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防诈骗,反诈中心给出攻略
随着网络等快速发展,各类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据市公安局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民警介绍,去年我市辖区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类型的前3类分别为刷单诈骗、网络交友诈骗和冒充公检法诈骗。这3种类型的案件发案数占到了全年电信诈骗案件整体发案数的20%。
为遏制电信诈骗案件高发,除了公安机关强力打击外,增强市民防范意识也至关重要。民警指出,多数市民只是听说过诈骗类型的名称,缺乏深入了解,所以当遇到“陷阱”时往往意识不到正在被骗。
对于高发类案件民警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市民看清其中套路。刷单类诈骗发案最多,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等渠道发布广告,称“在家动动手指就能挣钱”。受害人一旦联系,“客服人员”会解释工作就是网购,但实际没有线下货物交易,支付成功后商家会把本金和提成一起返还。受害人一旦参与,被要求刷的第一单往往只有一个物品,价格在百元以内,确实也会拿到提成。但第二单就需要“联单”,要求受害人花很多钱买多样物品。但是,买完后“客服人员”会以系统故障或数额不对等不返本金和提成,并要求受害人刷第三单。等到受害人发现异常时,不法分子会立即消失。
对于网络交友诈骗,民警指出,不法分子多是利用微信或QQ等添加好友,然后以“美女”或“帅哥”的身份和受害人在网上谈恋爱,待受害人坠入爱河后,不法分子就会声称生病或家中有急事等各种借钱,以此进行诈骗。民警特别指出,近年来一种被称为“杀猪盘”的电信诈骗类型上升势头很快,它其实属于网络交友诈骗的一种。所谓“杀猪盘”诈骗,是指不法分子在婚恋网站搜集信息选定受害人(一般是女性),之后以恋爱方式进行热聊,取得受害人信任之后,会诱骗其到一些“平台”投资。初次投资“平台”之后,往往会赚到一些钱,所以受害人投资积极性会提高,可之后就会出现不赚反赔的现象。此时,不法分子会借机怂恿受害人加大投资捞回损失。受害人越陷越深,最终没钱时就会被“抛弃”。
对于冒充公检法诈骗,多是不法分子打电话称受害人卷进了一起案件,或是有人冒用其身份进行了违法活动。受害人接下来会得知,需要先缴钱到指定的“安全账户”才能证明清白或免于被起诉,等“警方”查清事实后就会将钱返还。“很多受害人会从手机上收到所谓的‘通缉令’等,感觉害怕就容易受骗。”民警说,这些“通缉令”全是假的,警方也根本不会开设什么所谓的安全账户让市民打款。
民警指出,除了平日常见的案例,节假日期间还会有一些诈骗种类高发。春节期间,警方将结合我市诈骗案件发案情况,及时对广大市民进行提醒。
节假日期间,冒充购物网站客服诈骗高发。此类案件,不法分子伪装成网站客服,告知受害人名下有一项需要收费的客服项目可取消或之前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将退款或多倍理赔。受害人一旦相信,就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信息。受害人等着变更业务或退款,之后收到的验证码也会告知“客服”。其实,不法分子正等着拿到验证码,好从受害人的银行卡上盗走钱款。
春节期间,资金周转需求量大,有不少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网络贷款,此类案件也是高发期。网络贷款类的诈骗,不法分子开始提供贷款时放出的条件很诱人,但受害人办理时却被告知需要先缴纳一笔钱来证明自己的偿还能力,之后还需要再缴纳手续费等。绕来绕去,往往是受害人没贷出一分钱,自己则赔进去了一大笔钱。
民警称,其实多数诈骗分子的手段并不高明,但是总有人上当受骗。去年警方办理过一起案件,一名市民遇到网络贷款诈骗。该市民本想贷款5万元,可一次次被骗的钱早超过了5万元,这让民警都觉得不可思议。民警介绍,防范电信诈骗,最简单的就是四不原则:不汇款、不轻信、不泄密、不链接。遇到陌生的电话或信息,一定要和家人联系核实,发现异常要及时报警。
(记者 杜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