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视频直播 > 直播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普及自杀危机防治知识 当好生命安全的守门人
——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清芬做客本报网络直播间
更新时间:2017-8-3 8:06:34    来源:本站原创

 

 

直播现场

 

嘉宾王清芬

直播时间:2017年8月3日9时

直播地点:焦作日报网络直播间

特邀嘉宾:王清芬(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主 持 人:韩  笑(焦作日报记者)

      【专家简介】王清芬,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沙盘治疗师,河南省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焦作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  焦作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特邀讲师,焦作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团队及心理热线、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负责人,全国24小时希望热线志愿者。经常深入学校、医院、监狱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心理讲座、团体咨询和社会心理援助。

      主持人:传承文明,关注民生,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焦作日报网络直播间。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心理危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年轻人身上,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年轻人的内心冲突激烈而尖锐,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容易出现偏差,所以说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当我们听到那些自杀事件为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不免想追问:我们该怎样帮助这些陷入困境的人?又该怎样引导他们走出绝境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清芬做客本报网络直播间,就自杀危机防治的相关知识给网友们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王主任您好!欢迎您做客网络直播间!

      王清芬: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自杀危机防治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王主任,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有关自杀的问题,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为什么要普及这个知识呢?

      王清芬:是的,自杀的现象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关注的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2012年,自杀是全球15--29岁年龄组中第2大死亡原因,我国每年有287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是我国人群第五位死因。

      主持人:自杀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对于自杀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我们熟悉,但是自杀防治我们就陌生了,我想问一下王主任,您为什么会关注自杀防治这个问题呢?

      王清芬:我们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是焦作市精神病医院,自杀危机的干预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也算是公益的事业,我是今年的3月份在院领导的重视下,跟随台湾自杀危机干预专家林昆辉先生学习了自杀危机干预的专业知识,并成为全国24小时希望热线自杀危机干预的志愿者,从事自杀危机干预工作,从而也开始关注自杀这个群体。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自杀危机干预,当好生命的守门人,我想问问王主任,自杀防治和守门人有什么关系,怎么从这个方面谈起呢?
      王清芬:因为自杀防治最重要的基地叫做家庭自杀防治,每一个自杀的人都有家庭,都是从家里出来的,所以我们的经验是在家庭做自杀防治,是最重要、最基本、而且最切实可行的,守门人就是守好自己的家门,我们要用心去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心灵和身体健康,尤其当自家的人出现自我伤害,甚至自杀的时候,我们能第一个知道,第一个发现,我们还要找出解决的办法,否则机会就会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太可惜了,所以,我想通过我们今天的讲座,让自杀危机防治的知识变成大家日常生活的常识,当我们的家人或身边的朋友出现异常的时候,我们能够听得懂,看得到,不用等他站到窗台上了,不用等他要割腕了,因为每个人自杀前都会有征兆的,我们只要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能变成他们生命的守护神,避免惨案的发生。
      主持人:王主任,你刚才说到,每个要自杀的人自杀前都会有征兆,作为家人和朋友,我们要如何看得到呢,因为自杀的人不会郑重的和我们说,她要自杀呀,我们不可能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成自杀危机的嫌疑犯吧。
      王清芬:你问的问题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辨别身边的哪些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另一个是自杀的人都有哪些征兆?
      主持人:我们身边哪些人群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呢?
      王清芬:自杀高危人群可以分为六类:就年龄层区分的高危险群。第一是老人,第二是农村少妇,第三是青年人。
      就性别区分的高危群。女人的危机大于男人。
      就健康指标区分的高危险群。残疾人、突然罹患恶性肿瘤的人、久病在床的人,都容易成为高险群。
      就创伤事件区分的高危险群。近来遭逢重大变故,或遭遇重大创伤事件的人。
      就创伤心理区分的高危险群。近来一直处于重大创伤心理状态,动机乱想、情绪乱发的人。
      就偏差行为区分的高危险群。一个人突然出现非惯常性的偏差行为,或者还黑白不分的自以为是,或者与他人发生严重的冲突者。

