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河南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疫情憋出的健身热 有地方容纳吗?——全民健身系列调研之一
更新时间:2020-5-11 9:31:54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时隔3个多月,家住北京的崔珂终于踢上了一场球。

  “累惨了,”42岁的崔珂说。不过说起自己的几脚助攻,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到他的得意和满足之情。“还是更喜欢户外锻炼,在家施展不开,还总怕打扰邻居。”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健身锻炼方式从户外退守到室内。很多人都像崔珂一样,每天跟着线上教程居家锻炼,但内心深处依然怀念着阳光清风之下呼朋唤友、共洒汗水的惬意与畅快。

  随着疫情的缓解,冷寂多时的户外健身场地设施又逐渐热闹起来,暂时被居家令掩盖的户外健身场所短缺的供需矛盾又将重新显现。而此次疫情让人们越发感受到身体的重要,健身的重要,免疫力的重要,显然疫情之后人们对健身场所的量和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疫情前后,新华社记者在上海、天津、苏州等地进行了深度调研,也参考了一些国外开展大众体育的经验,希望能推动全民健身更好发展。

  (小标题)疫情突袭 激发居家健身热

  在居家空闲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手机,迈开脚步,加入汗水换健康的大军之中。25岁的沈宇韬就是这样一位疫情之后从零开始培养锻炼习惯的“健身新人”。

  “之前因为工作节奏比较紧凑,长期久坐,饮食也不规律,渐渐感觉身材开始走样,体质也逐渐下降,容易生病,”从事咨询行业的沈宇韬说。

  疫情期间居家工作后,沈宇韬开始了自己的健身计划,参照健身软件上的教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每锻炼两天休息一天。

  “通过坚持锻炼,身体状态明显好转了,而且坚持不懈完成既定的目标,对个人精神层面也是一种提升。”沈宇韬说,疫情之后他计划开始跑步健身。

  根据健身软件Keep提供的数据,疫情期间用户运动时长平均每次36.2分钟,对比2019年将近翻了一番。Keep联合多家机构和健身达人推出的运动直播累计覆盖人数突破5650万人次。

  Keep总经理李新艳说,从短期看,疫情之后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放风”行为。大家在家里憋久了,很想走出去动动。人们对于居家运动的需求会降低,但对户外运动的需求会上涨。但长期来看,疫情期间人们在线上养成的运动习惯会延续下去,定期运动将会是一个常态。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也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健康意识的改变带来的必然是健身需求的增长。不过他也表示,居家健身是疫情期间不得已而为之的特殊状态。一方面家中可供健身锻炼的区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参与健身活动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居家锻炼所无法实现的,因此疫情结束之后户外健身、体育场馆健身依然将是主流,居家锻炼只能是人们健身方式的一种补充。

  (小标题)见缝插针 对接“最后一公里”

  居家,是疫情期间的特殊状态。也正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才使得像沈宇韬这样的上班族获得了有规律健身的条件。疫情结束之后,人们的生活节奏会重新变快,空闲时间又将减少,健身习惯的坚持还需要有便利的场地设施予以支撑。

  2019年年末,新华社记者在各地调研采访发现,很多城市都在利用城市核心区内的各种“金角银边”,见缝插针地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对接健身场地的“最后一公里”,为百姓健身提供便利。这也是国务院多个文件所强调和倡导的。

  拥有14片羽毛球场地和5个乒乓球场地的苏州狮山横塘街道文体羽乒中心是由曾经的厂房改建而成。该中心地处苏州高新区的核心地段,不过街道明确“以公益为主”的服务宗旨,让利于民。早上7到9点以每人5元的低价开放,其他时段的开放价格也低于市场价。街道还以场地为依托定期举行乒羽赛事,增加健身人群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厂房收回来以后成为闲置资产,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闲置资产整合起来,解决百姓去哪儿健身的问题。”狮山横塘街道文体站站长刘兰介绍道,“运营效果还是很好的,基本附近区域的老百姓都会到这儿来,场地经常爆满。”

  尽管是数九寒冬,天津市曲江公园内依然热闹非凡。球类场地聚满了健身人群,成片的健身器械间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曲江公园原本是普通的城市公园,但经过2018年的改造,公园内如今除了广场、绿地和步道外,各类健身场地和器材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据天津市河西区体育局副局长娄越光介绍,由于附近老旧居民区多,社区内建设健身场所难度大,改造公园是最为可行的方案。政府投资改造时,增加了各类运动场地设施,满足周围居民多样的健身需求。

  在河西区复兴河畔的高架桥下,桥墩之间的笼式篮球场成为篮球爱好者的一方小天地。篮球场占地面积不大,但却是对空间的完美利用,不妨碍交通,还能遮蔽雨雪。

  在河北咏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兵看来,这些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地正是全民健身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最好体现。王兵认为,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要注重需求调研,按照因需因时因地的原则,理念也应从“我要提供什么”向“百姓需要什么”转变。

