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视频直播 > 直播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焦作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大讲堂之
体质辨识防中风

更新时间:2015-5-7 8:55:07    来源:本站原创

 

博爱县中医院脑病科主任李二虎

 

【专家简介】李二虎,博爱县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从事临床20余年,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在省中医技能竞赛中获奖。擅长脑病、血管性痴呆、面瘫、顽固性失眠、头痛的治疗,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也有独到经验。开展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艾灸、脑循环治疗等特色疗法,对预防中风复发、降低中风致残率具有显著效果。

 

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v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

v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脑中风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长期的负担

     成人中最常见的致残原因

大多数脑中风患者能够幸存

ü10%有严重的残疾需要长期护理

ü30%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起居一整年

ü60%的患者社交活动或户外活动受限

p医药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

脑血管病经济负担沉重

全国每年用于脑血管病的直接治疗费用

     100亿

每年因脑血管病的支出

     200亿

预防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必修课

认识中风,预防中风

ù什么是脑中风?脑中风是怎么发生的?

ù哪些人容易发生脑中风?

ù应该怎么预防?

 

什么是脑中风?

 

中风有哪些类型?

 

发生脑中风,该如何处理?

Á尽快到综合性医院就诊

Á在有效的时间内动脉或静脉溶栓是治疗脑血栓最有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残或完全康复

Á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溶栓(发病后6小时内)

脑中风是怎么发生的?

   脑中风的最主要病因
             ¡ª¡ª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导致脑中风的罪犯¡ª¡ª血小板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Á  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Á  别:男性>女性

Á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脑卒中风险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增加脑卒中风险

血糖升高增加脑卒中风险

v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

 

减少中风风险,我们能做什么?

脑中风常见的认识误区

v错误的观点

F中风不可预防

F中风无需治疗(治不好)

F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

F中风后治疗6个月就会好

v正确的认识

F超过80%的中风是可预防的

F发生中风应尽快就医

F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

F可能终生无法恢复

脑血管如何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

 

收缩压每下降10mmHg

各类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及选用参考

 

LDL-C每降低

1 mmol/L

控制高脂血症的建议

v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v2)对于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胆固醇高于5mmol/l(192/d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血糖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血糖控制建议

C 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

     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

C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

C 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C 改善生活方式治疗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

     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C 糖尿病患者应更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

     胆固醇水平

 

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中风预防的基础药物

       中风发病虽急,其形成与发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绝大多数中风患者在真正发病之前有长达若干月甚至几年的非健康未病状态。

            因此, 按照中医养生,治未病”(预防)理论,进行调制,可有效地阻断其进一步向疾病方向的转化。       

中医养生与治未病”(预防)理论

    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三:病后防复发

 

      中医的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医学心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不谋而合

     一、未病先防

     中医认为疾病虽未发生,但如果邪气已内伏,机体的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未病先防是指防病于未然,强调养生预防疾病。

中医养生(预防)的理论基础:

 

v整体观念

 

v天人相应

 

v阴阳平衡

 

¹祖国医学认为,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无扰乎阳的原则,健康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¹每天太阳升起时,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指令,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这时就该起床了。

¹因此,随着一年四季太阳运行规律的不同,人的起床时间也应有所变化,春夏两季应该晚睡早起,秋天应该早睡早起,冬天则应早睡晚起。

中医养生预防中风病的方法

v情志调摄 养生

v时间(四季等)养生

v饮食 养生

v体质 养生

v运动养生

v其他:针、灸、推拿、气功调摄养生

一、未病先防

       情志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例:长期性格暴躁,精神紧张,怒则气上,可使血压波动升高;

       例:思则气结,情绪抑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外邪易于侵犯,诱发中风。

 

       中医调畅情志的方法

 

1、清静养神

      《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养神之道贵在。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

       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阅读、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健身。

 

2,调摄情志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不良的情绪,关键在于善于控制和调节。

           

一、未病先防

()、顺应四时(四季养生)原则

          

      四季气候变化对中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推波助澜作用。

      冬季寒邪当令,寒邪袭人使气血运行不畅,易引发中风病;

       春季风木当令,肝木盛易生风邪,且春有余寒,也易发病。

      所以起居要顺应季节气候变化,避风寒,使邪不能入袭。

    

一、未病先防、

(三)、饮食调护(食疗为助):     

