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热点新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健康频道 > 健康资讯 > 正文

健康频道

全国残疾预防日专家指出:慢性疾病致残不容忽视
更新时间:2019-8-13 10:09:28    来源:焦作晚报
  出生缺陷致残、交通事故致残、工伤事故致残、老年人跌倒致残、各种毒性物质致残……人从出生到年老,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一些有可能导致残疾的风险。在8月25日全国残疾预防日来临之际,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内科一区主任是明启指出,一些慢性疾病也是致残的主要“元凶”,预防慢性疾病也是预防残疾发生的首要任务。

  是明启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慢性病导致残疾的数量及严重程度都在增加。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我国56%的成年残疾由慢性病导致,且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成年人口主要致残慢性病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视网膜病变、痴呆症等。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也是导致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是明启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有1个人可能罹患脑卒中,每6秒钟有1个人死于脑卒中,每6秒钟有1个人因脑卒中永久致残。还有一项统计称,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是明启介绍,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联名80位院士提出开展“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的建议,旨在降低脑卒中发病后的致残风险和程度,降低因病造成的社会风险与家庭负担,而高血压是脑卒中流行的第一防线。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不到50%,干预率、控制率则更低。为此,王陇德建议国家把血压防控管理作为政府的责任,要求各单位(企业、社区)必须让30岁以上人员去测量血压,把血压控制好。

  “对于已患中风的患者,通过及时的早期治疗,可降低致残程度。另外,早期康复的介入,可极大地减轻致残程度,降低致残率,改善和恢复其受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明启说。

  是明启指出,糖尿病也是内科常见易致残疾病。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可以损伤视网膜,早期可出现视物模糊、眼前异物感,如出血造成视网膜剥离可导致失明,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溃疡、感染、深层组织破坏,严重的会导致截肢。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好,还会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进而发生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残疾。

  “作为常见慢性病之一的关节炎,号称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除了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反应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这种病虽不致命,但患者会因长期疼痛而影响生活质量、青壮年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致残,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警惕。”是明启说。

  是明启称,在致残性疾病中,神经内科疾病占比较高,除了脑卒中外,导致身体运动障碍的帕金森病、导致智力下降的老年性痴呆等疾病都在增多。“目前,导致青壮年常见致残性疾病也在神经内科,如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严重、终身、进行性、致残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瘫痪、失明等严重残疾,而及时诊断、尽早用药可以有效延缓残疾的发生。该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青壮年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极大影响了中青年群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加重心理、经济和社会负担。”是明启说,“我国多发性硬化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20岁~40岁的青壮年,女性比男性多2倍,预计约有3万名多发性硬化患者。多发性硬化早期的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出现手足麻木、轻度无力或视物成双,而重者亦可迅速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全盲。症状较轻者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劳累、紧张所致,而错过就医的时间。更具有迷惑性的是,部分患者的早期症状即使未经治疗,也可以自行缓解,这往往是导致患者诊断延误、治疗推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防控慢性疾病致残呢?对此,是明启建议市民做到以下8点:一是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二是坚持运动,吃动平衡,避免超重肥胖;三是不吸烟、少喝酒,远离二手烟;四是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五是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六是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远离传染源,及时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七是保持心情愉悦,与他人和谐相处,发现心理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八是及时就医,遵从医嘱,规范治疗。

(记者 朱传胜)

文章编辑:殷爱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