  (小标题)因地制宜 打造健身网红地

  黄浦江畔,晨光勾勒出城市的天际线。滨江步道上,除了拍照的游客还有努力调整呼吸的跑者。抓住上海推动黄浦江两岸贯通及滨江岸线转型的契机,上海市体育局牵头将杨浦区的废弃厂房改建为公共体育运动中心。健身步道、篮球场、滑板场地……散落江畔的20多个运动场地让曾经荒败的工业遗存重新焕发了活力。

  这里有随时可以扫码进入的灯光球场,有提供免费直饮水和更衣储物功能的健身驿站,有配备除颤仪和专业急救人员的休息区,也有工业遗存改造的艺术空间和地标景观。江风轻拂,华灯闪烁,历史与时尚交汇,健身场地与网红景点相融。用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的话说,“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

  同样迎来“华丽转身”的还有天津市的环城旧铁路。位于河西区的废旧铁路段经改造变成了绿道公园,原先的铁轨线被改建成近5公里长的健身步道。

  “原来没有步道的时候没处去(锻炼)。现在一天来这走上两三趟,冬天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夏天晚上我也出来散步,”家住附近小区的崔大爷说。由于旁边就是居民区,步道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绿道公园保留了铁路的主题风格,月台、站牌、铁轨等景观设计让人依稀感受到环城铁路往日的风采,使这一健身处折射出些许文化和历史底蕴。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的健身场地、游憩设施,又让这条曾经的货运动脉变成聚集人气的城市新景观。

  天津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王洪介绍说,未来环城铁路在天津市其他区域的改造还将继续,最终的目标是在旧铁路的基础上打造一条集健身、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健身绿道圈,使之成为天津的“城市项链”。

  苏州的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全长16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休闲健身、游客体验苏式生活的民生工程。

  步道沿途设置了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健身小广场、健身路径,让傍水而生的人们能够依水而动,临水而乐。间隔竖立的体育文化宣传牌上,只要手机扫码就能听到吴侬软语诵读的以运动游戏为主题的童谣儿歌,让行人游客体味吴地千年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健身场地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场地设施不足、分布不合理成为制约全民健身发展的一块短板。但上海、天津、苏州的做法显示,只要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接地气、有人气的健身场地不仅能够融入城市发展的大蓝图,还能成为凸显城市文化风貌的一抹亮色,让百姓乐在其中,让城市美在其中。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疫情憋出的健身热 有地方容纳吗?——全民健身系列调研之一
    2020-5-11 9:31:54    来源:新华社CNML文字

      时隔3个多月,家住北京的崔珂终于踢上了一场球。

      “累惨了,”42岁的崔珂说。不过说起自己的几脚助攻,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到他的得意和满足之情。“还是更喜欢户外锻炼,在家施展不开,还总怕打扰邻居。”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健身锻炼方式从户外退守到室内。很多人都像崔珂一样,每天跟着线上教程居家锻炼,但内心深处依然怀念着阳光清风之下呼朋唤友、共洒汗水的惬意与畅快。

      随着疫情的缓解,冷寂多时的户外健身场地设施又逐渐热闹起来,暂时被居家令掩盖的户外健身场所短缺的供需矛盾又将重新显现。而此次疫情让人们越发感受到身体的重要,健身的重要,免疫力的重要,显然疫情之后人们对健身场所的量和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疫情前后,新华社记者在上海、天津、苏州等地进行了深度调研,也参考了一些国外开展大众体育的经验,希望能推动全民健身更好发展。

      (小标题)疫情突袭 激发居家健身热

      在居家空闲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手机,迈开脚步,加入汗水换健康的大军之中。25岁的沈宇韬就是这样一位疫情之后从零开始培养锻炼习惯的“健身新人”。

      “之前因为工作节奏比较紧凑,长期久坐,饮食也不规律,渐渐感觉身材开始走样,体质也逐渐下降,容易生病,”从事咨询行业的沈宇韬说。

      疫情期间居家工作后,沈宇韬开始了自己的健身计划,参照健身软件上的教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每锻炼两天休息一天。

      “通过坚持锻炼,身体状态明显好转了,而且坚持不懈完成既定的目标,对个人精神层面也是一种提升。”沈宇韬说,疫情之后他计划开始跑步健身。

      根据健身软件Keep提供的数据,疫情期间用户运动时长平均每次36.2分钟,对比2019年将近翻了一番。Keep联合多家机构和健身达人推出的运动直播累计覆盖人数突破5650万人次。

      Keep总经理李新艳说,从短期看,疫情之后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放风”行为。大家在家里憋久了,很想走出去动动。人们对于居家运动的需求会降低,但对户外运动的需求会上涨。但长期来看,疫情期间人们在线上养成的运动习惯会延续下去,定期运动将会是一个常态。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也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健康意识的改变带来的必然是健身需求的增长。不过他也表示,居家健身是疫情期间不得已而为之的特殊状态。一方面家中可供健身锻炼的区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参与健身活动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居家锻炼所无法实现的,因此疫情结束之后户外健身、体育场馆健身依然将是主流,居家锻炼只能是人们健身方式的一种补充。

