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新闻

艺痴者技必良——记焦作市民间艺术家王长青
更新时间:2022-9-30 9:56:26    来源:焦作晚报

  王长青在创作。张志勇 摄

  古人曰: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在焦作市书画界,有一个奇人,常用“虎头虎脑”自嘲。然而,他用他那厚厚的大手,烙出了细如发丝、栩栩如生的画,也烙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他就是焦作市民间艺术家王长青。

  心有梦想情痴往

  现年60岁的王长青,从小对艺术钟爱。小时候,上过学的父亲用钢笔给他画了一只小鸟,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最美的图案。

  1969年,上小学后,他开始拿起铅笔比葫芦画瓢学画画。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他在课堂下涂鸦,为此老师没少让他叫家长。

  “没灯走夜路咋不跌跟头?”王长青感慨地说,刚开始画画时,画出的仙鹤像小鸡,但依然阻挡不了他对画画的痴情。

  “想拜师拜不起呀。”王长青说,那时候一分钱都想掰成两半花,父亲一个人工作,还要养活爷爷、奶奶和他们姊妹四人,全家吃饭都是问题。

  没有老师教,自己想办法。他一听说谁家挂上中堂或贴上好年画,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个劲地往人家跑,比葫芦画瓢照着描。

  画画需要专用纸,没钱买,他就央求父亲给5分钱,然后一溜烟儿跑到商店,买几张做花圈的白纸,回家一裁,当画画纸进行练习。

  好不容易借到一本《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通宵达旦,连抄到临,直到烂熟于心。上了初中,学校有了专业的美术教师,一放学他就追着老师求教。

  进入高中,他明白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学校美术室有伏尔泰、大卫、米洛斯、维纳斯等石膏像,看到这些石膏像,他一下子就像遇到了初恋,满脑子都是这些石膏像的影子。学校美术室晚上要关门,他央求老师让他将石膏像带回家。老师开了“后门”,他带回后一直临摹到次日凌晨,再将石膏像小心翼翼地送回。

  他天天攻素描,在绘画技艺上有了长进,但文化课严重短板。1980年高中毕业时,他很遗憾未能迈入大学门槛。

  机遇不负追梦人

  在家待业的日子里,父亲劝说:“长青呀,画画抵不上吃喝,咱去矿上下井混口饭吃!”一听说让他放弃喜爱的画画,他死活不去。

  1981年7月份,焦作市制镜厂面向社会招工,有艺术根底且高中毕业的青年都可报名。因为有根底,他当场用30分钟创作了一幅国画《牡丹图》,受到主考官、当时我市在全国相当有名气的书画家常胜、宋治国两位老师的首肯。他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制镜厂的一名磨花工。

  “当好玻璃磨花工需要练好两项基本功:一是对图案造型要成竹在胸,因为在玻璃上无法打草图。二是臂力要强劲有力,在工作台上端一块几公斤到数十公斤玻璃随着砂轮转动,没有一定臂力不行。”他的话一点不虚。

  在砂轮的飞速转动下,玻璃由于受力不均,有时会一声炸裂,飞溅的玻璃碴像刀子一样将胳膊划开一道道口子。他通常用毛巾擦一下伤口,贴上创可贴继续干活。不到3个月时间,他成为玻璃磨画的好手。

  随着市场的变化,玻璃磨花产品不再时兴,企业转产玻璃画,他又成为一名玻璃画工。他想:这下有了用武之地。然而,现实太骨感。玻璃画是在背面将图案反做,才能在玻璃正面呈现漂亮的图案。他很不顺手,一点一点琢磨纠正,终于在玻璃上无论是画山水还是画花鸟,反做起来得心应手,一下子又成了厂里的“香饽饽”。

  命运多舛磨心志

  天有不测风云。进入上世纪90年代,企业日渐不景气,后至破产。下岗后,为维持一家三口生活,他利用自家平房带前后院的条件养兔。

  麻绳专挑细处断。王长青养了5年兔子,受养殖经验和市场行情影响,死得比活得多,赔得比赚得多,全家人生活困难到了极点。他欲哭无泪,想喝瓶酒,还得一个一个硬币找,才凑够一瓶酒钱。

  落魄至此,他羞于见人,不愿走动,体重一年光景从60公斤飙升到100公斤。

  “静于一室,修于内心。”在苦闷的生活中,他常以画画慰藉自己的内心。

  文创产品求创意

  2005年,文化旅游产品日渐兴盛。王长青和厂友陈黎明商议后,决定在鸡蛋壳上雕刻太极拳,既能宣传太极拳,又能开发旅游产品。

  蛋雕创作,挑选合适的鸡蛋是关键的一步。100个鸡蛋里一般只能挑出三四个合格的。一次,他们在超市买鸡蛋时,售货员见他们把整筐鸡蛋翻来覆去地挑,非常奇怪,得知缘由后,便热心地帮他们挑选。

  “蛋雕看起来容易,其实步步惊心,要在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上刻图作画,就像在悬崖边上跳舞,一不留意就会粉身碎骨。”王长青诙谐地说。