      主持人:这些高危人群就比普通人更容易有自杀倾向,自杀者有哪些征兆呢?
      王清芬:自杀的人自杀之前有九大征兆,我们称他为六变三托。
      性情 发生巨大的改变。
      行为 发生巨大的改变。
      财务 发生巨大的改变。
      语言 发生巨大的改变。
      1)突然开始阔谈或书写生命的意义。
      2)突然开始阔谈或书写死亡的价值仪轨与花费。
      3)突然开始阔谈或书写自杀的方式。
      4)突然谈论或书写一些不在他现在生活范畴的事情。
      5)突然谈论或书写“家庭责任解组”、“生存信念解组”、“活不下去”、“死了算了”、“我想自杀”、“我会自杀”……等语言。
      身体 发生巨大的改变
      环境 发生巨大的改变
      托人、托事、托物。以上的改变,强度愈大,异常的项目愈多,就是已经萌生自杀动机,如果连三托都有了,就是已经进入临终安排的高危险期。
      主持人:原来一个人自杀前有那么多的征兆,这些都是他们当时向我们家长和朋友发出一系列的求救信号啊,可我们竟让看不懂,听不见,太可怕了,听你刚才这么讲,我想我和电视机前的朋友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至少能看得懂了,知道这些人发出了求救的信号,可是我们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防止他们自杀呢?
      王清芬:你的问题问得非常好,发现了,不知道怎么救或方法不得当,还是救不了他,我告诉大家的是,陪同是防止自杀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技巧,自杀是一个人最私密的一件事,他必须独自完成。不会当着别人面前自杀(除非逼急了!)只要有人出现,自杀行为几乎都会中断而停止。所以制止自杀行为发生,最有效的手法就是“陪在身边”。

      主持人:请问王主任,要怎么陪呢?对陪伴者有什么要求吗?怎么陪才能防止自杀呢?
      王清芬:不离左右的陪在身边”,黏住他,分三班,做好交接班,尤其是出现了三托的人,晚上陪伴也是不允许睡觉的,只要一出现他独处的空间,当事人就可能趁机自杀,对陪伴具体的要求用四个字来形容,“三规六禁”。三规是规定陪伴着如何陪,如何听,如何说,陪伴着要对当事人表达无微不至的关怀,展露浓浓的深情,通过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去表达关爱;怎么听呢,当事人不想说话,不逼他说话,当当事人说话了,就用心的听,并使用语助词,千万不要边听便回嘴,真的吗,怎么可能,或问东问西,尤其追问自杀的原因。只有当事人一周不讲话了,陪伴者才可以主动和他说话。
      主持人:王主任,刚才听你说的三规是要求陪伴着要做到的,那么你刚才好说了六禁,是要求陪伴者不能做的吗?不能做的有哪些呢?
      王清芬:六禁是陪伴者的六个禁忌,也就是规定陪伴者不能说什么话,否则会激怒或伤害当事人,
      1)不要劝善:诉说人生有多美好
      2)不要规过:要求别再做错事
      3)不要哀求:责怪你让(害)我伤心哭泣、生病
      4)不要责骂:生气辱骂责备当事人
      5)不要抱怨:责怪你引起大家生活的不便与困扰
      6)不要质问:逼问事件发生的原因。
       主持人:六禁不太容易做得到啊,第一周、第二周还行,再长时间,除了父母,其他的陪伴着都会有情绪了。
      王清芬:是的,当一个要自杀的人回到家里,话也不说,活也不干,全家人还要小心翼翼的围着她,全部的生活秩序都被他打乱了,所以家人会有情绪的发生,所以自杀未遂的人最后还会选择自杀,如果第一次自杀是自身造成的,那么第二次自杀多是和家属有关,所以陪伴者要注意六禁。
      主持人:看来陪同者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拥有相应的知识才行啊。王主任,现在一些青少年、上学的学生因为成绩或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容易有轻生的念头,作为家长,除了陪伴,应该如何开导孩子呢?您能不能给家长们一些好的建议?
      王清芬:青少年自杀有两大特点,一是事小,芝麻绿豆小事,刚才主持人讲到的,另一个就是快,我听到最典型的案倒是台湾的一个6年级的女孩,因为彩笔坏了买不到,下午四点的事,六点自杀,短短两个小时,我们知道青少年他接触的人很少,就是家庭和学校,所以他的自杀防治只有三道防线,第一是家庭,第二道是老师,第三道是同学,可是同学都是同龄人,帮不了他,所以他只剩下两道防线,我对父母的建议是,你要建构一个美好的亲子关系和子亲关系,你要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同时你要教会孩子爱家庭,爱父母,这是一个双向的拉力系统,当一个孩子要自杀的时侯,他会想到我就是不为自己活,我还会为我的父母活,为我的家活,做为老师,是学生自杀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做为老师要善于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当他的第一道防线破坏后,他会想到你,向你求助。
      主持人:除了您刚才讲的一些方法,那如果发现这个人心理问题很严重了,家里人劝说也没什么效果,从医学角度讲,在治疗方面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王清芬:台湾心理专家林昆辉陪同只是禁止当事人自杀的紧急处理方法,并无法消除或减弱当事人自杀的意念,只要念头在,随时都可能变成行动,所以要积极就医。
      如果已经出事,就先送急诊,抢救生命。没有死伤,就直接送临床心理科,企图自杀或是自杀未遂者,如果有精神疾病病史或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请送精神科并要求转介临床心理科,接受药物与心理之联合治疗。若不知或没有精神病史,请送临床心理科接受心理治疗。临床心理科会有鉴别诊断,若有需要自会转介精神科给予药物治疗。
      自杀未遂者绝对不可于“劝告”、“教育”、“辅导”、“咨询”、“给药”,或立下“不自杀承诺书”之后,就令其回家。务必启动“陪同计划”,并进行至少三个月的特别心理治疗。自杀企图者或自杀未遂者家属,都必须接受“自杀危机家庭干预训练”,学会家庭干预的技术,否则一返家就会出现危险期。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的精彩讲解。王主任今天为我们普及自杀危机防范知识非常有必要,让我们能有效识别有自杀风险的人,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家人朋友出现自杀征兆时,我们要做好三规六禁,及时有效就医,就会很好守护我们家人、朋友的生命安全,留住亲人的生命。感谢网友们的参与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总 策 划:王爱军
      ●执    行:申金星 曾琳琳
      ●脚本执笔:韩  笑
      ●录    制:毋千举 
      ●摄    影:杨  铭
      ●技    术:薛  磊  施筱雯 
      ●剧    务:王雪静
      ●直播话题线索征集:8797395
      ●链    接:登录焦作网www.jzrb.com 进入网络直播收看本期节目

