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焦作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半是秋景半是冬 赏云台山初冬美景
更新时间:2022-11-11 9:49:14    来源:焦作晚报



  图① 红叶映白云。



  图② 漫山彩林染翠湖。

(照片均由云台山景区提供)

  寒色不遮漫山红,柿红枫丹月正明。立冬之后,日渐寒冷,云台山红叶红了很久,此刻依然赤诚如故,彩叶满坡,在初冬与深秋的交替中变幻出一年最美的风景!

  云台山深秋不止一百种颜色,漫山彩林,色彩斑斓,层叠的色彩互相碰撞、融合,渲染出云台山独有的秋色画卷。

  翠绿的松,红黄渐变的林,湛蓝的天,橙黄的柿子,碧玉般的湖水,洁白的云海……虽不能邀您到场,但依然想让您看见这灿烂的深冬。

  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山、水、峡谷、瀑布、岩石等融为一体,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之一。云台山有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叠彩洞、子房湖、万善寺等11个景点。

  云台天瀑位于泉瀑峡尽头,上吻蓝天,下蹈石坪,高达314 米的飞瀑从天而降,蔚为壮观。

  乘坐凤凰岭索道,飞云直上1700米,带你穿云破雾,将绝美风景尽收眼底。云海最佳观赏点:凤凰岭索道、玻璃栈道。

  初冬的云台山,微风里处处夹裹着丝丝凉气,空气是那样清新,沁人肺腑,酷似茶香,深深地吸一口,虽冷冰冰却爽快到心底。此时的云台山,虽是初冬,但晚秋的美景依然还在,放眼望去,只见那红色树叶在鲜艳中透着高洁,以其艳丽色彩显示生命的灿烂。山路旁的野菊花带着季节特有的芬芳在风中翩跹起舞,在这初冬时节里依然尽情绽放,向来临的寒冬释放着自己最后的娇艳。

  有些风景属于四季,有些美景只属于这个季节。此时,大自然毫不吝啬地将所有色彩给我们,当你看惯了寻常眼前的景色,不妨抬起头,一个抬眸就能邂逅浪漫。

  于是这醉美的景色在经历了枯荣炎凉之后,山野中处处呈现出一种绝美的韵致,落叶满地、枯草萋萋,眼前的初冬美了云台、醉了众生,别有一番滋味、另有一番诗情。浮云在天空里翻卷,山中几只小鸟在枝头飞舞,在树上啄食,不时发出声声开心的鸣唱,为这云台山里的初冬增添了些许灵气。霜降叶有信,千花红一枝,秋叶不凋霜,秀色含天香,现在云台山里的风景,都美成了一幅幅油画。

  云台山的地层结构、地质地貌、水体景观、植被生物非常丰富。红石峡的主题碑是一块非常典型的地质遗迹,它的正面是红石峡的简介,侧面色泽鲜明且规则,主要是因为铁质矿物分布不均匀,加之当时气候条件的变化,便形成了深浅不一的红色。最神奇要数背面了,是波痕石,它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在10亿年到14亿年前,云台山乃至整个华北地区都是远古的浅海,海水里大量纯净的石英砂慢慢沉淀形成了大量的堆积物,海水波浪侵蚀软层,形成波痕,而这些波痕随着地壳变迁保存下来,这就是现在所能看到的波痕石。地质专家根据波痕的一些数据,可以判断当时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拾级而下缓行至谷底。在地面上看,红色的峡谷在绿色植被的映衬下,犹如万绿丛中一线红,而峡底更是内藏锦绣。峡谷南端崖壁涧口处的白龙瀑,分三叠,垂直落差60余米,上两段短而隐,下一段长且露,状若飞雪玉龙,银光闪闪。因它毗邻云台山西南大门,故又称“迎宾第一瀑”。俗话说:“有瀑必有潭”。瀑下便有泉水自天而降、积水而成的白龙潭。

  过了白龙潭西行,有一深洞映入眼帘,它就是黑龙洞。洞长30米,洞内伸手不见五指。洞中有石板,上可行人,下有渠水。在这里,既可观涧内潭飞瀑,又可看飞岩陡崖,其险情奇趣贯穿其中。

  出山洞口,在这里只闻水声不见水影,听到的是沉闷有力的瀑布的声音。有句诗形容得好:“清溪抚弦琴声古,丹崖龙池岁月深。”这个峡谷就是距今14.5亿年至10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期,由水动力作用冲刷和地壳的不断抬升而形成的。在这里,你可以亲眼目睹水作用的无穷威力,深切体会到水滴石穿、以柔克刚的真正内涵。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来日可期,不必遗憾!