  在实践中,王长青摸索到蛋雕功夫在手上、活儿在眼上,用的是巧劲,拿捏的是分寸,每一刀都要恰到好处。在实践中,王长青慢慢找到了雕刻的劲道和感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长青和陈黎明在蛋壳上不仅成功地雕刻出了24式太极拳,还雕刻出了焦作山水和人物等。新华社给予报道,新浪网、中国美术网等知名网站给予转载。

  蛋雕的走红成为王长青人生的拐点,又让他看到人生的曙光。

  艺无止境人无悔

  在艺术事业的跋涉中,王长青又发现被誉为画中的“活化石”和“火针刺绣”的烙画。

  构思、选料、拓稿、熨烙、抛光……靠着扎实功底,他从烙画技艺基础学起,渐渐入道。

  然而烙画讲究轻重缓急,深浅浓淡,掌握它并非易事。他常常一支“铁笔”在手,仔细揣摩下笔的力度和时机。由于电烙铁属于高温,在创作中,烙铁烙穿过衣裤、烙焦过眼睫毛、烙伤过手臂、烙伤过肚皮……

  一块木板、一张宣纸、一个葫芦……随着王长青“铁笔”的起伏,或落或起,或止或走……青烟萦绕,各种景色和灵动跃然眼前,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韵味和意境。

  尤其在葫芦上烙画,他紧密结合葫芦的外形,将对艺术的理解和技巧娴熟运用,一叶一花、一鸟一虫、一人一物、一山一水,天人合一,禅意悠然。因而,他又被大家誉为我市的“烙画葫芦王”。

  世事难料。2020年10月底,正当王长青信心百倍准备大干一场时,由于体重过重,缺乏锻炼,健康亮起红灯,去医院还得让人抬着腿上助力三轮车。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在鬼门关走过一遭后,他更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戒了烟,断了酒,加上锻炼,整个人像换了个人一样。

  现在,他正集中精力创作2.4米长的烙画《五福图》。“画面由5只平地虎组成,取虎的‘福’之意,祝福人间‘五福’常在、岁月静好。”王长青说,为了这幅画,他已烙了4个月,仅老虎的一条腿就需要烙上一天,整幅烙画完成预计需要6个月。

  “啥是本事,只有掌握技艺才叫本事;啥叫成绩,天天干就有成绩。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趁现在还能干,给世人留点东西!”王长青说。

  花甲之年的他,对人生又充满了信心。

(□布财勇)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艺痴者技必良——记焦作市民间艺术家王长青
    2022-9-30 9:56:26    来源:焦作晚报

      王长青在创作。张志勇 摄

      古人曰: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在焦作市书画界,有一个奇人,常用“虎头虎脑”自嘲。然而,他用他那厚厚的大手,烙出了细如发丝、栩栩如生的画,也烙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他就是焦作市民间艺术家王长青。

      心有梦想情痴往

      现年60岁的王长青,从小对艺术钟爱。小时候,上过学的父亲用钢笔给他画了一只小鸟,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最美的图案。

      1969年,上小学后,他开始拿起铅笔比葫芦画瓢学画画。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他在课堂下涂鸦,为此老师没少让他叫家长。

      “没灯走夜路咋不跌跟头?”王长青感慨地说,刚开始画画时,画出的仙鹤像小鸡,但依然阻挡不了他对画画的痴情。

      “想拜师拜不起呀。”王长青说,那时候一分钱都想掰成两半花,父亲一个人工作,还要养活爷爷、奶奶和他们姊妹四人,全家吃饭都是问题。

      没有老师教,自己想办法。他一听说谁家挂上中堂或贴上好年画,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个劲地往人家跑,比葫芦画瓢照着描。

      画画需要专用纸,没钱买,他就央求父亲给5分钱,然后一溜烟儿跑到商店,买几张做花圈的白纸,回家一裁,当画画纸进行练习。

      好不容易借到一本《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通宵达旦,连抄到临,直到烂熟于心。上了初中,学校有了专业的美术教师,一放学他就追着老师求教。

      进入高中,他明白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学校美术室有伏尔泰、大卫、米洛斯、维纳斯等石膏像,看到这些石膏像,他一下子就像遇到了初恋,满脑子都是这些石膏像的影子。学校美术室晚上要关门,他央求老师让他将石膏像带回家。老师开了“后门”,他带回后一直临摹到次日凌晨,再将石膏像小心翼翼地送回。

      他天天攻素描,在绘画技艺上有了长进,但文化课严重短板。1980年高中毕业时,他很遗憾未能迈入大学门槛。

      机遇不负追梦人

      在家待业的日子里,父亲劝说:“长青呀,画画抵不上吃喝,咱去矿上下井混口饭吃!”一听说让他放弃喜爱的画画,他死活不去。

      1981年7月份,焦作市制镜厂面向社会招工,有艺术根底且高中毕业的青年都可报名。因为有根底,他当场用30分钟创作了一幅国画《牡丹图》,受到主考官、当时我市在全国相当有名气的书画家常胜、宋治国两位老师的首肯。他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制镜厂的一名磨花工。

