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光影焦作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听,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声音
——写在市博物馆大型革命文物展开展前夕
更新时间:2022-8-16 9:00:50    来源:焦作日报





  打开沉重的仓库大门,仿若推开一扇历史的窗户。

  在市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珍藏着近2万件珍贵文物,这是焦作地区数千年来血脉延续的见证。而在这滚烫的血脉里,有着浓浓的红色基因,这是焦作百年风雨征程的主色调。

  缘 起

  为了捐赠者的心愿

  22年前的这个季节,酷热的天气如同今天一般,让人难熬。市博物馆克服人少、资金少等困难,组织一批力量,蹬着自行车,深入山区、农村,走进社区、楼院,征集了近2000件革命文物。

  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也是一次抢救焦作革命文物的里程碑事件。

  忆当年,曾参与征集工作的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仍感慨万千。他们回忆,听说要将革命文物捐赠给国家,许多老英雄都满口答应。而到了真要捐赠的时候,他们又难舍难分,有讲不完的历史故事。

  听到他们的讲述,工作人员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赞叹老英雄们曾经走过的峥嵘岁月,另一方面下决心要将这些饱含情感的革命文物保管好、展览好,让更多人了解这100多年来中国人民所经历的不屈不挠的奋斗史。

  遗憾的是,20多年过去了,当一次更高水平的革命文物展到来时,当年那些捐赠文物的老人已多数离世。

  让革命文物讲述百年风云。

  如今,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市博物馆将推出重磅展览,近2000件革命文物中精选数百件参展,让参观者了解焦作近现代史,以此告慰英雄,激发前进力量。

  讲 述

  文物背后的历史声音

  光阴流转22年,许多记忆已成碎片,那些值得记忆的情景依然印刻在当年负责征集文物工作人员的脑海中。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周长明记得,当时,他经老同志张士元介绍,在老革命张文清家中寻得一块“千古光荣”的匾额。

  1950年3月,当地政府得知张文清在战斗中“牺牲”的消息,便刻制了一块“千古光荣”匾额,郑重地送到了张文清家中。张文清家人见匾,哭声一片。就当大家以为张文清已经牺牲时,他又从战场上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乡,令人虚惊一场。

  虚惊过后是赞叹。事后,张文清家人并未对“千古光荣”的匾额有所忌讳,反以为荣,便将匾额留下,以此纪念张文清九死一生的峥嵘岁月。

  曾凭借一根扁担、一身胆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单挑两个美国鬼子的“扁担英雄”刘会来远近闻名,被授予“人民功臣”匾额。如今,包括这块匾额在内,老英雄刘会来所获奖章、照片,以及一件他一直舍不得穿的战利品——美式军大衣都珍藏在市博物馆。

  周长明回忆,当时来到老英雄家中征集文物时,老英雄及其家人十分不舍。这完全可以理解,这些如同生命重要的荣誉,已陪伴他和家人半个世纪了。但老英雄毅然同意捐赠,就是想让更多人通过文物了解一段历史。为了表示感谢,市博物馆复制了一块“人民功臣”匾额回赠,让这件饱含热血的匾额继续高悬门庭。

  革命文物不分大小,每件都有它特殊的意义。

  听说市博物馆正在征集文物,抗美援朝老兵、市博物馆离休干部姬广育送来一只搪瓷茶缸。这只写有“抗美援朝”字样的搪瓷茶缸已跟随他快50年了,单位里的人都认识这只茶缸。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刘鑫回忆:“我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那时常常看见姬老师捧着他那心爱的茶缸,给年轻人讲战争故事。后来,有人建议他换个新茶缸,毕竟这只茶缸太旧了,可他说啥也不肯。那只茶缸,就是他一辈子荣耀的象征。”

  同事记得,捐赠时,倔强的姬广育险些掉泪。

  在市博物馆征集文物中,还有一台苏联制造的手摇缝纫机和一件皮箱。这是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赵慧钦从中站区劳模街一位老革命家中征集而来的。

  接到征集任务后,赵慧钦发动全家人寻找革命文物。一天,他的岳母将其带到一位老英雄家中。这位老英雄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从老英雄那里,他征集到了一些纪念章。此时,老英雄对他说:“你把这台缝纫机和皮箱也拿去吧。”

  赵慧钦一看,这些物件全是苏联制造,还有一辆散架的自行车也是苏联制造。老英雄怎么会有苏联制造的物件呢?原来,上世纪50年代初,中苏友好期,我国曾同意派遣100万劳工去苏联工作,一方面缓解当时苏联的用工荒,另一方面也想要缓解我国现存的就业难问题。可最终,我国于1954年10月,仅派遣1000人前往苏联海参崴,中国劳工在海参崴勤奋刻苦,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

  一件件文物,就是一件件鲜活的历史故事。

  了解了那张常口第一斜坑第25号契约书,我们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曾为这片土地带来的屈辱;看着中福公司联合办事处成立时的一枚胸徽,我们读到了焦作近现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史;看到一张抗战老兵贺大捷保存的煤矿抗日游击队合影,我们赞叹焦作人民敢于斗争的勇敢与无畏;通过一张张“汗衫票”“背心票”,我们找到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岁月痕迹;解读一台留声机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全国劳模刘九学挥汗如雨的工作情景。

  拭目以待!预计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市博物馆,阅看一部百年焦作的奋斗史吧!

