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体育频道 > 体育新闻 > 正文

体育频道

中国足协:新赛季中超取消“U23球员始终在场”要求
更新时间:2023-2-10 9:12:15    来源:新华社
  中国足协9日就职业联赛相关政策召开媒体沟通会,2023赛季中国足球职业联赛部分竞赛政策较上赛季有所修改,中超联赛各俱乐部“至少1名U23球员始终在场”的要求被取消;U21联赛优胜队伍将升入中乙联赛。

  据介绍,2023赛季中超联赛和中甲联赛实行主客场制,中乙联赛实行分区主客场制。转会政策方面,新赛季“转会帽”不变,各俱乐部对外籍球员资金支出不超过4500万元/人、国内球员资金支出不超过2000万元/人。

  联赛报名人数有部分修改,新赛季中超和中甲联赛,各俱乐部同时报名人数为18至35人,其中至少有5名本俱乐部培养的U21球员,上赛季对U21球员数量的要求是3名。中乙联赛方面,关于此前热议的各俱乐部“31岁及以上国内球员不多于5名”的报名政策,中国足协表示,综合各方意见,该政策待定,后续将进行研究确认。

  同时,新赛季中超联赛将取消“至少1名U23球员始终在场”的要求;中甲联赛要求各俱乐部至少有1名U21球员始终在场,以取代1名U23球员始终在场的要求。中乙联赛政策较上赛季不变,依然要求1名U21球员始终在场。

  中国足协要求,各中超俱乐部必须参加U21联赛,并鼓励中甲、中乙俱乐部参加U21联赛。2023年U21联赛优胜队伍将升入2024年中乙联赛,并以俱乐部B队形式参赛,升级名额待定。升级后的队伍应以U23球员为主要人员,超龄球员报名不得超过4名,每场比赛同时上场的超龄球员不得超过3名;报名球员、替补席官员不得同时代表俱乐部一线队参加相应联赛或足协杯赛,在注册窗口期可在一线队报名,但将失去当赛季中乙联赛参赛资格。

  据悉,各中超俱乐部U21队伍取得中乙联赛参赛资格后,俱乐部下赛季仍须另派符合规定的队伍参加U21联赛。参加中乙联赛的俱乐部B队不具备足协杯参赛资格,并且在联赛中“只降不升”。据中国足协介绍,相关具体细则仍待讨论。

文章编辑:施筱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中国足协:新赛季中超取消“U23球员始终在场”要求
    2023-2-10 9:12:15    来源:新华社
      中国足协9日就职业联赛相关政策召开媒体沟通会,2023赛季中国足球职业联赛部分竞赛政策较上赛季有所修改,中超联赛各俱乐部“至少1名U23球员始终在场”的要求被取消;U21联赛优胜队伍将升入中乙联赛。

      据介绍,2023赛季中超联赛和中甲联赛实行主客场制,中乙联赛实行分区主客场制。转会政策方面,新赛季“转会帽”不变,各俱乐部对外籍球员资金支出不超过4500万元/人、国内球员资金支出不超过2000万元/人。

      联赛报名人数有部分修改,新赛季中超和中甲联赛,各俱乐部同时报名人数为18至35人,其中至少有5名本俱乐部培养的U21球员,上赛季对U21球员数量的要求是3名。中乙联赛方面,关于此前热议的各俱乐部“31岁及以上国内球员不多于5名”的报名政策,中国足协表示,综合各方意见,该政策待定,后续将进行研究确认。

      同时,新赛季中超联赛将取消“至少1名U23球员始终在场”的要求;中甲联赛要求各俱乐部至少有1名U21球员始终在场,以取代1名U23球员始终在场的要求。中乙联赛政策较上赛季不变,依然要求1名U21球员始终在场。

      中国足协要求,各中超俱乐部必须参加U21联赛,并鼓励中甲、中乙俱乐部参加U21联赛。2023年U21联赛优胜队伍将升入2024年中乙联赛,并以俱乐部B队形式参赛,升级名额待定。升级后的队伍应以U23球员为主要人员,超龄球员报名不得超过4名,每场比赛同时上场的超龄球员不得超过3名;报名球员、替补席官员不得同时代表俱乐部一线队参加相应联赛或足协杯赛,在注册窗口期可在一线队报名,但将失去当赛季中乙联赛参赛资格。

      据悉,各中超俱乐部U21队伍取得中乙联赛参赛资格后,俱乐部下赛季仍须另派符合规定的队伍参加U21联赛。参加中乙联赛的俱乐部B队不具备足协杯参赛资格,并且在联赛中“只降不升”。据中国足协介绍,相关具体细则仍待讨论。

    文章编辑:施筱雯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