新闻编辑:施筱雯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普及自杀危机防治知识 当好生命安全的守门人
——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清芬做客本报网络直播间
2017-8-3 8:06:34    来源:本站原创

 

 

直播现场

 

嘉宾王清芬

直播时间:2017年8月3日9时

直播地点:焦作日报网络直播间

特邀嘉宾:王清芬(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主 持 人:韩  笑(焦作日报记者)

      【专家简介】王清芬,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沙盘治疗师,河南省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焦作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  焦作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特邀讲师,焦作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团队及心理热线、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负责人,全国24小时希望热线志愿者。经常深入学校、医院、监狱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心理讲座、团体咨询和社会心理援助。

      主持人:传承文明,关注民生,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焦作日报网络直播间。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心理危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年轻人身上,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年轻人的内心冲突激烈而尖锐,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容易出现偏差,所以说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当我们听到那些自杀事件为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不免想追问:我们该怎样帮助这些陷入困境的人?又该怎样引导他们走出绝境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清芬做客本报网络直播间,就自杀危机防治的相关知识给网友们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王主任您好!欢迎您做客网络直播间!

      王清芬: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自杀危机防治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王主任,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有关自杀的问题,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为什么要普及这个知识呢?

      王清芬:是的,自杀的现象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关注的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2012年,自杀是全球15--29岁年龄组中第2大死亡原因,我国每年有287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是我国人群第五位死因。

      主持人:自杀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对于自杀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我们熟悉,但是自杀防治我们就陌生了,我想问一下王主任,您为什么会关注自杀防治这个问题呢?