      合理饮食,首先要戒烟、酒。

      饮食习惯不佳,喜好烟、酒,喜食荤腥、饥饱无度,可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以致肝风挟痰,横窜经络, 诱发中风。

          

(三)、饮食调护(食疗为助):

   

一、未病先防

    ()、适劳逸、慎起居,适宜运动: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例:生活不规律、长期疲劳、工作紧张都容易导致中风,注意劳逸结合非常必要。

 

一、未病先防

   ()、适劳逸、慎起居,适宜运动:

      从发病时间来看,中风发病与人体的阴气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半夜、凌晨阴气偏盛为发病的高峰期。提示我们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以降低发病率。

      如不要熬夜、睡前适当饮水、冬天夜间注意保暖等。

一、未病先防 

()、适劳逸、慎起居

     适宜运动:

      适宜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其血脉,以畅郁积。可调节脏腑功能,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协调。

      传统保健中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有益身心。

 

一、未病先防

(五)、不同体质的中医药调理:

      体质差异的形成原因

      1 、先天禀赋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寿夭刚顺》

      2、 后天因素

      三高饮食导致湿热、痰湿体质


   
体质有差异养生方法也不同

 

一、未病先防

v平和体质——健康

v阳虚体质——怕冷   阴虚体质——缺水

v痰湿体质——肥胖   湿热体质——长痘

v气郁体质——郁闷   气虚体质——疲乏

v血瘀体质——长斑   特禀体质——过敏

阳虚体质

v典型表现:1、手脚发凉;2、胃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3、衣服穿得比别人多;4、讨厌冬天、喜欢夏天;5、比别人容易感冒;6、吃凉东西会拉肚子;7、小肚子一吹风会马上不舒服。

v养生原则:温阳补气;

v食物:生姜(温阳;温胃、散寒;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生姜加红枣煲汤,温阳又补气)、韭菜(温热;韭菜配核桃,温补有奇效)

v传统秘方:用桃木敲打督脉可补充阳气;艾灸关元、足三里等。

v药方: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

v情志养生:舒展心胸

v生活习惯:晒太阳(不戴帽子,百会穴接受阳光),温水泡脚(温经通脉,二十五分钟)

 

阴虚体质

v典型表现:1、感到身体、脸上发热;2、手心容易出汗;皮肤或口唇干;3、讨厌夏天、喜欢冬天;4、便秘或大便干燥;5、感到眼睛干涩;6、感到口干咽燥、7、总想喝水

v养生原则:滋阴降火;

v食物:百合(滋阴润肺、有助于睡眠)、银耳(润肺、润肠、润肤)

v传统秘方:练液吞津(舌头顶住上颚或搅动,慢慢将津液咽下).中药贴敷涌泉穴。

v药方: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v情志养生:尽量让自己宁静

v生活习惯:少蒸桑拿

 

气虚体质

 

v典型表现:1、容易疲乏;2、容易气短心慌;3、容易头晕或站起时眩晕;4、比别人容易感冒;5、喜欢安静、懒得说话;6、说话声音低弱无力;7、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

v养生原则:补中益气(补中即补脾胃之气)

v食物:大枣(多食则偏热,阴虚、口腔溃疡、便秘者勿食,枣加生姜则补阳补气,枣单列则补气养血,所以经常用红枣做药引来补气)、山药(淮山药,也即铁棍山药,健脾益气,有滋润的作用——不燥,益气力的作用很强)

v传统秘方:足三里——健脾益气的穴位

v药方: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

v情志养生:有追求的目标、有让自己充满信念的事情

 

痰湿体质

   典型表现:1、肥胖、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2、感到身体不轻松或不爽快;3、腹部肥满松软;4、额头油脂分泌多;5、上眼睑比别人肿;6、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嘴里不清爽,稍微有点甜的干);7、平时痰多,咽部老觉得有痰堵。

v养生原则:化痰利湿

v食物:荷叶(荷叶令人瘦劣——《本草纲目》,嗓子有痰或胸闷可用荷叶煲汤喝,一次大概20~30)、白萝卜(化痰、宽中、下气、消脂,痰湿体质适宜多吃)

v传统秘方:掌心搓热后顺时针、逆时针反复摩腹一、二十分钟

v药方:化痰利湿方(生黄芪、苍术、茯苓、橘红、荷叶、冬瓜皮)

 