总值班:吕正军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刘 佳

编 辑:施筱雯

校 对:姬 香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听,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声音
    ——写在市博物馆大型革命文物展开展前夕
    2022-8-16 9:00:50    来源:焦作日报





      打开沉重的仓库大门,仿若推开一扇历史的窗户。

      在市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珍藏着近2万件珍贵文物,这是焦作地区数千年来血脉延续的见证。而在这滚烫的血脉里,有着浓浓的红色基因,这是焦作百年风雨征程的主色调。

      缘 起

      为了捐赠者的心愿

      22年前的这个季节,酷热的天气如同今天一般,让人难熬。市博物馆克服人少、资金少等困难,组织一批力量,蹬着自行车,深入山区、农村,走进社区、楼院,征集了近2000件革命文物。

      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也是一次抢救焦作革命文物的里程碑事件。

      忆当年,曾参与征集工作的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仍感慨万千。他们回忆,听说要将革命文物捐赠给国家,许多老英雄都满口答应。而到了真要捐赠的时候,他们又难舍难分,有讲不完的历史故事。

      听到他们的讲述,工作人员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赞叹老英雄们曾经走过的峥嵘岁月,另一方面下决心要将这些饱含情感的革命文物保管好、展览好,让更多人了解这100多年来中国人民所经历的不屈不挠的奋斗史。

      遗憾的是,20多年过去了,当一次更高水平的革命文物展到来时,当年那些捐赠文物的老人已多数离世。

      让革命文物讲述百年风云。

      如今,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市博物馆将推出重磅展览,近2000件革命文物中精选数百件参展,让参观者了解焦作近现代史,以此告慰英雄,激发前进力量。

      讲 述

      文物背后的历史声音

      光阴流转22年,许多记忆已成碎片,那些值得记忆的情景依然印刻在当年负责征集文物工作人员的脑海中。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周长明记得,当时,他经老同志张士元介绍,在老革命张文清家中寻得一块“千古光荣”的匾额。

      1950年3月,当地政府得知张文清在战斗中“牺牲”的消息,便刻制了一块“千古光荣”匾额,郑重地送到了张文清家中。张文清家人见匾,哭声一片。就当大家以为张文清已经牺牲时,他又从战场上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乡,令人虚惊一场。

      虚惊过后是赞叹。事后,张文清家人并未对“千古光荣”的匾额有所忌讳,反以为荣,便将匾额留下,以此纪念张文清九死一生的峥嵘岁月。

      曾凭借一根扁担、一身胆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单挑两个美国鬼子的“扁担英雄”刘会来远近闻名,被授予“人民功臣”匾额。如今,包括这块匾额在内,老英雄刘会来所获奖章、照片,以及一件他一直舍不得穿的战利品——美式军大衣都珍藏在市博物馆。

      周长明回忆,当时来到老英雄家中征集文物时,老英雄及其家人十分不舍。这完全可以理解,这些如同生命重要的荣誉,已陪伴他和家人半个世纪了。但老英雄毅然同意捐赠,就是想让更多人通过文物了解一段历史。为了表示感谢,市博物馆复制了一块“人民功臣”匾额回赠,让这件饱含热血的匾额继续高悬门庭。

      革命文物不分大小,每件都有它特殊的意义。

      听说市博物馆正在征集文物,抗美援朝老兵、市博物馆离休干部姬广育送来一只搪瓷茶缸。这只写有“抗美援朝”字样的搪瓷茶缸已跟随他快50年了,单位里的人都认识这只茶缸。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刘鑫回忆:“我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那时常常看见姬老师捧着他那心爱的茶缸,给年轻人讲战争故事。后来,有人建议他换个新茶缸,毕竟这只茶缸太旧了,可他说啥也不肯。那只茶缸,就是他一辈子荣耀的象征。”

      同事记得,捐赠时,倔强的姬广育险些掉泪。

      在市博物馆征集文物中,还有一台苏联制造的手摇缝纫机和一件皮箱。这是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赵慧钦从中站区劳模街一位老革命家中征集而来的。

      接到征集任务后,赵慧钦发动全家人寻找革命文物。一天,他的岳母将其带到一位老英雄家中。这位老英雄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从老英雄那里,他征集到了一些纪念章。此时,老英雄对他说:“你把这台缝纫机和皮箱也拿去吧。”

      赵慧钦一看,这些物件全是苏联制造,还有一辆散架的自行车也是苏联制造。老英雄怎么会有苏联制造的物件呢?原来,上世纪50年代初,中苏友好期,我国曾同意派遣100万劳工去苏联工作,一方面缓解当时苏联的用工荒,另一方面也想要缓解我国现存的就业难问题。可最终,我国于1954年10月,仅派遣1000人前往苏联海参崴,中国劳工在海参崴勤奋刻苦,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

      一件件文物,就是一件件鲜活的历史故事。

      了解了那张常口第一斜坑第25号契约书,我们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曾为这片土地带来的屈辱;看着中福公司联合办事处成立时的一枚胸徽,我们读到了焦作近现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史;看到一张抗战老兵贺大捷保存的煤矿抗日游击队合影,我们赞叹焦作人民敢于斗争的勇敢与无畏;通过一张张“汗衫票”“背心票”,我们找到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岁月痕迹;解读一台留声机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全国劳模刘九学挥汗如雨的工作情景。

      拭目以待!预计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市博物馆,阅看一部百年焦作的奋斗史吧!

    总值班:吕正军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刘 佳

    编 辑:施筱雯

    校 对:姬 香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