      王清芬:我们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是焦作市精神病医院,自杀危机的干预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也算是公益的事业,我是今年的3月份在院领导的重视下,跟随台湾自杀危机干预专家林昆辉先生学习了自杀危机干预的专业知识,并成为全国24小时希望热线自杀危机干预的志愿者,从事自杀危机干预工作,从而也开始关注自杀这个群体。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自杀危机干预,当好生命的守门人,我想问问王主任,自杀防治和守门人有什么关系,怎么从这个方面谈起呢?
      王清芬:因为自杀防治最重要的基地叫做家庭自杀防治,每一个自杀的人都有家庭,都是从家里出来的,所以我们的经验是在家庭做自杀防治,是最重要、最基本、而且最切实可行的,守门人就是守好自己的家门,我们要用心去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心灵和身体健康,尤其当自家的人出现自我伤害,甚至自杀的时候,我们能第一个知道,第一个发现,我们还要找出解决的办法,否则机会就会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太可惜了,所以,我想通过我们今天的讲座,让自杀危机防治的知识变成大家日常生活的常识,当我们的家人或身边的朋友出现异常的时候,我们能够听得懂,看得到,不用等他站到窗台上了,不用等他要割腕了,因为每个人自杀前都会有征兆的,我们只要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能变成他们生命的守护神,避免惨案的发生。
      主持人:王主任,你刚才说到,每个要自杀的人自杀前都会有征兆,作为家人和朋友,我们要如何看得到呢,因为自杀的人不会郑重的和我们说,她要自杀呀,我们不可能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成自杀危机的嫌疑犯吧。
      王清芬:你问的问题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辨别身边的哪些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另一个是自杀的人都有哪些征兆?
      主持人:我们身边哪些人群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呢?
      王清芬:自杀高危人群可以分为六类:就年龄层区分的高危险群。第一是老人,第二是农村少妇,第三是青年人。
      就性别区分的高危群。女人的危机大于男人。
      就健康指标区分的高危险群。残疾人、突然罹患恶性肿瘤的人、久病在床的人,都容易成为高险群。
      就创伤事件区分的高危险群。近来遭逢重大变故,或遭遇重大创伤事件的人。
      就创伤心理区分的高危险群。近来一直处于重大创伤心理状态,动机乱想、情绪乱发的人。
      就偏差行为区分的高危险群。一个人突然出现非惯常性的偏差行为,或者还黑白不分的自以为是,或者与他人发生严重的冲突者。

      主持人:这些高危人群就比普通人更容易有自杀倾向,自杀者有哪些征兆呢?
      王清芬:自杀的人自杀之前有九大征兆,我们称他为六变三托。
      性情 发生巨大的改变。
      行为 发生巨大的改变。
      财务 发生巨大的改变。
      语言 发生巨大的改变。
      1)突然开始阔谈或书写生命的意义。
      2)突然开始阔谈或书写死亡的价值仪轨与花费。
      3)突然开始阔谈或书写自杀的方式。
      4)突然谈论或书写一些不在他现在生活范畴的事情。
      5)突然谈论或书写“家庭责任解组”、“生存信念解组”、“活不下去”、“死了算了”、“我想自杀”、“我会自杀”……等语言。
      身体 发生巨大的改变
      环境 发生巨大的改变
      托人、托事、托物。以上的改变,强度愈大,异常的项目愈多,就是已经萌生自杀动机,如果连三托都有了,就是已经进入临终安排的高危险期。
      主持人:原来一个人自杀前有那么多的征兆,这些都是他们当时向我们家长和朋友发出一系列的求救信号啊,可我们竟让看不懂,听不见,太可怕了,听你刚才这么讲,我想我和电视机前的朋友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至少能看得懂了,知道这些人发出了求救的信号,可是我们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防止他们自杀呢?
      王清芬:你的问题问得非常好,发现了,不知道怎么救或方法不得当,还是救不了他,我告诉大家的是,陪同是防止自杀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技巧,自杀是一个人最私密的一件事,他必须独自完成。不会当着别人面前自杀(除非逼急了!)只要有人出现,自杀行为几乎都会中断而停止。所以制止自杀行为发生,最有效的手法就是“陪在身边”。