(记者 齐云霞)

总值班:李相宜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李学杰

编 辑:刘 佳

校 对:马 丽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半是秋景半是冬 赏云台山初冬美景
    2022-11-11 9:49:14    来源:焦作晚报



      图① 红叶映白云。



      图② 漫山彩林染翠湖。

    (照片均由云台山景区提供)

      寒色不遮漫山红,柿红枫丹月正明。立冬之后,日渐寒冷,云台山红叶红了很久,此刻依然赤诚如故,彩叶满坡,在初冬与深秋的交替中变幻出一年最美的风景!

      云台山深秋不止一百种颜色,漫山彩林,色彩斑斓,层叠的色彩互相碰撞、融合,渲染出云台山独有的秋色画卷。

      翠绿的松,红黄渐变的林,湛蓝的天,橙黄的柿子,碧玉般的湖水,洁白的云海……虽不能邀您到场,但依然想让您看见这灿烂的深冬。

      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山、水、峡谷、瀑布、岩石等融为一体,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之一。云台山有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叠彩洞、子房湖、万善寺等11个景点。

      云台天瀑位于泉瀑峡尽头,上吻蓝天,下蹈石坪,高达314 米的飞瀑从天而降,蔚为壮观。

      乘坐凤凰岭索道,飞云直上1700米,带你穿云破雾,将绝美风景尽收眼底。云海最佳观赏点:凤凰岭索道、玻璃栈道。

      初冬的云台山,微风里处处夹裹着丝丝凉气,空气是那样清新,沁人肺腑,酷似茶香,深深地吸一口,虽冷冰冰却爽快到心底。此时的云台山,虽是初冬,但晚秋的美景依然还在,放眼望去,只见那红色树叶在鲜艳中透着高洁,以其艳丽色彩显示生命的灿烂。山路旁的野菊花带着季节特有的芬芳在风中翩跹起舞,在这初冬时节里依然尽情绽放,向来临的寒冬释放着自己最后的娇艳。

      有些风景属于四季,有些美景只属于这个季节。此时,大自然毫不吝啬地将所有色彩给我们,当你看惯了寻常眼前的景色,不妨抬起头,一个抬眸就能邂逅浪漫。

      于是这醉美的景色在经历了枯荣炎凉之后,山野中处处呈现出一种绝美的韵致,落叶满地、枯草萋萋,眼前的初冬美了云台、醉了众生,别有一番滋味、另有一番诗情。浮云在天空里翻卷,山中几只小鸟在枝头飞舞,在树上啄食,不时发出声声开心的鸣唱,为这云台山里的初冬增添了些许灵气。霜降叶有信,千花红一枝,秋叶不凋霜,秀色含天香,现在云台山里的风景,都美成了一幅幅油画。

      云台山的地层结构、地质地貌、水体景观、植被生物非常丰富。红石峡的主题碑是一块非常典型的地质遗迹,它的正面是红石峡的简介,侧面色泽鲜明且规则,主要是因为铁质矿物分布不均匀,加之当时气候条件的变化,便形成了深浅不一的红色。最神奇要数背面了,是波痕石,它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在10亿年到14亿年前,云台山乃至整个华北地区都是远古的浅海,海水里大量纯净的石英砂慢慢沉淀形成了大量的堆积物,海水波浪侵蚀软层,形成波痕,而这些波痕随着地壳变迁保存下来,这就是现在所能看到的波痕石。地质专家根据波痕的一些数据,可以判断当时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拾级而下缓行至谷底。在地面上看,红色的峡谷在绿色植被的映衬下,犹如万绿丛中一线红,而峡底更是内藏锦绣。峡谷南端崖壁涧口处的白龙瀑,分三叠,垂直落差60余米,上两段短而隐,下一段长且露,状若飞雪玉龙,银光闪闪。因它毗邻云台山西南大门,故又称“迎宾第一瀑”。俗话说:“有瀑必有潭”。瀑下便有泉水自天而降、积水而成的白龙潭。

      过了白龙潭西行,有一深洞映入眼帘,它就是黑龙洞。洞长30米,洞内伸手不见五指。洞中有石板,上可行人,下有渠水。在这里,既可观涧内潭飞瀑,又可看飞岩陡崖,其险情奇趣贯穿其中。

      出山洞口,在这里只闻水声不见水影,听到的是沉闷有力的瀑布的声音。有句诗形容得好:“清溪抚弦琴声古,丹崖龙池岁月深。”这个峡谷就是距今14.5亿年至10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期,由水动力作用冲刷和地壳的不断抬升而形成的。在这里,你可以亲眼目睹水作用的无穷威力,深切体会到水滴石穿、以柔克刚的真正内涵。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来日可期,不必遗憾!

    (记者 齐云霞)

    总值班:李相宜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李学杰

    编 辑:刘 佳

    校 对:马 丽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