湿热体质

v典型表现:脸上长痘、皮肤瘙痒、口舌生疮、大便不爽(湿热交蒸),焦虑、烦

v养生原则:清热利湿

v食物:苦丁茶(苦的食物清热祛火解毒,多喝易胃寒)、薏仁(清热利湿、健脾、抗癌,比较平和)

v传统秘方(针对不同表现):

      嘴里有味——嚼佩兰、藿香祛除口臭,嚼口香糖只能掩盖

      皮肤瘙痒——茵陈(马齿苋)煮水擦身

v药方:三仁汤、龙胆泻肝丸

v情志养生:听休闲的音乐,淡定,天高云淡的感觉

 

气郁体质

   典型表现:焦虑不安、多愁善感、爱生闷气、多疑多虑、肋部或乳房胀痛;无缘无故总爱叹气、咽部有异物感(梅核气)。

v养生原则:疏肝解郁

v食物:玫瑰花茶(沁人心脾、疏肝解郁,边看边闻边浅饮),黄花菜(萱草,萱草令人忘忧)

v传统秘方:四开穴(拇指、二指中间窝的地方,手为合谷,脚为太冲)

v药方:逍遥丸、越菊保和丸

v情志养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会选择(积极的态度)养生要养性,养性要养神,养神要养心

 

血瘀体质

    典型表现:长斑、淤青、黑眼圈、面色晦暗、健忘(其人善忘者必有久淤血)

v养生原则:活血化瘀

v食物:山楂片(又名山楂红、红果,除助消化外,更能活血化瘀、改善心血管循环,注意不要空腹吃、胃酸过多者也不宜吃,56片山楂干泡水即可),葡萄酒或葡萄干(清除代谢产物,保持血管畅通)

v传统秘方:自下而上刮痧膀胱经可活血化瘀

v药方:血府逐瘀汤(清 王清任)、丹参片、银杏叶片等

v养生不在补,而在通

v健康是一种平衡,乱补会打破平衡

v养生三通:心气畅通、血脉畅通、肠胃畅通

 

特禀体质

 

v典型表现:1没有感冒也会打喷嚏;2没有感冒也会鼻塞、流鼻涕;3因季节变化、异味等原因咳喘;容易过敏(对药物、食物、花粉);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因为过敏出现过紫癜;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v养生原则:固表养血祛风

v食物:何首乌(养血——乌发),灵芝(养血、祛风、平衡,调节人体免疫)。

v传统秘方:

v药方:玉屏风散(清——王清任)

 

一、未病先防

(六)、中医特色手段预防: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认为通过针刺耳前动脉风府穴可以防治中风。有中风先兆者可每日针刺;无先兆但属高危人群者,可在季节更替之时进行针刺预防。

       艾灸预防中风的内容较针刺更为丰富。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风下》中谈到先艾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还强调要重视先兆症状,坚持施灸,人稍觉心神不快,就灸此诸穴各三壮,可以明显缓解。

      清代吴亦鼎《神灸经纶》有中风先兆时可依次灸合谷、风市、昆仑、手三里、关元、丹田等穴。

二、既病防变  —— (二级预防)

     (一)、及早识别中风先兆:

     中风发作前往往有某些先兆症状出现。《素问调经论》将中风先兆证称为微风,表现多为头目眩晕,手指麻木,或肌肉不自主地跳动等。当出现以上这些现象之一者,要及早检查和治疗。

二、既病防变

       

     (二)、治病求本,辨证施治。

      中风发病后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症型,进行活血、化痰、平肝熄风、健脾补肾等治疗。不同症型用药也不一样。

      中风病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主要治法为祛风养血通络或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中脏腑主要治法为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或豁痰熄风,辛温开窍或者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注意:中成药也有不同的种类,不仅仅是活血化瘀,也应该辩证施治

            

三、病后防复发  ------(三级预防)

      中风病之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必定耗损,容易复发。

      经过大量临床验证,补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仍是本病首选方剂。现代多数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是由此方作为基础。

       现代研究也证实,针刺、艾灸风池、风府穴对脑血管有扩张作用,结合推拿疗法如上肢按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捻揉十指并拔伸指间关节,最后摇肩、肘、腕关节,并轻柔地作上肢屈伸动作数次都十分有利于康复,防止复发。

 

人人享有健康!

     共建和谐社会!