      主持人:请问王主任,要怎么陪呢?对陪伴者有什么要求吗?怎么陪才能防止自杀呢?
      王清芬:不离左右的陪在身边”,黏住他,分三班,做好交接班,尤其是出现了三托的人,晚上陪伴也是不允许睡觉的,只要一出现他独处的空间,当事人就可能趁机自杀,对陪伴具体的要求用四个字来形容,“三规六禁”。三规是规定陪伴着如何陪,如何听,如何说,陪伴着要对当事人表达无微不至的关怀,展露浓浓的深情,通过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去表达关爱;怎么听呢,当事人不想说话,不逼他说话,当当事人说话了,就用心的听,并使用语助词,千万不要边听便回嘴,真的吗,怎么可能,或问东问西,尤其追问自杀的原因。只有当事人一周不讲话了,陪伴者才可以主动和他说话。
      主持人:王主任,刚才听你说的三规是要求陪伴着要做到的,那么你刚才好说了六禁,是要求陪伴者不能做的吗?不能做的有哪些呢?
      王清芬:六禁是陪伴者的六个禁忌,也就是规定陪伴者不能说什么话,否则会激怒或伤害当事人,
      1)不要劝善:诉说人生有多美好
      2)不要规过:要求别再做错事
      3)不要哀求:责怪你让(害)我伤心哭泣、生病
      4)不要责骂:生气辱骂责备当事人
      5)不要抱怨:责怪你引起大家生活的不便与困扰
      6)不要质问:逼问事件发生的原因。
       主持人:六禁不太容易做得到啊,第一周、第二周还行,再长时间,除了父母,其他的陪伴着都会有情绪了。
      王清芬:是的,当一个要自杀的人回到家里,话也不说,活也不干,全家人还要小心翼翼的围着她,全部的生活秩序都被他打乱了,所以家人会有情绪的发生,所以自杀未遂的人最后还会选择自杀,如果第一次自杀是自身造成的,那么第二次自杀多是和家属有关,所以陪伴者要注意六禁。
      主持人:看来陪同者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拥有相应的知识才行啊。王主任,现在一些青少年、上学的学生因为成绩或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容易有轻生的念头,作为家长,除了陪伴,应该如何开导孩子呢?您能不能给家长们一些好的建议?
      王清芬:青少年自杀有两大特点,一是事小,芝麻绿豆小事,刚才主持人讲到的,另一个就是快,我听到最典型的案倒是台湾的一个6年级的女孩,因为彩笔坏了买不到,下午四点的事,六点自杀,短短两个小时,我们知道青少年他接触的人很少,就是家庭和学校,所以他的自杀防治只有三道防线,第一是家庭,第二道是老师,第三道是同学,可是同学都是同龄人,帮不了他,所以他只剩下两道防线,我对父母的建议是,你要建构一个美好的亲子关系和子亲关系,你要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同时你要教会孩子爱家庭,爱父母,这是一个双向的拉力系统,当一个孩子要自杀的时侯,他会想到我就是不为自己活,我还会为我的父母活,为我的家活,做为老师,是学生自杀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做为老师要善于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当他的第一道防线破坏后,他会想到你,向你求助。
      主持人:除了您刚才讲的一些方法,那如果发现这个人心理问题很严重了,家里人劝说也没什么效果,从医学角度讲,在治疗方面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王清芬:台湾心理专家林昆辉陪同只是禁止当事人自杀的紧急处理方法,并无法消除或减弱当事人自杀的意念,只要念头在,随时都可能变成行动,所以要积极就医。
      如果已经出事,就先送急诊,抢救生命。没有死伤,就直接送临床心理科,企图自杀或是自杀未遂者,如果有精神疾病病史或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请送精神科并要求转介临床心理科,接受药物与心理之联合治疗。若不知或没有精神病史,请送临床心理科接受心理治疗。临床心理科会有鉴别诊断,若有需要自会转介精神科给予药物治疗。
      自杀未遂者绝对不可于“劝告”、“教育”、“辅导”、“咨询”、“给药”,或立下“不自杀承诺书”之后,就令其回家。务必启动“陪同计划”,并进行至少三个月的特别心理治疗。自杀企图者或自杀未遂者家属,都必须接受“自杀危机家庭干预训练”,学会家庭干预的技术,否则一返家就会出现危险期。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的精彩讲解。王主任今天为我们普及自杀危机防范知识非常有必要,让我们能有效识别有自杀风险的人,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家人朋友出现自杀征兆时,我们要做好三规六禁,及时有效就医,就会很好守护我们家人、朋友的生命安全,留住亲人的生命。感谢网友们的参与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总 策 划:王爱军
      ●执    行:申金星 曾琳琳
      ●脚本执笔:韩  笑
      ●录    制:毋千举 
      ●摄    影:杨  铭
      ●技    术:薛  磊  施筱雯 
      ●剧    务:王雪静
      ●直播话题线索征集:8797395
      ●链    接:登录焦作网www.jzrb.com 进入网络直播收看本期节目

新闻编辑:施筱雯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