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新闻

火龙舞中贺新年
更新时间:2023-1-29 9:44:04    来源:焦作日报

  1月2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州市槐树乡龙台村“火龙舞”,在群众的叫好声中开始精彩表演。五龙舞动,热闹非凡。

  只见红、蓝、绿、黄、白五条彩龙,通体透明、闪闪发光,龙口喷火、气势恢宏,舞动中不断展现出五龙汇、镇五方、拜龙王、摆火阵、跳龙门、巨龙飞等程式和造型以及五龙花、五龙柱、大盘龙、龙钻身、跑龙圈、摆龙阵等多种表演形式。

  “每年春节,我们村都会举办火龙舞演出,非常热闹,观看的群众也非常多,大家的热情都很高,火龙舞的演出,也是代表了大家的一种心声,希望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美满。”龙台村村民田艳青说。

  “火龙舞”的发源地龙台村,位于孟州市西北蟠龙岭脚下,村西北有座“龙圣祖”祖庙,也叫“五龙庙”,兴建于商代。庙内雕塑红、蓝、绿、黄、白五色巨龙,周边有五道丘陵,绵延起伏,活像五条翩翩起舞的巨龙向庙内齐奔。

  “火龙舞”是龙台村民在历史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龙台村民向往美好新生活的真实写照。龙台村制作的火龙,有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龙头似麒麟,龙口内设置喷火装置,龙身7~9节,每节龙身内装置两个油沽肚灯,龙尾系有5个铃铛,五条火龙做成了红、蓝、绿、黄、白五种颜色。2007年2月,“火龙舞”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台村的火龙舞历史悠久,从隋朝到现在已经2000多年,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42代传承人了,它是在农耕文化和村镇文化中产生的。每年我们都要组织四期火龙培训,培训火龙舞的历史渊源、流传过程以及制作工艺和舞龙技艺。作为火龙舞的国家级传承人,我一定会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火龙舞第42代国家级传承人郝同周说。

(记者 李英俊 胡 月 通讯员 贾黎明 范晴甜)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火龙舞中贺新年
    2023-1-29 9:44:04    来源:焦作日报

      1月2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州市槐树乡龙台村“火龙舞”,在群众的叫好声中开始精彩表演。五龙舞动,热闹非凡。

      只见红、蓝、绿、黄、白五条彩龙,通体透明、闪闪发光,龙口喷火、气势恢宏,舞动中不断展现出五龙汇、镇五方、拜龙王、摆火阵、跳龙门、巨龙飞等程式和造型以及五龙花、五龙柱、大盘龙、龙钻身、跑龙圈、摆龙阵等多种表演形式。

      “每年春节,我们村都会举办火龙舞演出,非常热闹,观看的群众也非常多,大家的热情都很高,火龙舞的演出,也是代表了大家的一种心声,希望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美满。”龙台村村民田艳青说。

      “火龙舞”的发源地龙台村,位于孟州市西北蟠龙岭脚下,村西北有座“龙圣祖”祖庙,也叫“五龙庙”,兴建于商代。庙内雕塑红、蓝、绿、黄、白五色巨龙,周边有五道丘陵,绵延起伏,活像五条翩翩起舞的巨龙向庙内齐奔。

      “火龙舞”是龙台村民在历史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龙台村民向往美好新生活的真实写照。龙台村制作的火龙,有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龙头似麒麟,龙口内设置喷火装置,龙身7~9节,每节龙身内装置两个油沽肚灯,龙尾系有5个铃铛,五条火龙做成了红、蓝、绿、黄、白五种颜色。2007年2月,“火龙舞”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台村的火龙舞历史悠久,从隋朝到现在已经2000多年,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42代传承人了,它是在农耕文化和村镇文化中产生的。每年我们都要组织四期火龙培训,培训火龙舞的历史渊源、流传过程以及制作工艺和舞龙技艺。作为火龙舞的国家级传承人,我一定会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火龙舞第42代国家级传承人郝同周说。

    (记者 李英俊 胡 月 通讯员 贾黎明 范晴甜)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