         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下载PPT课件链接地址《李二虎课件》 

 

 

  

农工党焦作市委、

     

市中医管理

 

总值班:

统 筹:

责 编:

审 核:

编 辑:

校 对: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焦作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大讲堂之
体质辨识防中风

2015-5-7 8:55:07    来源:本站原创

 

博爱县中医院脑病科主任李二虎

 

【专家简介】李二虎,博爱县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从事临床20余年,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在省中医技能竞赛中获奖。擅长脑病、血管性痴呆、面瘫、顽固性失眠、头痛的治疗,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也有独到经验。开展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艾灸、脑循环治疗等特色疗法,对预防中风复发、降低中风致残率具有显著效果。

 

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v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

v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脑中风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长期的负担

     成人中最常见的致残原因

大多数脑中风患者能够幸存

ü10%有严重的残疾需要长期护理

ü30%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起居一整年

ü60%的患者社交活动或户外活动受限

p医药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

脑血管病经济负担沉重

全国每年用于脑血管病的直接治疗费用

     100亿

每年因脑血管病的支出

     200亿

预防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必修课

认识中风,预防中风

ù什么是脑中风?脑中风是怎么发生的?

ù哪些人容易发生脑中风?

ù应该怎么预防?

 

什么是脑中风?

 

中风有哪些类型?

 

发生脑中风,该如何处理?

Á尽快到综合性医院就诊

Á在有效的时间内动脉或静脉溶栓是治疗脑血栓最有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残或完全康复

Á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溶栓(发病后6小时内)

脑中风是怎么发生的?

   脑中风的最主要病因
             ¡ª¡ª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导致脑中风的罪犯¡ª¡ª血小板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Á  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Á  别:男性>女性

Á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脑卒中风险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增加脑卒中风险

血糖升高增加脑卒中风险

v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

 

减少中风风险,我们能做什么?

脑中风常见的认识误区

v错误的观点

F中风不可预防

F中风无需治疗(治不好)

F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

F中风后治疗6个月就会好

v正确的认识

F超过80%的中风是可预防的

F发生中风应尽快就医

F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

F可能终生无法恢复

脑血管如何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

 

收缩压每下降10mmHg

各类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及选用参考

 

LDL-C每降低

1 mmol/L

控制高脂血症的建议

v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v2)对于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胆固醇高于5mmol/l(192/d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血糖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血糖控制建议

C 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

     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

C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

C 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C 改善生活方式治疗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

     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C 糖尿病患者应更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

     胆固醇水平

 

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中风预防的基础药物

       中风发病虽急,其形成与发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绝大多数中风患者在真正发病之前有长达若干月甚至几年的非健康未病状态。

            因此, 按照中医养生,治未病”(预防)理论,进行调制,可有效地阻断其进一步向疾病方向的转化。       

中医养生与治未病”(预防)理论

    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三:病后防复发

 

      中医的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医学心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不谋而合

     一、未病先防

     中医认为疾病虽未发生,但如果邪气已内伏,机体的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未病先防是指防病于未然,强调养生预防疾病。

中医养生(预防)的理论基础:

 

v整体观念

 

v天人相应

 

v阴阳平衡

 

¹祖国医学认为,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无扰乎阳的原则,健康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¹每天太阳升起时,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指令,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这时就该起床了。

¹因此,随着一年四季太阳运行规律的不同,人的起床时间也应有所变化,春夏两季应该晚睡早起,秋天应该早睡早起,冬天则应早睡晚起。

中医养生预防中风病的方法

v情志调摄 养生

v时间(四季等)养生

v饮食 养生

v体质 养生

v运动养生

v其他:针、灸、推拿、气功调摄养生

一、未病先防

       情志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例:长期性格暴躁,精神紧张,怒则气上,可使血压波动升高;

       例:思则气结,情绪抑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外邪易于侵犯,诱发中风。

 

       中医调畅情志的方法

 

1、清静养神

      《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养神之道贵在。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

       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阅读、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健身。

 

2,调摄情志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不良的情绪,关键在于善于控制和调节。

           

一、未病先防

()、顺应四时(四季养生)原则

          

      四季气候变化对中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推波助澜作用。

      冬季寒邪当令,寒邪袭人使气血运行不畅,易引发中风病;

       春季风木当令,肝木盛易生风邪,且春有余寒,也易发病。

      所以起居要顺应季节气候变化,避风寒,使邪不能入袭。

    

一、未病先防、

(三)、饮食调护(食疗为助):     