      “当好玻璃磨花工需要练好两项基本功:一是对图案造型要成竹在胸,因为在玻璃上无法打草图。二是臂力要强劲有力,在工作台上端一块几公斤到数十公斤玻璃随着砂轮转动,没有一定臂力不行。”他的话一点不虚。

      在砂轮的飞速转动下,玻璃由于受力不均,有时会一声炸裂,飞溅的玻璃碴像刀子一样将胳膊划开一道道口子。他通常用毛巾擦一下伤口,贴上创可贴继续干活。不到3个月时间,他成为玻璃磨画的好手。

      随着市场的变化,玻璃磨花产品不再时兴,企业转产玻璃画,他又成为一名玻璃画工。他想:这下有了用武之地。然而,现实太骨感。玻璃画是在背面将图案反做,才能在玻璃正面呈现漂亮的图案。他很不顺手,一点一点琢磨纠正,终于在玻璃上无论是画山水还是画花鸟,反做起来得心应手,一下子又成了厂里的“香饽饽”。

      命运多舛磨心志

      天有不测风云。进入上世纪90年代,企业日渐不景气,后至破产。下岗后,为维持一家三口生活,他利用自家平房带前后院的条件养兔。

      麻绳专挑细处断。王长青养了5年兔子,受养殖经验和市场行情影响,死得比活得多,赔得比赚得多,全家人生活困难到了极点。他欲哭无泪,想喝瓶酒,还得一个一个硬币找,才凑够一瓶酒钱。

      落魄至此,他羞于见人,不愿走动,体重一年光景从60公斤飙升到100公斤。

      “静于一室,修于内心。”在苦闷的生活中,他常以画画慰藉自己的内心。

      文创产品求创意

      2005年,文化旅游产品日渐兴盛。王长青和厂友陈黎明商议后,决定在鸡蛋壳上雕刻太极拳,既能宣传太极拳,又能开发旅游产品。

      蛋雕创作,挑选合适的鸡蛋是关键的一步。100个鸡蛋里一般只能挑出三四个合格的。一次,他们在超市买鸡蛋时,售货员见他们把整筐鸡蛋翻来覆去地挑,非常奇怪,得知缘由后,便热心地帮他们挑选。

      “蛋雕看起来容易,其实步步惊心,要在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上刻图作画,就像在悬崖边上跳舞,一不留意就会粉身碎骨。”王长青诙谐地说。

      在实践中,王长青摸索到蛋雕功夫在手上、活儿在眼上,用的是巧劲,拿捏的是分寸,每一刀都要恰到好处。在实践中,王长青慢慢找到了雕刻的劲道和感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长青和陈黎明在蛋壳上不仅成功地雕刻出了24式太极拳,还雕刻出了焦作山水和人物等。新华社给予报道,新浪网、中国美术网等知名网站给予转载。

      蛋雕的走红成为王长青人生的拐点,又让他看到人生的曙光。

      艺无止境人无悔

      在艺术事业的跋涉中,王长青又发现被誉为画中的“活化石”和“火针刺绣”的烙画。

      构思、选料、拓稿、熨烙、抛光……靠着扎实功底,他从烙画技艺基础学起,渐渐入道。

      然而烙画讲究轻重缓急,深浅浓淡,掌握它并非易事。他常常一支“铁笔”在手,仔细揣摩下笔的力度和时机。由于电烙铁属于高温,在创作中,烙铁烙穿过衣裤、烙焦过眼睫毛、烙伤过手臂、烙伤过肚皮……

      一块木板、一张宣纸、一个葫芦……随着王长青“铁笔”的起伏,或落或起,或止或走……青烟萦绕,各种景色和灵动跃然眼前,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韵味和意境。

      尤其在葫芦上烙画,他紧密结合葫芦的外形,将对艺术的理解和技巧娴熟运用,一叶一花、一鸟一虫、一人一物、一山一水,天人合一,禅意悠然。因而,他又被大家誉为我市的“烙画葫芦王”。

      世事难料。2020年10月底,正当王长青信心百倍准备大干一场时,由于体重过重,缺乏锻炼,健康亮起红灯,去医院还得让人抬着腿上助力三轮车。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在鬼门关走过一遭后,他更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戒了烟,断了酒,加上锻炼,整个人像换了个人一样。

      现在,他正集中精力创作2.4米长的烙画《五福图》。“画面由5只平地虎组成,取虎的‘福’之意,祝福人间‘五福’常在、岁月静好。”王长青说,为了这幅画,他已烙了4个月,仅老虎的一条腿就需要烙上一天,整幅烙画完成预计需要6个月。

      “啥是本事,只有掌握技艺才叫本事;啥叫成绩,天天干就有成绩。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趁现在还能干,给世人留点东西!”王长青说。

      花甲之年的他,对人生又充满了信心。

    (□布财勇)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