      (小标题)见缝插针 对接“最后一公里”

      居家,是疫情期间的特殊状态。也正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才使得像沈宇韬这样的上班族获得了有规律健身的条件。疫情结束之后,人们的生活节奏会重新变快,空闲时间又将减少,健身习惯的坚持还需要有便利的场地设施予以支撑。

      2019年年末,新华社记者在各地调研采访发现,很多城市都在利用城市核心区内的各种“金角银边”,见缝插针地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对接健身场地的“最后一公里”,为百姓健身提供便利。这也是国务院多个文件所强调和倡导的。

      拥有14片羽毛球场地和5个乒乓球场地的苏州狮山横塘街道文体羽乒中心是由曾经的厂房改建而成。该中心地处苏州高新区的核心地段,不过街道明确“以公益为主”的服务宗旨,让利于民。早上7到9点以每人5元的低价开放,其他时段的开放价格也低于市场价。街道还以场地为依托定期举行乒羽赛事,增加健身人群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厂房收回来以后成为闲置资产,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闲置资产整合起来,解决百姓去哪儿健身的问题。”狮山横塘街道文体站站长刘兰介绍道,“运营效果还是很好的,基本附近区域的老百姓都会到这儿来,场地经常爆满。”

      尽管是数九寒冬,天津市曲江公园内依然热闹非凡。球类场地聚满了健身人群,成片的健身器械间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曲江公园原本是普通的城市公园,但经过2018年的改造,公园内如今除了广场、绿地和步道外,各类健身场地和器材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据天津市河西区体育局副局长娄越光介绍,由于附近老旧居民区多,社区内建设健身场所难度大,改造公园是最为可行的方案。政府投资改造时,增加了各类运动场地设施,满足周围居民多样的健身需求。

      在河西区复兴河畔的高架桥下,桥墩之间的笼式篮球场成为篮球爱好者的一方小天地。篮球场占地面积不大,但却是对空间的完美利用,不妨碍交通,还能遮蔽雨雪。

      在河北咏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兵看来,这些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地正是全民健身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最好体现。王兵认为,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要注重需求调研,按照因需因时因地的原则,理念也应从“我要提供什么”向“百姓需要什么”转变。

      (小标题)因地制宜 打造健身网红地

      黄浦江畔,晨光勾勒出城市的天际线。滨江步道上,除了拍照的游客还有努力调整呼吸的跑者。抓住上海推动黄浦江两岸贯通及滨江岸线转型的契机,上海市体育局牵头将杨浦区的废弃厂房改建为公共体育运动中心。健身步道、篮球场、滑板场地……散落江畔的20多个运动场地让曾经荒败的工业遗存重新焕发了活力。

      这里有随时可以扫码进入的灯光球场,有提供免费直饮水和更衣储物功能的健身驿站,有配备除颤仪和专业急救人员的休息区,也有工业遗存改造的艺术空间和地标景观。江风轻拂,华灯闪烁,历史与时尚交汇,健身场地与网红景点相融。用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的话说,“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

      同样迎来“华丽转身”的还有天津市的环城旧铁路。位于河西区的废旧铁路段经改造变成了绿道公园,原先的铁轨线被改建成近5公里长的健身步道。

      “原来没有步道的时候没处去(锻炼)。现在一天来这走上两三趟,冬天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夏天晚上我也出来散步,”家住附近小区的崔大爷说。由于旁边就是居民区,步道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绿道公园保留了铁路的主题风格,月台、站牌、铁轨等景观设计让人依稀感受到环城铁路往日的风采,使这一健身处折射出些许文化和历史底蕴。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的健身场地、游憩设施,又让这条曾经的货运动脉变成聚集人气的城市新景观。

      天津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王洪介绍说,未来环城铁路在天津市其他区域的改造还将继续,最终的目标是在旧铁路的基础上打造一条集健身、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健身绿道圈,使之成为天津的“城市项链”。

      苏州的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全长16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休闲健身、游客体验苏式生活的民生工程。

      步道沿途设置了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健身小广场、健身路径,让傍水而生的人们能够依水而动,临水而乐。间隔竖立的体育文化宣传牌上,只要手机扫码就能听到吴侬软语诵读的以运动游戏为主题的童谣儿歌,让行人游客体味吴地千年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健身场地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场地设施不足、分布不合理成为制约全民健身发展的一块短板。但上海、天津、苏州的做法显示,只要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接地气、有人气的健身场地不仅能够融入城市发展的大蓝图,还能成为凸显城市文化风貌的一抹亮色,让百姓乐在其中,让城市美在其中。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