      合理饮食,首先要戒烟、酒。

      饮食习惯不佳,喜好烟、酒,喜食荤腥、饥饱无度,可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以致肝风挟痰,横窜经络, 诱发中风。

          

(三)、饮食调护(食疗为助):

   

一、未病先防

    ()、适劳逸、慎起居,适宜运动: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例:生活不规律、长期疲劳、工作紧张都容易导致中风,注意劳逸结合非常必要。

 

一、未病先防

   ()、适劳逸、慎起居,适宜运动:

      从发病时间来看,中风发病与人体的阴气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半夜、凌晨阴气偏盛为发病的高峰期。提示我们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以降低发病率。

      如不要熬夜、睡前适当饮水、冬天夜间注意保暖等。

一、未病先防 

()、适劳逸、慎起居

     适宜运动:

      适宜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其血脉,以畅郁积。可调节脏腑功能,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协调。

      传统保健中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有益身心。

 

一、未病先防

(五)、不同体质的中医药调理:

      体质差异的形成原因

      1 、先天禀赋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寿夭刚顺》

      2、 后天因素

      三高饮食导致湿热、痰湿体质


   
体质有差异养生方法也不同

 

一、未病先防

v平和体质——健康

v阳虚体质——怕冷   阴虚体质——缺水

v痰湿体质——肥胖   湿热体质——长痘

v气郁体质——郁闷   气虚体质——疲乏

v血瘀体质——长斑   特禀体质——过敏

阳虚体质

v典型表现:1、手脚发凉;2、胃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3、衣服穿得比别人多;4、讨厌冬天、喜欢夏天;5、比别人容易感冒;6、吃凉东西会拉肚子;7、小肚子一吹风会马上不舒服。

v养生原则:温阳补气;

v食物:生姜(温阳;温胃、散寒;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生姜加红枣煲汤,温阳又补气)、韭菜(温热;韭菜配核桃,温补有奇效)

v传统秘方:用桃木敲打督脉可补充阳气;艾灸关元、足三里等。

v药方: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

v情志养生:舒展心胸

v生活习惯:晒太阳(不戴帽子,百会穴接受阳光),温水泡脚(温经通脉,二十五分钟)

 

阴虚体质

v典型表现:1、感到身体、脸上发热;2、手心容易出汗;皮肤或口唇干;3、讨厌夏天、喜欢冬天;4、便秘或大便干燥;5、感到眼睛干涩;6、感到口干咽燥、7、总想喝水

v养生原则:滋阴降火;

v食物:百合(滋阴润肺、有助于睡眠)、银耳(润肺、润肠、润肤)

v传统秘方:练液吞津(舌头顶住上颚或搅动,慢慢将津液咽下).中药贴敷涌泉穴。

v药方: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v情志养生:尽量让自己宁静

v生活习惯:少蒸桑拿

 

气虚体质

 

v典型表现:1、容易疲乏;2、容易气短心慌;3、容易头晕或站起时眩晕;4、比别人容易感冒;5、喜欢安静、懒得说话;6、说话声音低弱无力;7、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

v养生原则:补中益气(补中即补脾胃之气)

v食物:大枣(多食则偏热,阴虚、口腔溃疡、便秘者勿食,枣加生姜则补阳补气,枣单列则补气养血,所以经常用红枣做药引来补气)、山药(淮山药,也即铁棍山药,健脾益气,有滋润的作用——不燥,益气力的作用很强)

v传统秘方:足三里——健脾益气的穴位

v药方: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

v情志养生:有追求的目标、有让自己充满信念的事情

 

痰湿体质

   典型表现:1、肥胖、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2、感到身体不轻松或不爽快;3、腹部肥满松软;4、额头油脂分泌多;5、上眼睑比别人肿;6、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嘴里不清爽,稍微有点甜的干);7、平时痰多,咽部老觉得有痰堵。

v养生原则:化痰利湿

v食物:荷叶(荷叶令人瘦劣——《本草纲目》,嗓子有痰或胸闷可用荷叶煲汤喝,一次大概20~30)、白萝卜(化痰、宽中、下气、消脂,痰湿体质适宜多吃)

v传统秘方:掌心搓热后顺时针、逆时针反复摩腹一、二十分钟

v药方:化痰利湿方(生黄芪、苍术、茯苓、橘红、荷叶、冬瓜皮)

 

