世界公认的能够控制HIV感染和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唯一方法,通过联合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HIV的复制,从而使被病毒破坏的免疫系统得以恢复,这种由多种药物组合的治疗方法又被称为“鸡尾酒疗法”,因为该疗法的配药方式像西方调鸡尾酒一样,根据一定的规律性把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
  主持人:程主任,除了这种抗病毒治疗的治疗方法,目前有没有什么可以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呢?
  程  琰:目前还没有。但HAART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进展,达到功能性治愈。所谓功能性治愈就是指感染者或患者体内的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血液中检测出病毒。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中药可以治愈很多慢性病,那么有可以治疗艾滋病的中药吗?
  程  琰:目前尚无临床实验证实的可以完全控制艾滋病进展的中药。国际上公认的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即为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中医药一般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延缓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可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因此,目前中药只能作为艾滋病治疗的辅助用药,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需要提醒感染者或患者的是如果正在服用中药,一定要告知医生服药情況,以便其了解联合用药是否对HAART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 HAART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或者下降,影响HAART的治疗效果。
  主持人:HIV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那么晚期患者是否需要经常住院呢?
  程  琰: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HIV侵入机体后经4~10年的无症状期才发展至艾滋病期。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与HIV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艾滋病期为HIV感染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一旦发现HIV感染,应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控制疾病进展。在发生机会性感染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诊治,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的复制,提高机体CD4细胞水平(减轻病毒对免疫系统的破坏),这是目前预防再次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HIV相关疾病的唯一办法。因此,艾滋病期的患者并不意味着需要反复住院,适时并持续抗病毒治疗,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才是重要举措。
  主持人:目前有哪些措施可以做到100%的预防不被HIV感染呢?
  程  琰:很遗憾,目前还没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前主席皮特-皮奥特曾经说过:不进行教育,艾滋病将会继续横行。所以目前来看,教育是我们抗击艾滋病最重要的武器,也是目前唯一的“疫苗”。
  主持人:好的,感谢程主任得精彩讲解。通过程主任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艾滋病已经从一个致死的疾病转变成了可控的慢性病,大家在生活中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早期发现感染者,就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网友能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防治艾滋病!好了,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网友收看,下期节目再见。


出品团队

●总 策 划:王爱军
●执    行:曾琳琳
●脚本执笔:韩  笑
●录    制:毋千举
●摄    影:毋千举
●技    术:陈 冬 杨  铭
●剧    务:王雪静
●直播话题线索征集:8797395
●链    接:登录焦作网www.jzrb.com 进入网络直播收看本期节目

总值班:

统 筹:

责 编:

审 核:

编 辑:

校 对: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