湿热体质

v典型表现:脸上长痘、皮肤瘙痒、口舌生疮、大便不爽(湿热交蒸),焦虑、烦

v养生原则:清热利湿

v食物:苦丁茶(苦的食物清热祛火解毒,多喝易胃寒)、薏仁(清热利湿、健脾、抗癌,比较平和)

v传统秘方(针对不同表现):

      嘴里有味——嚼佩兰、藿香祛除口臭,嚼口香糖只能掩盖

      皮肤瘙痒——茵陈(马齿苋)煮水擦身

v药方:三仁汤、龙胆泻肝丸

v情志养生:听休闲的音乐,淡定,天高云淡的感觉

 

气郁体质

   典型表现:焦虑不安、多愁善感、爱生闷气、多疑多虑、肋部或乳房胀痛;无缘无故总爱叹气、咽部有异物感(梅核气)。

v养生原则:疏肝解郁

v食物:玫瑰花茶(沁人心脾、疏肝解郁,边看边闻边浅饮),黄花菜(萱草,萱草令人忘忧)

v传统秘方:四开穴(拇指、二指中间窝的地方,手为合谷,脚为太冲)

v药方:逍遥丸、越菊保和丸

v情志养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会选择(积极的态度)养生要养性,养性要养神,养神要养心

 

血瘀体质

    典型表现:长斑、淤青、黑眼圈、面色晦暗、健忘(其人善忘者必有久淤血)

v养生原则:活血化瘀

v食物:山楂片(又名山楂红、红果,除助消化外,更能活血化瘀、改善心血管循环,注意不要空腹吃、胃酸过多者也不宜吃,56片山楂干泡水即可),葡萄酒或葡萄干(清除代谢产物,保持血管畅通)

v传统秘方:自下而上刮痧膀胱经可活血化瘀

v药方:血府逐瘀汤(清 王清任)、丹参片、银杏叶片等

v养生不在补,而在通

v健康是一种平衡,乱补会打破平衡

v养生三通:心气畅通、血脉畅通、肠胃畅通

 

特禀体质

 

v典型表现:1没有感冒也会打喷嚏;2没有感冒也会鼻塞、流鼻涕;3因季节变化、异味等原因咳喘;容易过敏(对药物、食物、花粉);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因为过敏出现过紫癜;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v养生原则:固表养血祛风

v食物:何首乌(养血——乌发),灵芝(养血、祛风、平衡,调节人体免疫)。

v传统秘方:

v药方:玉屏风散(清——王清任)

 

一、未病先防

(六)、中医特色手段预防: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认为通过针刺耳前动脉风府穴可以防治中风。有中风先兆者可每日针刺;无先兆但属高危人群者,可在季节更替之时进行针刺预防。

       艾灸预防中风的内容较针刺更为丰富。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风下》中谈到先艾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还强调要重视先兆症状,坚持施灸,人稍觉心神不快,就灸此诸穴各三壮,可以明显缓解。

      清代吴亦鼎《神灸经纶》有中风先兆时可依次灸合谷、风市、昆仑、手三里、关元、丹田等穴。

二、既病防变  —— (二级预防)

     (一)、及早识别中风先兆:

     中风发作前往往有某些先兆症状出现。《素问调经论》将中风先兆证称为微风,表现多为头目眩晕,手指麻木,或肌肉不自主地跳动等。当出现以上这些现象之一者,要及早检查和治疗。

二、既病防变

       

     (二)、治病求本,辨证施治。

      中风发病后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症型,进行活血、化痰、平肝熄风、健脾补肾等治疗。不同症型用药也不一样。

      中风病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主要治法为祛风养血通络或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中脏腑主要治法为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或豁痰熄风,辛温开窍或者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注意:中成药也有不同的种类,不仅仅是活血化瘀,也应该辩证施治

            

三、病后防复发  ------(三级预防)

      中风病之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必定耗损,容易复发。

      经过大量临床验证,补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仍是本病首选方剂。现代多数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是由此方作为基础。

       现代研究也证实,针刺、艾灸风池、风府穴对脑血管有扩张作用,结合推拿疗法如上肢按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捻揉十指并拔伸指间关节,最后摇肩、肘、腕关节,并轻柔地作上肢屈伸动作数次都十分有利于康复,防止复发。

 

人人享有健康!

     共建和谐社会!

         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下载PPT课件链接地址《李二虎课件》 

 

 

  

农工党焦作市委、

     

市中医管理

 

总值班:

统 筹:

责 编:

审 核:

编 辑:

校 对: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